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政治10月阶段测试试题.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43517 上传时间:2019-12-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政治10月阶段测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二政治10月阶段测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二政治10月阶段测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政治10月阶段测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高中学生要学会在紧张学习中寻找快乐,在挫折中体会经验,在细节中感知方向,在进步中品味幸福 紧张学习需要哲学指引,这是因为A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B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与精神动力C哲学是指引人们生活得更美好的艺术 D哲学指导我们的生活并提供具体的方法2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3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A. B. C. D.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5有关专家经过认真分析认为,到2050年中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时,油、气供应不足,需求不断扩大,进口将成为中国石油的主要供应渠道。上述材料中有关专家的观点是A一种唯心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6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A.实践的观点 B.革命的观点 C.阶级的观点 D.历史的观点7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8 “我看到苹果的颜色和形状,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就形成对苹果的认识,所以苹果的存在就是我的感觉的相加。”这种观点属于认识论上的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9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A.心外无物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C.理在气先 D.存在就是被感知1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些描绘大自然的诗句,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惊奇和敬畏,使人们不由自主地震撼于我们头顶的星空:“世界是什么?是神的居所,还是物质的存在?人又是什么?”人们在对这些问题的思索中渐渐形成了对世界总的看法。“哲学开始于仰望天穹”,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说明A.哲学的产生发展源于大自然 B.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C.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D.认识与改造世界从哲学开始11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这说明 A.自然科学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C.自然科学以哲学为基础D.哲学为自然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2埃及胡夫金字塔有一段令人生畏的铭文:“不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的头上降临。”令人生畏的铭文从哲学上看属于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近代机械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13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科学三者之间联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哲学包括世界观和具体科学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D.世界观决定哲学,哲学决定具体科学14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这两个“对子” A.是并列且等量齐观的 B.都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范畴C.属于源与流的关系问题 D.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5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把握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脉搏的一次跳动,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演奏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的一段最强的音符。哲学作为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观念形态的重要内容 A.源于哲学家的主观想象 B.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C.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 D.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D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17“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恩格斯的话表明,哲学对社会变革可以发挥下列作用决定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 动员和掌握群众,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A B C D18.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一切旧哲学基本特征在于实现了 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A. B. C. D. 19法国巴黎的报纸上曾登过一则广告:“每个人只要花25生丁就可以得到既经济又没有丝毫困惫痛苦的旅行方法。”布朗立即寄去了25生丁。不久,他收到回信:“先生,请您安静地躺在您的床上,并且请牢记:我们的地球是在旋转着的,在巴黎的纬度49度上,您每昼夜要跑数万千米。假如您喜欢看沿路美好的景致,就请您打开窗帘,尽情地欣赏星空的美丽吧!”布朗顿时目瞪口呆。布朗目瞪口呆的原因,从哲学上分析是因为广告商A片面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 B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肯定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D否认了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20美国某研究小组曾经做到让一束光停留了16秒。时隔半年,德国某研究小组让光在一种不透明晶体中静止了60秒。整个操作可设想为:打开门,让一束光进入暗室,然后关上门,一分钟后再打开,让光出去。暗室就是这种不透明晶体,它拥有一种特性电磁诱导透明效应,这让它在一束特定频率的控制激光下能够变得透明,相当于暗室的门打开了。但这60秒,已经称得上是研制量子中继器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成果了。这一科技成果佐证了意识活动的主动选择性能够正确预测未来 运动与物质密不可分人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认识客观世界事物的发展总是前进的、上升的,需要对未来充满信心AB C D21明朝诗人钱宰在拟古中写道:“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白日没西山,晨光还奕奕。春花瘁复荣,秋草黄已碧。造化无停机,循环岂终极?人生天壤间,少壮须努力!”下列与诗中哲理相近的是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太阳每天都会升起,而太阳每天又都是新的22“人生易老天难老”和“一年一度秋风劲”的哲学寓意是A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有固定的模式 B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自然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D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23欧洲航天局的科学家证实“菲莱”号登陆器在降落的“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表面检测到了含碳有机分子。科学家还表示,“菲莱”的传感器在穿过了10至20厘米厚的灰尘之后,触碰到了一层像冰一样坚硬的物质,这显示了登陆的彗星表面并不像人们先前认为的那样柔软。这一成果再次印证世界统一于物质 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认识不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A B C D24.