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月考联考试卷.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24115 上传时间:2019-11-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月考联考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月考联考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月考联考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月考联考试卷注:请将卷的答案正确填涂在答题卡上,卷的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作文写在作文纸上,否则不计分。一、(21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差错(ch) 阜盛(f) 央浼(min) 辎重(z) B、赝品(yn) 燥热(zo) 忖度(cn) 迤逦(l) C、蹩进(bi) 癖好(p) 偏裨(p) 连累(li) D、瘐毙(y) 打烊(yng) 便宜(bin) 愀然(qi)C 【A“浼”读mi,;B“忖”读cn,“逦”读l ;D“愀”读qi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亲昵 撕打 板滞 犄角之势 B、涵养 告罄 黯淡 备尝艰苦 C、起迄 混帐 膏粱 无精打采 D、补丁 服帖 座落 层层迭迭 B 【A厮打,掎角之势; C起讫, D坐落,层层叠叠】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1)他好像迷迷糊糊地 不清,可是一到人家该送田租来,跟管庄园的算帐他就会立刻清醒。 (2)中间歪歪斜斜一条细路,是贪走便道的人,用鞋底造成的,但却成了自然的 。 (3)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 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4)在家庭浓厚的美术氛围的 下,小强也深深地爱上了绘画。 A、神智 界限 窜改 熏染 B、神智 界线 篡改 熏陶 C、神志 界线 窜改 熏染 D、神志 界限 篡改 熏陶D 【“神志”指精神和意志,“神智”指精神和智慧。第二句“界限”“界线”均可用。“篡改”指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贬义词;“窜改”指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中性词。“熏陶”指好的影响,褒义词;“熏染”指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生活习惯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坏的)】4、下列各句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我们提倡韦编三绝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期待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 B、学无止境,读书人务必谦虚好学,才能进步;倘若师心自用,就裹足不前了。 C、李向群在抗洪斗争中威武不屈,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不愧为新时期的雷锋。 D、坚持环境综合治理的方法,反对本位主义,警惕和防止出现以邻为壑的倾向。C【“威武不屈”指在强暴的压力下不屈服,形容坚贞不屈】【“韦编三绝”形容读书勤奋。“师心自用”:师心,以己心为师;指固执己见,自以为是。“以邻为壑”,拿邻国当作大水坑,把本国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把灾祸推给别人】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华大妈听到“痨病”这两个字,变了一点脸色,似乎有些不高兴;但又立刻堆上笑,搭讪着走开了。 B、放开我!你们这一群强盗。 C、“要不要花很多的钱,要不要吃药呢?”“不用多少药,调养要紧。”医生不由得微微一笑。 D、(陈奂生)从三岁以后,四、五十年来,没买过帽子。 A 【B感叹号改为逗号,句号改为感叹号;C第一个逗号改为问号;D去掉顿号】6、下列各句中意思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同学们在“庭院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讨论后,学校的卫生状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B、我们昨天到文化公园参观了这个儿童画展是很有特色的,你们也该去看看。 