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第四次限时训练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724751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第四次限时训练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第四次限时训练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第四次限时训练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第四次限时训练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选择题每题2分)1. 下列各组词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恻(c)隐 荫(yn)庇(b) 万恶不赦(sh) 引颈受缪(l)B芳磬(xn) 沉湎(min) 越俎(z) 代庖 百鸟啾啾(qi)C钧(jn)裁 伫(zh)立 中流砥(d)柱 万籁(li)俱静D阴霾(mi) 怜悯(mn) 通霄(xio)达旦 遍稽(j)群藉2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高3.2米的火箭模型,也将随着指挥者一声令下,一泻千里,奔腾升空。B. 张璐同学在学校“汉字听写大赛”初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全家人简直是乐此不疲。 C. 爬上天堂寨才知道它有多高,只见周围的群山鳞次栉比,都在它的脚下了。D这一次风暴来得猝不及防,造成了严重的损失。3找出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我们在心里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B. 能否驾驭自己的愤怒是一个人克服自身情绪障碍的最佳体现。C.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D.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仿佛又看见外面绿树发芽和翻新的泥土气息。4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活着就应该对生命保持一种敬畏和尊重。只要我们还拥有生命,就得对生命负责,让生命焕发出光彩。“水清鱼读月,山静鸟听风”,能领悟山月对话的静谧,活着就是一种幸福体验。我们为什么活着?观看潮涌大江的壮阔,品味人间真情的美好,活着就是一种快乐享受。同时,活着就是对生命过程的幸福体验和快乐享受。ABCD5综合运用。(共6分)我校初三年级组织“关注望月湖社区”的活动,作为成员之一的你,请完成如下任务:【活动一:这方热土】山清水秀是望月湖社区的一大特色,为宣传这一特色,请你从你熟悉的有关山水美景的古诗词中选出两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 。【活动二:走进社区】策划组计划邀请“最美驾驶员”何卫红(“最美驾驶员”突发病, 急刹车救下20余名乘客)来望月湖社区参加“和最美长沙人面对面”活动。某同学拟写的邀请书中主要错误有两处,请你修改。(2分)邀请书尊敬的何先生:您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大家,我们诚挚地邀请您于12月28日上午九时来望月湖社区参加“和最美长沙人面对面”活动。请务必准时到达。活动策划组xx年12月23日 【活动三:爱我社区】微博能够迅速传播信息,表达感受,交流思想。请你就望月湖街道车辆乱停乱摆的不文明现象发表你的看法,将它作为微博内容写在下面(40字以内)。(2分) 6古诗文默写填空。(共6分,每空1分)(1)轮台九月风夜吼, ,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关雎)(3) ?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吊影分为千里雁, 。(白居易望月有感) (5)蒹葭萋萋,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 7名著阅读。(共5分)(1)“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此诗选自 ,作者是 ,她的作品包含三大主题:一是 。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2)选自 ,它的寓意: 二、阅读(共43分)(一)古诗文阅读。(共15分)行路难 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8诗中采用“ ”和“ ”(限填四字)两个典故表达自己有为于当世的理想。(2分)9很多人评论“长风破浪会有时”中“破”字用得好,请你说出理由。并说说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_【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虏人过五千,移文旁郡。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释:廉范:廉颇的后代。故事:按旧例。虏:敌人。移文:发文书。传檄:发出紧急公文。交缚:交叉缚扎。热火:点火。星列:象星一样布满。待旦:等到天亮。褥食: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 既克( ) (2)望其旗靡( ) (3)会匈奴大入塞( ) (4) 范兵不敌(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译文: 12作为出色的军事指挥家,曹刿和廉范表现出了哪些共同的可贵品质?(2分) (二)说明文阅读。