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II).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764540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2020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2020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II)【注意事项】1. 本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2. 考生考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 考生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 考试结束后仅交回答题卡。 第I卷 阅读题(70分)一、社科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山水之危机高士明 山水画家所欲完成的自然是造化世界,不是由各种绘画图式构成的山川。中国画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但是造化并非一山一水,亦非万物之集合。师法造化就是得万物生成变化之机枢,所以中国文人画家与人所发生的最重要的关系不是模仿,而是起兴。起兴是在时、机之中由一物一景引发感怀兴致,世界与我的共在关系由此激荡而出。所以此时所说的世界,既非寻常实证科学所欲观察的自然世界,亦非知识论者所谓认知对象,而是“造化”,是浑然天地。 在中国第一篇山水画论中,宗炳就明确提出“含道映物,澄怀味象”,这是“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相亲相近之感通冥契。这是一种“畅神”,来自面对山水时所生发的神思。这是圣人之“游”与味象之“乐”。同时,与这种“游”、“乐”相匹配的,就不是对象化的观察与描摹,甚至也不是石涛所谓的“搜尽奇峰打草稿”,不是惨淡经营的“造境”,而是一种莫名的合契。 山水画或者更宽广的山水艺术,承载的是我们的世界经验,这是一门最能够体现中国人的世界观的艺术。在现代性的进程中,无论从视觉上还是思想上说,文人所表述的山水世界已经被彻底扰乱以至于粉碎了。山水画已经成为一种特定的题材,一种风格样式,一种艺术史上的现成品,因而它也就彻底丧失了其“世界观意义”。古人画山水,多为记游,以作未来追忆之载体。山水画“类之成巧”,是把山川形势纳于画面之中,由是,观画者得以如亲临山水般面对“山水景象”,产生观画者心灵与山水趣灵之间的“应会感神”。 中国早期山水画论大都讲求玄对山水,悦于画卷,二者共生同构,相契相合。山水画是一种回忆,画家并非直接对景记实,而是凭借回忆而作画,记回忆之踪迹,使记忆成形显像。而观者观画之时也同样经历一次回忆,在书斋中卧游八方,借助图画追想游历山水之中的经验,于书斋之中领略山川之回响。作画是回忆,观画也是回忆,一种使回忆可视化,另外一种则令回忆现实化,或者说情境化;前者将造化拢聚于图画,后者却沿着图画回返造化。 古人观画,画卷是追想山水之中介,后人观画,则是以真山水之经验为中介以求对画意之了然。而今日艺术家,则无时不以艺术创作自律,动辄以笔墨技巧与视觉冲击自诩,距山水之道远矣。 近世之“山水危机”绝不只是山水画的危机,而是山水之危机。在中国近代史上,面对这种危机,山水画界提出了诸种方案,中体西用者有之、中西调和者有之、抱残守缺者有之在百年后看来,山水之危机实是中国现代性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不仅意味着传统自然观的失落,也意味着历史观的破碎。“云屋去来天峔客,一肩明月旧山河。”今天,这旧时月色已遥不可及。在二十世纪的山水画面上所呈现的,是文明冲突中山河的破碎与扰乱,是一个符号与意象的乱世。 道不远人,人自远之。山水经验与我们的感受力虽然已日渐衰微,却并非不可挽回。我相信,要在当下重新点亮山水之世界经验,并非通过所谓回到传统的桃花源,于滔滔逝水中寻找记忆的刻度度,更不应该以所谓文化基因自欺欺人。我们得在当下的处境中重新学习,重新发掘,在与现成经验的斗争中重新发明。在这个意义上,一切传统的继承都是重新发明。(选自2016年7月25日光明日报,有删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的中国山水画,是画家面对自然美景产生了感触与兴趣的神思与契合,是一种山水经验, 而不是对自然山水的单纯描摹和模仿。B.山水画是一门最能够体现中国人的世界观的艺术,它承载的是绘画者的世界经验,不是由各种 绘画图式构成的没有生命的山川形貌。C.就山水画而言,作画和观画都是对山水的回忆,都能使回忆可视化、现实化或情境化,将自然 表现于图画,沿图画返回自然。D.今日艺术家时刻以艺术创作来要求自己,过于看重绘画的技法,而忽视乃至无视凝聚在画作里 的山水经验与审美感受,因而远离了山水之道。