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专题16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735039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专题16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专题16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专题16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专题16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含解析基础勤梳理名篇名句不离口1赤壁赋中苏轼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真是妙不可言的语句是: , 。2赤壁赋中苏东坡以回答客人的方式,提出了另一种对宇宙对人生的看法,他紧扣水月,阐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来攻破客人“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理想,指出我们若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那么一眨眼之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的语句是: , 。 又指出如果从不变的角度观察,则万物都是无尽的语句是: , 。3赤壁赋中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不要说是人听了,就是动物蛟龙听了也飞舞起来了,一个寡妇独处孤舟中,听到箫声想到自己身世凄凉,不禁泣下的语句是: , 。4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5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 。6赤壁赋中作者写出了飘飘欲仙的神态,好像身体在天空里,架着风飞行,脱离了现实社会,不知道哪里是尽头,抒发了作者心旷神怡的心情和飘然欲举的超然之乐,情和景已经达到融合的境地的语句是: , 。7赤壁赋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曹操当时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而你我只是“ ”;曹操当时是“ , ”,而你我只是“举匏樽以相属”。这一段关于历史人物人物的凭吊,写得画面鲜明、内容集中,读起来音调铿锵,气势磅礴,再现了曹操当年沿江而下时“舳舻千里,旌旗蔽空”的盛大场面和“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可是象曹操这样的英雄“而今安在哉”?真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答案】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4舳舻千里,旌旗蔽空5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7驾一叶之扁舟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易错成语勤温习81前些日子,恐怖分子袭击纽约世贸大厦一事成了炙手可热的新闻题材,世界各国新闻媒体竞相报道,现在,人们关注的是美国如何对恐怖分子采取军事行动。(炙手可热,只用于人,不用于事。) 82青年人朝气蓬勃,奋发向上,他们以无所不为的探索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无所不为,什么坏事都干。贬义。) 83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事倍功半,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用反了。改为“事半功倍”。) 84春节期间,王府井大街上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直到天黑还不绝如缕,热闹极了。(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这里应该用“络绎不绝”。) 85神话是世代相承的口头文学,其中不少创作于有史创作以前。(世代相承,侧重“继承”。这里宜用“世代相传”。)写作素材常积累备考话题:源泉经典素材:孔子跟师襄学琴。开始时,学了一支曲子,练了10来天,他还在不停地练。师襄说:“差不多了,再学另一支曲子吧!” 孔子说:“我才学会了谱子,还没有掌握技法啊!”过了一些时候,师襄让他学另一支曲子。孔子说:“我还没有体会出这支曲子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呢。”又过了一段时间,他说还弄不清作曲子的是什么样的人,就继续弹练下去。过了好长一段日子,有一天,孔子兴奋地跑来对师襄说:“我已经了解曲子的作者了。黑黑的面孔,高高的身材,两眼仰视,一心想着以德服人、感化四方,除了周文王,还有谁是这样的呢?”师襄高兴地说“一点不错。这支曲子,叫做文王操啊!”时新素材19世纪后期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幼时受母亲的熏陶而爱好文学。在卢昂上中学时,受到他的老师路易布耶的指导,开始多种体裁的文学习作。普法战争结束后,他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职。工作之余孜孜不倦地写作,得到法国大作家福楼拜的指导。福楼拜教莫泊桑写小说要在练基本功上下工夫,因此十几年不让他发表小说,只是习作。1879年夏天,以左拉为首的6位标榜自然主义的文人,在左拉的梅塘别墅聚会,商定各写一篇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短篇小说。