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3月综合素养调研语文试卷 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764435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3月综合素养调研语文试卷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三3月综合素养调研语文试卷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三3月综合素养调研语文试卷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3月综合素养调研语文试卷 含答案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6分)岁朝与岁朝图 后汉书周磐传:“岁朝会集诸生,讲论终日。”李贤注:“岁朝,岁旦。”岁旦即阴历正月初一,新年的第一天,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古代贤良的新春佳节在“讲论终日”中度过,而大多数人要轻松愉悦得多,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晴云道:今日是岁朝,人人要闲耍的。”然而“闲耍”也有雅俗之分,市井屠贩之人不过吃喝博戏,诗礼文章之家则不免琴棋书画,风雅一番。 岁朝时节应景张挂的绘画统称为岁朝图,以内容来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大致属于花鸟画,画的多是仙花、瑞草、嘉果、美器以及一切寓意美好的事物,多以岁朝清供为名;另一类则约略可以归于山水人物画,描写的是钟馗等福神或人们在新春时欢庆的活动场景,多冠以岁朝欢庆之类的名称。岁朝图的源起,有说为宋朝宫廷,谓徽宗令画院画师在新春时图绘冬天不易看到的珍奇花卉,以供赏玩。然而,在早期的宋元画史如宣和画谱、图画见闻志中,都没有相关的记载,或许是因为其时此类作品还属于花鸟画,亦或许是有少数类似作品却尚未形成一个固定的门类而有专门的名称。真正意义上的岁朝图的定型和流行是在明清时期,尤其是在宫廷。根据画史记载,明清两代许多知名的宫廷画家都有岁朝图传世,例如明代的边文进、周文靖、商喜;清代的邹一桂、董邦达、董诰、金廷标、姚文瀚等等。擅画的明宪宗朱见深甚至亲笔画过一幅岁朝佳兆图,图中用明代皇室喜好的硬朗爽利的笔法作一钟馗,形容奇古,手执如意,眼望空中的蝙蝠,身旁侍立一小鬼,手捧托盘,盘中盛着柏条和柿子。画上御题:“柏柿如意。一脉春回暖气随,风云万里值明时。画图今日来佳兆,如意年年百事宜。”悬挂钟馗像以辟邪纳福,是宋代就有的年俗,明代之后才渐渐移向端午节,此图作于成化辛丑(1481),亦保留着宋代的习俗。据说郑板桥曾经偶然见到元代李萌的岁朝图,爱而购之,并赋诗一首:“一瓶一瓶又一瓶,岁朝图画笔如生。莫将片纸嫌残缺,三百年来爱古情。”李萌画史无传,看郑板桥的诗,他的这幅岁朝图亦是瓶花之属,至于“岁朝”的主题究竟是李萌的本意还是郑板桥的臆断,既然买主喜爱的是三百年来的“古情”,今人亦不必深究了。 相较明人,清代宫廷的岁朝图显得活泼欢快,更多民间气息。乾隆朝如意馆画师姚文瀚绘制的岁朝欢庆图描绘了一幅当时大户人家新春团圆、欢庆佳节的场景。廊庑回绕的庭院里树石掩映,寒梅绽蕊,正堂上布置得富丽堂皇,桌后是四季花卉屏风,朱红色的小几上有瓶插牡丹,男女主人端坐桌前,接受晚辈的侍奉;院中的火盆烧着松枝、柏叶这是一项可以追溯到南宋的汉族年俗;一众儿童敲锣鼓、放爆竹、耍傀儡,笑闹嬉戏;侍女们执壶捧盏,后院中有人忙碌地准备饭食,远处阁楼上几个僮仆正悬挂灯笼色彩艳丽,笔致细腻,描摹精到,清代宫廷绘画的擅场,用以表现岁朝的喜庆、热闹、忙碌正是再合适不过。乾隆朝天下太平,国库充盈,宫中重视典仪节令,尤其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春节。