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10 游褒禅山记(练)(基础版)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725241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10 游褒禅山记(练)(基础版)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10 游褒禅山记(练)(基础版)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10 游褒禅山记(练)(基础版)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10 游褒禅山记(练)(基础版)新人教版必修21选出句中“者”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C.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D.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答案】A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庐陵萧君圭君玉”一句中,“君圭”是名,“君玉”是字。B.“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一句中,“至和”是以皇帝的年号记年的。C.“临川王某记”一句中,“临川”是王安石的籍贯,“某”代王安石。D.“长乐王回深父”一句中,“父”是对人的尊称。【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父:通“甫”,“深父”是王回的字。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3“而”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此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C.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D.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B项中的“而”为转折关系的连词,其他为并列关系。考点:本题考查文言文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4下列句中“观”字词性不同的一项是( )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B.大王见臣列观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D项中“观”当动词讲,意思是“观察”,其他三项中的“观”都是名词。)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5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王羲之兰亭集序)译文: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译文:(曹操)固然是一代的英雄,但是如今怎能还在呢?C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译文:大概我所到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览的人还不及十分之一。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译文:这就是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思考、谨慎采取的缘故啊。【答案】 B(曹操)本来是一代的英雄,但是如今在哪里呢?【解析】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6选出全部是唐宋八大家中宋代作家作品的一项 六国论过秦论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捕蛇者说游褒禅山记赤壁之战师说卖油翁石钟山记A BC D【答案】 A 【解析】试题分析:过秦论西汉贾谊,岳阳楼记北宋范仲淹,赤壁之战北宋司马光,均不是八大家。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9分)王荆公以次女适蔡卞。吴国夫人吴氏骤贵,又爱此女,乃以天下乐晕锦为帐。未成礼,而华侈之声已闻于外。神宗一日问王荆公,云:“卿大儒之家,用锦帐嫁女?”荆公愕然无以对。归问之,果然,乃舍之开宝寺福胜阁下为佛帐。明日再对,惶惧谢罪而已。 (选自曾纡南游纪旧)先公言:与阎二丈询仁同赴省试,遇少年风骨竦秀于相国寺。及下马去毛衫,乃王元泽也。是时盛冬,因相与于一小院中拥火。询仁问荆公出处,曰:“舍人何久召不赴?”答曰:“大人久病,非有他也。近以朝廷恩数至重,不晚且来。雱不惟赴省试,盖大人先遣来京寻宅子尔。”询仁云:“舍人既来,谁不愿赁宅,何必预寻?”元泽答曰:“大人之意不然,须与司马君实相近者。每在家中云:择邻必须司马十二,此人居家事事可法,欲令儿曹有所观效焉。” 荆公知制诰,丁母忧,已五十矣,哀毁过甚,不宿于家,以藁秸为荐,就厅上寝于地。是时潘夙方知荆南,遣人下书金陵。急足至,升厅,见一人席地坐,露颜瘦损,愕以为老兵也。呼院子令送书入宅,公遽取书,就铺上拆以读。急足怒:“舍人书而院子自拆可乎?”喧呼怒叫。左右曰:“此即舍人也。”急足惶恐趋出,且曰:“好舍人,好舍人!”陈秀公罢相,以镇江军节度使判扬州。其先茔在润州,而镇江即本镇也。每岁十月旦、寒食,诏许两往镇江展省。两州迎送,旌旗舳舰,官吏锦绣,相属于道,今古一时之盛也。是时,王荆公居蒋山,骑驴出入。会荆公病愈,秀公请于朝,许带人从往省荆公,诏许之。舟楫衔尾,蔽江而下,街告,于舟中喝道不绝,人皆叹之。荆公闻其来,以二人肩鼠尾轿,迎于江上。秀公鼓旗舰舳正喝道,荆公忽于芦苇间驻车以俟。秀公令就岸,大舟回旋久之,乃能泊而相见。秀公大惭,其归也,令罢舟中喝道。(选自王铚默记)【注】王荆公:王安石。吴国夫人:王安石妻子。王元泽:王雱,王安石之子,字元泽。舍人:官名。司马君实:司马光,字君实。因排行十二,又称司马十二。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欲令儿曹有所观效焉 效:学习B方知荆南 知:主持C相属于道 属:嘱托D秀公令就岸 就:靠近 【答案】C 【解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5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A王荆公以次女适蔡卞 以镇江军节度使判扬州B诏许之 大舟回旋久之C与阎二丈询仁同赴省试 须与司马君实相近者D乃以天下乐晕锦为帐 乃舍之开宝寺福胜阁下为佛帐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中,C项的“与”都作连词,相当于“和、同”。