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规范练31第3部分现代文阅读传记阅读(一).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739444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规范练31第3部分现代文阅读传记阅读(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规范练31第3部分现代文阅读传记阅读(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规范练31第3部分现代文阅读传记阅读(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规范练31第3部分现代文阅读传记阅读(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18分)林徽因传1945年,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多年的动乱总算得以平息。一场漫长的战争让整个中国都被灼伤,而那些被烟熏火燎过的人都需要好好地疗伤、多少人用生命换取了如今的盛世太平,可只有那些活着的人才可以享受这等风流时序。人之出生的年代,不是自己可以选择的。也因为有了如许多的磨砺,我们才会重新审视生命。也正是在这一年,梁思成陪林徽因到重庆检查身体,大夫告诉梁思成,林徽因将不久于人世。梁思成听后不胜悲戚,又不忍将实情告之林徽因。他深知徽因是个好强的女子,不肯向命运低头。若她得知自己来日无多,则会更加提前预支时光,消耗生命。整整四年的卧病生涯,让曾经那个风华绝代的女子已不复旧时容颜,但病弱的林徽因却一直怀有一颗坚韧不拔的心,哪怕病到形销骨瘦,也依然不肯丢下她挚爱的事业与文字。或许是上苍眷顾,在医生诊断之后,还让这位才女在世间存活了十年。十年,这段虽说短暂却也漫长的光阴,让林徽因的人生得以更加充实。事业上,她做出了许多成就;文学上,她多出了很多优秀作品。想来定是事业与文字消减了她的病痛,延续了她的生命。多少次,她让自己坚定地活下去,不是因为贪恋尘世繁华,而是割舍不了心中的梦想。林徽因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就如同她喜欢人间四月,喜欢碧绿无瑕,喜欢月圆花开。所以以她的性情,不会轻易辜负任何一个春天,亦不会轻易错过任何一个路人。在她的眼中,每一种生物都赋予了情感,每一处山水都深藏了内蕴,每一个过客都该有一段美丽交集,所以她喜欢烟火人间,甘愿为这红尘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许多人爱上林徽因,爱的不仅是她的才情,不只是她的成就,爱的是她优雅的气韵,是她骨子里的坚定,是那种在任何境况下都可以让生命苍翠葱茏的美好。她不容许自己有丝毫的错过,更不允许自己提前凋零。所以林徽因只要病情稍有好转,她便开始奔走,匆匆赶赴那一场春光。1946年,四十二岁的林徽因在费慰梅陪同下,乘机去昆明拜会西南联大校长梅贻琦,建议清华大学增设建筑系。她住在唐继尧后山祖居一座花园别墅,与张奚若、钱端升、金岳霖等旧友重聚。七月,同西南联大教工由重庆乘机返回北平,为清华大学设计胜因院教师住宅。1952年,梁思成和刘开渠主持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林徽因被任命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身边的许多亲友都劝她歇息一段时日,找个清净之处养病,可固执的林徽因依旧抱病参加设计工作,与助手关肇邺一起,经过认真推敲、反复研究,完成了须弥座的图案设计。同年五月,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建设,林徽因、梁思成翻译了苏联卫国战争被毁地区之重建一书,并由上海龙门书局印行,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借鉴。而后的日子更是不能悠闲自在,林徽因应了新观察杂志之约,在极短的时间里撰写了中山堂北海公园天坛颐和园雍和宫故宫等一组介绍我国古建筑的文章。如此成果,让人叹服到无言,或许这世上也只有林徽因可以做到。在她身上,仿佛有无限充沛的力量,所有的人愿意为她折腰。细数流年,过往的千灾万难到如今都成了回忆,成为茶余饭后闲聊的话题。人生聚散无常,起落不定,但是走过去了,一切便已从容。人生/你是一支曲子,/我是歌唱的;/你是河流,/我是条船,一片小白帆/我是个行旅者的时候/你,田野、山林,蜂峦。无论怎样/颠倒密切中牵连着/你和我,/我永从你中间经过;/现在我死了,/你,/我把你再交给他人负担!被病痛纠缠多年的林徽因,她的诗并没有显露消极之意。在她的心里,人生是一支曲子,而她却是那个歌唱者。这是个永远歌唱的女子,哪怕有一天她真的离开人世,她的灵魂亦会生生不息。她写诗,是为了让灵魂自由舒展,给乏味枯燥的人生描上色彩,同时也是为了打发寂寥的光阴。所以无论在多困难多纷乱的时候,林徽因始终没有停止过她的笔,这种无需诺言的相伴成为一种令人钦佩的默契、也许我们的心时常会寂寞、会荒芜,而文字可以给人无穷无尽的灵思。然而与文字的邂逅也需要缘分,如果有缘,当自珍惜,倘若无缘,不得识字,还可以划火,焚书取暖。