对于文人画家们来说,虽然现实生活中的春节岁朝也是喧闹喜庆,充满了人间烟火,但是在他们笔下却仍然可以含蓄优雅,诗情画意。锈色斑斓的古器、娇嫩鲜美的花果,甚至是卷轴书画、金石拓片,一切可资雅玩的物品都可以作为岁朝清供而入画。他们心中完美的岁朝应该是这样的场景:_。汪曾祺写过一篇岁朝清供,文中说他曾见过一幅旧画:一间茅屋,一个老者手捧一只瓦罐,内插梅花一枝,正要放到案上,题字是“山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此情此景,今人看来,该有多少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慨叹啊。1. 第段引用后汉书及喻世明言在文中的作用是_。(2分)1.(2分)内容上说明岁朝图是古代文人为庆春节所绘之图,有风雅之意趣(1分);结构上引出本文的话题,为下文展开对岁朝图的介绍和评论作铺垫(1分)。2. 根据第段,判断右边的这幅岁朝图属于岁朝图,以下与该图意境最匹配的诗句是( )(2分)A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B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C. 瑞梅如雪露华滋,佳气葱茏满玉墀。D偃蹇松枝隔烟雨,知侬定是岁寒材。2.(2分)(1)清供 (2)C3. 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段方框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2分)3.(2分)D某年新春,乾隆六子永瑢画了一幅岁朝图献于祖母圣孝皇太后内府所藏历代岁朝图以及宫中画师所作的岁朝图佳作上多有他的题跋后以寓意吉祥便以永、绵、奕、载为皇室子孙的行辈用字乾隆帝爱画好书乾隆在其上题诗,其中有“永绵奕载奉慈娱”一句甚至清代后世皇族的名字亦得于此A BC D. 4. 推断第段加点词“这样的场景”,你的想象是_。(3分)4. (3分)窗外遥遥可闻爆竹声,鼻端隐约闻到硫磺淡淡的辛味,随即被手边的茶香盖过,于是品茗、赏花、玩古,一日便悠然地过去。(春节1分,文化1分,描写1分)5. 以下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5. (3分) BA岁朝图最早起源于宋朝宫廷,真正意义上的定型和流行则在明清时期。B岁朝佳兆图绘有柏条和柿子,乃是一语双关,寓意新年吉祥如意。C清代的岁朝图较之明朝的更为活泼,色彩明艳,笔法细致,想象丰富。D文人画家以含蓄优雅的画面,取代现实中喧闹喜庆的场景来描摹春节。6. 请结合上文,就“岁朝图的文化意蕴”写一段80字左右的文字。(4分)6.(4分)岁朝图是传统年俗中的重要内容,这类绘画将人们新年迎新、祈福的愿望和岁朝民俗以绘画的方式真切地传递了出来,既凝聚着国人的情感与意识(2分),又具有审美感受。(1分)(文字表达1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0分)通往伟大心灵的最好途径4月23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5年定下的“世界阅读日”。之所以选择这个日子,也许是因为在这天出生或逝世的有塞万提斯、莎士比亚这样一批著名作家。在我看来,这个纪念是在提醒人们,阅读可能是又一面临“消亡”的事物,尽管阅读物和阅读形式空前多样。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形式的“万花筒”般的景观,人们的阅读时间和内容呈现出整体下滑的趋势,其后果是人的精神追求普遍粗俗化。今天的许多学说和理论,常常只是激励人们爱慕当下,爱慕“物质和权力”,却窒息了“对高贵东西的热爱”,它们让人“只生活在世界的表层、实用性和外观之中”。