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3.8寡人之于国也第3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20815 上传时间:2019-11-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3.8寡人之于国也第3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3.8寡人之于国也第3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3.8寡人之于国也第3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3.8寡人之于国也第3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1)树之以桑(2)五十者可以衣帛矣(3)然而不王者(4)王无罪岁2动词作名词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3形容词作动词谨庠序之教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五种判断方法1观前。名词前有助动词、副词修饰限制,名词活用作动词。例如:(1)然而不王者。句中“王”前有副词“不”修饰限制,活用作动词,意思为“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2)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草药)句中“芽”,前有副词“已”的限制,活用作动词,意思为“发芽”。2视后。名词的后面带有宾语、补语,名词活用作动词。例如:(1)填然鼓之。句中“鼓”后带了宾语“之”,活用作动词,意思为“击鼓”。(2)沛公军霸上。(鸿门宴)句中“军”带了补语,活用作动词,意思为“驻军”。3察动。通常一个单句中应该有谓语动词,如果没有,而是名词处在谓语的位置,则名词活用作动词。例如:流血五步,天下缟素。(唐雎不辱使命)1.(1)种植。(2)穿。(3)为王。(4)归咎、归罪。2.供养活着的人;死去的人3.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1小结课文中孟子的政治理想。课文中孟子的政治理想有两层:王道之初,实行保民政策:不违农时,保护鱼类,按时砍伐,使民有其食。王道之成,实行教民政策:鼓励养蚕,繁殖六畜,生产粮食,兴办教育,使民养成高尚道德。2孟子在本文中提出了哪些施行“王道”的措施?实质是什么?施行后会取得怎样的效果?措施实质效果王道之始:恤民养民不违农时发展生产,兴旺副业,促进物资生产,打好生活基础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民养生丧死无憾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王道之成:保民教民五亩之宅,树之以桑。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发展经济,搞好生活,保障民生;注重教育,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稳定五十者可以衣帛,七十者可以食肉,数口之家可以无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3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孟子是对话体论辩文,注重文字的形象性和感染力,特色鲜明。(1)巧设譬喻,迂回曲折。谈问题先把主旨藏起来,从侧面、反面、外围入手,逐渐引向本题。如本意要讲实行仁政,却先以战为喻,从反面入手,使梁惠王不知不觉中跟着他走。这样,文章如曲径探幽,引人入胜;文势则波澜起伏,毫无板滞。(2)逻辑谨严,层层深入。表面看来,文章铺张扬厉,散漫无纪,实则逻辑清晰,段落分明,层次井然。如先提出问题,再分析原因,后述措施,王道之始,王道之成,实行仁政,均是层层深入、环环相扣。(3)词丰笔活,理足气盛。善用贴切的比喻、有力的铺排,考究用词,讲求句式。奇句与偶句,单式句与排比句,交错使用,笔势灵活,理直气壮,谈锋犀利,咄咄逼人。文章极富雄辩的气势。