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2018/4/17,2018/4/17,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共同特点: 细长略弯曲杆菌,分枝生长 细胞壁含有大量脂质 抗酸染色阳性 无荚膜、无芽胞、无鞭毛 不产生外毒素和类毒素 营养要求高,专性需氧,生长缓慢 引起疾病为慢性,并伴有肉芽肿,2018/4/17,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tuberculosis bacilli,TB),2018/4/17,流行病学,“白色瘟疫” 被发现 郭霍 被控制 Albert Calmette ,Camille Gurin 重现(Re-emerging),2018/4/17,现状,WHO 2015年,全球新增约1040万(120万/HIV),死亡约140万(40万/HIV) 中国新增86万,(河北约3.3万)目标 2030-90-80,3月24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社会共同努力,消除结合危害”,2018/4/17,形态与染色 细长略弯曲杆菌,分枝状 14m0.30.6 m 无芽胞,鞭毛,可见荚膜 多形性: 陈旧培养基 或药物治疗后 Much 颗粒:细菌L型,一、生物学性状,2018/4/17,抗酸染色(Ziehl-Neelsen),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中含有大量脂质,不易染色。 分枝菌酸 染色特性可失去,2018/4/17,培养特性 专性需氧,pH6.56.8 37 生长缓慢,营养要求高 “懒” 代时18h,3-4W可见菌落 “馋” 罗氏培养基: “丑” “菜花样” 液体培养基中(tween80) 呈粗糙皱纹状菌膜,2018/4/17,抵抗力 “四不怕” “四怕” 干燥 湿热 酸碱 乙醇 碱性染料 紫外线 青霉素等抗生素 抗痨药物,2018/4/17,变异性 形态 菌落 毒力 耐药性,多重耐药株(multiple drug resistance,MDR),BCG,毒性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减毒活菌株,预防人类结核病,2018/4/17,二、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物质1)类脂: 分枝菌酸(mycolic acid)-抗酸染色有关 索状因子(cord factor)-索状蜿蜒生长线粒体 磷脂 (phosphatide)-结核结节、干酪样坏死 蜡质D:(wax-D) -迟发型超敏反应 硫酸脑苷脂(sulfatide)-抗吞噬2)蛋白质 结核菌素: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参与结核结节形成3)多糖4)荚膜,2018/4/17,所致疾病,肺部感染 原发感染(儿童) 继发感染(成人),肺外感染 脑、肾、骨、关节、生殖系统等,2018/4/17,1)肺部感染 原发感染:多发于儿童和未受感染的成人,结核杆菌,肺泡巨噬细胞,原发灶(肺上叶下部或肺下叶上部),肺门淋巴结,原发综合征,纤维化钙化,带菌状态,复发感染,活动性肺结核/全身粟粒性结核,抵抗吞噬大量繁殖,95%,2018/4/17,继发感染:多见于成年人 易形成干酪样坏死和空洞,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干酪样坏死,2018/4/17,2)肺外感染,血液、淋巴液,消化道,免疫力低下,脑、肾、关节、骨、生殖系统,全身粟粒性结核或播撒性传播,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结核分枝杆菌,2018/4/17,免疫性与超敏反应,感染免疫,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 郭霍现象(Kochs phenomenon),2018/4/17,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应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试验,通过观察局部是否出现迟发超敏反应,判断机体有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和对该菌的免疫能力 试剂: 旧结核菌素(old tuberculin,OT): 纯蛋白衍生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PPD-C 结核杆菌,BCG-PPD 卡介苗,2018/4/17,试验方法: 取PPD-C和BCG-PPD各5单位,分别注射至前臂掌侧皮内,48-72h后观察,红肿硬结 大于5mm者为阳性, 15mm者为强阳性, 小于5mm为阴性。,0.1mL,2018/4/17,结果分析: 阳性反应: 有特异性免疫力 强阳性反应:表明可能有活动性感染, 追查病灶 阴性反应: 表明未感染过结核杆菌或未 接种过BCG,2018/4/17,应用: 用于选择BCG接种对象和测定接种结果 对婴幼儿可做诊断结核病依据 在未接种BCG的人群中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测定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2018/4/17,三、微生物检查法,标本:痰液、尿、粪、支气管灌液 脑脊液、胸水、腹水,3%HCl6%H2SO44%NaOH15min,浓缩集菌,直接离心,涂片镜检,金胺染色 抗酸染色,分离培养,1-4W典型菌落,动物试验,快速诊断,豚鼠,PCR cDNA探针 寡核苷酸探针,2018/4/17,四、防治原则,预防: 接种卡介苗 能极大降低结核病发病率。 免疫力可维持约5年。治疗: 早期、联合、足量、规范使用抗结核药物。 常用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乙胺丁醇等。,2018/4/17,麻风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可引起麻风病。该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世界各地均有流行。病菌可侵犯皮肤、黏膜和外周神经组织,晚期可侵入深部组织和脏器,形成肉芽肿,部分患者伴有严重的畸形和残疾。 从1985年以来,麻风病在全球的流行已降低90%1985年全球有122个国家呈地方流行,到2003年已减少至10个,集中在非、亚和拉丁美洲,高发国家为印度、尼泊尔和巴西。 该病在我国仅剩二百余例,2018/4/17,一、生物学性状,形态与染色 细长略弯曲,束状排列 无荚膜、无芽胞、 无鞭毛 抗酸染色均阳性 感染细胞呈泡沫状、称泡沫细胞或麻风细胞,2018/4/17,培养特性,不能体外人工培养 小鼠足垫/犰狳皮内或静脉 抵抗力 耐干燥耐低温, 对紫外线湿热敏感,2018/4/17,二、致病性,所致疾病:麻风 传染源: 病人 传染途径:呼吸道、密切接触 传染物: 患者鼻分泌物及其他分泌物、 精液或阴道分泌液 流行地区人群多为隐性感染,潜伏期长,平均25年,长者可达数十年。幼年最敏感,病菌可沿末梢神经、淋巴血液扩散,尤其眼和皮肤,2018/4/17,临床分型 据临床表现、免疫病理变化、细菌检查等可将大部分患者分为: 瘤型麻风 结核样型麻风; 介于两型之间的少数患者又可再分为两类: 界限类 未定类 我国以结核样型和未定类较多,两类可向两型转化,2018/4/17,界限类未定类,结核样型,瘤型,主要侵犯皮肤、粘膜。胞内有大量抗酸性菌,传染性强。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亢进,常见麻风结节,主要侵犯皮肤和外周神经。胞内少见麻风杆菌,传染性小。细胞免疫功能正常,病情稳定,麻风分枝杆菌侵入,感染,排除,健康,2018/4/17,2018/4/17,三、微生物学检查法,2018/4/17,四、防治原则,预防: 主要依靠早期发现、早期隔离及早期治疗患者,特别对密切接触者要做定期检查。目前尚无特异性的疫苗。治疗: 麻风药物主要是砜类,如氨苯砜、苯丙砜、醋氨苯砜等。利福平也有较强的抗麻风分枝杆菌作用。为防止耐药性产生应采用多种药联合治疗。,2018/4/1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