(共8分)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韩彦文一觉醒来,睁开双眼,看到透窗而入的阳光;工作累了,听听轻松舒缓的音乐;新买的衣服,摸起来手感不错;饭菜端上来,先是扑鼻的香气,然后是绕舌的美味。这就是我们每天的生活,由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五种感觉塑造而成。来自外部世界的信息被各感觉器官所捕捉,经过各感觉系统的处理,最终得到一个解释或是一种感受。 但有时候也会出现异常情况,比如:白纸黑字的“2”看起来却是红色的;一听到莫扎特的音乐嘴中就会泛出奶油的味道如果有过类似的经验,不必觉得不安。早在1690年,就有科学文献记载说,一个人感到喇叭发出的声音是猩红色的。19世纪末,这种异常生理现象得到广泛关注,但随后便被认为是一种幻觉而遭到冷落。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重新引起科学家们的兴趣,并以“联觉”的字样频繁出现在学术期刊中。所谓联觉,就是某种感觉刺激在引起相应感知的同时,还会引发另外一种感知。联觉能力在一个人的童年时期就已经具备,并且通常伴随其终身,因此联觉者往往不认为自己的感受有什么不正常。小说洛丽塔的作者纳博科夫,就经常跟他的母亲争执字母“b”是黄褐色还是橘红色的。很显然,他和他的母亲都是联觉人。科学家们对联觉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最简单的解释是,在处理不同感觉信息的通路间存在着异常的神经联接。比如当看到“星期三”这个词时,视觉系统内专门负责对形状信息进行处理的细胞会作出反应,并通过异常的神经联接,使本应只对咖啡色信息进行处理的细胞也同时兴奋起来,结果便带来了咖啡色的“星期三”。同样的道理,听觉系统和味觉系统间的异常联接带来了五味俱全的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联觉并不一定是件烦恼的事情,如果每个数字都代表一种颜色,记住别人的电话号码就容易得多了。事实上,联觉者往往拥有更高的智商、更好的空间记忆能力、更丰富的创造力。这些天分在文学、艺术领域最有用武之地,诗人、作家笔下的美妙意境恐怕不是空穴来风,画家的每一幅作品都可以是一次独特的和声编排,苦涩的大二度音程、干草味的四度音程或许是音乐家灵感的源泉。如果你是一位联觉者,感谢这种天赋的能力吧,善加利用,会使你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有删改)13.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 ( )(2分)A联觉可能不是件烦恼的事情,如果每个数字都代表一种颜色,记住别人的电话号码就容易得多了。B联觉能力在一个人的童年时期就已经具备,并且通常伴随其终身,因此联觉者往往认为自己的感受是正常的。C听觉系统和味觉系统间的异常联接带来了酸,甜,苦,辣.咸味俱全的贝多芬命运交响曲。D来自外部世界的信息被各感觉器官所捕捉,经过各感觉系统的处理,最终得到一个解释和一种感受。14下列说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文章以“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作为题目生动形象地将“颜色”的视觉、“声音”的听觉及“甜味”的味觉联系起来;形象地展示了联觉这一现象的特点;引发阅读兴趣。B本文按照逻辑顺序,以“联觉”为说明对象,介绍了什么是“联觉”,对联觉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及联觉者的优势等内容。C第段用举例子生动形象说明科学家们对联觉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即在处理不同感觉信息的通路间存在着异常的神经联接。D本文文字灵动活泼,一改传统科普的严肃面孔,简直有点像是带甜的凉茶,文章知识与情趣共存,它展现科学的真正魅力!15.下面的语句是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名句,请结合从本文得到的知识,从科学的角度分析这种感受产生的原因。(4分)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三)议论文阅读。(共8分)用文学作品激发心灵的正能量 高闰清 (1) 古往今来,文学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人学”,可以揭示人类的生存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价值,憧憬人类美好的未来。阅读好的文学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思想的洗涤和精神的愉悦。在现代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生活下,倘若静下心来,欣赏一篇好散文,就会享受到惬意之美;朗诵一首好诗歌,就会领略到意境之深远;阅读一部好小说,可以体会到情节之感人、知识之丰富、思想之深刻。从阅读中可以获得全面的知识,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启迪人生,培养自立、合作、勇敢、乐观、进取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发挥出自己心灵的正能量。 (2) 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充分愉悦个体精神。鲁迅曾说:“由纯文学上言之,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即阅读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可以让读者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丰硕。文学话语具有蕴藉属性,无论是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本身,还是属于操作层面的文本,都具有多重解读的可能性。