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册单元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3.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742639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册单元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册单元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册单元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册单元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3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选择题(21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诅咒(z)估量(lin)芜杂(w) 豁然开朗(hu)B即使(j) 诚挚(zh)会晤(w) 旁稽(j)博采C砥砺(d) 相勖(x)商榷(qu) 卓有成效(zhu)D肄(s)业 戳子(chu)蜕变(tu) 骇人听闻(hi)【解析】A项“量”读“lin”,B项“即”读“j”,D项“肄”读“y”。【答案】C2下列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肤浅嫉恨孜孜求学义愤填赝B暇想履行心急如焚安之若素C飘渺携手祟山峻岭汹涌澎湃D承诺磐石不能自拔摇摇欲坠【解析】A项赝膺;B项暇遐;C项祟崇。【答案】D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_。(2)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_的。(3)散文,就像这山谷的岩滴,道旁的野花,引人从一个极小、极细的平凡处所,走进一个丰富而_的极乐世界。(4)甲A联赛最后两轮的各场比赛,足协全部延聘外国裁判员,尽管这_是一个好办法,为了杜绝假球,也只能出此下策。A情谊陶冶深邃未必B情意陶醉深沉未尝C情谊陶醉深沉未必D情意陶冶深邃未尝【解析】“情谊”指人与人相互关切、爱护的感情;“情意”指感情和心意。“陶冶”比喻用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给人的思想、品格、学识等以积极的影响;“陶醉”指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感受中。“深沉”指性格沉着稳重,思想感情不外露;“深邃”形容深远或高深不容易理解。“未必”指不一定;“未尝”指不曾。【答案】A4下列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A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B日常食物中属于热性的主要有鳟鱼、辣椒、肉桂、花椒等。C老高说他有四个年龄:一个是岁月年龄,66岁;一个是健康年龄,45岁;一个是爱心年龄,10岁;一个是永恒年龄,通过献血和死后捐赠遗体,将爱心永留人间。D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的题目取自宋朝临川(属江西)诗人谢无逸千秋岁咏夏景中的“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解析】省略号后不能再用“等”“等等”表省略。【答案】B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昨天上午9时,温州市消防部队的600余名消防官兵在同一时间内召开追悼会,深切缅怀衡阳“113”灭火抢险救援中临危授命的张晓成等20名烈士。B家庭现场急救软件用了近500幅插图、动画及AVI小电影,演示了各种自救与互救的方法,让您身临其境,体会在关键时刻如何妙手回春。C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D近来交通事故和矿难不断出现,仅2月14日孙家湾矿难中就有200多人失去生命。交通事故和矿难此起彼伏,接连发生,引起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解析】A项,“临危授命”,在危亡关头勇于献出生命。B项,“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道高明,一下手就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此处用错对象。C项,“汗牛充栋”,用牛运书,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形容书籍很多。它只能指书多,不能指人多。D项,“此起彼伏”指这里起来,那里落下。形容连续不断。常用来形容声响、浪潮、斗争、势力等。用错对象,也不合实情。【答案】A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的培养深受社会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明显提高。B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里陈列着好多种当年周恩来使用过的东西。