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历史3月月考试题(V).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742208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历史3月月考试题(V).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3月月考试题(V).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3月月考试题(V).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历史3月月考试题(V)一、单选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五四运动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把明清之际的某人当作反孔的先驱。冯元仲称赞他“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以下观点哪一项最有可能是他的主张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D.饿死事小,失节事大2“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A.丰富和更新了儒学思想体系B.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C.压抑了知识阶层的个性发展D.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与信仰3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4“宏伟归于罗马!”罗马的宏伟不仅体现在其辽阔的疆域、宏伟的建筑,更体现在其宏大而缜密的法律中。下列关于罗马法的说法正确的有罗马法的发展经历了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从内容零散到体系完整的过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的开端,又可以看作公民法的典型代表罗马法得到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民法大全的编纂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A.B.C.D.5“雅典民主不是某个天才的瞬间发明,而是200多年颠簸曲折、不断创新的产物。”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雅典的民主政治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B.雅典民主是不断改革创新的成果C.雅典民主的确立与伟大人物无关D.雅典民主制度是最完美的政治制度6伯利克里说:“我们的城市,对全世界的人都是开放的。”这主要是由于A.雅典在希腊诸城邦中势力最大B.雅典拥有较强大的海军C.雅典公民视城邦为自己的生命D.海洋环境与经济的影响7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载:“淳化中,赵韩王出镇,太宗患中书权太重, 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这表明宋太宗A.废除相权强化君权B.将相权一分为三C.分化事权削弱相权D.意图解散中书省8有学者认为,西周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由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它在本质上是以国家这种特定形态为单位,对以周王朝为代表的当时的中原文化的一次广泛的复制。该观点意在强调分封制A.维护了西周王朝的政治统治秩序B.有助于周文化在各地的传播C.使地方丧失了政治文化的独立性D.不利于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9有学者认为:“元朝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学者的观点强调了A.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D.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10秦朝实行郡县制、雅典的梭伦改革都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巨大的进步作用,它们的共同特点是A.加强了中央集权B.引起了农民起义C.打破了世袭特权D.推进了民主进程11根据以下图片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都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B.都要求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C.都借助儒家思想进行斗争D.当时的中国社会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12孔子改制考:“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宣传变法托古改制讲求改革策略走西方君主立宪道路A.B.C.D.13“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下列哪位历史人物的思想特点符合上述材料的描述A.林则徐B.曾国藩C.洪仁玕D.康有为14近代以来,人类在民主化领域取得了很大成就,下列与人类民主化进程密切相关的因素有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启蒙思想家们的共同努力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人民群众不断斗争的推动A.B.C.D.15有学者认为“从世界近代史的一般进程来看,传统农业社会不可能直接转变为现代工业社会。在这两个社会之间,一般要有一个以商业贸易发展为特征的过渡性社会。”就欧洲历史而言,符合这一“过渡性社会”的历史现象是A.自由主义经济贸易规则的确立B.人们日益追求人性的解放C.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基本完成D.民主制度建立并居世界主流地位16主教扯着嗓子喊:“教皇规定:抢劫教堂的犯人出9个金币,谋杀父母或兄弟姐妹的犯人出15个金币,就可以获得赦免。快把购买赎罪券的金币投进这个柜子吧,当啷一响,灵魂就可以升天堂了啊!”对这一材料分析正确的是材料中的事件应该发生在16世纪初材料中的事件成为路德宗教改革的导火线该材料体现了教会的“因信称义”该材料体现了教会对教徒的欺诈A.B.C.D.17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思想大师把人文主义当作自己的旗帜,他们颂扬“人”,蔑视“神”;赞美“人性”,贬抑“神性”;提倡“人权”,否定“神权”。造成这种社会现象的社会根源在于A.反对天主教会宣扬的神权封建思想B.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反映C.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束缚,要求提高政治经济地位的反映D.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18十日谈中有一则故事:“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姑娘。青年问父亲这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答道:她们全都是祸水,叫绿鹅。他嘱咐儿子别去看她们。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薄伽丘用这则故事想要说明A.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幸福B.人的自然天性无法阻挡C.青年人从来不盲从盲信D.将女人比作祸水很愚蠢19下列各项中,属于图中所示战争的影响的是A.福州成为通商口岸B.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始遭到破坏C.列强开始大规模在华输出资本D.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工具20在19世纪晚期德国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政治民主发展滞后”表现在实行联邦制 皇帝掌握国家大权帝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 帝国议会由选举产生A.B.C.D.21建国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针是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22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23“文化大革命”中破“四旧”指的是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习俗、旧习惯。下图“文革”中孔子塑像的命运,反映出红卫兵“破四旧”运动破坏了文物 导致了社会制度的倒退冲击了中国的传统美德 破坏了社会秩序A.B.C.D.24下图是1957年周恩来总理看绍剧大闹天宫后,怀抱演员小六龄童留影。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繁荣景象的一个缩影。出现这一繁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B.