如果说,一般民众的阅读大多是一些营销、时装、化妆、养生、体育新闻或漫画之类,那么被称为知识分子的人的阅读则往往又过于抽象、专门、琐碎,很多人已不再寻求把世界当作一个可直观理解的整体来看待了。这些东西当然是有用的,但问题是,没有深度、没有整体的内容“很容易被既无思想又无道德的势力所利用”。 19世纪法国学者托克维尔提出了诸多令人痛苦的问题:为什么当文明扩展时,杰出的个体却减少了?为什么当知识变得每个人都可以获得时,智力天才却越来越稀少?为什么当不存在较低等级时,较高等级也不复存在了(好像洪堡说过:“杰出的头脑离开了思想”)?为什么当统治的才智延及大众时,应该领导社会的那些伟大的天才就消失了?他无比沉痛地说:我们生活的时代,个体,甚至最伟大的个体都变得微不足道了。未来的社会“更多是由聪明的动物,而不是由自由、文明的人”构成的“庸碌之辈的社会”。 也许,“记忆人的伟大可以通过阅读伟大著作来实现”。我深信阅读好书,特别是阅读经典,是通往伟大心灵的最好的途径。今天的人可能很难想象18、19 世纪的欧洲人是怎样热爱阅读的。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卢梭出生地日内瓦的居民有三分之一从事钟表制造、珠宝加工和纺织业。那时(如1712年左右)人民勤劳而衣食颇丰,但不尚奢侈,崇尚自由、理性和良知。社会没有太大的贫富悬殊。工人在闲暇时常常阅读洛克、孟德斯鸠、牛顿等人的著作(对今天的人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卢梭的父亲就是一个钟表匠。卢梭回忆说:“每天吃过晚饭,我们就开始阅读这些书籍,没完没了,往往通宵达旦”。这位思想家认为,童年时代的这段经历是自己在以后的艰难岁月中没有沉沦的重要原因。俄国的天才导演塔可夫斯基也多次谈到阅读经典对他的影响。他说:“在我孩提时代,母亲第一次建议我阅读战争与和平,而且于往后数年中,她常常援引书中的章节片段,向我指出托尔斯泰文章的精巧和细致。战争与和平于是成为我的一种艺术学派、一种品位和艺术深度的标准;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办法阅读垃圾,它们给我一种强烈的嫌恶感”。我们总在讨论什么是人文教育,在我看来,人文教育就是仔细阅读伟大心灵留下的伟大著作。 鼓励人们要读书,特别是要读经典的人常常会说:我们都是矮子,但是阅读可以使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大概不是事实。巨人的作品产生的背景已不复存在,现代人又过于世俗化,我们与大师的心灵距离已太远了。但这绝不是拒绝伟大作品的理由。以为自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爬上巨人的肩膀,或者干脆不承认有什么高于或优于自己的巨人存在,这相反的两极也许是许多现代人的通病。拒绝神话,躲避崇高,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常识,但这个常识不是真理。 今天许多人对书籍是人生重要伴侣的道理很陌生。我想,一个人要想使自己不至沉溺于微不足道的欲望,并发现真正严肃的东西,他需要使当下的生活与真正的严肃性保持一定的距离,而只从当下的影视中是找不到这种距离的。这就是为什么要定下“世界阅读日”的原因,它可以让人们暂时停一下匆忙的脚步,暂时地让人的灵魂摆脱一下物质的束缚,“瞥一眼”大师的心灵世界,哪怕是体会一下天堂的滋味也好。 我现在非常享受自己的退休生活,这种享受源于有充裕时间自由地阅读。现在,日常劳作一点也不让我厌烦,因为我知道有一本好书在等着我,有一个新的世界正等着向我敞开。我不想否认,我真实生活的这个世界还很不完善,还充满了让人厌恶的东西,但有那么多伟大的作品,我觉得活在这个世界上,还是非常值得的。7.“万花筒”在文中的含义是_(2分)7. (2分)五光十色丰富多彩的生活形式及各种诱惑。8.对“当今人的精神追求普遍粗俗化”的主张表现为:(2分)8.(2分)(1)民众大多阅读的是实用肤浅一类的书籍(2)知识分子阅读过于抽象、专门、琐碎。