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下)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727105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下)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2020年九年级(下)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9-2020年九年级(下)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下)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2题)1“小草依依,踏之何忍”设置这些提示语提醒人们不要践踏小草,因为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A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B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C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D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森林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生物圈3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A森林古猿B长臂猿C猕猴D黑猩猩4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你知道新生命的起点是从哪里开始?()A卵细胞B精子C受精卵D婴儿出生5孕妇在怀孕期间应当尽可能避免感冒,否则感冒药的副作用会对胎儿构成危害,是因为()A药物可随血液循环进入胎儿体内,危害胎儿的健康B药物可随废物排出而进入胎儿体内,危害胎儿的健康C药物可随母体吸入的氧气进入胎儿体内,危害胎儿的健康D药物可随母体吸入的二氧化碳进入胎儿体内,危害胎儿的健康6淀粉、脂肪、蛋白质在消化道内开始消化的部位依次是()A口腔、小肠、胃B口腔、胃、小肠C胃、小肠、口腔D胃、口腔、小肠7血红蛋白的特性决定了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A运输二氧化碳B运输养料C运输氧气D运输废物8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时,毛细血管的辨别特征是()A管腔较细B管腔较粗C血液流向心脏D管中红细胞成单行通过9胡老师从河北到西藏工作,半年后体检时发现,血液中有一种成分显著增加增加的成分最可能是()A白细胞B红细胞C血小板D血浆10小明足部受伤发炎,医生在其左臂静脉滴注抗生素,药物到达足部的途径是()左心房;右心房;右心室;主动脉;肺动脉;肺静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股动脉;左心室ABCD11血液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流动的共同规律是()A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B心室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C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D心房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12呼气时,膈肌的变化情况()A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B膈肌收缩,膈顶部上升C膈肌舒张,膈顶部下降D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16分)13如图是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7所指的是,内流血(2)血液由2射出,流经5、6到3的循环途经叫;(3)由M到N处,血液成分由血变为血14如图是呼吸系统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对吸入气体有过滤,湿润和温暖作用的结构是1(2)痰是由6和3内表面的粘膜所分泌的粘液,以及被粘液粘着的灰尘和细菌等组成(3)体内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715为了研究唾液及口腔的咀嚼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设计并完成下列实验方案分组1234处理馒头块0.5g0.5g馒头碎屑0.5g0.5g水2mL2mL唾液稀释液2mL2mL条件37保温5分钟碘液检测2滴2滴2滴2滴实验现象如果把2和4作为一组实验,目的是研究若模拟研究正常摄食情况下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应选择的实验组合是3、4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的颜色变化分别是和你对此现象的解释是16如图1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牧草、旅鼠、和狐狸数量变化曲线图,试分析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三种生物的数量变化和相互关系看说明生态系统具备一定的能力(2)如果人们大肆捕杀狐狸,将对草原带来的后果是(3)人们为了研究牧草和旅鼠,从牧草的叶肉内和从旅鼠的口腔内分别取出了细胞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根据观察到的图象画出了图2两幅图:表示牧草叶肉细胞的是图,两种细胞中都具备的能量转换器是:xx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二中九年级(下)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2题)1“小草依依,踏之何忍”设置这些提示语提醒人们不要践踏小草,因为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A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B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C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D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考点】植物的呼吸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植物的呼吸作用与人类生产的关系解答时可以从小草的呼吸作用方面来切入【解答】解:小草的呼吸作用吸收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使土壤缝隙减少,土壤中的氧气减少,小草的根无法呼吸,从而影响小草的生长因此不能在草坪上行走,要保护小草故选:C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森林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生物圈【考点】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分析】此题是关于生物圈的知识的选择题,据此答题【解答】解: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故选:D3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A森林古猿B长臂猿C猕猴D黑猩猩【考点】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人类和类人猿的祖先的知识,据此答题【解答】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可见A正确故选:A4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你知道新生命的起点是从哪里开始?