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VII).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752388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V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V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V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VII)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下列图片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历史文化现象。据此可知,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要阶段特征是A社会大转型 B封建大一统C文化大发展 D民族大融合25民族主义在历史上扮演了天使和魔鬼的双重角色。下列是不同时期的民族主义口号,在历史上以进步意义为主的是A.“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B.“不用官兵,不用国努,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C.“去征服剥削掠夺乃至消灭劣等民族,乃是我无可推卸的职责与特权”D.“我们要恢复罗马帝国的光荣,地中海是我们的海”26伯利克里说:“当我们隔壁邻人为所欲为的时候,我们不至于因此而生气;我们也不会因此而给他以难看的颜色,以伤他的感情但是在公家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反映出古代雅典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B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保护C.注重维护城邦公共利益 D.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27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通史西欧中描述这样一场近代战争:“两个国家间的胜负,以进攻国的优势转变为溃败而告终。战胜国不仅再一次宣告了工业的力量,也开启了新兴大国挑战这个旧的大陆主人的序幕,并为战胜国日后恶行埋下了伏笔。”材料中的这场近代战争应指A英荷战争 B英法战争 C普法战争 D法俄战争28下面是1930年和1940年美国部分机器产量数据变化表,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原因之一是罗斯福新政1930年1940年拖拉机92万台15667万台谷物联合收割机61万台19万台玉米摘收机5万台11万台A推行“以工代赈” B致力于国家工业复兴C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D实施农业减耕减产政策29据下图可以了解到的信息有,新中国经济建设中生产关系的改革与调整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和发展所有制形式的改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 A. B C D.30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材料结论A在17201820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年增长率,高于整个欧洲地区。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高于英国B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军队在色当俘获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及其亲率的近十万法军。先进的社会制度是夺取战争胜利的必要条件C苏联粮食产量1954年为8560万吨,1956年为12500万吨,1958年为13470万吨。赫鲁晓夫的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D“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以来的20年间,三个经济体间已发展出更宽、更深、更高效的供应链。三国互惠,使墨西哥一跃成为发达国家31为期两天的欧盟春季峰会于2013年3月2日在布鲁塞尔闭幕。当天,除英国和捷克以外的25个欧盟成员国正式签署旨在巩固财政的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稳定、协调和治理公约,叉称“财政契约”。据此推理可知A欧盟在维持稳定的欧洲经济秩序上发挥重要作用B欧洲一体化由经济联合开始过渡到政治经济联合C欧洲在实现货币统一的历史进程中又迈进了一步D欧盟定期召开经济会议处理成员国内部纠纷问题32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陈旭麓文集中写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 甲 );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如( 乙 ),题干中甲乙两处的内容很可能A.辛亥革命取代戊戌变法、民国与清朝B.戊戌变法取代取代洋务运动、“预备立宪”与戊戌变法C.民国取代清朝、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D.扶清灭洋取代拜上帝教、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33阅读下列材料,可以看出当时 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能 新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 妇女社会地位得到提升 新中国学校教育制度初步建立 A B C D34明朝一位学者说:“自哲学家朱熹的时代以来,真理已明白地显示于世界。我们不再需要什么著作,要做的只是实践。”这里的“实践”主要是指A确立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遵从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 C改革科举取士的内容和形式 D维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统治35有学者评价某画家的创作风格,“打破了自文艺复兴以来就一直流行的作品中的连贯性,并沉浸在爱因斯坦的世界里,将时间和空间同时表现在一个相对的关系中。”这位画家最有可能是A凡高 B列宾 C莫奈 D毕加索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60分)40. (25分)中西两大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流泛,广绰庞繁,其中有亲和、有碰撞、更有交汇与融合。两大文化体系也在这亦抑亦蓄、共拒共融中伴随着东西方两大文化共同走向鼎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6世纪以前中西文化交流以“东学西传”为主。起始于西汉,中国文化 传到西方去的主要是物态文化(包括科技和艺术成果);从16世纪开始,在近现代的中西文化交流中,西方文化占据了主导地位,并由此产生了数百年的“西学 东渐”现象。在“西学东渐”时期,中西文化交流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深度、广度上都大大的超过了前一个时期。材料综合自李翠玉中西文明交流的历史考察材料二 19世纪至20世纪西方人眼中中国的人与事,从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社会状况上来说,那些陋习、弊端、问题与症结首先吸引住了西方中心主义者或西方殖民主义者的目光,引发了其浓厚的兴趣,并为其贬抑、丑化中国及中国人,为其奴化中国论调寻找所谓的客观依据。他们沿续了十八世纪时那些关于中国认识上的否定式,把中国看成静止停滞、僵化保守和日益腐朽堕落的国家。李朝全西方妖魔化中国的历史材料三 但我看,经济的全球化必将增进不同文化特性中的共同性,因此二十一世纪不会是东方文明的复合,而将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重新整合的世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 “东学西渐”的途径、主要特点。(6分)从文化发展的角度分析“西学东渐”出现的原因。(6分)(2)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欧洲人对中国的看法,结合所 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时期欧洲人的中国观形成的原因。