周恩来作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的推动C.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D.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高涨25“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孙中山的这番讲话强调了A.三民主义理论中以民为本的思想B.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C.三民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D.三民主义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26下组图片反映了现代国际关系中一系列重大事件。导致这些事件出现的共同原因是A.美苏冷战对峙 B.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C.两极格局瓦解 D.欧洲国家走向一体化27“xx年两岸关系十大新闻”揭晓,“习马会”稳稳居首。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是两岸66年来最重大的“历史性突破”。双方在会面中皆强调继续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九二共识”是指A.停止炮击金门 B.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C.两岸实现“三通”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28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A.一边倒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一条线 D.不结盟29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是( )A.大多数国家经济困难,党和政府脱离群众B.各国照搬苏联模式,政治僵化C.戈尔巴乔夫改革思想的影响,西方“和平演变”政策D.执政党实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承认反对派的合法存在30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要求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80年代又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其根本原因是( )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C.日本已成为经济大国D.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第II卷(非选择题)二、简答题(40分)31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5分) (1)根据图一,指出唐朝“三省六部”中三省的主要职能各是什么?(3分) (2)图二体现了什么原则?(1分)结合图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该原则在美国联邦政体中是如何体现的?(6分) (3)对比中国古代和美国近代历史上的这两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相似之处?(1分)本质上有何不同?(4分) 32(25分)自古以来,许多有作为的政治家都密切关注民生。建国以来党和政府为解决民生问题做出了许多重大努力。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面对划时代的社会变革,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阶层或阶级立场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社会主张,如孔子的“德政”思想、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等。摘编自华东师范大学高中历史(1)上述思想家的观点有何突出的共同点?试分析这种共同点产生的社会根源。(6分)材料二 新民生主义把“平均地权”发展为“耕者有其田”思想。孙中山认为:中国现在虽然没有大地主,但是一般农民,都是没有田的,农民所耕的田,大都是属于地主的,地主却不去耕作。中国农民都不是为自己耕田,是替地主耕田,所生产的产品,大半是被地主夺去了。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应该用政治和法律手段来解决。摘编自马执斌教学参考(2)据材料二,孙中山民生主义主张的基本关注点是什么?他的主张对国民大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材料三 随着农村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贫富差距开始拉大,土地集中和雇工现象开始出现,阶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由于地主阶级的长期残酷剥削压迫,中国个体农民处于极端贫困之中,家底薄弱,缺乏发展生产的物质条件,遇到天灾人祸更是难以维持,因此他们要求实行各种形式的生产互助合作。国史通鉴(第一册)(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党和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措施?(5分)(4)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党和政府采取上述措施的重大意义?(4分)材料四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住房保障这样一个比较完整的初级民生保障体系。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央高频率出台了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等民生建设的政策;决定3年内投资8500亿元改善医疗卫生,投资9000亿元改善住房条件;强调解决对困难毕业生和农民工的就业问题,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摘编自瞭望(5)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现象?这表明我国政府对民生的关注发展到什么样的新阶段?(4分)参考答案1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李贽的思想。紧扣题干中的“明清之际”和“反孔的先驱”,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是李贽。A项是孟子的主张,故排除。B项强调孔子就是“众人”,这与李贽主张的“不以圣人之言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一致,故本题选B。C项体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属于顾炎武的思想,故排除。D项强调人的节操,故排除。2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程朱理学。题干强调的是“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A项强调的是儒学思想的发展,故排除。紧扣题干中的“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强调了程朱理学注重气节,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B项体现封建统治方面,故排除。C项体现知识阶层方面,故排除。因此本题选D。3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A项是孟子提出的“民贵君轻”民本思想;B项是荀子提出的“君舟民水”论;C项体现的是董仲舒“天人合一”学说;“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由此本题正确选项为D项。4D【解析】试题分析:罗马法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的主要原因是平民与贵族的斗争,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原因是罗马帝国的不断扩张,其根本原因是罗马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故说法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说法正确,故答案为D项。5B【解析】试题分析:雅典的民主政治受到其地理环境的影响,但不能说由其地理环境“决定”;在雅典民主确立的过程中,梭伦、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等人物起了重要作用;雅典民主存在一定的弊端,故A、C、D说法错误。6D【解析】试题分析:依据对雅典城邦国家的海洋经济和地理环境的分析可知,D符合题目要求。7C【解析】试题分析:A项“废除相权”错误;“相权一分为三”是指分为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使,材料不能体现,排除B项;根据“太宗患中书权太重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分化事权削弱相权;D项说法错误。8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表明,分封制是各封国“对以周王朝为代表的当时的中原文化的一次广泛的复制”,故B项正确。