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收成不好,荒年B谷与鱼鳖不可胜食 胜:尽C养生丧死无憾 憾:遗憾,不满D斯天下之民至焉 斯:这样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途有饿莩而不知发A两个“夺”不同,两个“发”相同 B两个“夺”不同,两个“发”不同C两个“夺”相同,两个“发”相同 D两个“夺”相同,两个“发”不同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古今词义没有变化的一项是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C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4下列各句与“大王来何操”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非我也,岁也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树之以桑5下列句式不属被动句的一项是A不拘于时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D臣诚恐见其于王而负赵6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个时期以来,叙利亚政府军加大了对反政府武装的攻击力度,在霍姆斯地区甚至动用了坦克等重武器,在政府军的强力打击下,反政府武装弃甲曳兵、溃不成军,纷纷撤出了占据的地区。B至于说房地产没有交通领域腐败,那就更是五十步笑百步了,近些年,房地产行业被揭露的腐败现象日益增多,目前,已有多个省市的高官因此落马。C农村医保、低保的实施,使这些孤寡老人打消了“养生丧死”的忧虑,他们生活得平静、幸福,无不感激党和政府的关爱。D榕树就是这样,它把自己的生命种植在生命难以存在的山岩石壁上,生长成其他生命望尘莫及的参天巨树,让自己成长为伟大的生命。7寡人之于国也中有“数罟不入洿池”的话,史记中也有“网开一面”的说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不滥采滥伐,与自然和谐相处,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请针对这一共识拟写一条公益广告语。要求主题鲜明,形式工整,20字以内。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七 患墨 子今有负其子而汲者,队其子于井中,其母必从而道之。今岁凶,民饥道馑,此疚重于队其子,其可无察邪?故时年岁善,则民仁且良;时年岁凶,则民吝且恶。夫民何常此之有?为者寡,食者众,则岁无丰。故曰:“财不足则反之时,食不足则反之用。”故先民以时生财,固本而用财,则财足。故虽上世之圣王,岂能使五谷常收,而旱水不至哉。然而无冻饿之民者,何也?其力时急,而自养俭也。故夏书曰“禹七年水”,殷书曰“汤五年旱”,此其离凶饥甚矣。然而民不冻饿者,何也?其生财密,其用之节也。故仓无备粟,不可以待凶饥。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城郭不备完,不可以自守。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是若庆忌无去之心,不能轻出。夫桀无待汤之备,故放。纣无待武王之备,故杀。桀纣贵为天子,富有天下,然而皆灭亡于百里之君者,何也?有富贵而不为备也。故备者,国之重也。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此三者国之具也。故曰:以其极役,修其城郭,则民劳而不伤;以其常正,收其租税,则民费而不病。民所苦者,非此也。苦于厚作敛于百姓,赏以赐无功,虚其府库,以备车马衣裘奇怪。苦其役徒,以治宫室观乐,死又厚为棺椁,多为衣裘。生时治台榭,死又修坟墓。故民苦于外,府库单于内,上不厌其乐,下不堪其苦。故国离寇敌则伤,民见凶饥则亡,此皆备不具之罪也。且夫食者,圣人之所宝也。故周书曰:“国无三年之食者,国非其国也;家无三年之食者,子非其子也。”此之谓国备。(有删改)1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有负其子而汲者汲:从低处打水B今岁凶,民饥道馑凶:饥荒,歉收C其生财密,其用之节也密:隐秘D民所苦者,非此也苦:感到痛苦2下列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BCD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墨子认为,人没有一定的善恶,遇到年成好的时候,老百姓就仁义而善良;遇到年岁凶灾,老百姓就吝啬而凶恶。B古代的圣贤,正是因为能够努力按农时耕种而自奉俭朴,所以才能使五谷永远丰收,即使有水旱之灾,也没有受冻挨饿的百姓。C墨子认为,防备是国家最重要的事情。桀和纣虽贵为天子,富有天下,然而都被小国之君消灭,这是因为他们虽然富贵,却不做好防备。