C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D这种名贵的木材纹理匀称,木质坚硬,又不怕虫蛀,是造船、雕刻、制作各类家具的上等材料。【解析】A项“高校学生的培养”应改为“高校培养的学生”;B项句中定语“好多种”位置不当,应放在“东西”的前面;C项,“没有”移到“把”前。【答案】D7依次填入下面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建筑是凝固的诗:_;_。诗有古诗和现代诗,建筑也有古今之分,泾渭分明。在缓缓流逝的时间长河中,总有一些记忆像卵石般沉淀下来,_,_。爱,特别是母爱,对他来说,就是这样一份沉甸甸的卵石。或神采飞扬,透着现代的气息或庄重沉稳,带着岁月的沧桑压迫着人们的心灵改变着人生的轨迹A BC D【解析】考查句子的连贯。两句和后边的“古诗”“现代诗”相照应。“庄重”“沉稳”“岁月的沧桑”显然是形容古诗;“神采飞扬”“透着现代气息”显然是说现代诗。和不可倒置。“压迫着人们的心灵”与“卵石般沉淀”相照应;中“改变着”与“压迫着”句意相顺。故排列顺序为。【答案】C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汉语,我为你忧心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托福考试成绩的高分可以一再打破,但即使是在高学历的青年中,也出现了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现象。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有不学汉语而自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我们的后辈可能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发人深思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 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它引领我们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它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向何处去?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8下列说法不能说明“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这句话的一项是()A汉语能让我们时时牢记自己的身份,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B汉语古老而优雅,以其独特的文化意蕴构成了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C汉语隽永有致,承载着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凭借它穿越漫长的历史文化隧道。D汉语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并且广为传播,“热”遍全球,令国人无比自豪。【解析】汉语“广为传播,热遍全球”,只能说明外国人对汉语的兴趣和重视,不能说明“汉语是我们真正的根”。【答案】D9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我们的后辈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那么,东方民族的含蓄之美就可能消失殆尽。B国人冷落汉语,高学历的青年出现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状况,使国人文化水平降低,国际竞争力减弱。C方块字横平竖直,独具韵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势必无法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D汉语隽永有致,承载丰富。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奥妙的人,无法感受到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解析】B项不能说明汉语“语词”表达特点及功能与“万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答案】B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因此,我们书写语言要规范,用词用语要丰富多彩,语言修养要不断加强,这样才可能领略到母语独特的文化意蕴。B“全民学英语”的热潮过热,致使汉语备受冷落,面临危机。为了保护民族文化,我们应高度重视汉语学习,以此来抵制外语。C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我们可以乐观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汉语必将取代英语成为国际最通行的语言。D汉语历史悠久,魅力独特,在华夏民族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时至今日,汉语已明显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解析】B项,汉语和英语并非此长彼消、相互对立的关系。重视母语并不意味着要排斥外语,按照文意,两者都要兼顾。