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II).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700894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3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19-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19-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II)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如图所示,将甲手机挂在玻璃罩内,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能听到甲手机响亮的振铃声,同时也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如果用抽气机不断地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再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听到甲手机的振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振铃声,但仍能清晰地看到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据这个实验可推测出()A声音和光的传播都需要介质B声音和光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光能D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光不能2这一个月里我们在课堂上学会了许多物理研究方法下列四个探究实验中,运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研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的有关 研究真空不能传声鼓面上放小纸屑,显示鼓面的振动 探究不同材料的隔音性能ABCD3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A发高烧时人体温度可达40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10C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为50D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204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B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为了利用水的汽化吸热C夏天,如把温度计放在这个吊扇下扇风,温度计的示数不变D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5舞台上,没有其它光源,只有一个追光灯演员穿着红色上衣,追光灯发出的白光照在演员身上,观众透过绿色太阳镜观看,看到演员上衣的颜色是()A红色B绿色C白色D黑色6小猫在平静的池塘边欣赏自己在水中的像,图中正确的是()ABCD7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则从侧面看去()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8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9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湖中的倒影B碗中的筷子C世博会夜晚的灯光D镜中的陶罐10小李把一个硬币放在碗里,移动碗直到眼睛看不到为止,保持头部不动往碗里倒水,倒到一定程度时,小李又重新看到硬币小李用作图方法说明结论正确的是()ABCD11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在距透镜4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40cmB30cmC20cmD10cm12如图所示,四幅图分别表示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过远视眼、近视眼折光系统折射后的成像情况和对它们进行矫正的做法其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ABC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3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产生的,它通过传入我们耳中的我们能分辨出不同老师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个人发出声音的不同14用质量相等的0的水和0的冰来冷却食物,的效果好一些这是因为用0的冰冷却物体时比0的水多了一个过程,要大量的热量沸油烫伤比同质量的沸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15观测日食不能用肉眼直接对着太阳,如果没有专用的太阳滤镜,可采用如图所示的简便方法:一是准备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在脸盆中观察太阳的像,这是利用成像原理;二是将手指展开互相垂直叠放,只留有小缝隙,对着阳光,在白纸上观察太阳的像,这是利用了成像的原理日食的形成可以用来解释,此时太阳、地球、月球正好在同一直线上,处在中间位置的是16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则入射角为;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液面下降时,光点S将(选填“向左”、“向右”或“不会”)移动17我们看到水面下鱼儿在云里游动,那么看到的“鱼儿”是像(填“虚”或“实”),是由于光的形成的,看到的“云”是像(填“虚”或“实”),是由于光的形成的18多媒体教室中的投影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做成的,其优点在于:一是利用使教室里各座位上的同学都能看到画面;二是白布能反射颜色的光,使同学们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平面镜的作用是为了使屏幕上的像大一些,则应将投影仪(靠近,远离)屏幕19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其中是入射光线,是反射光线,是折射光线,反射角为,折射角为 光线是从斜射入20如图所示,小勇利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时,应将手指放在距放大镜(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cm的位置当他将手臂伸直,用这个放大镜看窗外远处的物体时,他所看到的是倒立的、(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21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过程中,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主轴上的A、B、C、D、E、F、G各点(如图示) 分别按以下情况调整好光屏的位置:(1)把烛焰放在点,光屏上出现清晰倒立最大的实像;(2)把烛焰放在点,光屏上出现清晰倒立最小的实像;(3)把烛焰放在点,光屏上不出现像三、作图题:22由发光点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将通过A点,试在图中确定这条光线及其反射光线23在图中虚线处画出合适的透镜24请你根据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特点完成下面的光路图四、实验题:25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入射角015304560反射角015304560折射角01122135.440.9(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光的和现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增大、减小),且折射角总(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反射角等于度(2)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是否存在不足?