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细致的描述与动人的讲述,让昔日文学的旧面孔顿时变得和蔼可亲,唤醒人们已然枯萎的内心感受,让读者沉迷其中,流连忘返,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心理的舒展。其实,享受到精神的愉悦并非难事,阅读任何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到动情之处,或怦然心动,或潸然泪下;到“山重水复”之处,遇“柳暗花明”之感。 (3)文学作品能够更加坚定意志。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韩愈,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等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通过其文学作品中的呐喊和宣言,形象跃然纸上,无不体现了人性坚强的一面其实,诸多文学作品里的人物,都在用自己的一举一动鼓励着读者去积极适应新环境,增强心灵的力量。 (4)文学作品可以提升心理的平衡感。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做人游刃有余、潇洒自在,当属“从心所欲不逾矩”者。然而,生活的规范像是一条绳索,时刻在束缚着思想的自由,让心灵不能自由呼吸,进而失去应有的心理平衡。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文学作品如一座人生的灯塔,可以照亮人生,拨开心灵的迷雾,引导前行。 (5)在文学作品中,不乏追求个性自由、勇敢冒险、艰苦创业的人物形象,他们身上所蕴含的积极进取的精神,正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知音,让读者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正如凯瑟琳所说“我爱它(小说),并不是因为它包装得好,而是因为主人翁比我更像我自己。”深思熟虑后会发现:将自身内在的感觉、自我意识以及外部评价等加以综合,就可以回答“我是谁”这个最简单而又最复杂的问题,进而找到心理的最佳平衡点。 (6)文学作品可以塑造对生命的崇尚与热爱。每个人都渴望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享受自由与快乐,买现自我的越越。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犹如一汪清泉,能净化人的心灵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与欣赏,让读者从或恶或善的人物形象身上区分美与丑、好与坏、真与假,从或悲或喜,或成或败的命运中感悟人生要义,进而激发出对生命的敬意。 (7)一位大家曾说过,经典文学作品要“讲出一些永恒的东西,不局限于这个时代”。唐代的华美诗章、宋代的婉转词作、明清的瑰丽小说,至今仍是社会文化的宝贵财富和社会生活的必然需求。文学无国界,只要能给人以深刻启迪的,让人们能够在黑暗中找到光明的作品,都应该学会欣赏。希望文学作品不断地给读者带来一股心灵的正能量,让他们的心灵始终沐浴着缕缕阳光。 (有删改。) 1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17.第(3)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8.结合你阅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正能量。(3分) (四)记叙文阅读。(共14分)清欢 林清玄 (1)少年时代读到苏轼的一阕词,非常喜欢。这阕词,写苏轼和朋友到郊外去玩,在南山里喝了浮着雪沫乳花的小酒,配着春日山野里的蓼菜、茼篙、新笋以及野草的嫩芽。所以能深记这阕词,主要是爱极了最后的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 (2)那么,“清欢”是什么呢? (3)清欢,不同于“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自我放逐,不同于“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尽情欢乐,也不同于“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的那种无奈。当一个人感觉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看出路边的石头也许比钻石更有魅力,或者觉得聆听林间鸟鸣比提笼遛鸟更令人感动,或者体会了静静品一壶茶比吃一顿喧闹的晚宴更能清洗心灵他就懂得了“清欢”。 (4)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领略过千百种人生。可是,享受“清欢”就难了!尤其是生活在现代的人,差不多是没有清欢的。 (5)我们想在路边好好地散个步,可是人声车声不断地呼吼而过,一天里,几乎没有纯然安静的一刻。 (6)我们到馆子里,想要吃一些清淡的小菜,几乎不可得。过多的油、过多的酱、过多的盐和味精已经成为中国菜最大的特色。 (7)我们有时只想和朋友啜一盅茶,饮一杯咖啡,可惜的是,心情也有了,朋友也有了,就是找不到约会的地方,即便是山中或海边。凡是人的足迹可以到的地方,就有了垃圾、污秽和吵闹。 (8)我当学生的时候,有一位朋友住在圆通寺的山下,我们常常沿着上山的石阶,走走,坐坐,停停,看看。我们顺手拈下山道两旁熟透的朱槿花,吸着花朵底部的花露,感觉清香胜蜜,心里遂有一种春天才会有的欢愉。 (9)后来,朋友到国外去了。我又去了一趟圆通寺,寺院的门口我连圆通寺的寺门都没有进去,便沉默地转身离开了。 (10)下山时的心情只是惆怅,心中浮起一首李觏的诗: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那时正是黄昏,在都市烟尘蒙蔽了的落日中,真的看到了一种悲剧似的橙色。 (11)生在这个时代,眼要清欢,找不到青山绿水;耳要清欢,找不到宁静和谐;鼻要清欢,找不到干净空气;舌要清欢,找不到蓼茸蒿笋;身要清欢,找不到清凉净土;意要清欢,找不到智慧明心。