(摘自白落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有改动)1.林徽因挚爱事业与文字,文本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概括。(4分)参考答案:拜会梅贻琦建议清华大学设建筑系;设计胜因院教师住宅;参与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翻译和撰写建筑类论文,写了许多有情韵的诗。解析:筛选有关信息,加以整合。信息在第六、七、九段,“林徽因在费慰梅陪同下,乘机去昆明拜会西南联大校长梅贻琦,建议清华大学增设建筑系”“为清华大学设计胜因院教师住宅”“林徽因被任命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撰写了中山堂北海公园天坛颐和园雍和宫故宫等一组介绍我国古建筑的文章”“她写诗”。2.理解文中两处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1)她不容许自己有丝毫的错过,更不允许自己提前凋零。(2分)(2)这是个永远歌唱的女子,哪怕有一天她真的离开人世,她的灵魂亦会生生不息。(2分)参考答案:(1)林徽因热爱生活,不愿错过生命中的一切美好;林徽因热爱事业,必须让自己坚强地活着。(2)林徽因乐观向上,始终没有放弃对事业的追求;她的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人。(意思对即可)解析:理解句子含义要放到语境中去理解。第一句还要抓住“错过”的对象是什么,“凋零”的语境义是什么。第二句需要理解“歌唱”的语境义,“生生不息”的深刻含义。3.文章引用林徽因的人生一诗有什么作用?(4分)参考答案:表现林徽因的才情和积极乐观的品质,丰富了文章内容,表达了作者对林徽因的敬佩之情。(意思对即可)解析:“腹有诗书气自华”,本文引用传主本人的诗句,自然表现了林徽因的才情。由诗句的内容可看出她具有积极乐观的精神。下段写的是诗句引发的抒情,可看出作者对林徽因的敬佩。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学底蕴,这是引用诗句的最基本的作用。4.林徽因的人生经历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6分)参考答案:要有乐观的生活态度,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国家,热爱事业,勇于奉献;要有高雅的志趣,优雅的气韵;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还要有深厚的人文素养。解析:本题需要对文本的内容归纳概括,从林徽因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品质入手归纳即可。文章有一些作者评论性的句子如“林徽因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优雅的气韵”“骨子里的坚定”“她的诗并没有显露消极之意”“怀有一颗坚韧不拔的心,哪怕病到形销骨瘦,也依然不肯丢下她挚爱的事业与文字”等。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18分)走向民间的学人晏阳初宋恩荣1890年10月26日,晏阳初出生在四川省巴中县城。祖父晏礼忠是私塾教师,父亲晏乐全继承父业,在学塾里做一名教师,同时又擅长中医,常为人把脉开方。父亲,一派儒者风范,温善慈祥,仁心仁术,是一个旧时代典型的可亲可敬的读书人。在晏阳初的记忆里,父亲脸上总挂着慈祥的笑容,从未见过他发过脾气。还在四五岁的时候,晏阳初就跟着父亲到他任教的塾馆上学。在塾馆里,晏阳初虽然年龄最小,但读书格外认真。塾馆里就读的学童,年龄不一,程度不齐,教学是根据不同对象,个别施教。教授的内容,先是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这些童蒙教材,以韵文形式编写,朗朗上口,易于记忆。进一步教授“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教学方法,先是由教师领读,学生跟着读,一句一句进行。最后要求熟读、背诵。晏阳初也是这样,立在老师,也就是他的父亲的案边,当着全体同学的面,一句句跟读,一遍遍背诵。每当他摇头摆脑地用洪亮的嗓音,抑扬顿挫的节奏准确无误地背下整段整段的课文时,父亲得意自足的微笑就是对他最好的嘉奖。在随后的教学进程中,父亲又把所教读的书逐句讲解。这些代表着儒家经典的古书,就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悄悄地在他幼小的心田里,埋下了一粒微妙的火种。经过了一二十年的孕育,他终于领略到这火种的存在的意义。儒家的民本思想和天下一家的观念,终于化作无限的动力,引导他为中国与世界的平民教育运动与乡村改造运动燃起了光照天际的熊熊火焰。母亲,是一个封建时代的女性,不识字,小脚,持家勤俭,教子严明。她虽长得白净清秀,但却颇有威仪。对孩子们的待人接物、行事处世严加管教,要求子女们注意坐相、站相、吃相,从不姑息迁就。母亲的管教,使晏阳初从小养成讲究整洁、吃苦耐劳、严于律己、做事认真不苟、自制力极强的良好习惯与品质。