C项,“汉语必将取代英语成为国际最通行的语言”的说法绝对,推断无据。D项,汉语“已明显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原文无据,且说法错误。【答案】A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乃往见子楚,说曰:“秦王老矣,安国君得为太子。窃闻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能立嫡嗣者独华阳夫人耳。今子兄弟二十余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即大王薨,安国君立为王,则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子楚曰:“然。为之奈何?”吕不韦曰:“子贫,客于此,非有以奉献于亲及结宾客也。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嫡嗣。”子楚乃顿首曰:“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为进用,结宾客;而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自奉而西游秦,而皆以其物献华阳夫人。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常曰“楚也以夫人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华阳夫人大喜,刻玉符,约以为嫡嗣。安国君及夫人因厚馈遗子楚,而请吕不韦傅之,子楚以此名誉益盛于诸侯。秦昭王五十年,子楚与吕不韦谋,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遂以得归。秦昭王五十六年,薨,太子安国君立为王,子楚为太子。秦王立一年,薨,太子子楚代立,是为庄襄王。庄襄王元年,以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庄襄王即位三年,薨,太子政立为王,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取材于史记吕不韦列传)注:秦诸庶孽孙:秦国王室中不是正妻所生,而是姬妾所生的子孙。邯郸:赵国都城。1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质于诸侯质:(到别国)作人质B因厚馈遗子楚 遗:遗留,使留下C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 行:做,这里是“使用”D亦招致士 致:招引,使到来【解析】送给,给予(例: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答案】B1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A项其:代词,“它”。/副词,表反诘语气。B项,因:副词“于是”。/介词,依靠。C项于:介词,引进动作对象,可译为“给”。/介词,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D项为: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答案】D1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吕不韦善于投机的一组是()车乘进用不饶曰“此奇货可居”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ABC D【解析】“车乘进用不饶”表现的是子楚的生活状态,不是表吕不韦的行为。“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表现吕不韦对主持编写的吕氏春秋高度自信,不是利用机会谋取私利的投机行为。【答案】D1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吕不韦认为,处境窘困的子楚若被立为嫡嗣,就能彻底改变他们的命运。B价值五百金的珍奇宝物加上种种溢美之词,使子楚获得华阳夫人的宠信。C秦昭王、安国君在位时间极短,客观上使得吕不韦迅速成为秦国的显贵。D吕不韦效法四公子的做法招贤纳士,主持门客著书立说以壮秦国的声威。【解析】秦昭王在位时间并不短,在位时间极短的是安国君和子楚(庄襄王)。【答案】C第卷(108分)四、(18分)15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8分)(1)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_(2)今子兄弟二十余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_【解析】注意(1)中“贾”读“”,“做买卖”之意,(2)中“见”表被动与(1)句中“见”有区别;(2)句中“质”在这为动词,意为“做人质”。【答案】(1)吕不韦到邯郸做生意,看见子楚而怜惜他,说“这真是稀罕的宝货,可以存积着卖大价钱”。(2)如今您兄弟二十多人,您又排行居中,不太受宠爱,所以长时间当人质住在诸侯国家。【译文】子楚是秦国王室庶出别支的孙子,作为人质在诸侯国家,所以车辆马匹、费用开销都不富裕,居所处境相当窘困,很不得志。吕不韦到邯郸做生意,看见子楚而怜惜他,说“这真是稀罕的宝货,可以存积着卖大价钱”。于是前往会见子楚,说道:“秦王已经老了,安国君得机会被立为太子。鄙人听说安国君宠幸喜爱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但能够决定选立谁为嫡子继承人的只有华阳夫人。