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册期中学情测试试题9-高一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746311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册期中学情测试试题9-高一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册期中学情测试试题9-高一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册期中学情测试试题9-高一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册期中学情测试试题9-高一语文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会稽 kui 爪牙zho 贾人 g 仇雠 chu B. 酩酊 mng 船舷 xin 揖让 j 藐视 mioC. 装载 zi 一怔 zhng 编纂 zun 挫折 cuD. 睚眦 z 逡逡 qn 鳜鱼 gu 忖量 cn2、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狼藉 征象 陷井 难以置信B. 瞳孔 琐细 荒谬 绞尽脑汁C. 脊椎 蕴涵 制伏 物种岐视D. 智障 偏袒 寒暄 自残形秽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王三胜可是看出这老家伙有 。她想了几秒钟,合计出一个数目,考虑到这个数目可以提出来,不会 这个俭省的书记立刻的拒绝和惊骇的叫声。使人不能不感到,这座 了双臂的雕像中,人们称为美术作品命运的、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西正出神入化地烘托着作品。A. 工夫 遭到 丧失B. 功夫 招致 丧失C. 工夫 招致 损失D. 功夫 遭到 损失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新年联欢宴会在喜气洋洋的乐曲声中拉开序幕,一时间,觥筹交错,笑语喧哗,欢乐的气氛弥漫了整个宴会大厅。B. 如果一般读者不认为我的这本小册子言不及义,编辑出版工作者又觉得它有可借鉴之处,那么我就心满意足了。C眼下在某些地区,“走穴”正成为一些学者乐此不疲的事情,因为这既能提高知名度,又可以带来不菲的经济收入。D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劳作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真有点令人匪夷所思。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奥运场馆“水立方”的膜材具有不浸水性,水从膜上滑过不留水痕,膜材上面的杂物、尘埃会通过雨水的自然降落而被清洗掉。B.日前,本市将陆续向全市所有参加综合社会保险的农民工免费换发综合社会保险卡。C.成都市构建了以低保为核心,以帮困助学等为配套,以其他专业救助为补充的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保障了低保对象、特殊困难群众的基本需要。D.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仅包括经济的量的增长,还包括人民生活的改善、社会的全面进步,更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科技水平的提高。归根结底,是为了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A BC D二、文言文阅读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勾践辞曰:“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父兄又请曰:“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今寡人将助天灭之。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也。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 果行,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遂灭吴。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耻:使受辱,侮辱B. 乃致其众而誓之 致:招来C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患:担心D. 果行,国人皆劝 劝:劝说8、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昔者之战也 / 寡人之罪也B. 如寡人者,安与知耻 /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C进则思赏,退则思刑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D不患其众之不足也 / 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9、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勾践用兵作战的指导思想是不赞成个人逞能的匹夫之勇,主张集体同进同退。B勾践再三强调“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这种自责不仅消解了战败后国内的民怨情绪,而且还树立了勾践在越国百姓心中的明君圣君的形象,为复国雪耻赢得了民心,可谓“得民心者,得天下”。C勾践要“助天灭之”,他这样讲,就为自己挑起复仇的战争找到更合理的借口,不这样说,国人就不会为他卖力。D勾践由于励精图治,忍辱图强,所以深得民心,他在民众的倾力支持下一举灭掉了吴国。