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册11月月考试题1-高一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771100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册11月月考试题1-高一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册11月月考试题1-高一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册11月月考试题1-高一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册11月月考试题1-高一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应用(每题2分,共18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2分)A. 怪癖(p) 犄(j)角 蛮横(hng) 瞠(chng)目结舌B驯(xn)良 恪(k)守 田塍(chng) 桑梓(z)C跬(gu)步 纤(qin)绳 句读(du) 锲(q)而不舍D衽(rn)席 六艺经传(zhun) 桂棹(zho) 愀(qio)然2.下列各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急燥 烦锁 斑斓 金璧辉煌 B舟楫 睥将 共震 怨天尤人C. 迷惘 祈祷 翱翔 引吭高歌 D暇想 斐薄 骐骥 针砭时弊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 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2分)上海市国家司法考试办公室 安排,精心准备,进一步落实了试卷运送、保管环节。在总统选举投票现场门外, 着各大新闻媒体的上百名记者。警官的一番话 ,让许多沉迷在传销中的人们醒悟过来。A.周密 云集 振聋发聩 B.严密 聚集 振聋发聩C.周密 云集 震耳欲聋 D.严密 聚集 震耳欲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2分)A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是关系到广大干部能否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大问题。B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C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人了两家银行。D过去,我们曾不加分析地批判了他,现在看来,当时的批判是失之偏颇和不够慎重的。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向左邻右舍请教。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了。D包围圈越来越小了,这群罪大恶极的歹徒已成了瓮中之鳖。6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A郁乎苍苍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梦亦同趣 D君子生非异也7下列加点的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2分)A.上食埃土 B.下江陵 C.日与其徒上高山 D.乌鹊南飞8.与“学于余”句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游于赤壁之下 D.是岁,元和四年也9.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明人列他为“文起八代之衰”。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他的词开创了豪放派风格,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C.柳宗元,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被贬永州后,写了多篇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D.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曾因创作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二、文言文阅读(24分)(一)阅读劝学、师说中的两段文字,完成1014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清楚,明白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从师求学的道理C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卑:卑鄙无耻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焉! 惑:糊涂1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其出人也远矣 超出一般人 B.而耻学于师 以为羞耻C.小学而大遗 学制的初级阶段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竟、竟然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望美人兮天一方13对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 其皆出于此乎 则施施而行 何为其然也A.相同,不同 B.不同,不同C.相同,相同 D.不同,相同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5.读下面的三首诗,回答问题(6分) 竹(之一) 竹(之二) 竹(之三)每攀登一步 青翠是你的本色 在翠绿婆娑的外表下都作一次小结 坚韧是你的意志 你空空如也上述三首诗皆是以竹喻人,但立意不尽相同或迥然有异。请回答三首诗的立意各是什么。