如今您兄弟二十多人,您又排行居中,不太受宠爱,所以长时间当人质住在诸侯国家。一旦大王去世,安国君继立为王,您就没有机会能够跟长子及其余儿子早晚在父王面前争夺当太子了。”子楚说:“是这样。对于这种情况怎么办?”吕不韦说:“您资财贫乏,客居在此,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奉献给双亲和结交宾客。我吕不韦虽然也资财贫乏,但请让我用千金作资本为您西游秦国,孝敬安国君和华阳夫人,促成他们立您为嫡子继承人。”子楚立即叩头而拜说:“您的计策果真如愿,就请让我与您共同分享秦国。”吕不韦于是拿出五百金给子楚。作为开销费用,去结交宾客;同时又拿出五百金购置珍奇宝物、玩赏佳品,自己带着西进游说秦国,把他带来的物品全部进献给华阳夫人。借机称说子楚贤能聪明,结交诸侯宾客遍布天下,还常常念叨“我子楚把华阳夫人当作自己的天,日夜悲泣思念着太子安国君和夫人”。华阳夫人极为高兴,刻玉石符节为信物,相约以子楚作嫡子继承人。安国君和华阳夫人就备了厚礼送给子楚,同时请吕不韦辅助他。子楚的名望声誉因此在诸侯中越来越大。秦昭王五十年,子楚与吕不韦商量,送黄金六百斤给看守的官吏,于是得到机会返回祖国。秦昭王五十六年,昭王去世,太子安国君即位为王,子楚立为太子。秦王在位一年去世,太子子楚继代即位,这就是庄襄王。庄襄王元年,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庄襄王即位三年去世,太子政继立为王,尊奉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在这时期,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都礼贤下士喜好、招募宾客来互相夸耀倾轧。吕不韦因为秦国强大,却在这方面不如他们而感到羞耻,所以也招徕士人,给予优厚待遇,门下食客达到三千来人。这时诸侯各国有许多工辞善辩的文人学士,如荀卿一类人,著书立说传布天下。吕不韦便让他的门客各人著录所见所闻,辑集纂论编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有二十多万字。 吕不韦认为其中详尽论述了天上地下世间万物从古至今的事情,称之为吕氏春秋。公布在咸阳市朝的大门,并悬挂千金在上面,聘请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如有能够增添减少一个字的就赏给千金。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浣溪沙秦观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注:穷秋:夏历九月,晚秋。(1)词的开篇两句有什么作用?(2分)_(2)梁启超曾将下阕中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赞为“新奇的比喻”。请简要分析“比喻”的“新奇”之处。(4分)_【答案】(1)点明了写景和抒情的时间、地点, 奠定了全词的抒情基调。(2)词人将“飞花”和“梦”、“丝雨”和“愁”这两组本来互不相干的东西,依据它们之间分别具有的“轻”和“细”的相似点,构成了两个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另外,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喻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反其道而行之,不说梦似飞花,愁如丝雨。而说飞花似梦,丝雨如愁,亦很新奇。17名句默写。(任选两个小题,(2)题必选)(4分)(1)_,_。怨灵修之浩荡兮,_。(2)山不厌高,_,_,_。(3)其声呜呜然,_,如泣如诉,_,_。【答案】(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终不察夫民心(2)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3)如怨如慕,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泰山归来邓友梅有朋友听说我要去泰山,就来约稿,我不知轻重,满口应承。回来后才知道:要跟谁过不去,想看他出丑,最好的办法就是请他写泰山。不问哪朝哪代,哪党哪派,文章里手们没来的想法来,来过的变着法儿写,一代一代地写,几千年下来,好话说尽了,好词用绝了。今天再想写出新意“比登泰山还难”!“泰山”两字如今已经成了汉语基本词汇。有洋朋友想学说相声,我就建议他先学会“稳如泰山”“重如泰山”“有眼不识泰山”“泰山压顶不弯腰”这一串词儿,以备随时使用。还告诉他:学的时候不要问中国这么多山,哪座山压下来也够喝一壶的,怎么就非说“泰山压顶”?黄山峨嵋,青城匡庐,哪座山也有看头,为什么单把“不识泰山”当件事?更不要问“既然泰山是个好词,怎么又不能称朋友为老泰山呢?”解释清楚这些很费口舌,不如先学其然,以后再弄清所以然。弄清它不易,最好到泰山爬几趟。爬过泰山才会想到,泰山确实既高又美,但光凭这出不了太大风头。论高度,论景观,它都算不得“首屈一指”,怎么就叫它获得个“五岳独尊”呢?读过山上的碑碣刻石,浏览了泰山诗文史迹,才嗅到泰山走红的秘密,原来它在以下三点占了便宜:曰天时,曰地利,曰人和。许多民族原始时期搞自然崇拜,随着文明发展便被宗教信仰代替。可中国人对天地山川的崇拜却始终没有作废。历代皇帝都宣称自己的“君权”得自“神授”,这里说的“神”既不是佛祖也不是道宗,却是“头上青天”,为此皇上称为“天子”,有事没事,要向“天”请示汇报。为了使“天”听得清看得明,汇报总要找离天最近的地方进行,凑巧就选中了泰山。华夏大文化的“天时”使泰山出尽了风头,捞够了资本。皇上们怎么就看得起泰山呢?这又说来话长。