()A卵细胞B精子C受精卵D婴儿出生【考点】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胚胎发育过程【分析】此题考查人的生命起点是受精卵据此解答【解答】解:人体的生殖细胞有精子和卵细胞,卵细胞和精子都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分化、发育等生命活动只有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才标志着新生命的起点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胎儿因此人体的发育开始于受精卵,不能说人的生命起点是婴儿出生故选:C5孕妇在怀孕期间应当尽可能避免感冒,否则感冒药的副作用会对胎儿构成危害,是因为()A药物可随血液循环进入胎儿体内,危害胎儿的健康B药物可随废物排出而进入胎儿体内,危害胎儿的健康C药物可随母体吸入的氧气进入胎儿体内,危害胎儿的健康D药物可随母体吸入的二氧化碳进入胎儿体内,危害胎儿的健康【考点】安全用药的常识;胚胎的发育和营养【分析】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药物内的有害物质会通过胎盘和脐带到达胎儿体内【解答】解: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因此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是胎盘药物由孕妇吸收后可随血液循环进入胎儿体内,危害胎儿的健康因此“孕妇在怀孕期间应当尽可能避免感冒,否则感冒药的副作用会对胎儿构成危害”,是因为药物可随血液循环进入胎儿体内,危害胎儿的健康故选:A6淀粉、脂肪、蛋白质在消化道内开始消化的部位依次是()A口腔、小肠、胃B口腔、胃、小肠C胃、小肠、口腔D胃、口腔、小肠【考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分析】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解答】解: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因此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中开始化学消化的器官依次是口腔、胃、小肠故选:A7血红蛋白的特性决定了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A运输二氧化碳B运输养料C运输氧气D运输废物【考点】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分析】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解答】解: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此外,红细胞还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因此由血红蛋白的特性而决定的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故选:C8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时,毛细血管的辨别特征是()A管腔较细B管腔较粗C血液流向心脏D管中红细胞成单行通过【考点】观察蛙蹼或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分析】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够使用显微镜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并能识别各血管的名称【解答】解: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故选:D9胡老师从河北到西藏工作,半年后体检时发现,血液中有一种成分显著增加增加的成分最可能是()A白细胞B红细胞C血小板D血浆【考点】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分析】血液分为两部分: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解答】解:西藏属于高原地区,同平原地区相比,空气中氧的含量相对比较少,在这种环境下生活一段时间后,体内血液中红细胞的含量会增加,从而增加了血红蛋白的含量,提高了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以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要所以,“胡老师从河北到西藏工作,半年后体检时发现,血液中有一种成分显著增加”增加的成分最可能是“红细胞”故选:B10小明足部受伤发炎,医生在其左臂静脉滴注抗生素,药物到达足部的途径是()左心房;右心房;右心室;主动脉;肺动脉;肺静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股动脉;左心室ABCD【考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分析】人体内的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密闭系统中循环流动,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是从左心室开始依次经过主动脉、体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体静脉、上下腔静脉至右心房终止;肺循环是从右心室开始依次经过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至左心房终止【解答】解:足部受伤发炎,医生在其左臂静脉滴注抗生素,药物到达足部需要经过上肢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股动脉足内毛细血管所以B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11血液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流动的共同规律是()A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B心室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C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D心房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考点】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分析】(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解答】解: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从血液循环图中看出,血液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流动的共同规律是: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故选:A12呼气时,膈肌的变化情况()A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B膈肌收缩,膈顶部上升C膈肌舒张,膈顶部下降D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考点】呼气和吸气;呼吸运动【分析】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参加呼吸运动的肌肉主要有膈肌、肋间肌等呼吸肌【解答】解:呼吸运动的进行是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分不开的,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时,膈顶部下降,引起胸腔上下、前后、左右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顶部上升,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可见,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故选:A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16分)13如图是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7所指的是主动脉,内流动脉血(2)血液由2射出,流经5、6到3的循环途经叫肺循环;(3)由M到N处,血液成分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考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分析】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动脉将富含养料和氧气的血液送到身体各器官的毛细血管网,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养料和氧气供细胞利用,同时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这样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