莫泊桑写了羊脂球,得到福楼拜的允许后发表了,莫泊桑从此一举成名。清词丽句背一点1人生是严酷的,热烈的心性不足以应付环境。热情必须和智勇连接起来,方能避免环境的血雨。(林语堂)2当我们需要勇气的时候,先要战胜自己的懦弱。需要洒脱的时候,先要战胜自己的执迷。需要勤奋的时候,需要战胜自己的懒惰。需要宽宏大量的时候,需要战胜自己的浅狭。需要廉洁的时候,先要战胜自己的贪欲。需要公正的时候,需要战胜自己的偏私。3对于昨天,不必再去追怀思念;对于明天,也不用放声召唤。既不沉溺往事,也不空望未来,抓紧现在吧!切不要虚度流年。4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5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6人之为事,必先立志以为本。志不立,则不能为得事。(朱熹7理想必须在现实中有其根源、基础,否则只是空想。8一个人游乐崇高的伟大思想,还要有一定高尚的情操。没有高尚的情操,再崇高、再伟大的理想也是不能达到的。9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马上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10伟大的事业,要靠进强的决心和强烈的愿望才能完成。(松下幸之助)技能再提高诗歌的表达技巧考核的主要内容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式和写景的技巧。一、抒情方式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即事咏怀、咏史怀古几种。1直抒胸臆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积郁在心头的激情快意或愁绪,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例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在这首诗中,诗人登上幽州台,俯仰古今,直接发出了深感人生短暂,宇宙无限深沉之音,不借外物,不假修饰,其立意、气势、思想和感情, 引人共鸣。像这样的手法,就是直抒胸臆。2咏物言志山川河岳、花鸟草虫,都可成为诗人借助的对象。作者一般要描述所借助事物的突出特点,而把自己的志向寄寓于这种突出特点之中,可以说,作者的志,就在物的特点与作者的情和志的相通之处。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以至对事物观察的角度、认识的深浅不同,同一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表达出不同的感情来。唐代有三位诗人都写过咏蝉的诗,被诬入狱的骆宾王,发出的是“雾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的“患难人”的心声;仕途蹇滞的李商隐,慨叹的是“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的“牢骚人”的遭际;而身居高位的虞世南,表达的却是“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的“高贵人”的志得意满。他们都抓住了蝉鸣高远的特点,却都揉进了自己的不同感受,表达自己独特的感情。如虞世南的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3借景抒情作者借助外在景物来表达感情,情与景的相通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相一致,即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情,是一种正衬的关系。实际诗歌写作中,主要是哀景写哀情。如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写出了清冷的水乡秋夜,让人感到的是一份凄凉。而这正与诗人那颗羁旅在外的孤寂的心灵相应。另一种情况是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不一致,即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实际诗歌写作中,主要是以乐景写哀情。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看江水碧绿,山花烂漫,多么美好的景色,可后面一句“何日是归年”的悲情感叹,却是在前面的乐景下脱口而出,以乐景写哀情,更增一倍之哀。4即事感怀在赏析咏怀诗“抒怀”的特点时,首先要看“事”与“怀”的结合是否高明。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人的情思是由一曲折杨柳引发的,先写笛声满城的悠扬,再写故园之思的深浓,“事”和“怀”结合紧密、自然熨贴。5怀古咏史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的变化,或感慨岁月倏忽变幻,或讽刺当政者的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咏史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刘禹锡、杜牧等。刘禹锡的咏史诗名篇有西塞山怀古、乌衣巷、石头城、蜀先主庙等二、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主要有虚实结合、用典、衬托或烘托、渲染、动静对比等,比较常见,答题时注意分析效果。三、修辞修辞在诗歌中常见的是比喻、拟人、借代、夸张。答题时重点是结合诗歌分析效果。四、景物描写的技巧对于诗词中的景,鉴赏时应主要注意的常见方法和技巧有以下几点: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4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基础提升练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11分) 辛弃疾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1)词的下片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2)这首词虽然写的是送别,却无哀伤之感,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6分)【答案】(1)(1)想象、虚写。