答:(是/否);请简要说明理由:26小强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特征回答下列问题:(1)该物质是;(填“晶体”或“非晶体”)(2)该物质的熔点是:(3)该物质温度为30时处于态;(填“固”或“液”)(4)该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持续的时间是min27小华在地面上铺一张白纸,将刻有边长为3cm等边三角形的纸板正对着太阳,保持纸板与地面距离为1m不变,观察白纸上的光斑小华用另一张卡片覆盖在三角形孔上(如图所示),遮住孔的一部分,让太阳光透过小孔,将右侧的卡片缓缓向左移动,观察光斑变化情况上述过程中(1)可以探究光斑的形状与的关系(选填“小孔形状”或“小孔大小”);(2)刚开始时,白纸上光斑大小将(“变大”、“不变”或“变小”),光斑亮度(“增强”、“不变”或“减弱”);(3)当小孔足够小时,此时光斑形状是形,继续移动覆盖的卡片,减小通光孔的大小,白纸上光斑大小将(“变大”、“不变”或“变小”)28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平板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镜面的接缝ON转动(1)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比较若将AO向ON靠近,则OB(选填“靠近”或“远离”)ON(2)如图乙,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3)实验中纸板要和镜面29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用两段等长的蜡烛、一块玻璃板、一把刻度尺等器材做实验,如图所示(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2)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关系(3)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如图眼睛应该在玻璃板的(填“左方”或“右方”)观察蜡烛A的像移去蜡烛B,并在B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填“实”或“虚”)像确定像的位置的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效替代法)3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捷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1)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捷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亮点为止,说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测得它与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10cm,确定出焦距f=(填“5cm”或“10cm”)(2)如果实验中蜡烛燃烧后变短了,为了在光屏上看到完整地像,光屏应该向(填“上”或“下”)移动(3)小捷将光源移至距透镜30cm处后,再移动光屏,至到如图所示位置,光屏上会出现清晰的(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在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如果她将光源再远离凸透镜一些,这时光屏应向(填“左”或“右”)移动,以获得清晰的实像(4)如果将光源移至距透镜7cm处,凸透镜此时成的是放大的(填“虚像”或“实,像”),为了看到像人眼的位置应和蜡烛(同,异)侧(5)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如果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会导致近视有一种治疗近视眼的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得些(选填“强”或“弱”),焦距变(长,短)(6)某小组实验时对图甲中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将蜡烛换成LED灯、光屏换成带有方格的光屏蜡烛换成LED灯的优点光屏换成带有方格光屏的优点是31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1)实验前,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2)如图1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成的是(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方;(3)在保持(2)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成的是(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4)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如图2所示,则该透镜焦距fL(选填“”、“”或“=”),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用L0、L表示)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黄桥中学xxxx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如图所示,将甲手机挂在玻璃罩内,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能听到甲手机响亮的振铃声,同时也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如果用抽气机不断地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再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听到甲手机的振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振铃声,但仍能清晰地看到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据这个实验可推测出()A声音和光的传播都需要介质B声音和光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光能D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光不能【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声现象【分析】解答本题可根据题意和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来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当用抽气机不断地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时(空气越来越少,最后连空气也没有了,几乎就是真空了),甲手机的振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振铃声,这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我们仍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属于光信号),这说明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选 C【点评】本题考查了光和声音的传播,属于识记性内容,要牢记2这一个月里我们在课堂上学会了许多物理研究方法下列四个探究实验中,运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研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的有关 研究真空不能传声鼓面上放小纸屑,显示鼓面的振动 