A项的“以”,虽都作介词,但前者相当于“把”;后者相当于“凭借、以的身份”。B项的“之”,前者作代词,相当于“他”;后者作助词,凑足音节,可不译。D项的“乃”虽都作副词,但前者相当于“竟然”;后者相当于“就”。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王安石夫人骤然成为大贵人家,又十分爱这个女儿,用乐晕锦给爱女作嫁妆,王安石并不知情,但受到了皇帝的严厉批评。B王安石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派儿子到京城租赁房子,要求选择与司马十二作邻居,想叫儿辈们观察其言行举止并向他学习。C王安石恪守孝道。他按照传统习惯,离职守孝,极为虔诚,用稻草麦秆当褥垫,铺在厅堂地上睡觉。被送信人误认为是老兵。D王安石简朴低调,去迎接秀公时,坐二人抬的鼠尾轿,令到来时又是擂鼓摇旗,又是派人高声喝道大讲排场的陈秀公极其惭愧。 【答案】A 【解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10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归问之,果然,乃舍之开宝寺福胜阁下为佛帐。(3分)(2) 丁母忧,已五十矣,哀毁过甚,不宿于家。(3分)(3) 两州迎送,旌旗舳舰,官吏锦绣,相属于道,今古一时之盛也。(4分) 【答案】(1)回家后问这件事,果然是这样,于是把帐子送到开宝寺福胜阁作佛帐。(“之”“果然”各1分,句意1分。) (2)(王荆公)遭逢母亲丧事,已经年过五十,忧伤过度,不在家里居住。(“丁忧”和状语后置句式各1分,句意1分。)(3) 扬州、润州两地送迎时,有旌旗,有大船,官吏们穿锦束绣,在道路上接连不断,是从古到今一时最为盛大的(“锦绣”“盛”和判断句式各1分,语意1分。)的事情。【解析】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1)句中的“之”作代词,指代“以天下乐晕锦为帐”这件事。“果然”应译为“果然是这样”。第(2)句中的“丁忧”是古人遭遇父亲或母亲去世这样的丧事。“不宿于家”是状语后置句式,应译为“不在家住宿”。第(3)句中的“锦绣”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穿着锦绣”之意。“盛”即“盛大”。“今古一时之盛也”是判断句式,翻译时应加上“是”字。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美文赏析文如其人。陆蠡是一位对生活极为严肃认真的老实人。1942年4月,陆蠡工作的上海文化生活社被抄,为了追回书刊,他亲自去巡捕房交涉,结果被日本特务机关秘密杀害。据说,日敌问他赞不赞成伪府,他回答不赞成。最后问他对于大东亚的看法,他认为“一定失败”。正是这种民族的骨气,坚定的信念,使他的散文贮满着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李健吾在陆蠡的散文一文中说:“生命真纯,节奏美好。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石一般的心灵。”陆蠡的散文“得到了读书界的重视”(巴金语),囚绿记更为人们所称道,原因是它不仅在思想上,而且在艺术上也闪烁着自己特有的光彩。新奇精巧的结构。文章的开篇不是采用破题法,开门见山,点出题旨,而是用冒头法,从去年夏间的事情,娓娓道来,逐层展开。先写“我”何以一下子就选定这简陋、炎热的房间,接着补叙理由:能见到一片绿影。进而写“我留恋于这片绿色”,并极写“我”对绿色之爱,作者于“山穷水尽”之处,用“忽然”一词,异峰突起,把文章推进中心:囚绿。其间穿插“我”在乡间草屋床下的嫩绿被友人剪除的惋惜。“我”发现“绿友”追求光明,永远向着阳光,要是没有阳光,它就枯萎变色。至此,作者才借写绿友点出“文眼”:它是个“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于是决定开释这绿友。最后以怀念这圆窗和绿友作结。末了的一个问号,含蓄隽永,令人深省。其间,疏密相间(如细写“囚绿”,略写“念绿”),虚实相生(如把装饰“实”的房间的绿移就来装饰“虚”的心情),富有变化。作者这样匠心地安排,精巧谨严,平实自然,同时又平中见奇,出奇制胜。深沉婉转的抒情。作者是个富有强烈爱憎的斗士。沉默、内向的性格,使他的行文含而不露,抒情深沉委婉。当时,作者留居在已成“孤岛”的上海。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把他与广大文化战士隔离了开来。这使“我”感到“孤独”。但作为一个永不屈服于黑暗、强烈追求光明的战士,他是不会感到“孤独”的。文章写的是古城北平,但作者那难言的苦衷和良苦的用心,我们还是能体会得到的。在这民族危亡之际,作者的心情悲切痛苦。他巧妙地借爱恋绿色这生命的象征,委婉而深沉地抒发了作者对光明自由生活的爱,和对窒息我们民族生机的日本强盗的恨。生长在天空底下的植物,把它移到黑暗的室内,尚且都要变成细瘦、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那么,生活在社会上的人类,尤其是酷爱自由的中华民族,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囚禁在这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那他们所遭受的折磨和痛苦,是可想而知的了。植物的本性是永远向着阳光生长。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是“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坚强民族。作者以深沉委婉的笔触,极赞了我中华民族忠贞不屈的气节。绿是囚不住的,自由光明也终究要回来。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作者坚信日本强盗终将要被赶出去,总有一天,他会和他的绿友见面。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绿友,怎么会和追求光明的“我”面生呢。平淡的文字,饱蘸着作者炽烈的感情。我们读后像喝龙井,余香在口,如嚼橄榄,回味无穷。纯朴清丽的语言。作者像聊天似的信笔写来,文字纯厚质朴。“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从“伸长”“攀缘”“舒放”,层层递进,而整个句子,整中有散,长短交错,读起来既简洁明快,又舒展自如。作者如同画家调和色彩那样运用词语,准确地描绘出绚丽多变的色彩。绿有“嫩绿”“柔绿”,黄有“嫩黄”“瘦黄”,等。新奇贴切的比喻的运用,更为文章增辉添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