C、国家工商局、技术监督局负责人近日强调:必须把打击制造假冒伪劣商品特别是制造假酒这人命关天的非法行为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常抓不懈。 D、是共产党从水深火热中把我们救了出来,我们劳动人民才有出头之日。 C 【A结构混乱。“同学们”后面没有了着落。B句式杂糅。将“参观了”改为“参观的”,删去“这个”;或者在“参观了”之后加上“儿童画展”和逗号。D语序不当。将“从水深火热中”移到“我们”之后】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项链的作者莫泊桑,法国人,其代表作品还有俊友羊脂球等,他和美国的欧亨利、马克吐温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 B、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三言”中的警世通言,“三言”“二拍”是作者冯梦龙的代表作品。 C、罗贯中,名本,元末明初小说家。其代表作三国演义和红楼梦水浒传聊斋志异并称中国四大古典小说。 D、曹禺,原名万家宝,四幕话剧雷雨是其处女作,创作于30年代。雷雨和日出的相继问世,奠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 D 【A“马克吐温”应改为“俄国的契诃夫”;B“三言”的编者是冯梦龙,“二拍”的编者是凌濛初;C聊斋志异应为西游记】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1)黄河从70年代开始出现断流,1991年后,年年断流,断流天数逐年加长,断流距离逐年加大。黄河断流不仅使下游严重缺水,同时也使黄河的泥沙无法排入大海,使黄河防汛的形势日益严峻,虽然将来有小浪底工程可以缓冲,但小浪底xx将失去蓄水排洪作用。(2)黄河下游断流,引起东部严重缺水,每年给下游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几百亿,对此专家提出了多种有益的方案,但总体而言不外是内部解决和引水济黄。(3)所谓内部解决,指黄河流域上、下游统筹配水、用水,实施水资源的有偿使用。这些措施虽然能有效地解决部分问题,但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并不能马上解决黄河的缺水问题。(4)“引水济黄”,即从长江、丹江进行南水北调,由于投资太大、周期太长等原因,加之,“南水北调”也只能解决北方部分地区的用水问题,并不能解决黄河自身的问题,小浪底工程也只能缓冲一下时间,难以实施;“西水东调”,如某些专家提出的从三峡水库支流大宁河提水流入的方案也存在很多难以实施的因素。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黄河问题,必须从防汛、治理河床增高、缺水这样一个大局上来综合考虑。(5)目前下游的大致用水量,解决华北平原267104km2干旱地区的灌溉任务,约需水150亿吨,加上京、津等工业及城市用水约50亿吨左右,共计需约200亿吨,但黄河下游的平均径流量470亿吨左右,远远大于200亿吨的需求,从理论上来说,黄河下游并不缺水。而事实上由于黄河水并不是很均匀地流过,大量的水集中在汛期到来,相对缺水而言,让洪峰迅速地通过更为重要,否则就会有破堤决口的危险,给两岸人民带来更大的生命财产损失。这实际上是一对矛盾,一方面需要水,另一方面当洪峰来临时又希望洪水迅速流入大海。所以只要解决好防汛与蓄水这一矛盾,缺水问题自然迎刃而解。(6)一提到蓄水大家很自然地想到修建水库的办法,如三门峡、小浪底等,甚至有些企业如胜利油田都修建自己的蓄水库,但事实证明修建水库投资大,见效慢,特别是由于黄河的泥沙沉降,水库一经投入使用,同时也是水库走向灭亡的开始,国家投巨资兴建小浪底工程也仅仅只有十多年的蓄水调洪作用,所以修建水库并非上策。(7)假如我们有一个巨大的水库,这个水库能容200亿吨左右的水,并且水库非常坚固可以经受洪峰的冲击,同时可以经常有计划有控制地进行引黄放淤,以保证水库的容量不像小浪底那样逐年减少,那么我们既解决了缺水问题又能确保汛期安全。8、以下能体现作者解决黄河断流问题思路的一项是 A、黄河流域上、下游统筹配水、用水,有偿使用水资源。 B、“引水济黄” 即实施“南水北调”、“西水东调”工程。 C、解决好防汛与蓄水的矛盾,引黄放淤以保证河床不增高。 D、修建一个巨大的且非常坚固的水库,这个水库能容200亿吨左右的水。 C 【见第四段“要从根本上解决黄河问题,必须从防汛、治理河床增高、缺水这样一个大局上来综合考虑。” 第五段“所以只要解决好防汛与蓄水这一矛盾,缺水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末段“有计划有控制地进行引黄放淤,以保证水库的容量不像小浪底那样逐年减少,那么我们既解决了缺水问题又能确保汛期安全。”