前两句回忆二人当年的快乐时光,写出往昔生活的美好。(1分)(2)比喻、对偶。“晚山”对“秋水”,“翠”对“明”。将晚山比作翠眉,将秋水比作明镜,写出了晚山的秀美青翠,秋水的清澈明净,生动传神。(2分)(3)设问、以景结情。结尾两句通过景物描写回答了前一句的设问,即这秀美的山水将伴你千里同行,使得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蕴藉,耐人回味。(2分)(2)(1)上阕劝慰祐之看淡名利荣辱,秋饮美酒,夜吟佳句,人生态度淡泊旷达,不因失意而哀伤。(2)下阕前两句回忆往事,小窗风雨、对床夜谈的温馨和深情冲淡了离愁,情真而不流于感伤,清丽洒脱。(3)最后三句写祐之虽独自上路,但有明媚的山水千里相伴,不会因旅途孤独寂寞而哀伤。(每点2分)【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这是一道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的题目,诗歌的艺术手法从三个方面考虑,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即事感怀,此题是借景抒情中的以景结情。表现手法上主要有对比、衬托、用典、动静、虚实、抑扬等,此题主要是虚写(想象),然后是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设问、夸张、借代等,此题主要是比喻和拟人。答题时注意结合诗歌分析效果。(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鉴赏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注意抓住诗中的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宠辱休惊”“闲处过平生”“小窗”“灯火多情”“晚山翠”“秋水明”。【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注意抓住两首词中的“宠辱休惊”“闲处过平生”“小窗”“灯火多情”“晚山翠”“秋水明”带有的情感色彩的诗句进行分析。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春日郊外唐庚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1)这首诗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绘郊外的春日景色?(6分)(2)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答案】(1)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多角度描写:从视觉写远山、近水、垂柳等,从听觉写莺语,从触觉写日暖、风来,从嗅觉写草香。由远及近的写法:先写远山,再写近水,最后写身边的细草,层次分明。比喻:莺语、草香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之情。(3分。每点1分,答出两点可得满分)(2)感觉优美却无言表达,表现了诗人对郊外春日景色由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样写委婉含蓄,富有情趣,这样的结尾使诗有了未尽之意,给读者留下无限之悬想,使诗有了更丰富的内涵。【解析】(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这首诗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绘郊外的春日景色?”,题干明确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同时从题干的提问中可以知道答题关键词为“描绘郊外的春日景色”主要集中在诗歌的前三联。首联写早春二月,郊外早已榆槐吐嫩,春色满原野。“春光”“榆槐”,高度概括,点明题意,并领起下文。颔联为全篇警句,紧承“春光”二字展开形象化描写。上句写远山一抹,衬以皑皑的未融积雪,色彩鲜明;下句则写水面波明似镜,映出了垂杨的倒影。突显了早春的生气勃勃,透露出诗人的欣喜之情。颈联又变换句式,调整描写角度,从听觉和嗅觉方面来写春郊之景象。诗人别开生面,以莺、草为主,以日、风为宾,以倒装之句式来突出莺声因日暖而悦耳动听,草香因清风而浓郁远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让人自然联想到阳春三月,莺飞草长,丽日融和,百花争艳的无限春光。【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这是考查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古诗鉴赏中,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这是诗词考核鉴赏的重点。本题重点考查修辞手法“比喻”,以及写景的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由远及近。再次强调答题要领:内容(写什么)、方法(怎么写,也就是表达技巧)、效果(怎么样)。(注意:这三者的顺序可以按需要倒换,但答题时不可缺漏。)考生在具体答题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例如本诗中就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由远及近的写景艺术手法,考生答题时要结合意象、意境、情感入手赏析,不可只背术语。(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题关键词“最后两句”“ 怎样的情感”“好处”。