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语文1月月考试题(I).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742557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语文1月月考试题(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1月月考试题(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1月月考试题(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语文1月月考试题(I)说明: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选择题答案按题号填涂在机读卡上,笔答题在答题卷上作答。全卷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卷(35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5分) 熊易寒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学术界都不太重视文献综述。近年来随着学术规范的逐步建立,这种情况有所转变,不过大多数综述都是罗列式的,报幕似的把相关研究一个一个列出来,丝毫感觉不到这些文献之间存在任何内在的关联,甚至也感觉不到这些文献与作者本人的研究有何相干。这样的综述机械、突兀,有生拼硬凑之嫌,称之为“伪综述”亦不为过。 阅读国际上的顶级学术刊物,有这么几个发现:一、书评以外的论文 有比较翔实的文献综述;二、专门的文献综述性文章 是由该领域的一流学者撰写的;三、对相关著作的征引 采取间接引用的形式,很少直接引用。这与国内的情形很不一样,值得我们思考。 为什么必须有文献综述?一篇优秀的文献综述其实就是一幅学术谱系图。写文献综述不仅是为了陈述以往的相关研究,也不仅仅是为了表示对前辈、同行或知识产权的尊重,更是为了“认祖归宗”,对自己的研究进行定位。有时候只有把一篇文献放到学术史的脉络中去,放到学术传统中去,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这个文本:作者为什么要做这项研究?他的问题是什么?他试图与谁对话?我们在开始一项研究时也同样要有问题意识和对话意识,不能自说自话。对话的前提自然是倾听,如果连别人说了什么都不知道,如何进行对话?正是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问题”,才需要与对方进行讨论,否则便无话可说。通过综述的写作,我们就会知道:别人贡献了什么?我打算或者能够贡献什么?我是否在重复劳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撰写文献综述首先是为了尊重并真正进入一个学术传统,其次才是利他主义功能为他人提供文献检索的路线图。 为什么专门的文献综述性文章多由大家执笔?这类文献综述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首先,必须熟悉该领域的重要文献,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要做到这一点,非有积年之功不可。其次,面对汗牛充栋的文献,必须具备高超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从宏观上把握总的研究状况,否则就不是你在驾驭文献,而是文献在驾驭你。我们(特别是初学者)在阅读文献的时候,常常淹没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之中,茫然不知所措,有时甚至感觉被人牵着鼻子走,面对不同观点的学术论争,觉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免犯糊涂,此乃“段位”不够所致。最后,这类文献综述往往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前瞻性,除了要总结现有研究,还需要高屋建瓴,指出现状的不足及其根源所在,为这一领域甚至整个学科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设性意见。如此看来,专门的文献综述性文章由德高望重、造诣深厚的学术权威撰写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为什么要尽可能间接引用?间接引用就是作者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引文的核心观点。