因此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的部位是全身各处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因此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的部位是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解答】解: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对照血液循环图可知:(1)图中7所指的是主动脉,内流动脉血(2)血液由2右心室射出,流经5肺动脉、6肺静脉到3左心房的循环途经叫肺循环;(3)由M到N处,氧气经气体扩散进入组织细胞利用,同时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这样血液成分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故答案为:(1)主动脉;动脉血;(2)肺循环;(3)动脉;静脉14如图是呼吸系统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对吸入气体有过滤,湿润和温暖作用的结构是1鼻腔(2)痰是由6气管和3支气管内表面的粘膜所分泌的粘液,以及被粘液粘着的灰尘和细菌等组成(3)体内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7肺【考点】呼吸系统的组成【分析】如图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1鼻腔、5咽、2喉、6气管、3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4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解答】解:(1)鼻是呼吸系统的通道之一,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对空气有清洁作用;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鼻粘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2)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因此不要随地吐痰,以免传播病菌(3)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故答案为:(1)鼻腔;(2)气管;支气管;(3)肺;15为了研究唾液及口腔的咀嚼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设计并完成下列实验方案分组1234处理馒头块0.5g0.5g00馒头碎屑000.5g0.5g水2mL02mL0唾液稀释液02mL02mL条件37保温5分钟碘液检测2滴2滴2滴2滴实验现象变蓝色部分变蓝色变蓝色不变蓝如果把2和4作为一组实验,目的是研究牙齿的咀嚼对淀粉消化的作用若模拟研究正常摄食情况下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应选择的实验组合是3和43、4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的颜色变化分别是3号试管变蓝色和4号试管不变蓝色你对此现象的解释是3号试管中的淀粉没有被消化,4号试管中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了【考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分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要探究唾液及口腔的咀嚼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就要分别以唾液和牙齿的咀嚼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解答】解: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两种环境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实验方案的设计如图所示:将馒头块变成馒头碎屑是模拟口腔中牙齿的咀嚼;从表格中的实验设置可知:要探究牙齿的咀嚼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应该以2号试管和4号试管作为一组对照实验要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应该以3号试管和4号试管作为一组对照实验滴加碘液后,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变蓝色,原因是3号试管中没有唾液,淀粉没有被消化;4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不变蓝色,原因是4号试管中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了故答案为:牙齿的咀嚼对淀粉消化的作用3和43号试管蓝色;4号试管不变蓝;3号试管中的淀粉没有被消化,4号试管中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了16如图1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牧草、旅鼠、和狐狸数量变化曲线图,试分析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三种生物的数量变化和相互关系看说明生态系统具备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2)如果人们大肆捕杀狐狸,将对草原带来的后果是旅鼠大量繁殖,啃食牧草,使草原沙漠化(3)人们为了研究牧草和旅鼠,从牧草的叶肉内和从旅鼠的口腔内分别取出了细胞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根据观察到的图象画出了图2两幅图:表示牧草叶肉细胞的是图乙,两种细胞中都具备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考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析】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随着摄食,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也进入动物体内,因此动物是生态系统的消费者;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数量最多,初级消费者的数量次之,次级消费者的数量又少于初级消费者,以此类推;分析图示可知:在该生态系统中,A的数量最多,B次之,C最少,由此可判断:A是牧草,B是旅鼠,C是狐狸【解答】解:(1)这个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会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维持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状态,鼠类取食草,而鼠被食鼠动物吃,所以影响鼠生活的生物因素有草和食鼠动物,如果大量、持续捕杀食鼠动物,短期内鼠因天敌减少而数量会增加,草的数量会减少;所以要保持该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2)在食物链:牧草草旅鼠狐狸中,如果狐的数量大量减少,则旅鼠会由于失去狐的制约而大量繁殖,导致数量大量增加,旅鼠直接以草为食,因此短时间内草会减少,草原植被被破坏,造成土地沙化,使草原迅速退化(3)乙图与甲图相比,除了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外,乙图还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甲图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所以,甲图是动物细胞的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示意图,乙图是植物细胞牧草叶肉细胞的结构示意图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进行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因此,叶绿体和线粒体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动物细胞中只有线粒体,植物细胞中有线粒体和叶绿体故答案为:(1)自动调节(2)旅鼠大量繁殖,啃食牧草,使草原沙漠化(3)乙;线粒体xx年3月2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