探究不同材料的隔音性能ABCD【考点】物理学方法【专题】其他综合题【分析】物理研究中常常用到“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模型法”、“类比法”、“转化法”等方法【解答】解:液体蒸发快慢与三个因素有关,在研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的有关时,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真空不能传声:先实验随着罩内空气的不断抽出,听到铃声越来越弱;再推理如果罩内被抽成真空,将听不到铃声,由此可以推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用“科学推理法;鼓面上放小纸屑,显示鼓面的振动,把鼓面的振动转化为小纸屑的跳动,用“转化法;探究材料的隔声性能时,一般控制材料,改变距离;或控制距离,改变材料,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方法相同的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理学研究方法的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3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A发高烧时人体温度可达40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10C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为50D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20【考点】温度【专题】估算法【分析】根据我们对于生活中常见物体温度的了解来作答,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解答】解:A、正常人的体温是37左右,高烧病人的体温可以达到40,所以A是正确的;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10左右,所以B是错误的;C、饺子煮熟即将出锅的温度约为100左右,所以C是错误的;D、加冰的橙汁饮料的温度应该在0或0以上,所以D是错误的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我们对于温度的感性认识,是一道基础题;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4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B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为了利用水的汽化吸热C夏天,如把温度计放在这个吊扇下扇风,温度计的示数不变D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考点】熔点和凝固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应用题;声现象;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1)选择温度计的原则是:温度计内的测温物质的凝固点应该比被测温度低,沸点应该比被测温度高(2)水的比热比较大,降低相同的温度时,放出热量比较多(3)从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入手(4)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解答】解:A、在北方很冷的地区温度非常低,所以应该选凝固点低的物质做测温物质,而水银的凝固点高,一般选酒精温度计,故A错误B、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因为水的比热比较大,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更多的热量,使菜的温度不至于很低,故B错误;C、夏天,用扇子对着温度计扇,由于温度计上不存在液体的蒸发,不能改变气温,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不变,故C正确;D、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改变弦的长度,从而改变振动频率,所以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不是改变响度,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中的比热容、蒸发、熔点、及温度计选择以及音调的知识,联系了生活实际,注重了学以致用的考查5舞台上,没有其它光源,只有一个追光灯演员穿着红色上衣,追光灯发出的白光照在演员身上,观众透过绿色太阳镜观看,看到演员上衣的颜色是()A红色B绿色C白色D黑色【考点】物体的颜色【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白光是复色光,能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七种色光彩色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和物体颜色相同的色光,其它的色光都被物体吸收透明物体只能透过和物体颜色相同的色光,其它的色光都被物体吸收【解答】解:白光照在演员身上,红色上衣只能反射红光,绿色太阳镜只能透过绿色光,红光被太阳镜吸收了,没有光进入观众的眼睛,所以观众透过太阳镜看到演员上衣的颜色是黑色的故选D【点评】本题容易忽略白光是复色光,其中包含着红橙黄绿蓝靛其中色光彩色物体反射和物体相同的色光,其它色光被物体吸收透明物体只能透过和物体颜色相同的色光,其它的色光都被物体吸收以上三条是解决本题的关键6小猫在平静的池塘边欣赏自己在水中的像,图中正确的是()ABCD【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平池塘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可使小猫通过水面成像,并且它的像与本身关于湖面对称,通过观察,只有选项C符合这一特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此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7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则从侧面看去()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考点】漫反射;镜面反射【专题】实验分析法【分析】镜面反射表面光滑,反射光线方向集中,眼睛只有在某些位置能接收到反射光线,漫反射表面粗糙,反射光线方向散乱,眼睛在各个位置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人眼感觉物体的亮暗,取决于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眼的多少,进入眼睛的光线多,感觉亮,进入的少,感觉暗【解答】解:镜子表面光滑,发生镜面反射,垂直照射的手电筒的光,反射后几乎还是向上的,人眼在侧面看,几乎接收不到镜子的反射光线;白纸表面粗糙,发生漫反射,手电筒的光反射后,各个方向都有,人眼在侧面看,可以接收到少量的反射光线两种情况相对比,白纸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较多,人感觉更亮故选:B【点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不是判断物体亮暗的依据,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多少,才是判断物体亮暗的依据,如果镜面反射的光正好进入人眼,人感觉要比漫反射亮,如果镜面反射的光没有进入人眼,人感觉它是很暗的,不如漫反射亮8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一般用来求凸透镜的焦距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2)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解答】解:A、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图,u=v=2f=16cm 