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719068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含答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班别、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纸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处。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3非选择题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不按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收回。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一、 选择题(前30个每小题1分,后10个每小题2分,共50分)1一匹家系来源不明的雄性黑马与若干匹雌性红马杂交,生出20匹红马和22匹黑马,你认为这两种亲本马的基因型是()A黑马为显性纯合子,红马为隐性纯合子 B黑马为杂合子,红马为显性纯合子C黑马为隐性纯合子,红马为显性纯合子 D黑马为杂合子,红马为隐性纯合子2豌豆和小麦的高茎对矮茎均为显性。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豌豆间行种植,另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小麦间行种植。自然状态下,从矮茎植株上获得的F1的性状是()A豌豆和小麦均有高茎和矮茎 B豌豆均为矮茎,小麦有高茎和矮茎C豌豆和小麦的性状分离比均为3:1 D小麦均为矮茎,豌豆有高茎和矮茎3下图是同种生物4个个体的细胞示意图,其中等位基因A和a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等位基因B和b控制另一对相对性状,则哪两个图代表的生物个体杂交可得到2种表现型、6种基因型的子代个体()A图1、图4 B图3、图4 C图2、图3 D图1、图24下图字母中代表的时期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A只有A B 只有A 和D CA、B和 D D B、C和D5已知玉米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用两个纯种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得F1,再用F1与玉米丙杂交(图1),结果如图2所示,分析玉米丙的基因型为()ADdRrBddRR CddRr DDdrr6荠菜果实形状三角形和卵圆形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A、a和B、b决定。AaBb个体自交,F1中三角形卵圆形30120。在F1的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均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F1三角形果实荠菜中所占的比例为()A1/15 B7/15 C3/16 D7/167下列关于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B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DNA复制而加倍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加倍D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始终不变8下图表示正在进行分裂的某二倍体生物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B含同源染色体2对、DNA分子4个、染色单体0条C正在进行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产生的子细胞仅1个具有生殖功能9如图是一家族某种遗传病(基因为H或h)的系谱图,下列选项分析可能正确的是()A此系谱中致病基因属于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B此系谱中致病基因属于隐性,只能位于X染色体上C系谱中代中患者的外祖父的基因型一定是XhY,其父亲基因型一定是XhYD系谱中代中患者的母亲的基因型可能是XHXh或Hh10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条染色体上有多对等位基因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D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一定都与性别决定有关11萨顿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而提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假说,以下哪项不属于他所依据的“平行”关系()A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在配子中都只有成对中的一个B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也有自由组合C作为遗传物质的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绕而形成的D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12在果蝇杂交实验中,下列杂交实验成立:朱红眼(雄)暗红眼(雌)全为暗红眼;暗红眼(雄)暗红眼(雌)雌性全为暗红眼,雄性中朱红眼(1/2)、暗红眼(1/2)。若让杂交的后代中的暗红眼果蝇交配,所得后代中朱红眼的比例应是()A1/2 B1/4 C1/8 D3/813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孩子既是红绿色盲又是XYY的患者,从根本上说,前者致病基因的来源与后者的病因发生的时期分别是()A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二次分裂 B与父亲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C与父母亲都有关、受精作用 D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14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对这两个实验的研究方法可能有: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两者都运用了和 B前者运用了,后者运用了C前者只运用了,后者运用了和 D前者只运用了,后者运用了和15甲、乙为两种不同的植物病毒,下图1表示由病毒甲、乙经重组形成“杂种病毒丙”的过程,用病毒丙单独侵染植物细胞,一段时间后,从植物细胞内可大量分离出的病毒是图2中的()16下列有关DNA复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DNA在复制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差错,但这种差错不一定改变生物的性状BDNA的复制过程是先解旋后复制CDNA的复制通常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DDNA复制过程需要DNA聚合酶17在一个密闭的容器内,用含有同位素13C的脱氧核苷酸合成一个DNA分子,然后加入普通的含有12C的脱氧核苷酸,经过n次复制后,所得DNA分子中含有12C的脱氧核苷酸链数与含13C的脱氧核苷酸链数之比是( ) A. 2n :1 B.(2n -2):n C.(2n -2):2 D.(2n -1):118下图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被15N标记)的结构示意图,该基因全部碱基中C占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解旋酶作用于两处B该基因的一条核苷酸链中(CG)/(AT)为32C若处后T变为A,则该基因控制的性状一定发生改变D该基因在含14N的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14N的DNA分子占3/419美国科学家安德鲁菲尔和克雷格梅洛发现了RNA干扰现象,这是一个有关控制基因信息流程的关键机制。