现代人的欢乐,是到油烟爆起的啤酒屋去吃炒蟋蟀,是到不见天日的卡拉OK去乱唱一气,是到胡乱搭成的乡间山庄去豪饮一番,是到狭小的房间里做重复摸牌的方城之戏为什么现代人反而以浊为欢、以清为苦呢? (12)清欢是不讲究物质条件的,它只讲究心灵的品味。我们拥有的物质世界愈大,清欢就愈容易失去。 (13)这使我想起东坡的另一首诗来: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南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4)满城都飞着柳絮时,梨花也开了遍地,一株梨花却从深青的柳树间伸了出来,仿佛雪一样的清丽,但是,人生,看这么清明可喜的梨花能有几回呢?这正是千古风流人物的性情,正如清朝画家盛大士在谿山卧游录中说的:“凡人多熟一分世故,即多一分机智。多一分机智,即少却一分高雅。”此言极是。(15)第一流人物是什么人物?第一流人物,是能体会人间清欢滋味的人物!第一流19. 本文以“清欢”为题,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解释“清欢”二字的具体含义。第(4)段作者认为“清欢”难享,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的?(4分) 20请从修辞或词语运用的角度品析文中的划线句子。(4分)清欢,不同于“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自我放逐,不同于“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尽情欢乐,也不同于“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的那种无奈。 满城都飞着柳絮时,梨花也开了遍地,一株梨花却从深青的柳树间伸了出来,仿佛雪一样的清丽。 21. 在作者看来,人们怎样才能获得清欢?请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的感悟。(6分) 三、写作(共50分)22.请你发挥联想与想象,将清欢第九段“我又去了一趟圆通寺,寺院的门口”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10分)【要求】(1)运用场面描写;(2)至少运用一种修辞;(3)符合情境;(4)不超过150字。23.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40分)题目(一): 请以“放慢脚步”为题,写一篇文章。题目(二): “十五岁,多了一份 ”(责任、担当、坚强、执着)【要求】(1)若选题目(二),须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4)卷面整洁,字迹清楚。麓山国际实验学校xx-1初三第四次限时训练语 文 试 卷(参考答案)1、C 2、D 3、C 4、D 5、(1)示例: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共2分,错一个字扣1分,错两个字不得分)(2)A.“尊敬的何先生”顶格写。 B.把“请务必准时到达”改为“敬请光临”。(“敬请指导”“请您光临”等亦可)(2分,每处1分) (3)本题从字数、内容和表达三方面评分,内容须符合要求,表达清晰正确。6、略7.1)繁星春水 冰心; 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2)两只口袋: 寓意:这故事说明人们往往喜欢挑剔别人的缺点,却无视自身的缺点。8.垂钓碧溪 乘舟梦日9.“ 破”字代表了勇往直前的决心和勇气,表明诗人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10已经 倒下 正遇上 抵挡 11(1)第一次击鼓士气大振,第二次击鼓士气有所衰退,第三次击鼓士气消逝怠尽。 (2)吏想发紧急公文向旁边的郡县求救,廉范不肯,亲自率领士兵抵抗。12爱国;机智;勇敢;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等。任写两点【意近即可】13、D 14、C15、闻到花香时,本应只是负责对气味信息进行处理的细胞作出反应,但通过异常的神经联接,使负责对声音信息进行处理的细胞也作出反应,于是“缕缕清香”就“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评分:共4分。【意近即可】16.(2分)用文学作品激发心灵的正能量。(或:从阅读中可以获得全面的知识,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启迪人生,培养自立、合作、勇敢、乐观、进取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发挥出自己心灵的正能量。) 17.(3分)举例论证(1分)。引用了屈原、韩愈、文天祥、林则徐等人的具体典型事例(1分),充分、有力地证明了文学作品能够更加坚定意志的观点(1分)。【意近即可】 18(3分)【要求:指出文学作品名称:说出这部作品对自己的启迪,内容必须积极向上。】 参考示例一:我阅读了冰心的繁星春水,感受到了母爱的温馨、童心的可贵、自然的美好,懂得了爱的哲学。 19. 从平淡(平静)、简单(简朴)生活中得到的人生欢乐(享受到的人生真味)。 散步(安静的环境几乎不可得);吃饭(清淡的小菜几乎不可得);约会(清洁、清静的处所几乎不可得)。评分标准:本题4分。第一问2分,只答“清淡的欢乐”,给1分。第二问2分,任写两点即可20“清欢,不同于不同于也不同于。”排比的使用,将“清欢”与自我放逐、尽情欢乐、无奈等情感体验区别开来,条理清晰,能够很好地引发读者的思考。运用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梨花盛开时的清丽之美,引发出作者对清欢的喜爱和推崇。【意近即可】21.第一问: 不过度追求物质生活,多讲究心灵的品味。少一些世故,少一些机智,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性情)。【意近即可】第二问:紧扣“清欢”这一主题即可,语句表达通顺即可。 22、略 23、参看中考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