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43525 上传时间:2019-12-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1关于文化,下列观点正确的( )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文化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和非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纯自然的东西有时候也是文化A. B. C. D. 2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以下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xx4月份CPI温和上涨 韩美两国展开联合军事演习“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举行 出彩中国人第三季开播A. B. C. D. 3我国西南地区的悬棺文化散发着谜一般的魅力。考古人员在四川珙县发现371幅历经风雨的悬棺岩画。画面中的钓鱼狩猎、骑马竞技、舞蹈杂耍、舞刀弄剑等场景依稀可辨,让现代绘画艺术家惊叹不已。该考古发现佐证了( )精神文化越古老越接近社会生活的本质 精神文化总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精神文化的价值不因时代变迁而改变 精神文化的展示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A. B. C. D. 4汉字大体来源于两个系统:一是刻画系统,一是图画系统。以图画系统为主,刻画系统为辅。这些原始文字属于表意字范畴,所描绘的或者是具体事物的形象,或者是生活当中的场景,或者是生活当中的事件,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一事实说明(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A. B. C. D. 5抗战初期,毛泽东所著的论持久战,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信心,为中国人民最终夺取抗战胜利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这说明( )A. 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B. 文化作为精神力量是物质力量的反映C. 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D. 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6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下列关于三者关系说法正确的有( )A经济是基础,它包括政治和文化 B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C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D文化决定政治和经济7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经济发展会放慢,而文化往往会“逆势上扬”,人们会通过文化消费来缓解压力,抚慰心灵。因此我们不能仅从经济利润角度来衡量文化的作用。这说明( )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优秀文化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A. B. C. D. 8与以前相比,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有了新的表现,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在国际竞争中对别国进行文化侵略,企图把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强加于别国。这说明( )A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B文化反作用于政治C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突出 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9自电影产业化改革以来,中国电影市场的增长速度每年保持在300%以上,市场规模和容量呈几何式扩张。据专家预测,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将在xx超过北美,2023年前将达到北美票房收入的2倍左右。我国电影产业化改革有利于( )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经济发展 抵御外来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继承传统文化,使中华文化主导世界 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A. B. C. D. 10为铭记历史,警示后人,近年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了多次展览。展览遴选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相应图片、文物和档案,力求准确客观全面地展现历史原貌,使参观者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这表明( )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文化与经济之间相互交融特定的文化活动和文化环境影响人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A. B. C. D. 11文化伴随着每个人的生活。考试时,会不会作弊?公交车上遇到老人,会不会让座?一张废纸,会不会随便丢弃都体现出文化人格。文化是每个人的心灵名片,人的行动都是内心文化的反映。这表明( )A. 文化决定人的实践活动B. 人的社会行为体现文化差异C. 文化素养只能在生活小事中培养出来D. 文化是人类全部意识形态活动的反映12孔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下列典故和成语体现的道理与之一致的是( )乡音无改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卧薪尝胆 孟母三迁A. B. C. D. 13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人们有重要影响。我们中学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 )A.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B. 自然科学知识C. 社会科学知识 D. 语言和文字水平14中央电视台xx推出的朗读者节目深受人们喜爱。当许多东西方名家的经典被朗读的时候,善良、正直、勇敢、进取等人类最宝贵的品质和千百年前流传至今的文字融合在一起,震撼我们的内心,给人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记。这表明( )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是有形的A. B. C. D. 15“人倒了咱不扶,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充满正能量的央视春晚小品,引起了国人的共鸣。小品扶不扶之所以能引起国人共鸣,是因为()优秀文化能给人以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优秀的文化作品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A. B. C. D. 16我们在和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亚、西亚等国家和地区打交道时,面对不同的民族语言、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正确的态度和做法是( )尊重民族差异,包容多样文化 倡导文明宽容,促进互学互鉴坚持汉族特色,强化自身优势 搁置文化交心,埋头开拓市场A. B. C. D. 17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对于中国人来说都是个重要的节日。无论富有还是贫穷,在外地的人总要千方百计回家中与家人团聚。这是因为( )民族节日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A. B. C. D. 18在欧美发达国家,马铃薯多以主食形式被消费:在美国,马铃薯食品多达70余种,英国是个“食土豆民族”,一日三餐都离不开土豆,在德国,土豆和爱情一样重要。在中国和韩国,土豆则一直被作为蔬菜食用。材料中不同国家对食材马铃薯的开发与利用折射出( )世界饮食文化具有多样性各国经济政治制度的差异不同区域的饮食文化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在实践中发展着的各民族的饮食文化具有共性A. B. C. D. 19“书信短信徽信”,生动展现了人们所经历的感情交流、信息传播的变革过程。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或手机来实现。