下列有关RNA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有的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BtRNA、rRNA和mRNA都是基因转录的产物CmRNA上有多少个密码子就有多少个tRNA与之对应D分化后的不同形态的细胞中mRNA的种类和数量有所不同20关于下图所示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噬菌体进行过程,需将噬菌体放在含有四种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溶液中B正常的真核生物细胞内可发生过程C过程常见于RNA病毒侵入细胞时D细胞中过程的发生都需要解旋酶的催化作用21右图简要概括了真核细胞中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相关物质间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表示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B图中表示转录,该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与DNA复制过程中的有所不同C. 图中表示翻译,该过程离不开D图中中的密码子决定其携带的氨基酸的种类22下列情况中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第21号染色体有3条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相应部位的交叉互换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 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组合 染色体上DNA的个别碱基对的增添、缺失A B C D23无子西瓜的培育、高产青霉素菌株的产生、杂交育种所依据的原理分别是()基因突变基因分离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A B C D24通过对胎儿或新生儿的体细胞组织切片观察难以发现的遗传病是()A红绿色盲 B21三体综合征 C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D性腺发育不良25在生物遗传育种的过程中,能产生新基因的是()A用杂交育种方式获得矮秆抗锈病小麦优良品种B用秋水仙素诱导二倍体西瓜获得四倍体西瓜C一定剂量的射线引起变异获得新品种D用六倍体普通小麦的花药培育单倍体小麦植株26将某种植物的两个植株杂交,得到,对的处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由到的育种过程可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B通过植株杂交得到的植株属于新物种C若的基因型为AaBbdd,则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4D由到的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27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往往取决于环境条件 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C共同进化的过程也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过程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28下列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相符的表述是()A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都是不定向的B种群间由于地理障碍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叫生殖隔离C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生物能够以新的方式适应环境D表现型与环境相适应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而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29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 B由配子发育成的生物体细胞中无论有几个染色体组也只能叫单倍体 C单倍体个体体细胞中一定含有奇数套染色体组 D单倍体一般高度不育,多倍体一般茎杆粗壮,果实、种子较大30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发现与使用的研究方法配对正确的是()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规律 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假说演绎法 假说演绎法 类比推理B假说演绎法 类比推理 假说演绎法C假说演绎法 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D类比推理 假说演绎法 类比推理31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 BF1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CF1和F2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体DF2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1/432某XY性别决定型植物,其叶型有阔叶和窄叶两种类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纯种品系进行杂交实验:根据上述实验所做的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仅根据实验2无法判断两种叶型的显隐性关系B实验2结果说明控制叶型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C实验1、2子代中的雌性植株的基因型相同D实验1子代雌雄杂交的后代不出现雌性窄叶植株33某研究小组从蛙的精巢中提取了一些细胞,测定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无突变发生),将这些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下图。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A甲组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核DNA数目为2NB乙组细胞中有一部分可能正进行DNA复制C乙组细胞中可能有同源染色体联会行为D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不可能发生在丙组细胞中34在自然条件下,某一种群中有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其中AA占24%,Aa占72%,下列有关该种群的描述错误的是()A在某种条件下,A、a的基因频率可以相等B种群自交后基因型频率不变,但A、a的基因频率改变C该种群自交一代后,A基因和a基因的频率分别为60%和40%D在随机交配的情况下,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35在果蝇精巢内的细胞中,由A、C、T三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共有a种。其DNA分子结构稳定性最低的时期是细胞周期的b期。假如在精原细胞进行DNA分子复制之前,用放射性元素标记了其中一条染色体,分裂完全后含有放射性元素的子细胞是c。