这些阅读内容引导人们爱慕物质与权力。9.第段中“我再也没有办法阅读垃圾”的原因是:(3分)9.(3分)(1)经典的阅读给人以高尚的思想、心灵的良知;(2)文章的精巧与细致(3)高雅的品位或有深度的艺术评判标准(答出2点满分)10.下列说法恰当的两项是( )( )(6分) A.每年4月23日被定为“世界阅读日”,就是因为一些大文学家的出生或 逝世纪念日。 B.第段运用了排比与设问手法对人们精神生活现状表示了担忧。 C.作者从阅读现状出发,阐述了阅读经典就是通往伟大心灵最好的途径。 D.以卢梭阅读经历为例,说明常读名人名作在以后人生中能抵制沉沦堕落。 E.第段中“只从当下的影视中是找不到这种距离”的原因是影视粗俗,书本高雅。 F.全文议论角度独到,论点鲜明,论据充分, 内容丰富,读来受益匪浅。10.(6分)D F11.让阅读成为重要伴侣的条件是:(3分)11.(3分)(1)摆脱物欲控制 (2)追求精神充裕 (3)对心灵伟大要有敬畏之心12本文语言富有思辨性,请举两例具体说明。(4分)12.(4分)举例(1分);说明(3分)如第1段中作者针对阅读物和阅读形式空前多样的现状,辩证地指出当今民众的阅读看似丰富多彩,其背后实则是人们精神追求的普遍粗俗化;又如第2段中作者借助法国学者托克维尔的论述,以一连串问句,反思文明扩张时期杰出个体却反而减少的原因,进而表述对未来社会平庸化的担忧;再如第4段中作者对“阅读可以使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一论调提出质疑,指出由于社会环境缺失和现代人的世俗化,这一论断已难以成立,同时批判了当下读者以为只要阅读经典就能有所成就,或者干脆拒绝经典这两种极端化的通病。(文中还有其它思辨之处,自圆其说即可)(三)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3.(1)北极朝廷终不改,_。(杜甫登楼) (2)蟹六跪而二螯,_,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3)_,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4)哀吾生之须臾,_。(苏轼前赤壁赋)(5)_,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伶官传序)(6)晴川历历汉阳树,_。 (崔颢黄鹤楼)(7)大直若屈,_,大辩若讷。(老子) (8)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_。(姜夔扬州慢)13.(1)西山寇盗莫相侵(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3)今夜鄜州月(4)羡长江之无穷(5)忧劳可以兴国(6)芳草萋萋鹦鹉洲(7)大巧若拙(8)冷月无声(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8分)【念奴娇】 登旸台山绝顶望明陵 王鹏运登临纵目,对川原绣错,如接襟袖。指点十三陵树影,天寿低迷如阜。一霎沧桑,四山风雨,王气消沈久。涛生金粟,老松疑作龙吼。 惟有沙草微茫,白狼终古,滚滚边墙走。野老也知人世换,尚说山灵呵守。平楚苍凉,乱云合沓,欲酹无多酒。出山回望,夕阳犹恋高岫。【注】王鹏运,清末词人。旸台山,在北京城西北。明陵,位于昌平西北天寿山,自明成祖至末代庄烈帝共十三座皇帝陵墓的总称,又称十三陵。金粟,山名,在陕西,为唐玄宗陵墓所在地。边墙,指长城。14.下列词牌与“念奴娇”同属于长调的一项是( )(2分)A.如梦令 B.破阵子 C.苏幕遮 D.八声甘州14.(2分)D15.下列对词作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由“对川原绣错,如接襟袖”一句可知作者登临旸台山赏景的顺序是由远及近。B.“一霎沧桑,四山风雨”比喻明末朝廷内忧外患,三百余年的基业在一瞬间就消亡了。C.