D墨子引用周书中的语句,进一步说明“食者国之宝也”这一点,强调了国家做好贮备的重要性,突出了写作的中心。4翻译下面的句子。(1)此疚重于队其子,其可无察邪?(2)财不足则反之时,食不足则反之用。【xx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武王问太公曰:“立将之道奈何?”太公曰:“凡国有难,君避正殿。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君入庙门,西面而立;将入庙门,北面而立。君亲操钺持首,授将其柄,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复操斧持柄,授将其刃,曰: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勿以三军为众而轻敌,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众,勿以辩说为必然。“将以受命,拜而报君曰:“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受命专斧钺之威,臣不敢生还,愿君亦能一言之命于臣。君不许臣,臣不敢将。”君许之,乃辞而去。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是故智者为之谋,勇者为之斗,气厉青云,疾若驰骛,兵不接刃而敌降服。战胜于外,功立于内,吏迁士赏,百姓欢悦,将无咎殃。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宁。”武王曰:“善哉!”武王问太公曰:“吾欲令三军之众,攻城争先登,野战争先赴,为之奈何?”太公曰:“将有三礼。”武王曰:“敢问其目?”太公曰:“将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名曰礼将。将不身服礼,无以知士卒之寒暑。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名曰力将。将不身服力,无以知士卒之劳苦。军皆定次,将乃就舍。炊者皆熟,将乃就食。军不举火,将亦不举,名曰止欲将;将不身服止欲,无以知士卒之饥饱。将与士卒共寒暑、劳苦、饥饱,故三军之众闻鼓声则喜,闻金声则怒。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争先登。白刃始合,士争先赴。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臣既受命于专斧钺之威 专:独掌B敢问其目 目:条目C军皆定次,将乃就舍 次,次序D白刃始合 合:交锋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见其虚则进 B是故智者为之谋 置杯焉则胶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C无以知士卒之寒暑 D炊者皆熟,将乃就食 蚓无爪牙之利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B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C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D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王任命将军时,应该在太庙执象征兵权的钺和斧,郑重地授给将军,赋予他处理一切军务的权力。B将军接受任命后,将再次请求君王给予充分信任,并表明战胜敌人还需要智者出谋划策、勇士英勇战斗。C如果将军能做到“三礼”,那么无论攻城时还是野战时,士兵们都会奋勇争先,只想冲锋,不愿后退。D本文通过君王与太公问答,阐明了君王的立将之道和将军的领军之策,充分体现了太公高超的军事智慧。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2)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1D【解析】“斯”是“那么”的意思。2B【解析】夺:耽误。夺:夺取。发:出发。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3C【解析】此题侧重考查古今异义词,A项“小学”古义为小的方面学习,今义为初级正规教育学校;B项“养生”古义为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为保养身体;D项“从而”古义为“跟随”,今义为表示因果关系或者递进关系的连词。