最后两句“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春光满眼,稍纵即逝;欲寻佳句,顿觉茫茫。恰如音乐之戛然而止,而留给听众以无限之悬想,以收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效果。委婉含蓄,富有情趣,表现了诗人对郊外春日景色由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中国古典诗歌虽说内容纷繁复杂,但细究起来就两部分内容:写景、抒情。这是中国诗的特点所在,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所在。而分析景物中的情感正是考生的弱项。那么,如何透过景语找出并分析内在的情感呢?1抓住景语中的情感暗示语。2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及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把握景物特征,从特征中捕捉背后的情感特征。从冷暖体味悲喜。“墨分五彩,词含一情。”冷暖是从色彩学的角度将词汇分为两大情感色系,以体味诗词文赋中作者所传达出来的或悲或喜的思想感情。冷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是悲伤。规范答题:1审题:主要审两点:一是所给语言片段的位置和内部的层次(前面说的“句”“联”“片”等);比如本题要求“最后两句”。二是所给语言材料是整首诗还是诗中的片段,弄清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这涉及分析情感题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如材料是局部的,则要联系全诗甚至标题来分析;如是整体,则要分成几个局部来看。本题考察的是“尾联”,但情感是有前面三联景物描写表现出来的。2答题:(1)答题时特别强调:置身诗境。通过阅读,置身诗境,借助已有的生活体会与审美经验,与诗人取得共鸣;借助联想与想象,进入诗人所描绘的境界中,获得新奇的审美体验。以意逆志。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三、阅读下列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唐多令【宋】刘过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注】刘过,南宋爱国词人,号龙洲道人。曾多次上书朝廷,屡陈收复中原大计,但不被朝廷重用。南楼,楼名,在武昌,二十年前作者曾与故人到此登楼揽胜,武昌当时是抗金前线。(1)“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词中有什么作用?(5分)(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全词作简要赏析。(6分)【答案】(1)描绘了江边凄清的秋色:(1分)衰败的芦叶落满沙洲,沙滩浅流寂寞凄寒(要有对诗句的具体解析2分)。渲染萧瑟、寥落的悲秋气氛( 或 营造凄怆、伤感的悲凉意境)(1分),为词人重游南楼(注意点题)奠定富有悲剧色彩(或伤感或悲凉或凄怆都可)的感情基调(1分)。(2)作者在这首词中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或对比)的表现手法。(答出其中任何一点即可给2分)(下面要具体说明虚实各是什么,或者什么和什么对比)词中实写眼前凄冷的景象,说自己不过是匆匆经过南楼,马上要回家乡了,满怀的愁绪无法用花酒来消遣,中间穿插虚写对二十年前登临南楼的回忆和对故人的追念,将今昔游览的景象与心情进行了对比描写(2分),曲折含蓄地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浓郁愁绪(2分)。【解析】(1)【试题分析】开篇二句描绘江边凄清的秋色,衰败的芦叶落满沙洲,沙滩浅流寂寞凄寒,目的在于渲染萧瑟、寥落的悲秋气氛,营造凄怆、伤感的悲凉意境,为词人重游南楼奠定富有悲剧色彩的感情基调【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描绘诗歌画面的方法是: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答题步骤: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 主旨和思想倾向。答题要点应包括三点: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赏析】翻译:芦叶纷扬落满沙洲,浅水带着寒沙汩汩东流。二十年后再次登上南楼,小舟在柳树下还没有系稳,过不了几天,又到了中秋。断崖矶头上的黄鹤楼,故友现今是否安在?看江山破旧心中频添新愁。想买桂花美酒一起畅饮,但终究不再像少年时代那样纵情豪游!这首词是感时伤今之作。序言说明了写这首词的缘由:词人与柳阜之、刘去非等友人在安远楼小聚,一位姓黄的歌姬在筵席旁演唱助兴,请求词人为其作词,于是词人创作了这首唐多令。于渲染萧瑟、寥落的悲秋气氛,营造凄怆、伤感的悲凉意境,为词人重游南楼奠定富有悲剧色彩的感情基调;继而点明“二十年重过南楼”的题旨,为下阕的“旧江山浑是新愁”做铺垫。末三句用夸张手法写词人行色匆匆,来不及在柳树下把船系稳就要离开,因为过几天就是中秋了,正是亲友团聚的好时节,自己不能在此久留。下阕写忧患国事。头两句忆旧,当年与自己同游黄鹤楼、断矶头的故人,如今风流云散,不知所终,暗含物是人非、世事沧桑之慨叹,把个人的身世与国家的命运连接起来,顺理成章地进入主旨“旧江山浑是新愁”。这是全词的精华,深化了题旨。江山依旧,但二十年过去,战争的阴影不但没有消散,反而更加浓重,词人“旧愁”未减,如今又添“新愁”;目睹“旧江山”,想到国运更加衰败,收复中原希望渺茫,词人愁到了“全都是新愁”的程度;“旧江山”和“新愁”对照鲜明,感情强烈,表达了词人忧患国事的沉痛之情。结尾三句是“浑是新愁”的具体化,词人想买桂花和美酒过中秋,却无心操办,因为少年时代的激情豪兴已一去不返,国运如此衰败,“新愁”如此深重,桂花美酒易得,忧患国事的愁绪却无法消解。