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山水画家所要表现的自然,既非科学观察的自然世界,也非画家搜肠刮肚虚构出来的“造境”, 或者知识论者所谓的认知对象,而是熔铸画家山水经验的“造化”。B.中国山水画论都讲求“玄对山水,悦于画卷,二者共生同构,相契相合”,即画家凭借回忆而 作画,而观者依据图画追想游历山水的经验体会。C.近现代的“山水危机”不只是山水画的危机,而是山水的危机,文明进程中山水景观受到污染 破坏,反映在绘画里便缺失了传统的自然观与历史观。D.由于当下山水画只是一种特定的题材,一种风格样式,一种艺术史上的现成品,所以它就彻底 丧失了其“世界观意义”。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画山水,主要是记游,把山川形势纳于画面之中,而观画者则身临其境般欣赏“山水景象”, 产生心灵与山水之间心领神会的愉悦感。B.现代山水画家动辄谈笔墨技巧与视觉冲击,而文人所表述的山水世界因受现代化的影响已被彻 底扰乱甚至粉碎了,于是出现山水画的危机。C.在中国近代史上,山水画界所提出的“中体西用”“中西调和”或“坚守传统”等各种方案都 不是解决“山水危机”的好办法。D.我们只有在当下处境中重新学习,重新发掘,在对山水画界传统的必要扬弃中重新发明,才能 重新点亮山水的世界经验,从而扭转山水危机。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周仁美,深州人。开宝中关南李汉超选备给使屡捕获契丹谍者从汉超战于西嘉山身中重创补队长汉超上其功隶殿前班。过祗候库,太祖问其力能负钱几许,仁美曰:臣可胜七八万。太祖曰:可惜压死。止命负四万五千,因赐之。稍迁右班都知、御前忠佐马军副都军头,戍环州。时牛耶泥族累岁为寇,仁美与陈德玄、宋思恭往击之,斩首三千级,获牛羊三百余,发戎族囷窖以饷师。至道初,石昌牛耶泥族复叛,德玄令仁美提兵抚辑之。仁美谓石昌镇主和文显曰:此贼不除,边患未弭。因厚设肴酒,召酋长二十八人缚送州狱,自是诸族慑畏。二年,又与马绍忠、白守荣、田绍斌部刍粮趣清远军,仁美为先锋。至岐子平,与虏角,走之。明日,又战于浦洛河,自巳至戌,战数十合,进壁乾河。绍忠、守荣皆败走,绍斌退止浦洛,独仁美所部不满三千,身中八创,护刍粮、官吏直抵清远。绍斌继至,深叹其勇干,表上其功。时运粮民道路被伤者相继,仁美领徒援护,悉抵环州。补澶州龙卫军都虞候。召见,会令诸军射,仁美自陈筋力未衰,愿对殿廷发二矢,上许之。既而前奏曰:臣老于戎门,多戍外郡,罕曾入觐京阙。前后征行,体被三十余创,今日得对万乘,千载之幸。傥或备员宿卫,立殿庭下一日足矣。上顾傅潜而笑,潜亦称其武干,力留,补马步军副都军头。累迁龙卫军都指挥使、领顺州刺史,复屯镇、定。时州有亡命卒聚盗,剽村闾为患,王超委仁美招捕。仁美选勇敢卒,诈亡命趣贼所,得其要领,即自往谕以祸福,留贼中一日。超忽失仁美,求之甚急。诘旦,仁美至,具道其事,乃出库钱付仁美为赏。不数日,贼悉降,凡得二百余人,以隶军籍。(节选自宋史 列传第三十八)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宝中关南/李汉超选备给/使屡捕获契丹谍者/从汉超战于西嘉山/身中重创/补队长汉超/上 其功/隶殿前班/B.开宝中/关南李汉超选备给/使屡捕获契丹谍者/从汉超战/于西嘉山身中重创/补队长汉超/上 其功/隶殿前班/C.开宝中关南/李汉超选备给使/屡捕获契丹谍者/从汉超战/于西嘉山身中重创/补队长/汉超上 其功/隶殿前班/D.开宝中/关南李汉超选备给使/屡捕获契丹谍者/从汉超战于西嘉山/身中重创/补队长/汉超上 其功/隶殿前班/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稍迁,意思是两次升迁担任某职;累迁,则指多次升迁担任某职。B.表,给皇帝上的奏章。如“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诸葛亮出师表)。C.补,官有缺位,选员补充。如补官(补授官职)、补外(京官调外地就职)。D.领,兼任。如“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仕美从军征战,屡次建有功劳。被选为备给使时,多次抓获契丹的间谍;参加西嘉山战斗时, 他英勇善战,身负重伤,被补任队长。B.周仕美勇武有才,深得大臣喜爱。李汉超、田绍斌、傅潜等都先后夸赞过他的功劳和才干,向 朝廷上表举荐他安康或当面向皇上推荐他。C.周仕美贪慕名利,常有非分愿望。经过衹候库时,太袓问他能背多少钱,他说七八万;入觐京 阙时,他向皇上要求留在朝中宿卫,哪怕呆上一天也好。D.周仕美恪尽职守,维护一方平安。无论是平定叛乱,还是护送运粮,或者招捕盗贼,他都能随 机应变,机智勇敢,完满完成各项任务。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因厚设肴酒,召酋长二十八人缚送州狱,自是诸族慑畏。(5分)(2)明日,又战于浦洛河,自巳至戌,战数十合,进壁乾河。(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唐诗,完成89题。(11分) 岁 暮 白居易穷阴急景坐相催,壮齿韶颜去不回。旧病重因年老发,新愁多是夜长来。 