4C【解析】A、D两项均为状语后置句;B项为判断句;C项与“大王来何操”句式相同,为宾语前置句。5B【解析】该题考查文言言特殊句式。A、C、D三项均为被动句,被动词为“于”“为”“见于”。被动句的被动词除此以外,还有“为所”“见”,还有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B项句式为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的类型有三种: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借助提宾标志词“是”“之将”宾语提前。B项即属于第三种情况。文言特殊句式有多种,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考生须结合课内学过的句子理解,归纳总结。6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C项中“养生丧死”意思为,供养活着的人,安葬死去的人,与语境不符。7参考示例:保护耕地,刻不容缓。/但存方寸土,留与子孙耕。/兴山水园林城,建生态宜居市。/眼中有绿色,心中才快乐。【解析】本题考查拟写广告语的能力。广告语要求语言简洁,主题鲜明,答题时要紧扣“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不滥采滥伐,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主题,用语要简洁有力,但应注意语气,切忌生硬粗俗。题目要求形式工整,不少于20字,故拟写时需采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不要超过字数限制。1C【解析】密:稠密,这里指多。2B【解析】两个“则”都为连词,表承接。A项,前一个“而”为连词,表顺承;后一个“而”为连词,表并列。C项,前一个“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后一个“之”为结构助词,的。D项,前一个“以”是介词,按照,依照;后一个“以”是连词,表目的,来。3B【解析】“所以才能使五谷永远丰收”有误,原文的意思是说“古代的圣王明君并不能使五谷永远丰收、水旱不至”。4(1)这种惨痛比孩子掉入井中更为严重,怎么能熟视无睹呢?(2)财用不足就要反省生产是否注重农时规律,粮食不足就要反省有没有注意节约。【解析】(1)“队”,通“坠”,落入;“重于”,比严重;“其”,语气副词,表反问;句意。(2)“反”,反省;“时”,按时,合于时宜,这里指注重农时规律;“用”,使用,这里指注意节约;句意。【参考译文】如果现在有一个背着孩子到井边汲水的人,把孩子掉到井里了,那么孩子的母亲必定设法把孩子从井中救出。现在遇到饥年,百姓饥饿,路上有饿死的人,这种惨痛比孩子掉入井中更为严重,怎么能熟视无睹呢?遇到年成好的时候,老百姓就仁义而善良;遇到年岁凶灾,老百姓就吝啬而凶恶。老百姓的善恶哪有一定的呢?生产的人少,吃饭的人多,就不可能有丰年。所以说:“财用不足就要反省生产是否注重农时规律,粮食不足就要反省有没有注意节约。”所以古代的贤人按农时生产财富,稳固农业基础而且节省开支,那么财用自然就充足。所以哪怕是古代的圣王,岂能使五谷永远丰收,而水旱之灾不到来。但那时却没有受冻挨饿的百姓,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他们努力按农时耕种,而自奉俭朴。夏书说“禹时有七年水灾”,殷书说“汤时有五年旱灾”,那时遭受的凶荒很大了。然而老百姓却没有受冻挨饿的,这是何故呢?因为他们生产的财用多,而使用很节俭。所以粮仓中没有储备的粮食,就不能防备凶年饥荒。兵库中没有储备的武器,即使自己有义,也不能去讨伐无义。内外城池若修得不完备,就不能自我防守。心中没有戒备思虑,就不能应付突发的变故。这就好像庆忌没有离去之心,就不能轻易出走。桀没有防御汤的准备,因此被汤放逐。纣没有防御周武王的准备,因此被杀。桀和纣虽贵为天子,富有天下,然而都被方圆百里的小国之君消灭,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他们虽然富贵却不做好防备。所以防备是国家最重要的事情。粮食是国家的宝物,兵器是国家的爪牙,城郭是用来自我守卫的,这三样东西是国家必须具备的。所以说:正常地分派劳役,修治城郭,那民众虽劳累而不至于受到伤害;正常地征收租税,那民众虽有所损耗而不至于困苦。民众的疾苦,并不在于正常的劳役与租税,而在于执政者对老百姓的横征暴敛,拿最高的奖赏,赐给无功之人,耗尽国库,用以置备车马、衣裘和稀奇古怪之物。驱使人民受尽苦难,去建造豪宫华室和供执政者观赏游乐的场所,死后又做厚重的棺椁,制很多衣裘。活着时修造台榭,死后还要修造坟墓。