则a、b、c分别代表()A5、分裂间期、两个来自于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的精细胞B5、分裂间期、两个来自于不同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的精细胞C3、分裂前期、两个来自于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的精细胞D3、分裂间期、两个来自于不同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的精细胞36人们在野兔中发现了一种使毛色为褐色的基因(T)位于X染色体上。已知没有X染色体的胚胎是致死的。如果褐色的雌兔(染色体组成为XO与)正常灰色(t)雄兔交配,预期子代中褐色兔所占比例和雌、雄之比分别为()A3/4与11 B2/3与21 C1/2与12 D1/3与1137三种果蝇均不含等位基因,控制性状的基因符号和基因所在染色体编号如下表。类型性状野生型白眼型残翅型染色体眼色红眼B白眼b红眼BX()翅型长翅V长翅V残翅v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得到基因型为VvXby的果蝇,选作的亲本组合是( )A父是野生型,母是白眼型 B父是白眼型,母是残翅型C母是白眼型,父是残翅型 D父是野生型,母是残翅型38图为基因的作用与性状的表现流程示意图。请根据图分析,不正确的选项是( )A过程是转录,它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四种核糖苷酸为原料合成mRNAB过程中只需要mRNA、氨基酸、核糖体、酶、ATP即可完成C某段DNA上发生了基因突变,但形成的蛋白质不一定会改变D基因能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39八倍体小黑麦(8N56)是我国科学家利用普通小麦(6N42)和黑麦(2N14)杂交获得杂种幼苗后,经秋水仙素处理培育而成的高产小麦新品种,据此可推断出()A小黑麦是普通小麦与黑麦共同进化的产物 B普通小麦与黑麦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C小黑麦是新物种,其单倍体不可育 D小黑麦的产生没有改变生物基因库的数量和基因频率40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被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第卷(非选择题 共50分)二、非选择题(45题每空2分,其他题目每空1分,共50分)41.(8分)如图是人类某一家族遗传病甲和乙的遗传系谱图。(设甲病与A,a这对等位基因有关,乙病与B,b这对等位基因有关,且甲、乙其中之一是伴性遗传病)(1)控制甲病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控制乙病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是 性基因。(2)写出下列个体可能的基因型: 。8 。10 。(3)8与10结婚,生育子女中只患一种病的几率是 ,同时患两种病的几率是 。42(8分)图1表示某种生物(基因型为EeFf)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图2表示该生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字母E、e代表染色体上的基因)。图3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能的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中DNA分子数。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CD段变化发生在_期。(2)图2中,甲细胞中含有_个染色体组,甲所示细胞分裂的前一阶段,细胞中染色体排列的特点是_。(3)图2中,乙细胞处于图1中的_段,对应于图3中的_。(4)图2中,丙细胞的名称是_。请仔细观察丙细胞内染色体上的基因,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43(9分)下图表示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1)图中涉及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为:_(以流程图的形式表示)。(2)mRNA是以图中的为模板,在_的催化作用下,由4种游离的_依次连接形成的。(3)能特异性识别mRNA上密码子的分子是_,它所携带的小分子有机物可用于合成图中_。(4)如果知道一段肽链的氨基酸序列为“甲硫氨酸丙氨酸丝氨酸亮氨酸”,_(填“能”或“否”)写出确定的mRNA的碱基序列。根据mRNA的碱基序列_ (填“能”或“否”)写出tRNA的种类。(5)由于化学物质甲磺酸乙酯的作用,该生物体表现出新的性状,原因是:基因中一个GC对被AT对替换,导致由此转录形成的mRNA上_个密码子发生改变,经翻译形成的中_发生相应改变。44(9分)A、B、C、D、E分别表示几种不同的育种方法,根据图回答:(1)A图所示过程称克隆技术,新个体丙的性别决定于_亲本。(2)在B图中,由物种P突变为物种P,是指导蛋白质合成时,处的氨基酸由物种P的_改变成了_。(缬氨酸GUC;谷氨酰胺CAG;天冬氨酸GAC)(3)C图所表示的育种方法叫_,该方法最常用的做法是在处_。(4)D图表示的育种方法是_,原理是_。(5)E图中过程常用的方法是_,与D方法相比,E方法的突出特点是_。45.(16分)黄瓜植株的性别类型多样,研究发现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F、f与M、m控制着共同瓜植株的性别,M基因控制单性花的产生,当M、F基因同时存在时,黄瓜为雌株;有M无F基因时黄瓜为雄株;mm个体为两性植株。(1)雌株个体在做杂交亲本时无需 ,可极大简化杂交育种的操作程序。控制黄瓜性别的两对基因遗传时遵循 。(2)研究发现,雌花在发育初期为两性花,后来由于基因的调控导致雄蕊败育。从细胞生命历程的角度来看,雄蕊败育的过程属于 。(3)育种学家选择两个亲本杂交,得到的后代全为雄株,则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 ,这些雄株与MmFf植株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4)研究发现,基因型为mm的植株存在表型模拟现象,即低温条件下mm植株也有可能表现为雌株。现有一雌株个体,请设计实验探究它是否为表型模拟。将此植株与 杂交,得到种子,在正常条件下种植。观察后代的表现型:如果 ,则说明被测植株为表型模拟;如果 ,则说明被测植株为正常雌株,不是表型模拟。淄博六中12级学分认定模块考试参考答案(生物)第一卷1-10 DBDBC,BADDA 11-20 CCADD,BDBCB 21-30 DDDAC,DBBCB 31-40 BAABA,BCBCD第二卷41(每空1分,共8分)(1)常 X 隐 (2)AAXBY或AaXBY aaXBXb 或aaXBXB AaXbY 或AAXbY(3)5/12 1/1242(每空1分,共8分)(1)DNA分子的复制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有丝分裂后(2)4 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赤道板上(3)BC B(4)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发生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43(每空1分,共9分)(1)DNAmRNA蛋白质(2)RNA聚合酶 核糖核苷酸(3)tRNA 多肽(肽链)(4)否 能(5)1 氨基酸的种类或数目44(每空1分,共9分)(1)甲(2)天冬氨酸 缬氨酸(3)多倍体育种 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4)杂交育种 基因重组(5)花药离体培养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45(每空2分,共16分)(1)去雄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细胞凋亡(3)MMff与mmff 雌株:雄株:两性植株3:3:2(4)两性植株(或mm个体) 没有单性植株 有单性植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