膏明自爇缘多事,雁默先烹为不才。祸福细寻无会处,不如且进手中杯。【注】 爇(ru):焚烧。 雁默先烹:雁,鹅;出自庄子“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8.下列对本诗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 A.古代以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冬季又是一年中最后一个季节,故称“冬尽年终之时”为“穷阴”。 B.首句中的“催”字形象地写出了光阴似箭的情形,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C.“雁默先烹”引用了典故,比喻有才能的人因遭到嫉妒而先被淘汰。 D.“不如且进手中杯”与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都是借酒表达诗人丰富而复杂的情感。 E.平实易懂是白居易诗歌语言的基本特点,本诗语浅意深、言近旨远。9. 这首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你概括。(6分)(三)名句默写(5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 , ”两 句描写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富含哲理。(2) 张中行先生为一幅国画题联,上联是“何处少墨同多墨”,下联如从琵琶行中选句,应是 “ ”。(3) 杜甫登高中道出诗人郁积心中的凄苦之情、难以排遣的国运之恨的句子是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6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4分)飘柔的黑发冷凝 这位女士坐在掩子上时,并没引起吕维平的特别注意,但她解开头上的发髻,娴雅自如地扭动了一下脖颈,那一头飘柔的黑发立即像瀑布似的披散开来,这才使吕维平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他惊呆了,真的惊呆了,自从他在街头干起理发的营生后,还是头一遭见到如此令人赞叹的美发!他在电视上看过许多推销洗发膏的广告,那屏幕上飘逸的秀发是经过“艺术”处理的,视觉效果虽然很新奇、很受看,却很不真实。而此刻,他实实在在地看到这种真实的效果,可又不敢相信了。 “还等什么?剪吧,剪掉它!”女士以冷冰冰的口气催促道。 吕维平的手心儿出汗了,他迟疑地说:“您真的要剪掉这头发太” “你是怕我不给你钱吗?我已经说过了,剪掉它,剪得越短越好!”锋利的剪刀终于“喀哧喀哧”响起。吕维平用左手十分仔细地攥住每一缕发丝,尽量不让它失落,手里逐渐产生柔滑、厚实、如握绸缎的感觉。他把剪下的发丝轻轻放在身边的小方凳上,抬头一看,竟发现四周围了一大群人。他的心脏突然一阵疾跳,仿佛自己做错了什么事。他替那女士解去白罩单,刚要询问是否要带上剪下的头发,女士根本不容他开口,往椅子上放了一张纸币,匆匆离去。 围观的人们叽叽喳喳,吕维平一句也没听懂,因为他正处在梦幻状态。他用手绢把那头发扎成一束,拿在手上沉甸甸的。有人大声对他说:“可以卖个好价钱罗!”吕维平甚感恼火,热血腾地涌到脸上,狠狠瞪了那人一眼。他提前收摊了。 从此,他的生意莫名其妙地兴旺起来。有不少人大概目睹了他给那女士剪发的场面,特意来找他理发,而且总要在闲聊时向他打听那位女士的情况。让他难以接受的是这些人说话的口气过于神秘,且明显地夹杂着低级趣味,另有些干理发这一行的人,对他的生意看得眼红,硬是厚着脸皮把椅子,凳子摆到他身边,跟他争抢主顾。吕维平本来是把理发当作第二职业的,为了多增加一些收入,可现在,钱赚得再多心里也不舒服。于是,他干脆放弃了这块“地盘”,带着理发家当去开辟一个新处所。 生意清淡下来后,他的心情反倒平静了。在默默地等待主顾到来时,他不禁又想起那位女士和那一束非同一般的美发 时间如消逝的行云流水,那女士的相貌及冷峻的神态均已淡漠下去,唯有这束头发仍保留着鲜明的美感。这束头发在吕维平看来就是美的象征,美的化身!剪掉这样的美发,无疑是对美的践踏或破坏,而想到那捉摸不透的、更深一层的含意,他的胸腑内很不是滋味。 深秋过后,残叶飘零,失去色彩的天地即将被寒冬统驭。吕维平上街头理发的次数越来越少,最后只选择在晴朗的星期天才出来。一日黄昏时刻,他正准备收摊回家,一位穿风衣的男子走上前要求理发,吕维平打量了几眼,见对方的头发长短适中,无可挑剔,但对方不等他发话便坐在椅子上。吕维平用梳子梳理一番,却没法动剪刀:“我觉得您没有必要修剪头发” “你就看着剪吧,我不在乎。”那男子的态度随和中隐含着某种决断。吕维平只得小心谨慎地剪了两下。 “我猜想,你过去不是在这个地方理发,对不对?” “您有什么话就请直说吧。” “好,那我就挑明了说。”男子慢慢扭过脸来,“几个月以前,你一定为一位特殊的女士剪过头发,那女士的头发非常美,你不会没有印象。至于剪掉的头发,你或许也不会轻易丢掉” 吕维平说:“我不想否认。” 男子一把扯掉白罩单,站起身来瞪大眼睛看着吕维平,激动地说:“我我我找你找得好苦啊!