(二)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 ,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 ,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熟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熟眠 ,于是得全。于时称其有 【注释】王右军:即王羲之。减十岁:不满十岁。大将军:晋朝大将王敦。钱凤:为王敦的参军,助敦叛晋,后被诛。屏:通“摒”,让手下退出。阳:同“佯”,假装。从:同“纵”。10.在读懂上文的基础上,推敲末句横线上应填的字词是( ) A智 B谋 C才 D诈1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恒 须臾 觉 既 诈 于是 全 于时 12.用/给下句断句。 敦 论 事 造 半 方 忆 右 军 未 起 相 与 大 惊 曰 不 得 不 除 之。三、填空,默写(每空1分)13.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 体史书,史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 体通史。 14.桃花源记中与“老有所终,幼有所长”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 ,_。15.出师表中表明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义无反顾为国效力原因的语句是“_ ,_”。四、阅读(共计1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植物睡眠之谜自然界有许多植物的叶子会运动,比如含羞草、合欢等豆科植物白天张开叶子,晚上会合上叶子“睡眠”;捕蝇草的叶子能闭合起来,捕食苍蝇等昆虫。像含羞草、合欢等植物的这种“睡眠运动”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关注,可是植物为什么会睡眠,却一直是个不解之谜。18世纪,法国生物学家德梅兰把含羞草放到光线照不到的洞穴里,发现它的叶子依然以24小时为周期开合。这说明含羞草体内存在一种不受外界光线等环境因素影响的“生物钟”。19世纪,达尔文在植物的运动本领中说,植物在晚上闭合叶子睡眠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夜晚低温之害”。20世纪80年代,德国希尔德奈希特的研究报告指出,叶子的开合是由一种称为“膨压素”的植物激素控制的。此后,日本上田实等人从植物中抽出包含数千种化合物的萃取物,最后成功分离出两种活性物质,一种是可使植物叶子张开的“兴奋物质”。植物睡眠之谜之所以长期不得其解,就是因为此前没有人想到使叶子开合的竟是两种不同的生理活性物质。人们进一步了解到,豆科植物叶下珠的安眠物质是一种含葡萄糖的配醣体,白天配醣体水解,安眠物质浓度降低,夜晚配醣体重新合成,兴奋物质浓度相对降低,而配醣体的合成分解是由叶下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的。相反,铁扫帚的兴奋物质是配醣体,在夜晚配醣体水解,兴奋物质浓度降低,叶子随之闭合。如果用人工合成的半乳糖代替葡萄糖,由于半乳糖在铁扫帚体内不会水解,反而会成为一种睡眠阻断剂,使铁扫帚始终不能睡眠,以致两个星期之后因缺水枯萎而死。解开植物睡眠之谜,将为某种“绿色”农药的诞生铺平道路。目前的除草剂还无法让田菁等豆科杂草枯萎而不损害豆科植物,研究人员已经人工合成了使田菁失眠的睡眠阻断剂,实验结果是田菁第三天就整株枯死。由于这种阻断剂只对田菁起作用,因此不会影响大豆的生长。 16 从原文看,以下对“植物睡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指植物的叶子为适应外界环境而自动闭合起来的现象。B指含羞草、合欢等植物晚上把叶子自动闭合起来的现象。C指所有豆科植物都具有的晚上把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D指豆科植物和捕草蝇等所具有的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17 从原文看,以下研究最能揭开“植物睡眠之谜”的一项是( )A德梅兰提出含羞草体内存在着不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的“生物钟”。B达尔文指出植物在晚上睡眠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夜晚低温之害。C希尔德奈希特提出植物睡眠是由植物体内的“膨压素”控制的。D上田实等人提出植物体内存在着可使叶子闭合的“安眠物质”。18 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叶下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了其安眠物质和兴奋物质的合成与分解。B铁扫帚安眠物质的配醣体在夜晚合成,于是兴奋物质浓度相对降低。C合欢、田菁等豆科植物如果长期得不到睡眠的话,就将枯萎而死。D目前只让田菁枯萎而不损害大豆生长的“绿色”农药已经研制出来。(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阿庆 丰子恺 我的故乡石门湾虽然是一个人口不满一万的小镇,但是附近村落甚多,每日上午,农民出街做买卖,非常热闹,两条大街上肩摩踵接,推一步走一步,真是一个商贾辐辏的市场。我家住在后河,是农民出入的大道之一。多数农民都是航海来的,只有卖柴的人,不便乘船,跳着一但柴步行入市。 卖柴,要称斤两,要找买主。农民自己不带秤,又不熟悉哪家要买柴。于是必须有一个“柴主人“。他肩上扛着一只打秤,给每担柴称好分量,然后介绍他去卖给哪一家。柴主人熟悉情况,知道哪家要硬柴,哪家要软柴,分配各得其所。卖得的钱,农民九五扣到手,其余百分之五是柴主人的佣钱。农民情愿九五扣到手,因为方便得多,他得了钱,就好扛着空扁担入市去买物或喝酒了。 