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利州南渡温庭筠澹然空水带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注释: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不得志。范蠡:春秋时楚人,助越王灭吴后因越王难共安乐乘舟离去。五湖烟水:据吴越春秋称,范蠡功成身退,乘扁舟出入三江五湖,没人知道他最终到哪里去了。忘机:忘却俗念。(1)本诗歌颈联“万顷江田一鹭飞”,与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漠漠水田飞白鹭”,神韵同出,请从写景的角度比较分析二者的异同。(5分)(2)诗的尾联作者提到乘一叶扁舟寻找范蠡的足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谁解”、“独忘机”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析。(6分)【答案】(1)二者都通过动静结合、视觉、色彩等写景角度描绘出空旷、寂静的晚渡图。(2分)不同之处,本诗巧用了数量词属对工稳,对比强烈,深化了诗境。承接上句天时向晚,飞鸟归巢,所以万顷江田之上只有一鹭飞翔,强烈地渲染了江边的清旷和寂静。王诗,巧用叠词,使得诗歌读来更显律动美、韵味美,增强画面感。(3分)(2)尾联借范蠡助越王灭吴后乘舟离去的典故表达诗人欲学范蠡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愿望,(1分)表现了淡泊遗世,忘却机心,厌倦名利的归隐之志,(2分)另一方面,范蠡是因越王勾践难共安乐才辞官隐遁的,所以作者借范蠡的事迹暗表达自己浩然有归隐之志,实际上是失意后的无奈之语。(1分) “谁解”有无人理会的失意之情。(1分)“独忘机”流露出人生失意的无奈之情,其实并不能忘机。(1分)【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这类题的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名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试题分析】尾联偶然兴起了欲学范蠡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愿望。范蠡,字少伯,春秋时楚国人,为越大夫,从越王勾践二十余年,助勾践灭吴国后,辞官乘舟而去,泛于五湖,莫知所终。五湖,指太湖和它附近的几个湖,这里泛指江湖。忘机,旧谓鸥鹭忘机,这里有双关意,指心愿淡泊,与人无争。这两句是说:如今谁能懂得乘一叶扁舟去追寻范蠡的足迹,逍遥于江湖烟水中而忘机一切俗念呢?言外之意,自己便有淡泊遗世,忘却机心之志,也没有人能够理会。温庭筠一生政治上很失意,不仅屡次应试不中,而且因为语言多犯忌讳,开罪了皇帝和宰相(唐宣宗和令狐绹),长被摈抑,只好到处流转,做一个落泊才子。他的诗中曾有“自笑谩怀经济策,不将心事许烟霞”(郊居秋日有怀一二知己)的自负与自嘲,这里却浩然有归隐之志,实际上是失意后的无奈之语。“独忘机”,其实并不能忘机。这一点和范蠡也是共通的。范蠡是因越王勾践难共安乐才辞官隐遁的。所以,两个人都可谓是极有机心的人。【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理解词句的意思。要牢固地树立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词义的观念;把握诗歌的结构层次。一首诗多半是有几层意思组合而成的,即使是绝句、律 诗这样的短诗,我们仍可以将其分成几个层次(一般是两句一个层次),分解以后再进行综合,就容易准确地理解诗意,把握诗人的情感。分层后,还应琢磨一下层 与层之间诗意是如何转换的,即如何过渡衔接的;掌握诗歌常用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技巧;体味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情感。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完成后面的题。半山春晚即事王安石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床敷每小息,杖屦或幽寻。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全诗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6分)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的表现手法。(5分)【答案】(1) 全诗通过描写春风吹落春花,树木清阴,湖岸宁静,庭院幽深,鸟儿啼唱等景象(2分),描绘了一幅清幽恬静的暮春山景图(2分),表达了作者恬淡宁静、怡然自乐的心境。(2分)注:答“透露出孤寂之感”可得1分、(2) 以动衬静(或:以有声写无声)。用突然传来清脆悦耳鸟声,突出了幽静,流露出诗人闲适中的喜悦。(答出“以动衬静”给2分,分析恰当3分;答出“寓情于景”亦可,如: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解析】(1)试题分析:起首二句至为奇妙,寥寥十字,摹尽春色的变化,显示了一幅绿肥红瘦的景象。诗人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来表达,所以在他笔下展现的是欣欣喜人的景象。春风是无法“取”将花去的,但若没有这个“取”字,就不能形象地表现自然景象之变换;春风也不会“酬”与清阴,但若没有这个“酬”字,就不能体现作者欣然自得的情怀。若无此二字,诗人的达观,春风的和煦,就不能跃然纸上了。春风慷慨赐与清阴,诗人于是尽情去欣赏。所以三、四句以“清明”为本,稍作敷展。“翳翳”,是形容树木茂密的状貌,“交交”,则是形容树木相互覆盖交加的样子。只见那小路沿着山坡在茂密的树林中蜿蜒曲折,伸向远处,一片静谧,在葱茏的深处,园屋隐约可见。五六句截取两个生活片断来刻画半山园主人的风神。或居家凭几小憩,或寻幽拄杖独行。两者虽是一静一动,但同样表现了诗人恬淡安宁而又欣然自乐的心境。