“涛生金粟,老松疑作龙吼。”写作者极目远眺,看到远处的金粟山,感伤唐代的盛衰。D.“平楚苍凉”一句化用了谢朓的诗句“平楚正苍然”,体现作者伤感之情。15.(2分)C16.本词结句取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意,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4分)16.(4分)李诗表达了对于唐代繁盛的留恋以及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惋惜与悲伤。本词作者远眺明陵,感慨明朝衰亡,(2分)借古伤今,流露出对清王室命运的担忧和哀叹。(2分)(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6分)吾友张子野既亡之二年,其弟充以书来请曰:吾兄之丧,将以今年三月某日葬于开封,不可以不铭,铭之莫如子宜。”呜呼!予虽不能铭,然乐道天下之善以传焉,况若吾子野者,非独其善可铭,又有平生之旧、朋友之恩与其可哀者,皆宜见于予文,宜其来请于予也。初,天圣九年,予为西京留守推官,是时,陈郡谢希深、南阳张尧夫与吾子野,尚皆无恙。于时一府之士,皆魁杰贤豪,日相往来,饮酒歌呼,上下角逐,争相先后,以为笑乐,而尧夫、子野退然其间,不动声气,众皆指为长者。【注】予时尚少,心壮志得,以为洛阳东西之冲,贤豪所聚者多,为适然耳。其后去洛,来京师,南走夷陵,并江汉,其行万三四千里,山砠水厓,穷居独游,思从曩人,邈不可得。然虽洛人至今皆以谓无如向时之盛,然后知世之贤豪不常聚,而交游之难得为可惜也。初在洛时,已哭尧夫而铭之,其后六年,又哭希深而铭之;今又哭吾子野而铭。于是又知非徒相得之难,而善人君子欲使幸而久在于世,亦不可得,呜呼,可哀也已!子野为人,外虽愉怡,中自刻苦,遇人浑浑不见圭角,而志守端直,临事敢决。平居酒半,脱冠垂头,童然秃且白矣。予固已悲其早衰,而遂止于此,岂其中亦有不自得者邪?铭曰:嗟夫子野,质厚材良。孰屯其亨?孰短其长?岂其中有不自得,而外物有以戕?开封之原,新里之乡,三世于此,其归其藏。【注】长者:重厚自尊,谓之长者。(语出韩非子诡使)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1)铭之莫如子宜( ) (2)洛阳东西之冲( )(3)思从曩人( ) (4)孰短其长( )17.(4分)(1)合适(2)交通要塞(3)从前的(4)缩短,减少18.下列“以”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A.其弟充以书来请曰 B.乐道天下之善以传焉君何以知燕王(廉蔺列传) 忽魂悸以魄动(梦游天姥吟留别)C.以为笑乐 D.而外物有以戕亦不复以儿为念(促织) 以逞寡君之志(崤之战)18. (2分)B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平居酒半,脱冠垂头,童然秃且白矣。19.(3分)平日喝酒喝到一半,(他)脱帽低头,(我)突然发现(他)头顶秃了,头发斑白了。(得分点:“平居”、主语省略、“童然”)20.分析文中作者两次提到张子野“岂其中有不自得”的表达效果。(3分)20.(3分)主人公不善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作者只能以猜测的语气,写其内心的悲苦。这与作者对他的认识如“退然其间,不动声气”“外虽愉怡,中自刻苦”等表现是吻合的。以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表达作者内心的悲苦。(内容分析1分,举例1分,手法及效果1分)21.清代沈德潜评论本文“叙交游聚散死生,有山阳闻笛(即怀念故友)之感,子野可铭处自见”(唐宋八大家古文),结合这一评论,梳理第二段写作思路。(4分)21.(4分)本段先写“交游”,将张先置于贤豪之列,作者以能交到这样的朋友而得意(“适然”)。继而写朋友之间“聚少离多”,充满惋惜之情(“可惜”)。