泰山矗立在黄河下游,这地方远在新石器时期已有人类频繁活动。我们炎黄始祖还没出现,这里先就有了“泰族”人。“泰族”人要找高地,目光所及最高的所在就是“泰山”(不然也不会自己取名“泰族”),祭天就上泰山极顶。这在有皇帝之前已是“既成事实”,后来的皇帝们只得一个接一个“承袭”。待等到中国人知道还有比泰山更高的山时,“五岳独尊”地位已“稳如泰山”了。这是它得益于地利的优势。第三才说到人和。王权和神权总是互相支持,携手共进的。皇上认为泰山离天最近,神的使者就给以证实:西建普照寺、东起碧霞宫。经石峪、王母池、玉皇顶、八仙桥,依名生景,因景得名,按中国人心目中的天宫蓝图把舞曲来了个彻底改造。有了“硬件”还要增制“软件”,别看中国文人向来有清高、不党、遗世独立等等美德,这并不耽误他们自觉不自觉地看皇上眼色行事。锦上添花,随帮唱影,人云亦云,扎堆起哄,一窝蜂赶浪头等等传统习俗,也未见得没有它积极的一面。皇上说这座山天下第一,作家们就证明自己早有同感。你写歌颂泰山诗,我就撰赞美泰山文。诗文自泰山引起,泰山又刻满诗文。硬件与软件这一结合,就形成民族性的共识:既然从皇上、大臣、文人、墨客到侠客、武士、和尚、道士都为泰山叫好,那想必就是真好,小百姓有啥不服呢?连农民起义领袖们也奉泰山为神明,造反也选它为依托,以图吉利了。于是赤眉绿林,黄巢李闯都在此留下了遗迹。红巾军攻下泰安后也没忘了在泰山刻石纪念。还有更得人和之利的山吗?我初登泰山之时,曾想:泰山如果丢开附着于它身上的社会因素,只凭它的自然条件,怕是登不上五岳之尊的宝座的!登到中天门时想法就有点变化:若丢掉这些历史的文化的斑斓色彩,它仍是个风景区,但不是泰山了。当我终于站到泰山的极顶,回首下望它那被白云弥漫、树木葱郁、深不可测的山谷时,我才觉悟到自己的愚顽蒙昧!泰山不只是地理名词,不只是个自然构造,它是造化与人文互相渗透、互为表里、难分主次、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根本不存在谁从谁身上离去的假设!“泰山”两字指的就是浓缩、结晶于此山的中国文化,华夏历史。不研究中国文化,无法了解泰山;不理解泰山,不算通中国文化。旧泰山已被写尽,新泰山尚待形成,这时候答应约稿是不明智的。我只能在赔礼道歉声中打退堂鼓。19929.4北京(摘自泰山网,有删节)18“当我终于站到泰山的极顶,回首下望它那被白云弥漫、树木葱郁、深不可测的山谷时,我才觉悟到自己的愚顽蒙昧!”这里的“觉悟到自己的愚顽蒙昧”指的是什么?请分条概述。(5分)答:_【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必须从“愚顽蒙昧”的角度回答,不能不假思索地简单照搬原文。在确定了信息筛选区间后,思考作者是从正方还是反方去说的,说了几个要点,然后再考虑如何合并内容,如何表述。【答案】(1)只认识到泰山只是地理名词、自然构造,却认识不到它是造化与人文互相渗透、互为表里、难分主次、不可分割的统一体。(2)认识不到浓缩、结晶于泰山中的中国文化、华夏历史。19如何理解“回来后才知道:要跟谁过不去,想看他出丑,最好的办法就是请他写泰山”这句话的内涵和用意?(5分)答:_【解析】此题考查对文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文章首句和文章尾段相照应,强调了作者自感“不自量力”的想法,同时也就意味着写出的内容和思想不同于常人所言,这就是一种渲染和张本的技巧。【答案】(1)各朝各代、各党各派的文章里手写泰山,好话说尽,好词用绝,要写好泰山实属不易,写出新意更是难上加难。(2)其用意在于为下文表达对泰山的独特理解张本(铺垫),同时交待写作缘起并为谦虚表达写作可能不会令人满意的想法渲染。20作者初登泰山之时的想法和登到中天门时的想法是否矛盾?试作简要分析。(3分)答:_【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评价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这两句话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找准作者的阐发点,并以此为突破口进行阐发、评价。【答案】不矛盾。它反映了作者对泰山内涵的两种不同层次的认识,前者突出泰山独尊的人文社会性内涵,后者突出泰山特有的历史文化性内涵。人文的社会性是泰山独尊的标志,历史的文化性是泰山特有的魅力。21作者是如何诠释“五岳独尊”的深刻内涵的呢?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5分)答:_【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探究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抓住“论高度,论景观,它都算不得首屈一指,怎么就叫它获得个五岳独尊呢?”这一句,然后顺藤摸瓜,对作者的独特认识“曰天时,曰地利,曰人和”准确理解,精要概括,并进行二度创作和深加工。【答案】(1)中国人始终崇拜天地山川,历代皇帝宣称自己的“君权”得自“天”的“神授”,为向“天”请示汇报,就选中了离天最近的地方泰山。泰山就占了这个华夏大文化的“天时”,使泰山出尽风头,捞够资本。这是思想之发祥地。(2)人类很早就频繁活动在黄河下游,在寻找高地时,就将目光锁定在矗立在这里的最高所在地泰山,祭天就上泰山极顶,从此得益于地利的优势,奠定了“稳如泰山”的“五岳独尊”的地位。这是生存之发源地。(3)作为神的使者,皇上就在离天最近的泰山上,建普照寺、碧霞祠,造经石峪、王母池、玉皇顶、八仙桥,依名生景,因景得名,构设天宫蓝图,于是后人锦上添花,撰文、作诗、刻石、留念赞美歌颂泰山,形成传统习俗,达成民族共识。王权和神权互相支持,携手共进,打造了天下第一山。这是文化之策源地。六、(12分)22参照“中国xx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和副主题的内容,写一组由比喻构成的排比句。