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为三磷酸腺苷。最近,研究人员将含磷陨石放置在模拟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质物等进行反应,产生了原始的、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源-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早起形式,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无机环境如何进化出最初的生命物质这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上述试验进一步证明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无条件的、必然的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A. B. C. D.25.某同学在日记里这样写到:“放学时,铃声是悦耳的;考试时,铃声是紧张的。”从哲学上看,这表明A做事情要从主观出发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主观精神决定客观世界 D意识是人脑对事物的简单复制26.2016年12月11日,美国科学家用两台孪生引力波探测器第一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的存在,让人们首次“听”到了宇宙的“声音”。引力波的发现意味着100年前广义相对论的主要预言都被验证。这告诉我们A所有科学家的预言都是正确的 B认识的真理性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C科学实验是获取正确认识的唯一来源 D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正确地认识世界27科学家经过实验证明,人在生气发怒时,体内会产生大量毒素,其毒性与蛇毒相当。从现代科学角度观察,70%90%的人得病都是因为精神过度紧张。这说明A意识有时能决定物质 B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起促进作用C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D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28. 北京同仁堂药店内有一副对联:“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正是靠着这份承诺,同仁堂经历300多年风雨而不倒,从一家普通的家庭药铺发展为国药第一品牌。从哲学角度看,上述材料表明A.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B.精神不是万能的C.正确的意识是做工作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 D.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29“世界无车日”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A B C D30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朱自清对荷花的描写揭示的哲学道理有意识形式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力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反应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A B C D31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次文联和第九次作协代表大会上指出,历史给了文学家、艺术家无穷的滋养和无限的想象空间,但文学家、艺术家也不能用无端的想象去描写历史,更不能使历史虚无化。这要求文学家、艺术家发挥意识的主动创造性,结合历史事实创作文艺作品发挥意识的自觉选择性,根据自身优势进行文艺创作尊重历史事实,以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客观的历史展开合理想象,以此作为根本出发点进行文艺创作A B C D32下边漫画中的做法错误在于 忽视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夸大了实践的重要作用 夸大了认识的重要作用 忽视了认识的重要作用 A B C D33德国思想家、文学家莱辛曾说:“人的价值并不取决于是否掌握真理或者自认为真理在握,决定人的价值的是追求真理的孜孜不倦的精神。”真理之所以要孜孜不倦地追求,是因为A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 B真理与谬误是截然对立的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真理是具有反复性的认识34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它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 B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C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 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35为了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教育部组织历史专家进行了认真研究,作出了在xx春季教材中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的部署。这说明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发展真理 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人们在认识过程中推翻真理 真理是实践与理论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 B C D第II卷 非选择题部分(共30分)36xx在央视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中,16岁女孩武亦姝凭借不俗的实力,在节目第一环节中斩获了第二季开播以来的最高分,还在第二环节中频频说出流传度较低的诗词,她的诗词储备量达到了惊人的xx首。她所在的学校,非常重视古诗文教育的环境,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新古诗文的教育教学形式,如开设传统文化社团,举办“品味经典 诵读经典”“古诗朗诵”,将古诗文嵌入学校宣传栏、文化走廊等方式让孩子通过感受古诗文的魅力,激发学生身上的“诗性”,让古诗文重新焕发时代魅力。(1)意识活动有什么特点?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说明材料中学校创新古诗文学习所蕴含的道理。(11分) (2)假如你所在的班级举办“诗词中的哲学知识竞赛”,请你列举出两条蕴含哲理的诗词。(4分) 37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发布了十四个有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这十四个“一号文件”都适应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记载了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反映了农村改革的历史进程和前进步伐。“一号文件”的出台,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请运用实践的观点,谈谈你对十四个有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出台的认识。(15分)高二思想政治试题答案一. 1-5CAACD 6-10ABBBC 11-15BDCCB 16-20DCCAB 21-25DDDBB 26-30BDDBC 31-35ABCBA 36.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该校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新教育教学形式,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魅力。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要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该校重视古诗文教育的环境,创新教育教学形式,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身上的“诗性”,让古诗文重新焕发师时代魅力。3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哲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要重视实践。38.十四个有关“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说明了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十四个有关“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都适应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十四个有关“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说明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中央发布的十四个有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说明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一号文件”的出台,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