最后写好朋友陆续去世,引出深深的哀叹(“可哀”)。情感上从适然,到可惜,到可哀,极尽委曲哀婉之能事,表达了对朋友深深的怀念。(叙述2分,情感2分)(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4分)秋水阁记 钱谦益阁于山与湖之间,山围如屏,湖绕如带,山与湖交相袭也。虞山,嶞山也。蜿蜒西属,至是则如密如防,环拱而不忍去。西湖连延数里,缭如周墙。湖之为陂为寖者,弥望如江流。山与湖之形,经斯地也,若胥变焉。阁屹起平田之中,无垣屋之蔽,无藩离之限,背负云气,胸荡烟水,阴阳晦明,开敛变怪,皆不得遁去豪末。阁既成,主人与客,登而乐之,谋所以名其阁者。主人复于客曰:“客亦知河伯之自多于水乎?今吾与子亦犹是也。尝试与子直前楹而望,阳山箭缺,累如重甗。吴王拜郊之台,已为黍离荆棘矣。逦迤而西,江上诸山,参错如眉黛,吴海国、康蕲国之壁垒,亦已荡为江流矣。下上千百年,英雄战争割据,杳然不可以复迹,而况于斯阁欤?又况于吾与子以眇然之躯,寄于斯阁者欤?吾与子登斯阁也,欣然骋望,举酒相属,已不免哑然自笑,而何怪于人世之还而相笑与?”客曰:“不然。于天地之间有山与湖,于山与湖之间有斯阁,于斯阁之中有吾与子。吾与子相与晞朝阳而浴夕月,钓清流而弋高风,其视人世之区区以井蛙相跨峙而以腐鼠相吓也为何如哉?吾闻之,万物莫不然,莫不非。因其所非而非之,是以小河伯而大海若,少仲尼而轻伯夷,因其所然而然之,则夫夔蚿之相怜,鯈鱼之出游,皆动乎天机而无所待也。吾与子之相乐也,人世之相笑也,皆彼是之两行也,而又何间焉?”主人曰:“善哉!吾不能辩也。”姑以秋水名阁,而书之以为记。崇祯四年三月初五日。【注】:嶞,山形狭长的样子。陂,河岸。寖,同浸,渗透之意。吴海国、康蕲国:海国公吴祯,蕲国公康茂才,均为明初大将,协助朱元璋一统天下。天机:自然。22.根据文中相关信息,作者以“秋水”名阁,是取 (人名)秋水之意。(1分)22.(1分)庄子(周)23.第段写主人登阁产生“黍离”、“江流”之悲,其作用是什么?(3分)23.(3分)悲叹时间流逝,世事变迁,(1分)与上文登阁之乐形成对比,(1分)为下文领悟到乐与悲不过是人的主观感受作铺垫。(1分)24.结合上下文,对文中划线句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世间万物没有不是这样的,也没有是这样的。B持肯定的立场去认识世间万物,这样的方法是不对的。反之亦然。 C顺着所肯定的方面就去肯定,世间万物没有不被肯定的。反之亦然。D对世间万物的态度,要么持肯定的立场,要么持否定的立场。24.(3分)C25.概括结尾主人言“吾不能辩也”的原因。(3分)25.(3分)因为登阁不管引发怎样的情绪,也不管是自己还是别人对这种行为有什么看法,在庄子等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看来,都没有什么区别,(2分)何必拘泥这些世间的俗见。(1分)26.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分析本文是如何将情景理有机结合的。(4分)26.(4分)首段描绘山河环绕下的秋水阁的景色,令作者产生心旷神怡之情。第二段点出登阁之乐。第三段触景生情,联想到相关历史人物,抒发了人生苦短的悲怀。(2分)第四段移情入理,举秋水中井蛙、腐鼠的例子,论述万物莫不然、莫不非的哲理,以庄子的天机自然来缓解内心的苦闷。最后一段则借秋水名阁,表达了人生态度。(1分)全文由景生情,由情入理,情景理交融,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1分)二、写作(70分)27.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2015年10月25日,媒体大幅标题报道:“秋叶凋零,但大树不倒”,著名翻译家草婴去世。他的遗言是“不留墓碑,只留书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