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文化传播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文化交流的途径发生了重大变化网络等现代媒体正逐步取代传统媒体 新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A. B. C. D. 20首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于2016年9月20日在甘肃省敦煌市举办。敦煌文博会是目前全国唯一以国际文化交流为主题的国家级盛会,也是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又一机制性创新平台。举办敦煌文博会的意义有( )发挥文化的纽带作用,促进丝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与发展 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话语权,重新塑造中华文化的辉煌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发挥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 以文化交流促进文化传播,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A. B. C. D. 21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体现的文化传播途径是( )A. 商业贸易 B. 人口迁徙 C. 教育 D. 大众传媒22“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贸易之路,而且也是文化、友谊之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特别强调文明宽容,尊重各国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共处。这说明A. 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B. 我们要尊重文化多样性,重视文化交流C. 我们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加强文化交流 D. 我们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23“微课”依托新兴媒体,以“短小精悍”的风格,正迅速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改进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微店”同样依托微博等新兴媒体,迅速走入世界各地公众的生活。这说明( )科技进步使文化传播超越了时空的局限 大众传媒是以互联网的推广为标志的新媒体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功能 网络文化以其先进性满足了人民需要A. B. C. D. 24开展红色旅游,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学习革命中的优良思想和作风,这属于( )A. 传统习俗的继承 B. 传统建筑的继承 C. 传统文艺的继承 D. 传统思想的继承25“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三十晚上熬一宿。”这首儿歌描述的年俗活动经过千年传承早已成为烙在华夏儿女身上的中国印,系在炎黄子孙心头的中国结。以上材料说明( )传统习俗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传统习俗是中华文明传承和进步的重要动力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涌动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A. B. C. D. 26中国的“家风”文化注重挖掘传统美德,注重典型家风家训的传播,同时将家风家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赋予家风家训新的时代内涵。这反映了( )A.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 传统文化是千变万化的C. 传统文化是一成不变的 D.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27“家规知道多少”成为现代人热议的话题。站不倚门、话不高声;夹菜不过盘中线;称呼长辈必须以 “您”开头对于传统的家风,我们应该( )摒弃传统文化,顺应时代发展 全面继承传统,促进社会发展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A. B. C. D. 28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用数字化技术等高新技术手段,对丰富的优秀文化遗产进行挖掘,整理和再现,那更多人看到文化遗产持续生长的鲜活历史。这表明(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待丰富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先进的科学技术,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传播与传承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决定了文化发展水平A. B. C. D. 29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有关,你认为合理的传导顺序为(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新旧文化斗争促进文化进步 生产关系的调整 社会制度发生新旧更替A. B. C. D. 30自达喀尔大学与辽宁大学共同开办孔子学院以来,在中塞双方共同努力下,达喀尔大学孔子学院积极推动中国文化传播和中塞文化交流,为促进中塞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中塞友好合作的纽带。这表明教育( )能够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生命力 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使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完整地保存 是实现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途径A. B. C. D. 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雷锋精神哺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成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今天,雷锋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转化为低碳、节能等环保意识,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愿者精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1)“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假如你所在的学校正在准备开展学雷锋活动,请为该活动拟定活动方案并说明文化生活依据。(6分)(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的意义。(12分)32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春节体现了中国人浓浓的“家”的观念。新春佳节,家人团聚,共叙亲情是自古以来中国人不变的过春节的方式。现代通讯工具的出现使一些远隔千里的亲友能穿越时空为彼此送达一份心意,短信、微信、红包等的出现也为传统的春节增添了一些新的色彩。然而,这些现代化的通讯方式增加了人们相互交流的速度和密度,似乎并没有增加人们之间情感的温度和厚度;人与人的空间距离拉近了,亲情的距离拉远了;花样多了,但年味淡了。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知识,说明我们在文化继承与发展中应如何对“传统”和“现代”进行正确取舍。(10分)33继大运河项目申遗成功之后,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刚刚宣布,我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跨国项目丝绸之路也通过审议,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 世界遗产地具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遗产大国无一例外都是旅游大国。世界遗产的品牌含金量越来越高。对这一品牌的竞争从国际到国内也日趋激烈,愈发具有一种资源博弈的性质。从国外来看,无论是发达国家中的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还是发展中国家中的埃及,多姿多彩的文化遗产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旅游资源。从国内来看,世界遗产的带动不断造就一批新的旅游目的地,一些十几年前人们还非常陌生的地方,如今都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结合材料,从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与社会的角度,说明丝绸之路申遗的理由。(1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