(7分)(3)材料三中体现了怎样的史观?你如何理解材料中的观点?(6分)41.(12分)随着历史研究视野的拓展,当今史学界对很多历史问题都提出了新的认识,如下所示:论题观点一观点二世界现代史的开端1900年1917年中国近代化的起点1840年1860年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18世纪后期19世纪中期18世纪后期20世纪初期 请任选一个论题,分别分析观点一和观点二的理由。(12分)(要求:围绕观点,史论结合)45.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通典称:“秦自孝公纳商鞅策,富国强兵为务,仕进之途,唯辟田与胜敌而已。”注意按照职务分类,选拔那些能够胜任该项工作的人来担任此职。秦内史杂律规定“除佐必当壮以上”。刘邦进入壮年,才试为亭长,秦汉时的博士限年五十以上。为吏之道提出的处理君臣上下关系的总原则为:“为君则鬼(怀),为臣则忠。”并将“君鬼(怀)臣忠”视作为政的根本。秦始皇在巡游全国各地所立的记功刻石中,就曾留下了不少要求臣民效忠于皇帝的说教。秦除吏律有多条法律规定,不得以“废官”为吏,不得任刑徒和未决犯为吏等。摘编自黄崇岳总主编中国历朝行政管理(1)根据材料概括秦官吏选拔入仕的条件。(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与前代相比,秦选拔官吏的标准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7分)46.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很幸运被任命担任现在的工作。中国已渐觉醒,而且急需铁路,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征聘中国工程师。中国要用自己的资金来建设自己的路,由于我成了中国第一流的工程师,因此全体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密切注视着我的工作。如果我失败,不仅是我个人的不幸,因为中国工程师不会再被人们所信赖,在我受命担任此工作前,甚至出任之后,许多外国人公开宣称,中国工程师决不可能担当如此艰巨的重任詹天佑给美国老师的信材料二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詹天佑材料三 有一群人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他们不是社会革命的风云人物,没有过振聋发聩的呐喊,没有过血雨腥风的厮杀,大浪淘沙,多少英雄豪杰都被雨打风吹去,这些人却默默地在中华民族历史变革的进程中,留下了许多长远的记忆和深深的印迹,甚至到了21世纪的今天,在许多领域里,我们还在他们奠定的事业基础上前行。在这一群人中,有一位出身于平民之家,终生奉献于中国交通事业,特别是铁路事业的科技骄子詹天佑。或许更多的人都知道他是“中国铁路之父”,其实,他的人生画卷正映照着近代中国苦难历程的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如梦如幻。詹天佑是清末和民国前期最具国际知名度的中国人之一,至今他仍是最具世界影响的中国历史人物之一。他的成长史,他的家国情,映照着他生活的那个时代多彩的历史画卷。摘自陈典松詹天佑(2)上述材料体现了詹天佑怎样的救国理想?该如何评价这一理想?(7分)历史试卷答案24B 25B 26C 27C 28B 29A 30C 31A 32C 33A 34B 35D40(1)途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2分)主要特点:没有大规模的展开;没有深入了解和认识;交流的层面大多停留在物态文化,如丝绸、瓷器、茶叶、四大发明等。(4分,任答二点即可,其它表述言之有理也可)原因:西方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成功地实现了文化转型;而中国由于推行文化专制政策、禁海锁国及资本主义萌芽微弱等原因,致使封建社会后期的启蒙文化未能充分发展。(6分,其它表述言之有理也可)(2)看法:把中国看成静止停滞、僵化保守和日益腐朽堕落的国家。(2分)原因:一系列侵华战争的胜利;中国社会存在的陋习、弊端与问题;站在西方殖民主义者的立场(维护西方利益)。(答出三点5分两点4分)(3)史观:全球史观或整体史观。(2分)理解: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4分,其他言之成理即可得分)41.(12分) 【答案示例一】世界现代史开端: 观点一:1900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各主要国家都相继完成了工业化,人类进入到工业文明时代,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紧密结合成了一个整体。(4分)因此从近代化史观和全球史观的角度看1900年是近代世界的起点。(2分) 观点二:1917年俄 国十月革命爆发,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制度并存的时代。(4分)因此从革命史观角度看,1917年是世界现代史的起点。(2分) 【答案示例二】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观点一: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社会性质开始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政治体制、经济结构和思想观念都开始发生深刻变化,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也随之兴起,因此将其看做近代化开端。(6分) 观点二:1860年开始清政府洋务运动展开,洋务派在经济、教育、军事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中国开始了主动的近代化探索,因此将其看做近代化开端。而1840-1860年之间中国社会对外来刺激反映迟缓,没有主动进行近代化尝试。(6分) 【答案示例三】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 观点一认为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中期就结束了,也就是认为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是新一轮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此观点主要着眼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历程。前后两次工业革命有诸多差异,如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英国为中心,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从多个国家同时开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为紧密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体现了科学对技术的巨大推动作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工厂规模小,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出现了大规模垄断组织等。(6分) 观点二则认为只有一次工业革命,即两次工业革命实际上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两次工业革命有内在的一致性:两次革命的时间实际是前后相继的;两次工业革命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两次工业革命都体现出生产由分散到集中的过程;两次工业革命在英国之外的所有国家都是交叉进行的,并无明显的分段。因此观点二认为两次工业革命实际是一个整体过程。(6分)45.(1)耕战优异;有才能;效忠皇帝;品行端正;有一定的年龄限制。(答出四点即可。每点2分,共8分)(2)变化:由以血缘关系为主转变为以才干、品行等为主(或:由贵族政治转变为官僚政治)。(3分)影响:有利于打破贵族特权垄断,扩大统治基础,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4分)46.(1)指担任修筑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因为当时中国科技落后,又没有自行修筑铁路的经验,而且京张铁路的施工难度非常大,外国工程师都很难完成,再加上资金不足,机器短缺,所以外国人认为中国工程师不可能担当如此艰巨的任务。(8分)(2)理想:科技救国。评价:有利于推动中国科技和经济(特别是铁路事业)的发展,提高中国的地位;是进步的和爱国的;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而奋斗,也对今天的青少年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此类救国主张无法实现。(7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