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炼字技巧。答题思路:先点明该字,题干中已经给出可以省略这一步,比如本题;然后解释该字的意思;接着代入句中分析效果。五六句截取两个生活片断来刻画半山园主人的风神。或居家凭几小憩,或寻幽拄杖独行。两者虽是一静一动,但同样表现了诗人恬淡安宁而又欣然自乐的心境。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能力捷进测一、(xx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摇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摇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冶的原因。(4分)(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4分)(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答案】(1)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2)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3)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江苏卷古诗鉴赏通常是从诗句的理解、艺术技巧的鉴赏和思想感情的分析这三个方面的来考查,三个小题也是切合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这样的逻辑思维及思维过程。诗歌内容的理解,江苏卷还是秉承以往的命题特点,立足于全诗,但考查点还是在具体的某一诗句上。本题的考查,延续了xx年的考查内容与模式,此题考查同xx年的第小题,是个常规性题目,也没有什么难度。(2)试题分析:赏析写景艺术,就是要分析诗人怎么描写景的,也就是诗人选取了什么景,从什么角度(时空角度和感官角度),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来写景的,作者运用这些艺术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这是赏析写景艺术的一般答题思路,答题时,应按照这一思路去分析和组织答案。本诗中,颔联和颈联,围绕景色优美和主人品质的高雅选取富有代表性水、山、松及红药这些景物,这其中数点山是远景,一渠水是近景,一墙外,一门外,这又是外景,颈联则是写内景。由此可见,在写景角度上是由近及远,由外及里;这两联都是写景的,因此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这是必须的;颈联由松及月,由红药而春,这是联想想像,又是虚实结合。赏析另外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表达效果的鉴赏。表达效果的分析,就是看诗歌(诗句)写的是什么形象(怎样的景、怎样的人和怎样的事)、所要表达的什么情感,围绕此来分析就不会错。【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本题通过颔联和颈联来考查表达技巧的鉴赏,与往年没有什么变化,也是个常规性的题目,但虽是所选的诗歌没有什么阅读障碍,因本题的答题角度和层次较为复杂,考生考虑问题往往挂一漏万,因而还是有些难度的。本题选材好,命题点也抓得好,题虽好,但在答案设置和拟定上还是显得仓促,考虑不周的。一是所拟答案,只是几个方面的罗列,估计试卷批改时还需作较大调整;二是赏析离不开表达效果的分析,所给的答案除了“移步换景,富有层次”外对表达效果的分析是有所缺失的。表达效果可根据情况来分说或总说。最后,“铺陈”也值得商榷。(3)试题分析:把握诗歌中诗句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都应该注意从诗歌的整体出发。本题考查诗尾联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更是应该根据整首诗的理解来分析把握。对此,要首先知道这两句诗的意思。另外就是结合全诗的内容来分析,从诗的标题可以看出,这首诗是为友人的新居落成而写的,诗的首联为“起”,点题并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喜欢闲适,到朋友新居“开颜”;颔联和颈联通过写景,来表现新居的景色优美,主人品味的高雅,诗人心情的闲适;诗的尾联“合”,“新居”只是诗歌的形象,也就是思想情感的载体,它承载的是高雅,是闲适,无论文书再多都能找到“诗人在此间”,因此这两句诗也即尾联所表现的也就是:一对新居主人的赞美,二诗人羡慕,向往,三诗人与友人志趣相投。【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诗歌鉴赏第一题立足于诗的首联,第二题考点在颔联和颈联,本题是在尾联;第一小题根据分析,第二小题赏析写景艺术,为艺术技巧赏析题,第三小是是思想情感分析题。的指导思想还是在考生能读懂诗,能赏析诗,切合江苏卷的考试说明;第一题到第三题,其着眼点从首联,到颔联、颈联,再到尾联;其考查点从写什么,到怎么写,再到为什么写,层次清晰,总的来说,中规中矩,难度不大。从诗歌的特点来看,诗首联总领全文,奠定感情基调;从考题所给的答案来看,第三小题的答案只是对第一小题答案的再概括。由此来看,有重复考查之嫌。二、(xx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3分)(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答案】(1)“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这两句用山谷幽静、空旷衬托风声格外之响与月色分外之浓,视听兼具,动静结合,突出表现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3分)(2)本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之情,追求高洁坚贞、自由闲适之志。