我家一带的柴主人,名叫阿庆。此人姓什么,一向不传,人都叫他阿庆。阿庆是一个独身汉,住在大井头的一间小屋里,上午忙着称柴,所得佣钱,足够一人衣食,下午空下来,就拉胡琴。他不喝酒,不吸烟,唯一的嗜好是拉胡琴。他拉胡琴手法纯熟,各种京戏他都会拉。当时留声机还不普遍流行,就有一种人背一架有喇叭的留声机来卖唱,听一出戏,收几个钱。商店里的人下午空闲,出几个钱买些精神享乐,都不吝惜。这是不能独享的,许多人旁听,在出钱的人并无损失。阿庆便是旁听者之一。但他的旁听,不仅是享乐,竟是学习。他听了几遍之后,就会在胡琴上拉出来。足见他在音乐方面,天赋独厚。 夏天晚上,许多人坐在河沿上乘凉。皓月当空,万籁无声。阿庆就在此时大显身手。琴声宛转悠扬,引人入胜。浔阳江头的琵琶,恐怕不及阿庆的胡琴。因为琵琶是弹弦乐器,胡琴是摩擦弦乐器。摩擦弦乐器接近于内声,容易动人。钢琴不及小提琴好听,就是为此。中国的胡琴,构造比小提琴简单的多。但阿庆演奏起来,效果不亚于小提琴,这完全是心灵手巧之故。有一个青年羡慕阿庆的演奏,请他教授。阿庆只能把内外两弦上的字眼上尺工凡六五乙仩教给他。此人按字眼拉奏乐曲,生硬乖异,不成腔调。他怪怨胡琴不好,拿阿庆的胡琴来拉奏,依旧不成腔调,只得废然而罢。记得西洋音乐史上有一段插话:有一个非常高明的小提琴家,在一只皮鞋底上装四根弦线,照样会奏出美妙的音乐。阿庆的胡琴并非特制,他的心手是特制的。 笔者曰:阿庆孑然一身,无家庭之乐。他的生活乐趣完全寄托在胡琴上。可见音乐感人之深,又可见精神生活有时可以代替物质生活。【注】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漫画家、作家。 上尺工凡六五乙仩 :中国传统记谱方法“工尺谱”的记音符号。19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A阿庆对生活要求不高,做“柴主人”所得的百分之五的佣金,足够他一人衣食之用。他没有其他嗜好,把生活的乐趣完全寄托在胡琴上。B阿庆有空闲(半天工作),有学习条件(可免费听留声机),有表演舞台(夏夜的河沿),有崇拜者(一青年拜师),这些造就了他非凡的音乐才能。C作者先写琵琶不如胡琴动人,钢琴不如小提琴好听,再写阿庆用构造简单的胡琴演奏,效果不亚于小提琴,最后水到渠成,点明阿庆心灵手巧。D文章有很多对浙西乡土风情的描写,这些描写,除了交代主人公阿庆的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展示了江南水乡风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E文章语言别有风味,有典雅的文言,如“商贾辐辏的市场”、“值得废然而罢”,也有通俗的口语,如“他得了钱”、“就好扛着空扁担入市”。20作者用哪几件事来表现阿庆的音乐天赋?请简要分析。(4分)21请结合阿庆这一形象,探究作者提出的“精神生活有时可以代替物质生活”的观点。(5分)五、作文(40分) 这个世界不缺少美。晨曦洒满大地,露水闪耀着金光,是柔和的美;雄鹰展翅飞翔于天宇,无拘无束,是一种自由的美;在寂寥无人的山崖上,泉水叮咚,雨露滴答,是一种静逸的美。 感激的微笑是美,鼓励的眼神是美,援助的手是美。这个世界真的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请以用心去发现美为题,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诗歌除外)。答题卷班级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1. 2. 3. 4. 5. 6. 二、文言文阅读7. 8. 9. 10. 1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恒 须臾 觉 既 诈 于是 全 于时 12.用/给下句断句。 敦 论 事 造 半 方 忆 右 军 未 起 相 与 大 惊 曰 不 得 不 除 之。三、填空,默写13. , 。14._ _,_ 。15._ _,_ 。四、阅读16. 17. 18. 19. 20.答:21.答:(温馨提示:请注意卷面整洁,认真答题。祝好运!)京源学校高一期中考试答案 一、1B 2B 3B 4D 5A 6C二、7D 8A 9C 10A11恒:常常。 须臾:一会。 觉:醒。 既:已经。 诈:假装。 于是:由于,这。 全:保全(性命)。 于时:在当时。12. 敦 论 事 造 半 /方 忆 右 军 未 起 /相 与 大 惊 曰 /不 得 不 除 之。三、13.国别 纪传1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5.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20答案要点:阿庆旁听留声机,听几遍就会在胡琴上拉出来,表明他的音乐悟性高于其他听众。夏天晚上,阿庆在河沿为众人演奏,大显身手,很受欢迎,体现他的演奏技艺高。用一青年学胡琴与阿庆拉胡琴比,突出阿庆心灵手巧,独具音乐天赋。(如有其它分析,言之成理亦可)【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要求学生能够对文本进行分析,根据文章的写作脉络和材料,弄清作者是如何驾驭材料来塑造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答时,学生可参照B项的内容进行作答,但要注意题目中所提示的“简要分析”。21. 精神生活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在物质生活的基本要求之外,人们还有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精神生活给人们带来的乐趣,是物质生活所不能代替的。(需结合阿庆形象探究。如有其它观点,言之成理亦可。)【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人物形象,探究作者的观点及其写作意图。作答时,要结合阿庆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分析,需采用分点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