你能不能把头发还给我?因为那是我妻子的头发。” “她自己为什么不来索取?” “我们离婚了。”男子降低了嗓音,“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她才愤然剪掉了那一头美发。现在嘛,我们又要复婚了她提出一个条件,那就是让我替她找回失去的美发。” 吕维平与那男子对视许久,从对方的眼睛里看出了渴求重新获得幸福生活的一切期盼,他微微喘息着,嗫嚅道:“明天,还是这个时间,这个地点,我把那一束头发还给你” 第二天,两个人如期相会于街头一隅。吕维平把保存了数月的那一束美发,放在那男子的手掌上。男子将美发紧贴在胸前,一边连声道谢,一边掏出钱夹。吕维平摇了摇头,并提醒对方:“请不要玷污美好的愿望。” 两人分手后,吕维平走出几步,又转回身来,看到那男子急促地穿过街道,朝街道对面的一位女士走去。这时,街道两侧的路灯,倏地全都亮了。(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小说站在第三人称吕维平的视角,为读者讲述了两次生活中常见的剪发故事,以小见大,旨在 提醒人们面对挫折时要冷静。B.小说结构精致,采用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吕维平剪发、收发、还发,暗线是女士因离婚 而剪发,男士为复婚而寻发。C.吕维平为女士剪发时周围人的议论及后来人们的打听,都表现了吕维平对这个剪掉美发女子的 惋惜、好奇,甚至想帮她一把。D.文中讲“那捉摸不透的、更深一层的含意”中的“含意”应指女士对吕维平为她剪头发时的迟 疑非常的不满意,引起吕维平的反思。E.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起伏变化,主人公吕维平的心理也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变化,最后的结局更 饱含着暖暖的人文关怀。(2)请结合小说内容赏析下面的两个语句。(4分)吕维平摇了摇头,并提醒对方:“请不要玷污美好的愿望。”(2分)这时,街道两侧的路灯,倏地全都亮了。(2分)(3)有人说,本文的标题改为“剪发风波”更恰当。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 弗朗西斯培根弗朗西斯培根于1561年出生于伦敦。十八岁时,他开始攻读法律,二十一岁时找到一个律师的职业。二十三岁时被选为下议院议员。虽然他有高朋贵亲和显赫才华,但是伊丽莎白女王拒绝委任他任何要职,理由之一是他曾在议会中果敢地反对女王坚决支持的某项税务法案。培根成为一位踌躇满志、深得民心的青年贵族埃塞克斯伯爵的朋友和顾问,而埃塞克斯也成了培根的朋友和慷慨的捐助人。后来埃塞克斯发动推翻伊丽莎白女王的政变,却未遂。培根在起诉伯爵犯有叛国罪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埃塞克斯最终被斩首。伊丽莎白女王于1603 年去世,培根成为她的继承人詹姆斯一世国王的顾问。虽然詹姆斯拒不采纳培根的劝告,但是他却很赏识培根。1607年培根成为法务次长,1618年被任为英国大法官。但是乐极生悲,作为一个法官,他接受了诉讼当事人的“礼物”,他的政敌抓住这个机会把他赶下了台。培根供认了犯罪事实,不久国王却将培根从狱中释放出来,并免除了对他的罚款,但是,他的政治生涯从此便终结。但是培根不朽的名气是因为他的哲学著作,而不是他的政治活动。他的第一部重要著作随笔最初发表于1597年,书中不仅论及政治,而且还探讨了许多人生哲理。但是培根最重要的作品是论述科学哲学的。他计划写一部巨著伟大的复兴。可是这项宏伟的计划可能是自从亚里士多德以来最有抱负的设想从未得以完全实现。 新工具也许是培根最重要的著作。这部著作号召人们采用实验调查法。培根指出首先要收集事实,然后再用归纳推理手段从这些事实中得出结论。虽然科学家在每一个细节方面并不都是遵循培根的归纳法,但是他所表达的基本思想对观察和实验有重大意义,构成了自那时起科学家一直所采用的方法的核心。培根的最后一部著作是新西特兰提斯岛,该书描写了太平洋的一个虚构的岛上的一个乌托邦国家。虽然书中的背景令人想起托马斯摩尔爵士的乌托邦,但是其整个观点则截然不同。在培根的书中,他理想王国的繁荣和幸福取决于而且直接来自于集中精力所从事的科学研究。当然培根是在间接地告诉读者,科研的明智应用可以使欧洲人民与他的神秘岛上的人民一样繁荣幸福。人们完全可以说他是一位真正的现代哲学家。虽然他是一位忠实的英国人,但是他的洞察力远远地超过了他自己的国界。虽然他是科学的指路人,但是他自己却不是一位科学家,也跟不上他的同时代人所取得的进展的步伐。他忽略了纳皮尔、开普勒、威廉哈维。培根正确地指出热是一种运动形式 一个重要的科学学说,但是在天文学上他却拒绝接受哥白尼的学说。不过人们应该记住培根不是要提出一套完整、正确的科学定律,而是要提出一个应该学什么的概说。他的科学猜想意在作为进一步探讨的起点,而不是作为终极的结论。 他并不是最先认识到归纳推理用途的人,也不是最先理解科学会给社会带来各种可能利益的人。但是在他以前没有人如此热情而广泛地发表这些思想。 (选自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有删改)相关链接:弗朗西斯培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文家、哲学家。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实验科学的创始人,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又是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被马克思誉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近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袓”,是“实验哲学之父”,“是近代自然科学直接的或感性的缔造者”,也是现代生活精神的伟大先驱。(摘自“百度百科”)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培根二十三岁之前的成长经历影响了他后来的政治活动,尤其是他学习法律的经历,使他对于 法律有着比常人更为深入的理解。B.虽然培根与两任国王在很多问题上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伊利沙白女王没有让他担任职务,而 詹姆斯一世却让他担任了职务。C.本文重点介绍培根作为科学家取得的成就,比如他的观察力、他的创作、他的思想,而他作为 政治活动家没有取得什么成就。D.培根最重要的著作可能是新工具,此书号召人们运用归纳法去获得知识,也正因此,他成 为是最早认识到归纳推理用途的人。E.新西特兰提斯岛描写的虽然是乌托邦国家的景象,但从中却可以发现,培根是在倡导科学, 因为科学可以使社会繁荣、人民幸福。(2)作为一篇传记性质的文章,本文有何特点?(3分)(3)文中写道:“人们完全可以说他是一位真正的现代哲学家。”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请结合有关 内容进行探究。(5分) 第II卷 表达题(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诸葛亮是中国古代最受赞誉且最具传奇色彩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出山辅佐刘备,简直是为虎添翼。百多号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彼此尽管不十分了解,但只要有音乐老师的统一指挥,大家就能 唱出行云流水般美妙的歌声。就在不久前,中国广场舞大妈首当其冲地“攻占”了纽约公园、卢浮宫和莫斯科红场。中国大叔和 大妈带着兴之所致的娱乐精神登上“世界舞台”,引起一片嘘唏和争议。卫生筷其实并不卫生,多为黑作坊经过简单浸泡漂白后即投放市场的“产品”。近日,长沙市警方 和工商、卫生等部门上下其手,一举摧毁了多个制脏窝点。英国金融时报指出,中国经济增速超过了预定目标,中国经济在主动调控的背景下取得了增长, 这样的成绩可圈可点。那些慕名而来的游客们赞叹道:“桂林山水果然名不虚传,秀色可餐,它是名副其实的人间仙境。” A B C D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制订目标是为了达到目标,目标制订好之后,就要付诸于行动去实现它,否则,所制订的目标就成 了毫无意义的东西。B.酒驾屡禁不止,不少人公然以身试法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对酒驾的危害认识不足,以及交通部门执法 力度不够造成的。交通部门既要加强安全宣传,又要加强执法力度。C.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迟早都会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发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对于那些看似与我们不相 干的领域的发明创造,不要以为与我们无关。D.此前美国海外反腐集中的焦点在于跨国公司向国内官员提供贿赂的问题,而摩根案可能会成为一个 起点,即以通过调查雇佣在华官员的问题作为线索,发现更多的贿赂或者腐败案件。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比尔布莱森在他的万物简史里介绍了超级火山的巨大破坏性。以美国为例, 境内有一座超级火山喷发, 其产生的巨大能量将摧毁数千公里范围内的所有东西,无数人会因此丧命, 会导致整个国家被深达6-20米的火山覆盖,随后 会出现其他许多可怕后果, 目前人类还无法预测美国超级火山在何时喷发, 了解了它的杀伤力有利于我们制订各种减损预案。A一旦则/也即使然而B倘若那么进而/由于所以C假如则甚至更/那么D只要/而且还虽然但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虽说中国有五千年的饮食文化,烹调方法多种多样,但在营养师们看来, 。