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重新表述需要我们先将对方的观点吃透,然后围绕自己的核心问题和行文思路,重新加以组织,这样可以使论述更加紧凑有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找出不同文本之间的内在关联,它们的分歧是什么,共识是什么,然后将众多的观点进行整合、归类。二是间接引用突破了原文的限制,可以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有效节省篇幅。 规范的文献综述,要求学者有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也需要学术刊物的大力倡导和支持。因为有了文献综述,论文的篇幅势必扩大,有限的版面会更加紧张,但论文质量将更有保障。因版面限制而砍去综述,实在是削足适履的不智之举。认真对待文献综述,对于我们的社会科学研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仅仅把文献综述看作论文写作的一个步骤、程序,或者是有关方面的一个规定,更应该看到,这是知识生产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不是在重复别人,它是在说出自己。这不仅是一个合法性问题,也是一个有效性问题。可以说,扎实的文献综述是一篇论文成功的一半。1概括第段大意。(25字以内)(3分)2根据文章的意思,可依次填入第段空格处的一项是( )。(3分) A通常 大多 都 B大多 通常 都 C都 通常 大多 D通常 都 大多3第段加点词“倾听”在文中的意思是 。(3分)4简析第段的作用。(3分)5联系上下文,对第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献综述需要对别人的观点概括提炼,不能重复别人的观点。 B文献综述不是简单重复原文观点,而是对原文的发现和发展。 C文献综述要突破原文观点的限制,表达出自己个性化的认识。 D文献综述需要对别人观点加以整合,体现出自己的独立思考。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2分)。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故贫甚,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不肯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闻君义甚高,愿假榻。”疑许诺,延就坐,汛室,具床褥炉灶居之,征医师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手问所苦。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旅邸,原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面发囊,志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书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平阳耿子廉械逮至京师,其妻孕将育,众拒门不纳,妻卧草中以号。疑问故,归谓妇曰:“人孰无缓解,安能以室庐自随哉!且人命至重,倘育而为风露所感,则母子俱死,吾宁舍之而受祸,何忍死其母子?”俾妇邀以归,产一男子。疑命妇事之如疑事景淳,踰月,始辞支去,不取其报。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见疑者皆曰:“善士,善士!”疑读数为文亦可观,尝以儒举,辞不就,然其行最著。太史氏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取材于宋濂文宪集李疑传)注:执业:指捧书求其,犹言受业。汛室:汛,洒水。汛室,指打扫房间。6.下列词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君义甚高,愿假榻 假:借用B景淳竟死 竟:居然C. 反赆以货,遗归 赆:赠送D人用是多疑名 多:称赞7.下列各组词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人莫舍我 吾宁舍之而受祸 B 然独好周人急 然其行最著C 恐为他人得 倘育而为风露所感 D何以为报 妻卧草中以号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仗踵疑门,告曰拄杖走到张疑门前,对他说B 不少见颜面没有稍微路出一点不情愿的脸色C 志其数而封识之记录了(钱财)的数量,并封起来做了标记D 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把封起来装有金银的包裹寄送给景淳家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 )A李疑教书为业,生活清贫,却深明大义,急人之急,却不取回报。B范景淳深受感动,并且感恩图报,一定要把自己的钱财送给恩人。