(4分)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副主题: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例句:上海世博会是探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宏伟诗篇。_【答案】上海世博会是探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完美戏剧,是“城市多元文化融合、经济繁荣、科技创新和社区重塑”的精彩华章,是“城市和乡村的互动”的交响乐。(主题和副主题内容不必全部包含在内)23经济发展了,生活改善了,人们的消费观念变化了,而奢侈浪费的行为也悄然成了一部分人的“时髦”。(4分)请你针对这一现象,拟一条公益广告词。要求:立意明确,能起到警醒或劝诫的作用。用语文明,措辞得体。恰当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25个字。_【答案】示例: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24同样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去表述。这不仅体现了一种语言转换能力,也显示出一种思维张力。请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达下面一句话的意思。(4分)我们既要发扬民族传统,又要吸收外国的优秀文化。示例:我们既要吃烤鸭品龙井,也要尝牛排饮咖啡。答:_【答案】示例:我们既要穿旗袍、中山装,也不拒绝穿西服、牛仔裤。我们既热爱关汉卿、曹雪芹,也欣赏莎士比亚、托尔斯泰。我们既惊叹故宫的庄严,也向往罗浮宫的华丽。七、作文(60分)阅读下面漫画,根据要求作文。从漫画中提炼一个中心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急救赵国明如何写作漫画作文呢?首先,必须由表及里地读懂画意。因为漫画是图画式的杂文,可以是针砭时弊的匕首和投枪,也可以是讴歌新生的微诗和短章,所以我们要结合画题及画中文字,仔细剖析画面及其指向和寓意。此幅漫画题目是“急救”,画面上两个人正抬着一位医生十万火急地走向“良心抢救室”,那位医生张着嘴大喊:“我没有病!”由此,我们想到,一般说来,作为为人治病的医生都知道自己的身体有没有发生病变,有则自动医治。而如若要问,他的良心有无病症,可能就很难说得清了。倘若进一步拷问:是不是有过收受红包的劣迹?是不是认钱为亲认权为近?如此一问,那位医生也许就会口服心服,心甘情愿地接受良心医院的诊治和道德法庭的审判了。漫画讽刺的不仅仅是医生,为官者、为商者、为师者等,恐怕都有像此位医生一样,没有了职业道德没有了良心却不自知的。漫画折射的是现实生活,我们也应从现实出发组织材料。无论选择什么文体,其中心都必须体现“急救”两字,即尽快拯救良心。只有这样,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才有可能。拿什么拯救你良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为民族寻找良心的呼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充实自己良心的姿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杜甫推己及人的良心的释放。如今,我们似乎已看不到也无法追寻他们的足迹了!“医者,父母心”,行医之人应是拿对待自己孩子的心来对待病人的。身着白大褂的医生在人们心目中有着神圣的地位,人们相信医生可以救自己脱离病痛,甚至能够拯救生命。可就是承担着救死扶伤职责的医生,他们中有一部分人的良心早已发生了病变。我们还记得哈尔滨的天价医药费事件,住院67天,上缴医药费139.7万多元。其中有一天的用药记录是:106瓶盐水,葡萄糖20瓶,血10000毫升。这些液体,用桶装能装多少桶?何况是给人输进去,可能吗?真是触目惊心啊! 医药费虚假,医生唯利是图、收受红包医者良心何在呀!商人以次充好、坑蒙拐骗;教育者巧立名目,从孩子们口袋中刮钱而毫不脸红;子女忘恩负义、弃养父母;人心冷漠,无视发生在身边的生命危机。难道他们没有发现自己的良心已经发生病变了吗?良心是做人的最起码的准则。是社会和谐的底线,可当思想的堤坝已在坍塌的时候,我该拿什么拯救你我的良心。孔子曰:“一日三省吾身。”我们要时刻检视自己的良心,把自己的内心放在太阳底下曝晒。要知道良心一旦丧失,灵魂将不复存在,即使活着也只是一具行尸走肉。不光是医生要以医病之心来医治自己的良心,在位者也要时刻保持警醒,看自己是否还拥有一颗公仆之心,是否已经将权力换了吃喝、换了金钱;经商者也要时刻扪心自问,看自己是否还拥有一颗公道之心,是否已经将道义换了暴利;我们也要时刻反省,看自己是否还拥有一颗善良之心,是否已将正直换了自私。执迷不悟,只会在害人害己的道路上一意孤行。我们一个人或许拯救不了整个世界,但我们可以先拯救自己的良心。拯救良心就必须自省,拯救良心就必须敢于自我剖析。将已病变的良心送上手术台吧! 以道德和法纪为刀,以中华民族的仁义精髓为药,换我们一颗健康的良心。点评:这是一篇考场作文。作者由漫画提炼出拯救良心这一中心,并能洞察世事,对接现实。 以天价医药费为例,揭露了“良心病变”的一些黑暗面。行文围绕中心,古今对比,由病及因,从反省到医治,抽丝剥茧,逐层深入,足见文章深度;行文新颖活泼,引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规矩的议论文增色不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