这是因为“蒸”不仅能保持莱肴的原形、原味,烹制出的菜比较清淡,并且还在很大程度上保存食材的各种营养更符合健康饮食的要求。 ,因此我国一直就有“无幕不蒸”的说法。在河北、山西地区有不少菜就是多种蔬菜混合着蒸,蒸出采的菜五颜六色,让人很有食欲,也体现了饮食多样化的原则。 ,以便能更快地蒸熟。比如将萝卜、紫甘蓝切成丝,山药南瓜切成段。蒸熟后,依个人口味,可调汁拌着食用,如加蒜泥、姜醋汁、芝麻酱等。17春节期间,在新海市工作的小张收到了二叔在新海市读大学的儿子带来的土特产,他很高兴,给二叔写了一封信,但其中一段有5个词语运用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5分)我非常高兴地笑纳了您送给我的土特产。看到这些土特产,我又想起了二叔您对我的一贯的关心和爱戴,真是非常感谢您。至于您想让我为您的令郎毕业后联系工作一事,我会鼎力相助,一定不会让您失望。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过几天我将托人惠赠给您一件礼物,您肯定会惊喜的!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16年6月27日,江苏泰州市人民法院在审理一对夫妻的离婚官司时,判决书使用了“众里寻他千百度”等诗句,最终判决不准予离婚,被网友誉为“最诗意判决书”。“诗意判决书”的文末注明,当场审判的审判员名为王云。昨日,江苏泰兴市人民法院向记者证实,王云系该院少年及家事审判庭法官,80后,曾受理大量离婚诉讼。记者获悉,王云的这份判决书已经生效,双方均未提起上诉,二人婚姻得以挽回。“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如此的判词并不是个案,实际上,在国外也十分常见。去年,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同性婚姻合法,全国通行。法官安东尼肯尼迪写下的判词被很多网友誉为最美判词:“世上没有一个结盟比婚姻来得更深刻,因为当中体现了最理想的爱、忠诚、投入、牺牲和家庭。在缔结婚姻盟誓之后,两个人将要成就比他们原来更大的事。正如在本案部分诉求者指出,在有些情况下,婚姻的爱不断延续,甚至跨越了生死”此外,判决意见书开头部分还引用了孔子、西塞罗、托克维尔等人的言论。 不过,部分网友对“诗意判决书”并不认可,在他们看来,法律就是法律,整那么“诗意”不严肃。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标题自拟,全文不少于800字。成都龙泉中学xx级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卷语文参考答案1、 C(张冠李戴。原文说的是“作画是回忆,观画也是回忆,一种使回忆可视化,另外一种则令回忆 现实化,或者说情境化;前者将造化拢聚于图画,后者却沿着图画回返造化”)2、 B(以偏概全。选项里的说法遗漏了“早期”“大都”这些修饰限制词语,就扩大了范围,也使话 语表述绝对了。原文是说“中国早期山水画论大都讲求玄对山水,悦于画卷”)3、 C(无中生有。“都不是解决山水危机的好办法”错,原文只是列出前人的几种解决方案,并 未对此予以全盘否定。)4、 D(断句要区别“可断”与“不可断”。注意不要把一个完整的句子弄断,特别要注意年号、地名、 人名、国名、官职名等专有名词不能被人为拆开。附原文标点:“开宝中,关南李汉超备给使,屡 捕获契丹谍者。从汉超战于西嘉山,身中重创,补队长。汉超上其功,隶殿前班。”)5、A(“稍迁”指“逐渐升迁”,“稍”义为“逐渐”;“再迁”才是“两次升迁”。)6、C(评价失当。周仁美性格直率,说话也直。他说可以背得起七八万钱,是他对自己健壮身体的自 信,并非贪恋钱财;他希望为皇上宿卫,是忠心的表现,亦不为“非分愿望”。)7、 (1)于是设置丰厚的酒席,召集石昌牛耶泥族的酋长等二十八人赴宴,趁机把他们全部捆绑起来, 送到环州的监狱,从此各族都害怕,不敢滋事。(“厚”“自是”“慑畏”各1分;句意2分。)(2) 第二天,他们又在浦洛河边作战,从已时直到戌时,交战几十次,进军驻扎在乾河。(“明日” “合”“壁”各1分,全款贷款意2分。)8、 B和C(一项2.5分,共5分。B“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错,“催”在诗中并不带特 定的感情色彩。C“比喻有才能的人因遭到嫉妒而先被淘汰”错,应是“比喻无才者先被淘汰”。)9、 对自己盛年不在的感叹(韶光易逝,韶光不再); 对自己有才无法施展的喟叹(对有才而无用武之地的愤懑); 面对祸福,借酒浇愁的苦闷之情(无奈之情)。(每点2分)10、(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2)此时无声胜有声 (3)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1、(14分)(1)B、E(各2分,满分4分)(A项,小说通过前后两次剪发,旨在提醒人们珍惜与呵护美好的幸福生活。D项,“含意”应指女士因为离婚而对生活的愤恨与失望,与吕维平无关。