首联从夕照美景吸引作者游兴写起,点明访问山家之由;颔联写兰径和山家槐庭美景:幽兰散发阵阵香味,落日透过庭槐洒下斑驳光影,暗示山家主人为高洁隐士;颈联写山谷幽静空旷、风声之响、月色之浓,呈现出山间特有景致;尾联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坚贞品格的追求。(5分)【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诗句的鉴赏能力,指向明确,难度适中。题型属于传统形式,没有什么新意。这类题目考生解答时先要点明句子所写内容,然后指出该句所用手法,总结出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本题所选诗句从内容来看是写山中之景,那么手法上,首先就要考虑写景的常用手法来,如动静、声色、视听等。(2)试题分析:从作者角度看,骆宾王虽曾为侍御史,但曾因事下狱,一直不得志。结合诗句来看,前三联描写了一幅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回归自然的渴望;全诗选取的“兰”“槐”“松”“桂”等意象,皆可象征一种高洁的品性,表现出作者追求坚贞高洁品格的志向;尾联“一遣樊笼累”联系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可知表达了作者厌倦世俗,热爱自然,渴望归隐的情感,突出了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情感和作者观点态度的鉴赏与评价,指向明确,题型属于传统形式,难度适中。此类题目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诗文本身,明确注释中点明的时局背景,还要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做到知人论世。本题就要根据平时所学习的骆宾王的诗歌,了解骆宾王的终生志向与人生际遇,然后进行综合思考,才能不遗漏要点。骆宾王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为借夏日之景抒发厌倦世俗、渴望归隐情志之作,与14年四川卷诗歌鉴赏题题材上接近,易于考生理解,而骆宾王也是考生所熟悉的一位诗人,总体来看,选材恰当,命题合理。考生结合对诗人生平的了解,不难得出正确答案。三、(xx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雨过至城中苏家 宋 黄庭坚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注 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1) 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2分)(2)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分)(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答案】(1)尘土涤净 紫烟渐散 雨过日丽 红花沾雨 柳色葱翠(2)对仗,如“花飞”对“柳拂”,“红香湿”对“绿色匀”。比拟,如“柳拂”。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湿”。 (3)雨后天晴访友喜悦之情; 仕途上的踌躇满志或忙中偷闲的快乐。【解析】(1)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考生对诗歌景物描写的鉴赏能力。首先要找出诗歌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明确绘景意象,然后结合诗句总结。题干中要求的是“雨后的哪些景象”,故本题的答题区域在二、三、四、五、六句,抓住第二句中的“净无车马尘”、第三句中的“渐散紫烟”、第四句中“回晴日丽”、第五句中“花飞”“ 衣袖”“ 湿”、第六句中“柳”“ 绿色匀”等,即可整理出答案。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本小题考查的是考生对诗歌景物描写的鉴赏能力,但是出题者避开了“本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的常规提问方式,而是从诗歌景物描写的最基本处考查,降低了难度,又考查了学生的鉴赏实力。(2)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可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方面考虑。颈联最突出的技巧是对仗,“花飞”对“柳拂”, “红香湿”对“绿色匀”;“ 拂”字给以“柳”人的特征,属于比拟修辞;“花飞衣袖红香湿”从视觉、嗅觉、触觉的角度来写。作答时,先要点明技巧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技巧手法的使用即可。【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本小题考查的是诗歌的表达技巧。属于诗歌鉴赏中重要的内容,难度适中,有区分度,一般学生根据律诗特点,能比较容易的答出“对仗”;由“拂”字也能轻易判断出“比拟”技巧;第三点,部分学生可能考虑不到。诗歌表达技巧因其内容繁多,一直是复习中的难点,也是高考出题的重点,本题既能让学生有答案可写,又能考查学生的能力。【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本诗歌鉴赏题分三个小题完成,在前两个小题的引导之下,第三个小题水到渠成。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理解全诗是基础,遵从“四读”原则(读题目、读作者、读诗句、读注释),全面把握诗歌的情感。本诗歌鉴赏的三个小题的顺序符合学生诗歌鉴赏的逻辑思维,注释内容给学生思考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出题者选材精准,既考查了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又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难度适中。