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dfp.ppt

上传人:zhu****ei 文档编号:2845062 上传时间:2019-12-01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8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dfp.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dfp.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dfp.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年,当时法国驻摩苏尔领事保罗埃米勒纯粹出于好奇心,决定在属于东方沙漠世界的土丘地区开始挖掘。他挖出了一个庞大的城市,包括建在巨大平台上的宏伟王宫、数对巨形人面狮身石兽、栩栩如生的浮雕石板、神秘的楔形文字铭文和其他古物。 这些发现轰动了整个欧洲,并带动了此后数十年间西方世界的大规模考古活动。发现了大批古物及包括汉谟拉比法典石碑在内的楔形文字碑石和泥版文书。 他们的发现使世界突然意识到,神秘的巴比伦是一个和中国、希腊、埃及一样曾经繁荣兴旺的伟大文明。它的突然毁灭导致它被世界遗忘了约年。,你知道吗?,“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磐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摘自中华世纪坛序,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产生深刻影响发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促进,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独尊儒术进一步发展,全盛时代,宋明理学延续,面临工业文明冲击衰落,2、薪火相传,一脉相承,(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2)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汉字、史学典籍,汉字: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史书典籍,汉字的起源,材料二: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方言众多,但从古至今,使用汉语的各方言区都使用汉字,即使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也以汉字作为官方文字。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大部分是用汉字记录下来、流传后世的。,材料一:“英文充其量只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当你的女友改名为玛丽,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 ” 台湾诗人余光中,合作探究,两段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交流分享,你都知道哪些史书典籍?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第一部断代体史书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第一部军事著作 第一部科普作品 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春秋,史记,国语,汉书,资治通鉴,孙子兵法,梦溪笔谈,水经注,第一部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作品论语 第一部著名的戏曲作品关汉卿的窦娥冤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运用实践,2004年,灿烂的中华文化和法兰西文化先后在法国和中国相会。中国文化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态度走向法兰西。,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这一特点在发展文化交流中有何重要性?,(3)包容性:,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 兼收并蓄: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意义 :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域外文化的理解。 请列出中国历史上几次文化大交融并简述其影响,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下列能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一脉相承”的是( ) A、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 文化历经沧桑至今仍在 B、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 C、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 被统治阶级所借鉴 D、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ABC,一脉相承,薪火相传,下列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看法 正确的有( ) A、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B、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 C、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 并与之和谐相处 D、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ACD,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一、中华文化的衰微,近代中国文化衰微的原因有 ( ) A、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B、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C、维新运动的出现 D、洋务运动出现,AB,想一想,如何再造中华文化新辉煌?,辉煌历程,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文字,史书典籍,包容性,知识梳理,原因,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2005年3月16日报纸载文指出,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惟有中华文化具有持续发展、从不间断的稳定性,这是因为中华文化总是能够吸纳外来文化优长之处为己用,而从不被外来文化同化。 辨析:中华文化这所以源远流长,是因为它具有包容性。,1)认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正确的。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文明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它的包容性,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具有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之一。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还得益于汉字的使用、史学典籍的传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