C项,“甚至想帮她一把”不准确,文中并无“帮她”的相关信息,轱辘为有人还“夹杂着低级 趣味。”)(2) 动作、语言描写,(1分)吕维平提醒对方对幸福生活的期盼是无价的。(也是用金钱 无法衡量的)(1分) 环境描写,(1分)灯光象征着光明与温暖,暗示幸福生活的重新开始。(1分)(3) 观点:用“剪发风波”更恰当。 理由:从内容来看,小说讲了吕维平为一个离婚的女士剪掉美发而引起的围观等风波,标题统领全文。从小说的情节结构来看,吕维平因剪发,继而引出留发,最后还发生一系列曲折的变化,具有风波的意味,标题更符合情节发展。从小说主旨来看,小说通过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剪发故事”,告诫人们要珍惜呵护美好的幸福生活。(理由答对一点给2分,共6分)观点:用“飘柔的黑发”更恰当。理由:从标题本身看,“飘柔的黑发”不仅写出女士头发之美,更是美的化身与象征。从内容情节来看,“飘柔的黑发”是线索,全文围绕头发,写了一个剪发留发寻发还发的故事。从小说主旨来看,吕维平把”飘柔的黑发“交还这对复婚的男女,表达了作者对享有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理由答对一点给2分,共6分)(2)大致按时间顺序叙述人物的主要事迹与贡献,令读者对人物的成长过程一目了然; 侧重人物做出的贡献,尤其是科学方面的贡献,而对人物生平经历写得较简略; 有传有评,传评结合,行文过程中较明显地带上了作者的情感与思想,有时还连带有对 现代社会弊病的批评。(每点1分)(3) 培根的社会活动是针对现代社会进行的,其思考与实践也有着现代社会的针对性; 培根思考与倡导的是解决问题与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实验调查法与归纳法; 培根还在思考解决整个人类的繁荣与幸福的途径问题; 培根创作了哲学著作,这些著作为科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培根热情而广泛地宣传他关于归纳推理、科学将给社会带来利益的思想。(答对一点1 分,两点3分,三点5分,共5分)13、C(为虎添翼,比喻给恶人做帮凶,助长恶人的势力,含贬义。行云流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这里形容歌声,符合语境。首当其冲是最先受到攻击或打击的意思。这里应为“势不可挡”。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暗中作弊,含贬义。这里感情色彩错误。根据语意可用“齐心协力”。可圈可点,值得加以圈点,形容出色、精彩,值得称道。本义指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赞扬。秀色可餐,既可以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又可指景色非常优美)14、D(A.成分赘余。“诸”即“之于”,与“于”重复,应删去“于”。B.句式杂糅。去掉“的主要原 因”或“造成的”。C.搭配不当,“发生影响”不能搭配。将“发生”改为“产生”)。15、 D(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要分析句间的关系和前后关联词的搭配。第一 处是表示后面情况发生的条件,应填写“只要”;第二处是结果,无需关联词语;第三处,是表示 更进一步,应填写表示递进的关联词语;第四处,紧承上文说还会出现许多后果;第五处和第六 处构成转折关系。)16、 “蒸”这种烹调方式更值得推崇 所有的菜都是可以“蒸”的 上锅蒸的蔬菜体积不要太大(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连贯即句与句的组合衔接恰当,要兼顾话题,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本题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要先认真阅读语段,了解大意,然后再理解上下句的意思,最后要使语段的意思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注意字数限制。)17、“笑纳”改为“收到”(笑纳,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礼物) “爱戴”改为“爱护”(爱戴,只能用于下对上,晚辈对长辈) “您的令郎”改为“弟弟”(令郎,用于称对方的儿子,这里用了“您的”,重复:同时对二 叔的儿子称令郎不如称“弟弟”亲切得体) “鼎力相助”改为“尽力而为”(鼎力相助,用于请求或感谢别人的帮助) “惠赠”改为“送”(惠赠,敬词,用于指别人赠送给自己物品)18、【作文参考,非范文,选自中国青年网“时评”】 诗意判决书”让法律充满了温情 近日,江苏泰州市人民法院在审理一对夫妻的离婚官司时,判决书使用了“众里寻他千百度”等诗句,最终判决不准予离婚,被网友誉为“最诗意判决书”。这份判决书来自80后审判员王云:当时没有刻意准备,只是心有所感。