晏阳初家乡巴中县,虽说是山清水秀,文化悠久,但地处偏僻,交通阻梗,信息闭塞。但就是在这样一个封闭落后的环境里,在科举制度没有废除之前,他们就已觉察出大山之外另有天地,古书之外另有世界。一致同意送年幼的晏阳初远离家乡去进教会办的学堂读书。1903年夏秋之交,晏阳初在大哥晏桐轩的陪同下,离开家乡,踏上了去往保宁府的道路。保宁有一间基督教内地会创办的西学堂。规模很小。学生总共只有20多人,住在校中。晏阳初既来自外县,年龄又最小,初来乍到,很不适应。但还是很快地安定下来,与老师同学熟悉起来。姚牧师是学堂的校长,也是主要教师。他态度谦和,毫无一些在华洋人的骄横之气。也不像教会人员趾高气扬、居高临下的样子。他学汉人剃去头顶前边的头发,后面挂一条黄发长辫,头戴瓜皮小帽,穿一身汉服。既有中国读书人的斯文,又不失青春欢愉的气息,望之令人精神一爽。姚牧师教读的课程有英文、数学、地理。对于中国学童来说,这些都是全新的课程,他们从中领受了科学的启蒙教育。这些课程为他们日后进一步学习西学与科学知识打下了基础。姚牧师讲述有关耶稣的故事,讲解圣经,又常常以儒家的学说、孔孟的言论来加以解释。从姚牧师对学生们爱护备至、循循善诱、以身教感人中,他们看到了基督的榜样。这种基本影响与潜在影响,也使他在保宁西学堂领受了另外两项终生影响这就是唱圣诗与养成爱好运动的习惯。晏阳初秉承了母亲的天赋,有一副好嗓子,被指定为领唱。他站在礼拜堂的前排,如初生牛犊,慷慨吟啸,有时走调作了“惊人之鸣”还不自知,弄得教友们不知所从。慢慢习惯协调之后,渐入佳境,那庄严的韵律,清丽的诗句,竟能引人进入肃穆神圣气氛之中。养成锻炼的习惯,是西学堂带给晏阳初另一长远影响的收获。姚牧师努力“使学生得有健全与发育完善之身体,俾其身常健适,并有清洁、合理、活泼、敏慧与端正之生活”。学堂里每天都安排室外活动。晏阳初学会了打板球,最喜欢的是操练。晚年当他回忆及此时说:“青春早已消逝,但当年操练时的豪壮之情,跟随了我一生。”(有改动)1.晏阳初终生投身于贫民教育,成为世界著名的教育家,在这个方面,他童年所受的哪些教育给予他精神上的影响?(4分)参考答案:父亲讲授的儒家经典中蕴含的民本思想和天下一家的观念;母亲严格的家教培养了他吃苦耐劳、严于律己的品格;西学堂给予他开阔的眼界和科学的启蒙;姚牧师对学生爱护备至、循循善诱、以身教感人体现的宗教精神。(答出三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从题目要求的“童年所受的哪些教育”看,应包括父亲的启蒙教育,特别是儒家思想的熏陶浸染,民本思想和天下一家的观念;母亲的严格的家庭教育,培养吃苦、整洁和严于律己的精神;尤其是进入西学后,姚牧师的科学启蒙、对学生的身教,这些都是晏阳初投身贫民教育的的原因。2.文中的姚牧师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请结合文章加以分析。(4分)参考答案:态度谦和,无骄横之气。热情活泼。模仿中国人剃发留辫子穿汉服。认真负责,忠于职守,想办法让学生受到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对传记中人物品格、形象的概括。可以从姚牧师的衣着、言行、教授的内容和在晏阳初心中的印象等角度概括。3.这篇传记在手法上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这篇传记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按照时间的顺序记叙了传主的成长历程,这些写有条不紊,把传主的人生轨迹清楚地表现出来;这篇传记还善于从传主的成长环境中发掘传主成功的原因,对读者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解析:本题考查传记的表现手法。这篇传记的表现手法可以从如下两点来分析:一是按照时间顺序安排材料,记叙传主的人生轨迹;二是从传主成长的环境分析其成功的原因。能从这两个角度概括分析即可。4.从文中可看出中西方对儿童启蒙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有诸多的不同和相同。请问中西启蒙教育有哪些不同点,又有哪些共同点对晏阳初产生了终生影响?(6分)参考答案:不同点:中式私塾教育强调诵读,再加以解释,传授内容以儒家内容为主;家庭教育强调管束,注重礼仪和道德、性格的培养;西式教育强调循循善诱,关爱学生身心,内容为科学知识、宗教知识和体育技能。共同点:都关注学生的终身成长,希望学生在幼年养成较好的品格习惯;都将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进步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成为一个服务社会的人。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解答此题,先要在文中筛选出中西教育的特点,然后再对比整合。中西方对儿童教育的异同在这篇传记中表现得十分明显,晏阳初的家庭教育和在父亲身边所受到的儒家思想的教育,是典型的中国教育方式,注意灌输、管束、道德礼仪;而在姚牧师处所接受的教育,是西方教育的缩影,注重对孩子品格、兴趣、习惯、身心健康的培养。但中西教育有共同点,比如都关注的一生习惯的养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