从以上三处可推出。】 9、下面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A、国家投巨资兴建小浪底工程,现在还可以缓冲缺水的形势,但到xx将失去蓄水排洪作用。 B、从三峡水库支流大宁河提水流入黄河的方案实施起来将困难重重。 C、黄河下游的平均径流量470亿吨左右,远远大于200亿吨的需求,这只是一个估算。 D、黄河水并不是很均匀地流过,大量的水集中在汛期到来,此时防汛成了首要的任务。 A 【“虽然将来有小浪底工程可以缓冲,但小浪底xx将失去蓄水排洪作用。”“将来”说明还没有建成,说“现在”有误。】10、文中作者认为“修建水库并非上策”最主要的依据是 A、修建水库投资大,见效慢。 B、黄河的泥沙沉降,水库的蓄水调洪作用将逐步丧失。 C、目前水库的容量有限,只能解决部分地区的用水问题。 D、洪峰来临有破堤决口的危险,将造成更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B 【由第十段“特别是由于黄河的泥沙沉降,水库一经投入使用,同时也是水库走向灭亡的开始,国家投巨资兴建小浪底工程也仅仅只有十多年的蓄水调洪作用,所以修建水库并非上策。”可推出。】11、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作者大胆地否定了“南水北调”这一治黄方案。 B、黄河断流天数逐年加长,断流距离逐年加大,从断流发展形势看,断流已成定态。 C、黄河断流成为制约黄河下游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但同时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有效治理黄河的时机。 D、要根本上解决黄河的问题,不能单纯从解决缺水问题角度入手。 A 【作者并没有否定这一方案,只是提出一种新的思路,待论证。】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5题。 韩延寿,燕人也,少为郡文学。大将军霍光持政,征郡国贤良文学,问以得失。因擢延寿为谏大夫,迁淮阳太守。治甚有名,徙颍川。颍川多豪强,难治,民多怨仇。延寿欲更之,教以礼让,恐百姓不从,乃历召郡中长老为乡里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相对,人人问以谣俗,民所疾苦,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长老皆以为便。数年,徙为东郡太守。延寿为吏,尚礼义,好古教化,广谋议,纳谏诤,修治学官,习射御之事。治城郭,收赋租,先明布告其日,以期会为大事,吏民敬畏趋向之。又置里正、伍长,相率以孝悌,不得舍奸人。闾里阡陌有非常,吏辄闻之,奸人莫敢入界。其始若烦,后吏无追捕之苦,民无棰楚之忧,皆便安之。接待下吏,恩施其厚而约誓明。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延寿止问之,卒曰:“今日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骑吏闻之,趋之出谒,适会明府登车。以敬父而见罚,得无污大化乎?”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守不自知过。”归舍,召见门卒,遂待用之。 (节选自汉书韩延寿传)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修治学官,习射御之事 射御:射箭驾车B、相率以孝悌,不得舍奸人 舍:安排住宿 C、敕功曹议罚白 白:告诉 D、微子,太首不自知过 微子:小子 D 【微:如果没有,如果不是。子:你,您。】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恩施其厚而约誓明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B、乃历召郡中长老为乡里信向者数十人 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C、设酒具食,亲与相对 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与相处 D、以期会为大事,吏民敬畏趋向之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C 介词,和,跟。