(12月15日现代快报)其实,这部分网友多数也是对“诗意判决书”并不认可的,在他们看来,法律就是法律,整那么“诗意”不严肃。但人们却忘了,法律本质之一是道德的兜底,其存在着人情和人性的一面。就事论事来说,原、被告从同学至夫妻并没有本质上的冲突,两人感情基础还在,法律也就应该本着好的一方面,给予当事人一定的干预和指导。本着教育的目的,法官用诗意的语言进行判决,在表达了法院态度的同时,也对双方进行一定的说和和教育,从而尽可能地去挽救一个婚姻,这种做法不是很有温度的吗?“当婚姻出现裂痕,陷于危机的时刻,男女双方均应该努力挽救,而不是轻言放弃,本院极不情愿目睹劳燕分飞之哀景,遂给出一段时间,以冀望恶化的夫妻关系随时间流逝得以缓和,双方静下心来”法官向善的目的,和诚挚之心,从这判词里可见一斑。“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如此的判词并不是个案,实际上,在国外也十分常见。去年,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同性婚姻合法,全国通行。法官安东尼肯尼迪写下的判词被很多网友誉为最美判词:“世上没有一个结盟比婚姻来得更深刻,因为当中体现了最理想的爱、忠诚、投入、牺牲和家庭。在缔结婚姻盟誓之后,两个人将要成就比他们原来更大的事。正如在本案部分诉求者指出,在有些情况下,婚姻的爱不断延续,甚至跨越了生死”此外,判决意见书开头部分,其还引用孔子、西塞罗、托克维尔等人的言论。用诗意的语言或者名言来论证之所以如此判的原因,而并不影响实质的判决,做出法律判决的同时,还能够让人感受到法律的温度,这有什么不好的呢?实际上,在我国古代,有很多充满诗意的判词。比如白居易的甲乙判:“二性好合,义有时绝;三年生有,恩不可遗。凤虽阻于和鸣,鸟岂忘于反哺。旋观怨偶,遽抵明刑。”“姜诗出妇,盖为小瑕;鲍永去妻,亦非大过。”郑板桥在潍县做县令时对一个“僧尼私恋”案,写下了这样的判词:“一半葫芦一半瓢,合来一处好成桃。从今入定风归寂,此后敲门月影遥。鸟性悦时空即色,莲花落处静偏娇。是谁勾却风流案?记取当堂郑板桥。”这些判词都充满了诗意。 “诗意判决书”让法律充满了温情,人情、人性本身也是法律的属性之一。“诗意判决书”缺少严肃性近日,江苏泰州市人民法院在审理一对夫妻的离婚官司时,判决书使用了“众里寻他千百度”等诗句,最终判决不准予离婚,被网友誉为“最诗意判决书”,引起网友大量转发。这份判决书来自80后审判员王云:当时没有刻意准备,只是心有所感。最近,这份“诗意判决书”在网上走红。(12月15日新京报)对这段“心灵鸡汤”式的文字,很多网友对此大加褒扬,认为具有人性化,一改往日严谨枯燥的姿态,让人读起来不乏味,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起到了挽救婚姻的目的。如果是危机婚姻,法官应该找出问题的症结点所在,以情感人,修复双方关系。王云这样做是正确的,但用诗意来书写判决书,就有失法律的严肃性,有些拿法律当儿戏了。最高人民法院对婚姻类案件审理有一个指导意见,在庭前、审理、判决、案后释理到回访等环节中,法院应积极主动介入双方婚姻。按王云的话说,“当事双方和好的可能哪怕只有1%,法官也要做99%的努力。当然针对死亡婚姻,法官该判离就当判离,毕竟强扭的瓜不甜。”法院在审理案件时,依据的是事实,根据法律条文来进行宣判,而不是视法律而不顾一味地求和。古言道:能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这是人们把婚姻看的很重,也希望能够维系好家庭,让人们过上美好的生活。但美好的生活是婚内双方共同维系的,如果感情确实破裂,那只得依照我国的法律,准予离婚。而不是因为有了几句古诗点中软肋,重新走到一起维持着并不开心的家庭生活。所以我认为,法院不是婚姻调解所,法院是维持法律尊严的地方,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来不得一点马虎,这种用古诗表达的判决书不妥。也许我有些古板。但我觉得,我们要看重的是逻辑,是理性的判断,不可能用感性的东西代替。有段时间,有人也在进行课改,想把古诗词搬进数学课堂上,结果以失败告终。所以说,在什么场合就要用什么方式,栽什么树就要结什么果,不同的树木进行嫁接成不了果,只能让人感觉别扭。判决书是一种文本,有一个固定的格式,从“诗意的判决书“来看,没有违背文本的格式,只是在评议叙述中,显得有些轻佻,没有指明现在双方感情如何,用了一段看起来似“劝和”的文字表达,让人摸不着头脑,更让人看不出不准予离婚的依据。这一份判决书,让外人看来似乎很是动感,但让内行看来,似乎缺少了点什么,让人们感觉到,法律也可这样“人性化”。有人说,这是“一份颇具理性和人性的诗意判决书,而不是冷冰冰的法不容情,体现了法与情与理的交融,颇具古风,值得司法界认真研究、发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人情可讲的。人情不能大于法,法院本身就是说理的地方,一切要以事实准绳,并不能“法外开恩”大讲人情,如果把理与情混在一起,法律并会失去尊严,社会并会产生混乱。回归自然,让判决书传递出一份法律的威严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