C李疑不顾自己可能受祸,坚持照顾一位孕妇,但此人却不知感恩。D文章作者有感于世俗的唯利是图,鼓励人们向善,因此写了本文。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0一12题。(8分)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注那:同“哪”。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10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 ”和“客船”。(1分)11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1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4分) 卷(115分)四、名句默写及经典阅读(16分)13.名句名篇默写(10分) ,三岁食贫。(诗经氓)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离骚) ,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莲子清如水。(西洲曲)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己亥杂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杜甫(春夜喜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刘禹锡陋室铭)14、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在孔子、孟子看来,怎样的人可以称为君子?如何才能成为君子?请综合上述材料,用自已的话回答。(6分)答: 五、(22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听朗诵 孙犁 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五日晚间,收音机里,一位教师正在朗诵为了忘却的记念。这篇散文,是我青年时最喜爱的。每次阅读,都忍不住热泪盈眶。在战争年代,我还屡次抄录、油印,给学生讲解,自己也能背诵如流。现在,在这空旷寂静的房间里,在昏暗孤独的灯光下,我坐下来,虔诚地、默默地听着。我的心情变得很复杂,很不安定,眼里也没有泪水。 五十年过去了,现实和文学,都有很大的变化。我自己,经历各种创伤,感情也迟钝了。五位青年作家的事迹,已成历史:鲁迅的这篇文章,也很久没有读,只是偶然听到。 革命的青年作家群,奔走街头,振臂高呼,最终为革命文学而牺牲。这些情景,这些声音,对当前的文坛来说,是过去了很久,也很远了。 是的,任何历史,即使是血写的历史,经过时间的冲刷,在记忆中,也会渐渐褪色,失去光泽。作为文物陈列的,古代的宗教信徒,用血写的经卷,就是这样。关于仁人志士的记载,或仁人志士的遗言,在当时和以后,对人们心灵的感动,其深浅程度,总会有不同吧!他们的呼声,在当时,是一个时代的呼声,他们心的跳动,紧紧连接着时代的脉搏。他们的言行,就是群众的瞩望,他们的不幸,会引起全体人民的悲痛。时过境迁,情随事变,就很难要求后来的人,也有同样的感情。 时间无情,时间淘洗。时间沉淀,时间反复。历史不断变化,作家的爱好,作家的追求,也在不断变化。抚今思昔,登临凭吊的人,虽络绎不绝,究竟是少数。有些纪念文章,也是偶然的感喟,一时之兴怀。世事虽然多变,人类并不因此就废弃文学,历史仍赖文字以传递。三皇五帝之迹,先秦两汉之事,均赖历史家、文学家记录,才得永久流传。如果没有文字,只凭口碑,多么重大的事件,不上百年,也就记忆不清了。文字所利用的工具也奇怪,竹木纸帛,遇上好条件,竟能千年不坏,比金石寿命还长。能不能流传,不只看写的是谁,还要看是谁来写。秦汉之际,楚汉之争,写这个题材的人,当时不下百家。一到司马迁笔下,那些人和事,才活了起来,脍炙人口,永远流传。别家的书,却逐渐失落,亡佚。白莽柔石,在当时,并无赫赫之名,事迹亦不彰著。鲁迅也只是记了私人的交往,朋友之间的道义,都是细节,都是琐事。对他们的革命事迹,或避而未谈,或谈得很简略。然而这篇充满血泪的文字,将使这几位青年作家,长期跃然纸上。他们的形象,鲁迅对他们的真诚而博大的感情,将永远鲜明地印在凭吊者的心中。想到这里,我的心又平静了下来,清澈了下来。文章与道义共存。文字可泯,道义不泯。而只要道义存在,鲁迅的文章,就会不朽。1985年9月21日晨改抄讫 (有删改)15.作者听朗诵时,“心情变得很复杂,很不安定,眼里也没有泪水”。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答: 16.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1)这些情景,这些声音,对当前的文坛来说,是过去了很久,也很远了。答: (2)想到这里,我的心又平静了下来,清澈了下来。答: 17.