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1.2《寡人之于国也》同步备课教案 苏教版必修4.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718158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1.2《寡人之于国也》同步备课教案 苏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1.2《寡人之于国也》同步备课教案 苏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1.2《寡人之于国也》同步备课教案 苏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1.2寡人之于国也同步备课教案 苏教版必修4教学目标:1学习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2能归纳“数、发、直、兵、胜”的意义,掌握“或或”“直耳”“是也”“是何异于”等句式的翻译。3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教学重点:掌握有关文言词语和句式。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比喻,体会文章充沛的气势。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语由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引入,回忆孟子的名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了解其中包含的仁政思想。二板书课题,介绍孟子生平及思想孟子,名轲,战国邹(今山东邹县南)人,战国中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后世尊之为“亚圣”。孟子提出“性善论”,主张实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 反映了孟子的“民本思想”。后人把他的思想与孔子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三朗读课文正音王好(ho)战弃甲曳(y)兵不可胜(shng)食数(c)罟(g)不入洿(w)池衣帛(b)鸡豚(tn)狗彘(zh)之畜(x)谨庠(xing)序之教孝悌(t)之义然而不王(wng)者 涂有饿莩(pio)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熟读课文,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1孟子是怎样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的?“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他的“仁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3孟子是怎样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五布置作业1在熟读基础上背诵课文2对照注释自读课文,能作口头翻译第二课时一检查自读情况1齐读课文2指名学生口头翻译,师生共同纠正误译之处强调重点词语和句式: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则:表示假设,如果就填然鼓之鼓:名词作动词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为动用法死:形容词作名词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树、衣:名词作动词谨庠序之教谨: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庠、序:都是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王:名词作动词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罪:名词作动词,归咎,归罪岁:年成3内容讨论:孟子对梁惠王“民不加多”的疑问是如何分析的?(小组讨论后交流)战国时代,个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池,相互攻伐;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造成兵员缺乏、劳力不足,这是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争夺人力,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孟子充分利用梁惠王想争夺人力的心理来宣传他的“仁政”思想。他没有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来设喻。他通过设喻设下了圈套,诱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说出“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趁机说出:“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梁惠望认为自己对待百姓的政策比邻国好,但孟子却指出,梁惠王的政策虽好,但与邻国相比,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本质上都是相同的。也就是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作譬,说明梁惠王比别的国君好不了多少。问题的原因找到了,文章就很自然地过渡到“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这也就是孟子“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他的“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包括几个方面?一是“王道之始”,一是“王道之成”。“王道之始”要采取哪些措施?将会产生怎样的效果?要想“王道之成”还需采取哪些措施?前三组排比是孟子“养民”的主张,后一组是“教民”的主张。孟自在这四组排比里,把自己的主张层层铺叙,渲染得有声有色,为梁惠王展现出一幅美好的前景。有里合理的措施,还需要有合理的态度。孟子是怎样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这有什么作用?二知识归纳1通假字汇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同“斑”,花白。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同“途”,道路。2古今异义河内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凶年。今义:指人和动物暴躁,心肠狠。)邻国之民不加少(古义:副词,更。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或百步而后止(古义:有的人。今义:表选择的连词,或者。)是亦走也(古义:跑,逃跑。今义:行走。)3词类活用情况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名词作动词,吃。然而不王者王:名词作动词,为王,以仁德使天下百姓归顺。树之以桑树:名词作动词,种植、栽种。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作动词,穿。填然鼓之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4、一词多义(10).数愿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数目、数量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几、若干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命运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shu屡次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c密、细密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sh计算(2).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与“曲”相对,不弯曲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仅、只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价值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指南录后序径直、直接(3).发百发百中成语发射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征发、派遣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打开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花开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出发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发出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发出、抒发(4).兵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兵器穷兵黩武成语战争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军队草木皆兵成语士兵(5).胜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承受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尽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胜利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超过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优美的(6)文言句式介词结构后置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宾语前置未之有也固定用法直不百步耳(直耳:只是罢了。)是亦走也(是也:这也是啊。)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或或”相当于“有的人有的人”)则何如(何如:怎么样)三总结全文1本文写作上的特点结构严谨善用比喻气势充沛四随堂练习1、下列加横线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河内凶(有战乱)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D弃甲曳 (拖着)兵而走 2、下面的加横线的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A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春心莫共花争发B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C或五十步而后止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D是亦走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3、对下列各句中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斯天下之民至焉鸡豚狗彘之畜树之以桑未之有也邻国之民不加少A/ / B/ / C/ D / 4、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例:树之以桑A非我也,岁也B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C或五十步而后止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5、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请以战喻B寡人之于国也C王无罪岁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 注释廷尉,汉朝中央最高执法官。跸:皇帝出行的车马。此处指发出警告,禁人通行。当:判决。6、对文中加横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上(皇帝)行出中渭桥B于是使(使者)骑捕C而更(改变)重之D上使立诛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则已7、对文中的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乘舆马惊皇帝坐的车子所驾的马受到惊吓。B属之廷尉把那人交给廷尉衙门严办。C廷尉,天下之平也廷尉是天下平安无事的依赖D释之治问由释之来查究考问。8、由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民安所措其手足?B廷尉,天下之平也C固不败伤我乎!D此人亲惊吾马9、下列各句中无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固不败伤我乎 B属之廷尉C今法如此 D乃苦身焦虑10、对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一句翻译准确的一项是A一有偏差,天下执法的人就会任意减轻或加重刑罚B一有偏差,天下执法的人就都会加重刑罚 C一有偏差,天下执法的人就都会减轻刑罚D一有偏差,天下执法的人就会有时减轻有时加重刑罚11、对这段文字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上属之廷尉的做法本身便是错误的,所以致使以后的行为更加错误。B那个惊了马的人是个生意人,他并非是有意识的。C释之认为犯了法的人应交有关部门处理,皇帝不应自行处理。D释之认为随意更改法律就会使百姓失去对国家法典的信任。全篇参考译文:(有一次)文帝出行,路过中渭桥,(忽然)有个人从桥下窜出来,把拉皇帝车子的马吓了一跳。(文帝)于是派随从骑士(把那人)逮住,把他交给廷尉(严办)。(廷尉)张释之(亲自落究者问。(那人)说是从外县来;听见皇帝车马要来时发出的警告,便躲藏在桥底下。等了好久,以为皇帝车马已经过去了,就(从桥下)出来,见皇帝车马正在经过,于是只得奔逃了。廷尉呈上判决结果:一个人违犯回避皇帝车马的禁令,应当罚金。文帝发怒说?;这个人当面惊吓了我的马,我的马幸而温和,假如其他的马,难道不要翻车跌伤我吗!然而廷尉却只判处他罚金!张释之说:法律是皇帝和天下人所应共同遵守的。现在法律上是这样(规定,只能判处罚金)。如果(擅自)改动,加重刑罚,那末法律就不会被天下人信任。而且当时皇上就派人杀了他,也就算了,如今已经交给廷尉(来处理),廷尉是天下公平执法的模范,一有偏差,天下执法的人都会(任意)减轻或加重(刑罚),叫天下百姓怎么办呢?希望皇上考虑这件事过了好一会儿,文帝说:廷尉的判决是正确的。参考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