【 A连词,表并列; 连词,表修饰 B介词,被 动词,称做 D介词,把 连词,因为】14、下列各句中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韩延寿恐百姓不从,乃历召郡中长老为乡里信向者数十人 A、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B、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 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A 定语后置句 【B是一般陈述句,C是省略句,D是判断句】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延寿为官重视教化,严明法纪,组织百姓做好治安保卫工作,社会太平安宁。 B、延寿刚担任颍川太守时,当地有很多豪强大户(不遵法纪)很难治理。 C、延寿任东郡太守期间,地方乡里有不寻常的事情发生,官吏就能早早知晓,坏人不敢进入他管辖的境内。 D、延寿下令处罚骑吏,幸得门卒说明真相,使骑吏不仅被赦免,而且得到了重用。 D 【“得到重用”的是门卒而非骑吏】【附译文:韩延寿是燕地人,年轻时做州郡里的文学掾。大将军霍光把持朝政,征召地方郡国中的品行贤良富有才学的人,拿治理国家的得失(好坏)问题向他们询问。因此提拔韩延寿做谏大夫,后升为淮阳太守。(延寿)治理地方非常有名,后调任颍川太守。颍川有许多豪强大户,非常难治理,老百姓大多逞勇斗狠,互相结下仇恨。韩延寿(想要改变这种风气)用礼义谦让的道德教育他们,又担心他们不听从,于是把乡里为人信任崇敬的年高德尊者数十人全部召来,准备了酒食,韩延寿亲自向他们当面请教,向他们每个人询问政绩教化的好坏情况和老百姓的疾苦,向他们陈述和睦相处相亲相爱消除仇恨的办法,那些年高德尊的人认为非常有利。几年以后,韩延寿被调任东郡太守。延寿做官,崇尚礼义治国,喜欢用古代的乐教感化天下,广泛征求奇谋秘计,采纳别人的劝谏,重视整治学校,学习射箭驾车的本领。他管理城郭,收取租赋,都是预先公布限定的日期,把规定的日期当作大事,(到了那一天)官吏百姓纷纷前去交纳。又设置里正、伍长,鼓励大家孝顺父母、兄弟亲善(率,以为榜样),(颁布法令)不得让坏人留宿在家里。地方乡里有不寻常的事情发生,官吏就能早早知晓,坏人不敢进入他管辖的境内。这些措施和制度,开始实行起来好像很烦,但施行以后官吏就不用从事追捕坏人的苦差,老百姓也没有因犯法被鞭打的忧患,吏民都安心于这种稳定的局面。延寿对待下属,恩德丰厚而纪律严明。他曾经出行,临到上车时,有个骑吏来迟了,(延寿)下令功曹商议处罚的办法并告知本人。等到他从外面回到衙门,有一个门卒拦在车前,想对他说什么。延寿把车停下来,问他要说什么,门卒说:“明府公(您)说今天一大早要外出,但等了很久还没有出来,骑吏的父亲来到衙门,在外面徘徊不敢进去。骑吏听说父亲来了,便赶忙跑出去拜见父亲大人,恰逢这时明府公出来上车。一个人因为尊敬自己的父亲而被处罚,(这)恐怕有损教化吧?”延寿在车中抬起手来说:“如果没有您,我就不知道自己的过错了。”回到舍邸,召见了门卒,于是重用了他。】第卷(105分)四、(18分)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我)想暂且顺从私情(个人的孝情),但申诉(苦衷)又不被允许。】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3)征郡国贤良文学,问以得失。 【征召地方郡国中的品行贤良富有才学的人,拿治理国家的得失(好坏)问题向他们询问。】 (4)以敬父而见罚,得无污大化乎? 【因为尊敬父亲而被处罚,(这)恐怕有损教化吧?】17、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5分)孤 雁 崔涂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注:矰(zng),古代射鸟用的拴着丝绳的箭;缴,指系在箭上的丝线。(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试从诗句中举两例加以说明。(3分)【“诗眼”就是一个“孤”字。一个“孤”字将全诗的神韵、意境凝聚在一起,浑然天成。 举例:A:“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诗人极目远望:只见天穹之下,几行鸿雁,展翅飞行,向北而去。渐渐地,群雁不见了,只留下一只孤雁,在低空盘旋。有了“行”与“独”作对比,孤雁之孤就突现出来了。B:“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是全篇的警策。第一句是说失群的原因,第二句是说失群之后仓皇的表现,既写出当时的自然环境,也刻画出孤雁的神情状态。写暮雨苍茫,一只孤雁在空中嘹嘹呖呖,呼寻伙伴。C:“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是承颔联而来,写孤雁穿云随月,振翅奋飞,然而仍是只影无依,凄凉寂寞。月冷云低,衬托着孤雁之形单影只。D:“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是说孤雁未必会遭暗箭,但孤飞总使人易生疑惧。诗直到最后一句“孤飞自可疑”,才正面拈出“孤”字,“诗眼”至此显豁通明。 (2)这首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诗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绪感情?【托物言志。表现了诗人羁留客地,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离愁)。(2分)】18、默写(任选两题)。(4分)(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礼记)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小 心 落 叶 唐元峰(1)落叶是微不足道的。谁能去关注一片落叶呢?只有当它从高高的枝头跌落,那飘荡的曲线,也许会划亮一下你暗淡的目光。(2)是的,匆忙劳碌,苦苦奔波,早使我们疲惫不堪。我们甚至不知道每个季节怎样来临,从不留意黄叶如花,装点你消逝的年华;甚至惊诧为什么这样快就下雪了呢。(3)有一位俄国诗人在他的一首诗中提到,每到秋天,莫斯科街心花园里,都挂出一块小木牌,这块小小的木牌上写着四个字:小心落叶。(4)这四个字久久挤在我的脑子里,我知道这是一个十分友善的提醒。落叶在脚下飘动,那是一种悲壮,一种无言的辉煌。看见那些苍绿蓬勃的枝叶,转眼间枯萎,不禁令人深思。(5)许多无知和错误都过去了。我生命的绿树曾苍翠如水,我徜徉的脚步曾充满稚气,也漫不经心。在潮润的幼林中我挥霍着,因为我不相信春光能消逝,不相信几阵秋风就能像梳子一样,把树叶捋光。(6)那是多么让人难以忘怀的时光,而今终于看到它一去不复返了!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时的欢笑是怎样惊散树上的群鸟,是怎样在绿草上滚向无涯的远方。我也记得那透明的欢笑,在清澈的河面上欢跳,在悠悠的白云上飘摇(7)但从什么时候起,这一切竟被一团浓重的浊气所取代了呢?无法回想,我们生命里固有鲜活的枝杈,是怎样颓败的。如今只剩下光秃秃的躯干,孤零零地呈现着,令人伤感灰暗!(8)我在丛林中漫步,树林也由此充满灵性,充满了爱与悲哀,美丽与死亡。在许多方面,应该承认,我们人类对自身的感悟远不及树木来得灵透。瑞士小说家赫曼黑塞把居所前后的每棵树都用自己亲人的名字命名,崇敬并爱戴它们。与它们低语,和它们交流,向它们倾诉。他把它们当作朋友、父兄。可见在他深邃的心灵里,有着比常人更悠远的世界,他由此在自然中获得了灵感和艺术生命。(9)落叶无声,在萧瑟的秋风里,它仍怀有最后一次奋舞的悍勇。当它伏在柔嫩的枝条上,刚刚绽开鹅黄色的初梦时,它看到的是什么呢?是浩渺的长天,还是嘈杂的市井?融融春光中,那金黄的季节怎样孕育?又是怎样,一步一步,准确而缓慢地向它移来?在它离开母体的一瞬间,是平静快乐,还是惆怅郁怀?当它完成生命中仅有的一次飞翔,坠入大地无边的怀抱,是否会溅起一次悠远的回声?它在泥土和寒雪的覆盖下,会不会再一次叩响春天的大门,进行着永远穷绝的枯荣?(10)小心落叶。(11)这充满善意与博爱的提醒,也许就是对人自身的一种珍视,一种期望。(12)对于这片小小的随风飘舞的落叶,假如你投以生命的关注,一股震颤会油然而生。你会感到这片不值一提的落叶实在是你自身的写照。而它却来得比你超脱,比你奔放,比你从容。面对落叶,你的思绪会被扯向生命的极限,跨越千年,包容万里。(13) 可否?(14)让我在岁岁的深秋里,在你生命的花园里挂出一片木牌,提醒你:(15)小心落叶。19、在第7段中,“一团浓重的浊气”指的是答:(1)指颓败的树木 ,(2)指灰暗的心境 。(4分)20、第8段中作者提到的赫曼黑塞用亲人的名字给树木命名的作用是答:(1)说明树木是有灵性的 ,(2)肯定人类从自然中获得了灵感和艺术生命 。(3)引出下文对落叶的感悟 。(答对两点即可)(6分)21、作者从“小心落叶”中感悟到了(1)树木有灵 ,(2)时光易逝(答“要珍惜青春”、“对逝去年华的惋惜”亦可) ,(3)对生命应从容、超脱与包容。 。(答对两点即可)(4分)2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 A、第2段叙写我们日常匆忙劳碌、以致忽略了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的生活状态,使下文“小心落叶”的提醒具有了现实意义。 B、第9段,作者用诗化的语言回顾了树叶的生命历程,对树叶即将离开母体、飘零枯萎,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和惋惜。 C、结尾部分作者运用第二人称和拟人手法,直抒胸臆,具体细致地表明了对落叶的喜爱、对生命的追求以及对读者的期望。 D、树叶凋落,其生命即将走到尽头,这与人生暮年相似。作者运用人人熟悉的落叶作比,把抽象的人生思考表现得形象易懂。 E、面对落叶,作者反思了自己的生命历程,并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全文感情基调昂扬向上,富于哲理气息和思辨色彩。【A 、D(B项原文中没有“深切的同情和惋惜”,只有探究生命奥秘的遐思。