因此,庙堂之外,老百姓在做苦役;庙堂之内,国库已被挥霍殆尽,上面的君主对自己的享受还不满足,下面的民众不堪忍受其苦难。所以国家遇到外敌入侵就受损伤,人民遭到凶饥之年就死亡,这都是平时不做好防备的罪过。况且粮食这个东西,圣人也要视其为宝物。所以周书说:“国家若不预备三年的粮食,国家就不能为这一君主的国家了;家庭若不预备三年的粮食,子女就不能做这一家的子女了。”这就叫作国家的贮备。1C【解析】题中,将A、B、D三项解释代入原文语境,都能与上下文吻合,唯有C项解释有误,在这里,“次”不是“(定)次序”之意,而是住宿之意;全句意思说:一直要等到部队都住下安定下来了,将领才能在住处睡觉。2A【解析】A项的“则”都作副词,都相当于“就”。B项的“为”虽都作介词,但前者相当于“给、替”;后者相当于“被”。C项的“之”,虽都作助词,但前者是定语的标志,后者是宾语前置的标志。D项的“乃”,虽都作副词,但前者相当于“才”,后者相当于“就”。3C【解析】解答断句题,应先明白句子的大致意思,然后再分析。此句讲的是大将在接收命令后的做法,可根据其中动词断句。动词“受”的宾语“命”后应断句;“令太史卜”是兼语句,其后应断句;动词“斋”的补语“三日”后应断句;动词“之”的补语“太庙”后应断句;动词“钻”的补语“灵龟”后应断句;动词“卜”的补语“吉日”后应断句。4B【解析】B项错误在于,同文本“将以受命,拜而报君曰: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受命专斧钺之威,臣不敢生还,愿君亦能一言之命于臣。君不许臣,臣不敢将”的意思不符。5(1)国家的安危全在将军身上,现在某国不遵守臣属的职分,希望将军率领军队前去讨伐。(关键词:社稷、一、不臣、应,全句大意)(2)士兵并不是喜欢送死,高兴负伤,而是做将领的能够了解士卒寒暑饥饱的详细情况,士卒才愿尽死力相报效。(关键词:好死、乐伤、为、审,省略句)【解析】第(1)句中,“社稷”即江山、国家;“一”作形容词,全部,完全;“不臣”是“不遵守臣属职分”之意;“应”应翻译为“回应、讨伐”。第(2)句中,“好死”即喜欢送死;“乐伤”即愿意受伤;“为”作动词,做、当、担任;“审”是了解、知道之意。【参考译文】武王问太公说:“任命主将的方式如何?”太公说:“凡国家遇有危难,国君就避开正殿,在偏殿召见主将命令他说:国家安危全靠将军,现在某国背叛,望将军率军征讨。“主将接受了任命,国君就命太史占卜,斋戒三天,前往太庙,钴龟甲,择吉日,授给斧钺(到了吉日)国君进入太庙门,面向西站着;主将进太庙门,面向北站着。国君亲自拿着钺的头部,把钺柄交给主将,说:从此,军中上至于天的一切事情全由将军管理。又亲自拿起斧柄,把斧的刃部交给主将,说:从此军中下至于渊的一切事情全由将军管理。”见敌虚弱就前进,见敌坚强就停止,不要以为我军众多就轻敌,不要以为任务重大就拚命,不要以为身居高位就轻视别人,不要固执己见而违背众意,不要把诡辩游说当成真理。“主将接受任命后,再拜并回答说:据我所知,国事不应受外部的干预,作战不能由君主在朝廷内遥控指挥。臣怀二心就不能忠心耿耿地侍奉君主,将帅受君主的牵制,疑虑重重就不能专心专意地去对付敌人。我既已奉命掌握军事大权,(不获胜利)不敢生还。请你允许我照上面的话去做!你不允许,我就不敢担任主将。国君允许了他,主将就辞别君主率军出征。从此军中一切事务,不听命于国君而听命于主将,临敌决战,意志统一。这样,就能使有知谋的人都为他策划,有勇力的人都为他战斗,士气昂扬直冲霄汉,行动迅速如快马奔腾,兵未交锋而敌已降服。战争取胜于国外,功名显扬于国内,官吏都得到晋升,士卒都得到奖赏,百姓欢欣鼓舞,将帅没有罪过。从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家安宁。”武王说:“好啊!”武王问太公说:“我想使全军将士,攻城时争先登城,野战时争先冲击,怎么才能做到这样呢?”太公答道:“将帅有三个克敌致胜的要领。”武王说:“请您谈谈具体内容好吗?”太公说:“身为将帅,能冬天不穿皮衣,夏天不用扇子,雨天不张伞篷,这样的将帅叫礼将。将帅不能以身作则,就无从体会士卒的冷暖。翻越险阻关隘,通过泥泞道路,将帅必先下车马步行,这样的将帅叫力将。将帅不身体力行,就无从体会士卒的劳苦;军队宿营就绪,将帅才进入自己的宿舍,军队的饭菜做好,将帅才开始就餐。军队没有举火照明,将帅也不举火照明,这样的将帅叫止欲将;将帅不能克制自己,就不能体会士卒的饥饱。将帅能同士卒同寒暑,共劳苦,同饥饱,那么全军官兵听到前进的号令就欢喜,听到停止的号令就愤怒。攻打高城深池时,即使面临箭石如雨的危境,士卒也会争先恐后奋勇登城;进行野战对,双方刚一交锋,士卒就会前仆后继勇往直前。士卒并不是天性喜欢死亡、乐于伤残,而是由于将帅关心自己的冷暖和饥饱,体恤自己的劳苦,因此深受感动而甘心尽力报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