四、(xx届江西新余四中高三上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将进酒李贺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1)前五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2)请简要分析“桃花乱落如红雨”一句的含义。(5分)【答案】(1)诗人抓住琉璃钟(杯)、琥珀浓(酒)、真珠红(酒)、“烹龙炮凤”(肴馔)、罗帏绣幕(宴庭陈设)等物象描绘了筵席的华贵丰盛。主要采用了夸张、借喻的修辞手法渲染了宴席上的欢乐沉醉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深眷恋之情(6分)(2)形象说明“青春将暮”,生活没有多少欢乐的日子,须及时行乐。借助联想、想象创造出红雨乱落这样一种奇异境界。(5分)【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此诗用大量篇幅烘托及时行乐情景,作者似乎不遗余力地搬出华艳词藻、精美名物。前五句写筵宴之华贵丰盛:杯是“琉璃鍾”,酒是“琥珀浓”、“真珠红”,厨中肴馔是“烹龙炮凤”,宴庭陈设为“罗帏绣幕”。其物象之华美,色泽之瑰丽,令人心醉,无以复加。它们分别属于形容(“琉璃鍾”形容杯之名贵)、夸张(“烹龙炮凤”是对厨肴珍异的夸张说法)、借喻(“琥珀浓”“真珠红”借喻酒色)等修辞手法,对渲染宴席上欢乐沉醉气氛效果极强。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深深眷恋之情。【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近几年,表现手法的考核也是频繁出现。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 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说塑造人物的种种手法,如散文抒发情感的种种手法等,尽量抓到得分点。而本题则更为侧重表现手法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如“烹龙炮凤”,即为夸张,而“琥珀浓”“真珠红”,则是借喻酒色。(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诗歌前面写的是行乐,这两句则意味“须及春”。铸词造境愈出愈奇:“桃花乱落如红雨”,这是用形象的语言说明“青春将暮”,生命没有给人们多少欢乐的日子,须要及时行乐。在桃花之落与雨落这两种很不相同的景象中达成联想,从而创出红雨乱落这样一种比任何写风雨送春之句更新奇、更为惊心动魄的境界。想象与联想活跃到匪夷所思的程度,正是李贺形象思维的一个最大特色。【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易错警示】该题虽然显性考核诗句的含义,实则考核具体分析诗句,即对诗歌语言的艺术分析。诗歌语言的妙处,除了理解诗歌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把握好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本题“桃花乱落如红雨”,理解时应抓住前句“况是青春日将暮”,字面意思为生活没有多少欢乐的日子,须及时行乐。且其中的为了创造出红雨乱落这样一种奇异境界的表达效果,故借助联想、想象的表现手法。五、(xx届辽宁大连八中高三12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11分)酒楼秋望 华岳【注】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秋水碧连天一片,暮霞红映日三竿。花摇舞帽枝尤软,酒入诗肠句不寒。古往今来恨多少,一时收拾付杯盘。【注】华岳: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这首诗作于南宋晚期,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1)这首诗颔联写景精妙,请分两点简要分析。(6分)(2)与过零丁洋尾联相比,本诗尾联抒情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答案】(1)俯视、仰视相结合(或空间层次由低到高)。诗人先写秋水碧波荡漾,再写映日红霞,由低到高,层次分明。色彩鲜明艳丽。以“碧”“红”二字分别描绘秋水、云霞之色,使画面色彩鲜明艳丽,富有美感。以乐景写哀情,表达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2)与过零丁洋尾联的直抒胸臆有不同。本诗尾联前句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将个人感情融入古往今来的历史之中,拓宽了情感的深度和广度。后句间接抒情,运用反语的手法,写诗人表面上姑且将心中的忧愤之情交付给菜盘和酒杯,实则是愤激之语,表达的感情更加激越。【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分析诗句写景的方式注意从顺序、着眼点和艺术手法方面进行分析,顺序注意高低俯仰、远近结合,着眼点注意视听结合,绘声绘色,手法注意动静、虚实以及情景关系,此题主要的特征是高低俯仰和顺序和视觉的角度以及乐景衬哀情的手法。答题时注意集合诗句分析。(2)试题分析:首先明确抒情方式有直接和间接之分,然后结合诗歌进行辨析。【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对比阅读的题目注意是诗歌情感和抒情方式的分析,抒情方式从大的角度主要书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过零丁洋属于直抒胸臆,而此诗前句属于直抒胸臆,后句属于间接抒情,答题时注意答出是如何间接抒情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