C项“喜爱”变为崇敬,“具体细致”不合文章实际。E项“全文感情基调昂扬向上”不合文章实际。)】六、(10分)23、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几段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2个字。(3分)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学者把人们的需求,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即生存需求、享受需求和发展与表现需求。发展与表现需求又可分为现时的发展需求和最终的发展需求两个阶段。现时发展与表现需求,如接受教育,以发展与展示自己的智力;参加各种锻炼,以发展与表现自己的体力;参与音乐、舞蹈、戏曲等各种文娱活动,以发展与显示自己的艺术力,等等。最终发展与表现需求,既然是要在现时需求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那么就必然通过延长青春、延长寿命,增加在世逗留的时间和质量来体现。英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们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成就(实现)需求。马斯洛把人们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是否准确,虽有不同的看法,但他对人们需求的揭示由低向高发展,即人们通常是先满足低层次的需求,然后才追求较高层次的需求,一级一级向上攀登,这一规律是为人们所共认的。从马克思主义学者把人们的追求分为三类需求,到马斯洛把人们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就他们所揭示的人们需求的追求来看,方向和目标是相似的,即有了生存要享受,满足了享受要发展,要自我表现或实现,在不断提升享受、发展和表现之过程中,追求延长自身的生命周期就成了必然的最高追求。上述内容对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社会发展的过程和人们对需求的追求的分析,概括为一句话,即张其佐教授提出的“在未来将要爆发的第六次产业革命中,最有可能成为该周期主导产业的,将是与延长人类的生命周期密切相关的生物产业和基因产业”的判断,我们认为是正确的。延长人类寿命周期的产业将成为(未来 的)主导产业【若答“追求延长自身的生命周期就成了必然的最高追求”给1分】24、模仿下面句子的格式,另选角度,写两个句子。(4分)要求:(1)句式一致 (2)意思完整 (3)意义正确。 例句:理解是心的钥匙,打开了多少封闭的心扉?仿句:遗忘是心的缝隙,漏掉了多少珍贵的昨天?记忆是心的储仓,积累了多少珍贵的往事?回忆是心的双手,拾起了多少珍贵的从前?自信是心的航灯,照亮了多少充实的今天?想象是心的画家,勾勒了多少美好的蓝图?嫉妒是心的腐蚀剂,腐蚀了多少宝贵的友情?25、将下列长句改成三个连贯的短句。(3分)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否决了少数西方国家出自煽动和支持少数流亡国外的西藏分裂主义分子妄图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这一目的而提出的所谓“西藏人权问题”的决议草案。答:(1)少数流亡国外的西藏分裂主义分子妄图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2)少数西方国家出自煽动支持这一目的而提出所谓“西藏人权问题”的决议草案。(3)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否决了这个草案。【解答此题,只要分析一下结构,抓住动作的施事受事对象,可理出层次:(1)分裂主义分子妄图把西藏分裂出去。(2)少数西方国家提出决议草案。(3)人权委员会否决决议草案。最后稍加整理组织即可。每句1分,所改内容若非单句或前后不连贯,均应扣去相应分数】七、(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当我们有幸在这块土地上降生,有幸选择了一条道路,有幸在河上成为一名水手,有幸在海上执一片风帆,有幸被希望招引着抛撒一大把日子,我们回头过吗? 有人回过头。他们有时在回头中胆颤心惊:因为他们看见过道路上依然彷徨着的白发长者,看见过因为河水汹涌而不敢向前的水手,还有回首时觉得希望的虚无缥缈。 也有人从不回头。因为在他们心中,始终有一片极地,那是幻想中的桃源和海市蜃楼。他们愿意这样想象并为之匍匐前行,已经忘却了来路与去路的所有不幸。在你的人生道路上,有过回头的经历吗?你认为在人生之路上,是需要时常“回头”看看呢,还是“向前走,莫回头”呢?请以“回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