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双周考试题.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757211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双周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双周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双周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双周考试题一、单选题(48分)1、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说:“知封建之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下列观点不符合史实的是A.它认为“郡县”要比“封建”进步B.它是在批评封建社会从上而下对农民的压迫C.它肯定了“郡县”的优点,但又指出它仍是君权的工具D.这段话其实反映了顾炎武对新政治体制的渴望和探索2、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3、清末,某传教士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表明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4、某边疆地区出现危机,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代兵部尽速调兵迎敌;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草,以备部队急用。幕僚根据皇帝的旨意,草拟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兵部、户部等单位执行。这一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A.秦朝B.唐朝C.宋朝D.明朝5、右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其作用是A.加强中央集权B.巩固分封制度C.增加财政收入D.增强封国势力6、清朝前期,中央机构发生过多次重大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A.“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如坐朝仪”B.“率循祖制,咸复旧章”,废内阁,恢复内三院C.选调翰林等官入南书房当值当崇班贵值,上所亲信者不得入”D.“军国大事,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7、宋朝州县长官都改作“知州”、“知县”,这与汉朝的州牧、县令大不相同,“知”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这说明宋朝A.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B.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C.中央与地方互相制衡D.世家大族控制地方行致8、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说明上发现这样的信息,“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些文字实质上反映了A.丞相权力的削弱B.君主专制的强化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D.古代礼仪制度的完善9、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衡呵斥。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该节度使派人刺杀。此事发生在A.汉长安B.唐长安C.宋汴梁D.元大都10、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11、 下列四图反映了安徽省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B.C.D.12、观察以下“穿越时空对话”漫画,关于漫画中的内容表述正确的是A.图1内容是民主制度的产物,图2内容是专制主义制度的产物B.从图1到图2反映了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C.从图1到图2的变化实质上是历史的进步D.从图2内容已看到民主制度的迹象13、文献通考描述宋代官制:“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廷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材料反映的宋代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是A.加强对军队的控制B.重视分权和制约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开始出现重文轻武14、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制意在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继承西周的政治体制C.确保皇位传承稳固D.否定秦朝的政治体制15、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是被国人误解了上百年的优秀制度。其中“优秀”是指A.中央集权实质就是专制独裁B.能为政府带来足够的权利与资源C.分割相权是势在必行的手段D.宽松进步是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16、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D.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17、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句中省略处应填入( )A.分封之制B.郡县之制C.郡国并行D.行省制度18、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19、旧唐书薛登传载:“开皇中,李谔论之于文帝曰:魏之三祖,更好文词,忽人君之大道,好雕虫小艺。代俗以此相高,朝廷以兹擢士。故文笔日烦,其政日乱。帝纳李谔之策。”材料表明隋初实行科举制的直接目的是( )A.打击豪强势力以促进统一B.防止重臣专权以巩固皇权C.改变文风以选拔实用人才D.弘扬儒家思想以笼络士心20、有人认为,与汉代的中外朝制度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所谓“科学”实质是指A.通过分散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B.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分工较为科学合理C.唐中央政府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个科学的行政体系D.三省六部制消除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21、下列是我国古代史上相关朝代中央机构的示意图,其中首次体现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是A. B. C. D.22、两宋时期共有正副枢密使724人,其中文臣659人。该做法的目的是A.重视文教B.防止武将危及皇权C.解决武将割据地方的弊端D.缓解“冗兵”问题23、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 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以“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24、有位学者指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磨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为削弱丞相的职权,任用亲信朝臣,在内廷处理国政.形成所谓的中朝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D.元朝废除了尚书省和门下省,而将尚书省的六部移至中书省.并掌理一切政务二、材料题(52分)25、(12分)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二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6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3分)(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3分) 26、(1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明代废除丞相以前著名丞相及其命运。时期代表人物命运秦国吕不韦秦王以“仲父”相称,掌握国家大权,后被流放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国家大权,其子篡夺皇位时期职位享有权力范围明代中叶以后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的宰相,地位常受到挑战清代军机大臣承旨拟写,相当于顾问、秘书班子材料三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上述制度:“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明代废除宰相制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2)为解决材料一产生的问题,唐、宋分别采取了怎样的解决措施?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6分)(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简要分析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27、(25分)材料一 战国时期,各国国君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逐步削弱世卿的势力,大都采用因能授官的办法委任职官,添设爵位,招徠四方贤能,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官僚制度。齐、赵、魏、韩等国首先设立了作为“百官之长”的“相”,同时又相继设立了将军之类为武官之首,文武逐渐殊途。由于各国情况不同,官制变化也不一致,楚国变化较少,秦、燕变化较晚。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材料三 在明清两代,不论在政治体制,君主进一步集权,皇权和皇位继承,上下各级之间和各不同部门之间职、权、责的划分,各类典章制度的增删修订等方面,还是在行政、军事、法律、监察、人事、财政、文教等各种单行制度方面,都有着反映自己时代和统治特点的重要发展。明清两代统治集团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以前历代的政治制度进行了重要的权衡取舍,进行多方面的具体修正和补充,建立了一些新制度,也健全了一些旧制度,使之更加完备周详。(1)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官僚制度变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12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官僚制度的特征及影响。(8分)(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官僚制度的修正和补充有何突出特点?简要分析其原因。(5分)高一第二次双周练历史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BBCDADABBBAB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BCBABDCACBDC25.(1)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6分)(2)功能:加强中央集权;保证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正统);维护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3分)(3)借鉴价值:人才流动机制;客观公平理念;人才激励机制。(3分)26.(1)丞相位高权重。根本原因:宰相制度已经成为加强专制皇权的阻碍。(3分)(2)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宋代将相权一分为三,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反映的本质问题是通过分散相权加强专制皇权。(6分)(3)特点:明清时期我国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影响:采用高压独裁手段维护统治,显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衰落。君主专制的强化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近代中国逐步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6分)27.(1)特点:逐步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按军功和才能授予官职;丞相制度萌芽;由文武合一演变为文武分职;各国官僚制度变化的程度不一。影响:能够效地选拔人才;文武分职,可以起相互制约和监督的作用,防范大臣专权造成的对君主权力的威胁;也适应了当时政治和军事分工的需要,使文臣武将发挥自己的特长,提高本国的实力。(12分)(2)特征:三省职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皇帝拥有最终的决策权。影响: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削弱相权,加强了皇权。(8分)(3)特点:废除旧的官僚机构(如废除丞相制度),设立新的官僚机构(如设立军机处),皇权空前强化。原因: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各种社会矛盾日趋加剧。(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