在作者看来,影响历史与世事流传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6分)答: 18.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分析。(6分)答: 六、(17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19.从整个文段来看,下面划线的三个句子在语言表达上都有问题,请予修改。要求语意连贯,衔接自然,语句通顺,不改变原意。修改后的句子每句都不得超过15个字。(6分)我的朋友老王,人称“戏痴”,自号“梨园客”。由于用“客”来称呼,可见不是戏曲界的专业人士。但是,凡说起他,他在戏曲界人人都知道。他特别爱听戏、爱唱戏,后来还成了有名的票友。他退休后又热衷于戏曲资料的收藏;买剧本,集唱片,淘剧照等,忙的不亦乐乎。还有700余份戏单是他搜集的,而且都是上个世纪的。答:12320请在下面划线处补写一句恰当的话,使它与后面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文段。不得超过20个字。(5分)。音乐作品的“深度”有不同的表现形态。比较重要的形态通常有两种:一是:“深刻”,二是“深邃”。大致说来,“深刻”是就作品的主题而言;“深邃”是就作品的意蕴而言。“深刻”诉之于意义,比较理性;“深邃”诉之于体验,比较感性。“深刻”如同在二维平面上的篆刻,是静态的;“深邃”却似三维空间中的景致,是动态的。西方音乐以“深刻”见长;中国音乐则以“深邃”著称。答:21.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宫,无论怎么坚持,都只是辨不清方向的盲目穿行;没有理想,人生就如黑夜,无论怎么用心,都只是见不到光明的胡乱摸索;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荒漠,无论怎么努力,都只是看不到希望的徒劳跋涉;答:七、作文(60分)22.阅读下面这首诗,按照要求作文。 手握一滴水 一滴水里有阳光的谱系图 有雪的过去和未来式 有大陆架和沙漠 有人的生命 我手握一滴水 就是握着一个世界 但一个小小的意外,比如一个趔趄 足以丢失这一切请根据阅读全诗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诗的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800字高一语文 答题卷1. 3. 4、 10、 12、 13.名句名篇默写(10分) ,三岁食贫。(诗经氓)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离骚) ,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莲子清如水。(西洲曲)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己亥杂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杜甫(春夜喜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刘禹锡陋室铭)14、 15、作者听朗诵时,“心情变得很复杂,很不安定,眼里也没有泪水”。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答: 16.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1)这些情景,这些声音,对当前的文坛来说,是过去了很久,也很远了。答: (2)想到这里,我的心又平静了下来,清澈了下来。答: 17.在作者看来,影响历史与世事流传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6分)答: 18.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分析。(6分)答: 六、(17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19.从整个文段来看,下面划线的三个句子在语言表达上都有问题,请予修改。要求语意连贯,衔接自然,语句通顺,不改变原意。修改后的句子每句都不得超过15个字。(6分)我的朋友老王,人称“戏痴”,自号“梨园客”。由于用“客”来称呼,可见不是戏曲界的专业人士。但是,凡说起他,他在戏曲界人人都知道。他特别爱听戏、爱唱戏,后来还成了有名的票友。他退休后又热衷于戏曲资料的收藏;买剧本,集唱片,淘剧照等,忙的不亦乐乎。还有700余份戏单是他搜集的,而且都是上个世纪的。答 12320请在下面划线处补写一句恰当的话,使它与后面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文段。不得超过20个字。(5分)。音乐作品的“深度”有不同的表现形态。比较重要的形态通常有两种:一是:“深刻”,二是“深邃”。大致说来,“深刻”是就作品的主题而言;“深邃”是就作品的意蕴而言。