9B【解析】试题分析:“元朝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说明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故A、C说法不正确。材料显示行省有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聚集境内财富的权力,说明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B正确。行省是元朝最高地方行政机构,故D说法不正确。10C【解析】试题分析:秦朝郡县制以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打破了世袭特权,加强了君主专制,但对缓和社会矛盾没有多大影响。梭伦改革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出生的不平等,打破了世袭特权,推进了民主进程。两种制度的实施都不是引起农民起义的原因。所以C项正确。11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近代的思想解放运动的相关知识。陈独秀并未借助儒家思想进行斗争,故C错误,不选。12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没有反映“走西方君主立宪道路”的信息。13B【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的“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可知该运动是洋务运动,题中人物只有曾国藩属于洋务派。14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民主化的进程的相关知识。在人类民主化进程中,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启蒙思想家们的共同努力,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人民群众不断斗争的推动等有密切的关系,故本题应选B。15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欧洲历史的相关知识。人们日益追求人性的解放反应了欧洲过渡性社会的历史现象,故本题应选B。16B【解析】试题分析:“因信称义”是宗教改革的主要要求,因此的理解是错误的。17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正是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发展。18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薄伽丘的主张。从故事中十日谈可以看出,反应了人的自然天性无法阻挡,故本题应选B。19C【解析】试题分析:从战争的主要战场在朝鲜及中国东北与渤海、黄海,可知这是甲午中日战争,而A项是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中的内容,排除;B项始自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故排除;C项始自马关条约,符合题意;D项是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的辛丑条约的影响,故排除。20B【解析】试题分析:19世纪晚期德意志帝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虽有议会机构,但大权在皇帝手中,故符合题目所要求的“政治民主发展滞后”的表现,B项正确;实行联邦制有利于国家统一,这结束了德国分裂的局面,是进步的;而帝国议会由选举产生是民主性的体现,也是进步的,故不符合设问要求。21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教育。“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采取“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教育方针,故本题应选B。22A【解析】试题分析:题目隐性考查历史时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是在1977年12月。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于1995年宣布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始于1978年5月11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在光明日报的公开发表。23A【解析】试题分析:“文革”虽然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但社会主义制度没有改变。24C【解析】试题分析:图片中快乐的演员和快乐的总理是文艺事业获得发展的一个缩影,这种成绩得益于毛泽东提出的“双百”方针的贯彻。25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紧扣材料中的“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可知,三民主义强调以民为本的思想,故本题选A。材料体现的是人民主权说,不是天赋人权,故排除B。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在材料中并未涉及,故排除C。三民主义的前提是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在材料中也未涉及,故排除D。26A【解析】试题分析:“柏林墙”、“三八线”、“北约”、“经互会”都是美国和苏联对峙的表现,故选A项。BCD在题干中无法体现,均排除。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7D【解析】试题分析:“九二共识”指1992年11月大陆的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故D正确。ABC是两岸关系的新发展的表现。考点: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28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再现、再认能力。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故B正确。A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之一;C是新中国70年代的外交特点;D是新时期外交的方针之一,均错误,排除。考点: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29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东欧剧变,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所学,二战结束之后东欧国家照搬苏联模式,到八九十年代各国普遍出现经济困难,然后引发政治动乱和民族矛盾,民主和法制的破坏使党和政府脱离了群众,所以符合题意的是A项,B项不是根本原因,CD项不是根本原因。考点: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30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学生解答此题注意题干中的“根本原因”,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日本在80年代追求政治大国主要得益于日益发展的经济基础,所以符合题意的是C项,B项中的“开始”错误;D项不是根本原因,在七八十年代两极格局没有瓦解,排除A项。考点: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1(1)中书省:起草诏令,政务决策;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封驳审议。(2)三权分立。总统拥有行政权,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案,总统任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国会拥有立法权,国会复议时可以三分之二的多数通过总统否决的法律;最高法院拥有司法权,由总统任命并经过参议院批准,最高法院可宣布参议院的立法不和宪法,可宣布总统法令违宪。(3)形式上:分权和制衡;中国三省六部制是在封建中央集权体制下的分权,实质上是为了加强皇权,美国三权分立是为了防止专制独裁和维护资本主义社会民主法治。【解析】略32(1)共同点:都立足于关注百姓的生存。根源:生产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劳动者的地位和作用显著提高。(6分)(2)关注农民 的土地问题。影响:吸引农民参加到革命中来,使国民革命具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6分)(3)问题:贫富差距拉大,出现新的阶级分化;个体农民缺乏发展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2分)措施:引导农民从互助组到合作化,逐步走上集体化道路。(3分)(4)意义:增强了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避免了贫富分化;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化建设创造了条件。(4分)(5)现象:我国政府采取多种举措,努力构建社会保障体系。新阶段:民生保障进入法律化、制度化的阶段。(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