第一首:_第二首:_第三首:_16根据课文填空(4分)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哀吾生之须臾, 。三、现代文阅读(18分) 不知是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这么一段经历,在记忆中留下一段对黑暗很深的、难以忘怀的感触,我把这种感触叫做:“荒野无灯”。小时候怕黑,怕一个人呆在家里,怕窗外那些与神怪故事相连的响动。这种恐惧不是对黑暗本身,而是对藏在黑夜里的鬼怪的敬畏。长大了,常走夜路,在乡间,在大山里,一次又一次地强化了我对黑暗的印象。天地浑然于漆黑的夜幕之中,天上无星无月,有时飘洒一些无端的雨丝,黑影憧憧,或是浓云或是山影或是树阴,黑暗在你面前悄然分开,又在你背后迅速合拢,只有路面上的水洼是亮的。这时候,我往往疾走如飞,目光朝着前方茫然地摸索,直至一盏灯像萤飞进心田,猛地点燃温暖全身的火一种热爱和感激之情。 人生之旅,总会经常穿行于荒野无灯的境界,如火车会钻进漆黑的隧洞。当列车在长长的隧洞中穿行时,虽然身处险境,但作为乘车人,我们处之泰然,泰然是因为一种信任感和依赖感。是的,我们处于这个闹哄哄的世界,常常身处黑暗而不惊,有时来自一种盲目依赖和盲目信任。我读高中时正值“文革”,深夜值班站岗,四周万籁俱寂,心头还是害怕的,但回头看一眼同伴的眼睛,便相信这两个小时不会出事。现在回想起来,因为无知,反而坦然。 孤绝是一种人生境界,它对我们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独行夜路所给我们的刺激。有时我身处闹市,四周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两旁是红红绿绿的彩灯,而我却如处荒野,心里刮着凄冷的风。谁都可能产生这种体验,你明明被这个世界紧紧搂着,然而内心却感到自己是无人理睬的弃儿。不仅在闹市里,甚至在熟悉的人群中,也会有这种孤绝感。那些熟悉的脸一下子变得陌生了,没有一张嘴向你说真话,没有一双眼睛使你感到温暖,无靠无助的感觉紧紧攫住你的心,从环境到心境,都真是:荒野无灯。沉沦往往从这一刻开始,酗酒是常用的方式,借以逃出这片荒野。乞助和寻求怜悯是常被人采取的解脱方法,可惜这种解脱是以出卖或出让尊严与自信为代价的。 人生之旅常常有一段难以摆脱的黑暗,它对每个人都同样严酷。这种黑暗也许是一个大时代的国家民族的浩劫,个人只分担了其中的一份。这种黑暗也许只是个人命运中的小插曲,诸如失恋、被诬、疾病等等,对其他人而言是微不足道的琐事。然而每个人在通过这段黑暗时所产生的心境是不同的,解脱的方式也会各异。 说到这里,我可以认为人是有灵魂的,因为我们平素看不到的内心世界,在这个时候往往会显影,会左右我们的言行。柳宗元的江雪一诗,应该是孤绝心境的最美描绘。“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在此绝灭之境,能心平气和地垂钓,是一境界。能够不与人伍的独钓又是一境界,而能在绝灭孤独之中钓寒江之雪,乃是最高境界。以前老师讲课总说这是诗人失意心态的写照。 其实,人难免不失意,失意时不失人格,不失风骨,不失高洁,才可独居寒冷的江峡中,成为高天银雪世界的惟一自恃者。假如你在蓑笠翁的位置,会如何呢?我曾问自己。我说,我不如他,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17.作者在文章开头详细叙述了自己走乡间夜路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18第一、三段都出现了“荒野无灯”,请分别指出它们在文中的具体含义。(4分)19作者最后说:“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意?(4分)20作者说人在孤绝的环境中,往往容易采取酗酒、乞助和寻求怜悯等方式来解脱自己。你怎样看待这种人生态度?假如你处在这样的环境又会如何?请你联系全文谈谈自己的看法。(6分)四、作文(4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唐代诗人王湾的名句,诗句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涵着一种自然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诗句在描绘大江日出的壮美意境中,形象地昭示出新、旧事物更替的客观辩证之理。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注意: 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不要照抄或扩写材料。 所写文章符合文体要求。杭西高xx年11月高一语文卷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应用(每题2分,共18分)1.C跬(ku)步 锲(qi)而不舍2.C(A急燥-急躁 烦锁-烦琐 金璧辉煌-金碧辉煌 B睥将-裨将 共震-共振 D暇想-遐想 斐薄-菲薄)二、文言文阅读(24分)10.C(地位)低下 11.C小的方面 12.B 13.A相同,表修饰;大概代,声音1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即使再经风干日晒,(它也)不能再挺直了,用火烤使它弯曲成这样的啊!(2)君子广博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15答:第一首:赞美谦虚踏实的作风。第二首:赞颂永葆青春、生机勃勃、坚忍不拔的精神风貌。第三首:讽刺批判虚有外表,无真才实学的人。16.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百舸争流。羽化而登仙。羡长江之无穷。三、现代文阅读(18分)17.答案:从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起,行文自然,为下文谈人生的孤绝境界作了铺垫。(解析:本题考查对表现手法的分析综合能力。从内容上来看,作者叙述自己走乡间夜路的经历,这来自生活经历对黑暗的感触,亲切自然,而又令读者感到熟悉。从内容上来看,为下文写人生之旅中的黑暗、人生的孤绝境界作铺垫。)18. 答案:第一个指记忆中留下的对野外黑暗很深的难以忘怀的感触。第二个指身居闹市与朋友之中却感到无靠无助的心境。(“灯”写的是生活经历对黑暗的感触,而第三段中的“荒野无灯”乃是身居繁华闹市甚至在熟悉的人群中,“心里刮着凄冷的风”,有着一种“孤绝感”,一种“无靠无助的感觉”,这正是一种孤绝的心境。)四、作文(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