“深刻”诉之于意义,比较理性;“深邃”诉之于体验,比较感性。“深刻”如同在二维平面上的篆刻,是静态的;“深邃”却似三维空间中的景致,是动态的。西方音乐以“深刻”见长;中国音乐则以“深邃”著称。答: 21.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宫,无论怎么坚持,都只是辨不清方向的盲目穿行;没有理想,人生就如黑夜,无论怎么用心,都只是见不到光明的胡乱摸索;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荒漠,无论怎么努力,都只是看不到希望的徒劳跋涉;答: 高一语文试题答案1文献综述在国内学术界不太受重视,问题较多。2C3认真阅读4第段强调学术刊物对文献综述的倡导与支持的重要性;是对核心观点的补充,使论述更全面。5D6、【答案】B【解析】此处“竟”应该是表示结果的副词“终于”“最终”“终究”,而并不表示出乎意料,因此不可能是“竟然”。7、【答案】D【解析】A两个“舍”都是动词“收容”“安置”的意思。B两个“然”都是转折连词“然而”“但是”。C两个“为”都是表被动的介词“被”。D前“以”是表反问的“何以为”结构的一部分,“何以报为”就是“要回报干什么呢”的意思,后“以”表修饰。尽管前“以”不好翻译,但后“以”用法比较明确,用代入比较法即可知道两“以”不同。8、【答案】D【解析】“寄其里人家”译为“寄送给景淳家”有误。从下文可知,李疑是写信让范景淳的两个儿子来取包裹的,因此之前肯定没有寄送包裹的事情。此处的“寄”是“寄存”的意思,“其里人家”指的是李疑的邻居家。9、【答案】C【解析】文中说“不取其报”是说李疑不要这个妇人报答,不是“此人不知感恩”。10津亭11D12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13.略14. 文质兼备、心存仁礼的人可以称为“君子”。要成为君子,就要文质兼修,才能达到内在本质与外在表现 的统一;不仅要心存仁礼,更要付诸实践,坚持用仁礼之心去爱人、敬人。(6分)15经历沧桑、时间冲刷16.当前的现实和文学发生很大的变化,对以前革命作家群那段历史已趋遗忘感悟到文章与道义共存,想到革命的文学青年与鲁迅文章一起不朽17. 文字利用的工具、写文章的人、写作对象18. 一波三折曲折行文最终感悟而解脱归于平静清澈19.由“客”可知不是戏曲界专业人士在戏曲界人人都知道他还搜集了700余份上世纪的戏单。20. 我们欣赏与评价音乐主要看它是否有“深度”21.略22.作文评分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附:文言译文李疑因为崇尚道义闻名当时,特别喜欢周济别人的急难。金华人范景淳在吏部当差,得了病,没有别的亲人。人们对他很冷漠,不收留他。范景淳拄着拐杖走到李疑门口,告诉李疑说:“我不幸患病,人们不收留我。听说您品德很高尚,能借给我一张床养病吗?”李疑答应了他,邀请他就座,迅速收拾出明亮舒适的房间,安置了床褥炉灶,让他在里面休息。李疑找来医生给他把脉,亲自给他煮粥熬药。从早到晚拉着他的手,问他的痛苦,如同服侍自己的亲人一样。不久范景淳病情加重,不能起床,屎尿弄脏了床被,又脏又臭让人难以接近。李疑每天给他擦洗,没有一点厌恶的神情。范景淳流着眼泪说:“我连累你了。我恐怕活不下去了,没有办法报答您的大恩,行囊中有黄金白银四十多两,在过去住过的旅店里,希望你自己取来。”李疑说:“患难中互相救助,人情事理上应该如此,还要回报干什么?”范景淳说:“如果你不去取,我死后,恐怕被他人取走,这有什么好处呢?”李疑于是请邻人一起去,提着回来了。李疑当面打开行囊,记下数目封存起来作了标记。几天后范景淳死了,李疑拿自己的钱买棺材,把范景淳埋在城南聚宝山。将所有封存好的装有财物的行囊,存放到了他的邻人家里。李疑写信让他两个儿子来。等他的两个儿子来了,李疑取出行囊按帐册归还给他们。他们用米馈赠他,李疑推辞不接受,反而用财物送给他们,让他们回去了。 平阳的耿子廉被抓捕的人用兵刃架着押解到了京城。此时,他的老婆怀孕即将生产,亲友却都关上大门不肯收容。他的妻子卧在草中大声哭泣。李疑见到了这一幕,问清楚了原委后,回到家中对妻子说:“没有人能随身带着自家的房子四处行走,谁没有个困难的时候呢?况且人命关天,如果在生育的时候受到了风寒,就很容易造成母子丧命。我宁可冒着连坐的风险收留他们,也不忍心眼看着她们母子死去。”于是,李疑让妻子将耿子廉的老婆带回家中,结果顺利地产下一个男婴。李疑让妻子照顾耿子廉的老婆就像疑自己范景淳一样。过了一个多月,耿子廉的老婆才拜别他家。他不要耿子廉老婆的任何报酬。 因为这些事,大家都称赞李疑,名士大夫都喜欢与疑结交。凡是认识疑的人都称道:“好人啊,好人!”。李疑读了一些书籍,文章也写的很好。李疑曾经凭借很好的儒学造诣中举却推辞不去做官。然而高尚的品行最为人们所称道。宋学士说:“我和李疑有交往,了解他的为人。李疑是一个温和善良的人,没有魁伟雄壮的外表。可是他所做的事,却有真挚纯朴的仁义之风。这怎么可以凭借外貌判断人的道德品质呢?论语上说:整个社会污浊,清廉的君子才显现出来。我为贪财好利的流俗而痛心,记载他的事迹来规劝世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