时,所以f=8cmA错误B、当u=12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错误C、当u=20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C错误D、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凸透镜的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D正确故选D【点评】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以及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像距、像之间的关系,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9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湖中的倒影B碗中的筷子C世博会夜晚的灯光D镜中的陶罐【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应用题;信息给予题【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解答】解:A、湖中出现岸上景物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不符合题意;B、碗中的筷子由于光的折射现象,水下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像是断了,符合题意;C、灯光在夜空中看来,沿直线传播,不符合题意;D、平面镜中出现陶罐的像,是平面镜成像,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光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现象的认识情况,会根据不同现象的特点进行分类10小李把一个硬币放在碗里,移动碗直到眼睛看不到为止,保持头部不动往碗里倒水,倒到一定程度时,小李又重新看到硬币小李用作图方法说明结论正确的是()ABCD【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首先要弄清人看到物体时,是物体发出或反射出的光进入人眼,而不是人的眼光照到物体上;其次要弄清发生折射现象时,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解答】解:硬币反射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方向偏折,即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就看到硬币了故选B【点评】人看到水中的物体是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而不是由空气中射入水中;光由水中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由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空气中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是大的11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在距透镜4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40cmB30cmC20cmD10cm【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当凸透镜成像时,物距介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且像距大于2倍焦距时,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解答】解:当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时,此时像距大于2倍焦距,设焦距为f,则2f40cm,得出f20cm,在选项中只有10cm是符合的,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凸透镜的成像规律12如图所示,四幅图分别表示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过远视眼、近视眼折光系统折射后的成像情况和对它们进行矫正的做法其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ABCD【考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是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而形成的,由此入手分析其矫正方法【解答】解:在以上四个图中,只有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图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后方,是远视眼;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发散一下,因此带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故选图远视眼戴凸透镜矫正故选B【点评】明确近视眼、远视眼、正常眼的成像特点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措施是解决此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3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它通过空气传入我们耳中的我们能分辨出不同老师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个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解答】解: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它通过空气传入我们耳中;我们能分辨出不同老师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个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答案为:振动,空气,音色【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分析解答14用质量相等的0的水和0的冰来冷却食物,0的冰的效果好一些这是因为用0的冰冷却物体时比0的水多了一个熔化过程,要吸收大量的热量沸油烫伤比同质量的沸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高【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因为0的冰熔化为0的水时要吸收大量的热,而温度保持0不变,当冰全部熔化后,再吸热,水才能升温;而0的水吸热后直接升温,因此不难判断谁的冷却效果好(2)1标准气压下,油的沸点约280,水的沸点为100,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得多【解答】解:(1)0的冰熔化为0的水还要吸收热量,所以用质量相等的0的水和0的冰来冷却食物,冰的效果好一些(2)沸油烫伤比同质量的沸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故答案为:0的冰;熔化;吸收;油的沸点比水高【点评】本题考查了熔化吸热和沸点得相关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15观测日食不能用肉眼直接对着太阳,如果没有专用的太阳滤镜,可采用如图所示的简便方法:一是准备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在脸盆中观察太阳的像,这是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二是将手指展开互相垂直叠放,只留有小缝隙,对着阳光,在白纸上观察太阳的像,这是利用了小孔成像的原理日食的形成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来解释,此时太阳、地球、月球正好在同一直线上,处在中间位置的是月球【考点】光的反射;光直线传播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分析】(1)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太阳在水面成像,在水面上观察太阳的像(2)手指展开,互相垂直叠放,对着阳光,手指间形成小孔,在白纸上呈现太阳的像,在白纸上观察太阳的像(3)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应用的实例有:日食、月食、射击瞄准时的“三点一线”、小孔成像等【解答】解:(1)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太阳在水面成像,应用了平面镜成像原理(2)手指间的缝隙形成小孔,太阳经小孔在白纸上成像,应用了小孔成像的原理(3)当太阳、月球、地球在同一直线上,月球处在太阳和地球中间,月球挡住了沿直线传播的光,地球上的人看不到太阳便发生了日食现象日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答案为:平面镜;小孔;光沿直线传播;月球【点评】光学部分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本题主要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中的小孔成像,光的反射中的平面镜成像结合天文知识考查光学知识,有利于对同学们进行科普教育;直接观察日食可能使眼睛受伤,所以采用光学成像的办法,使成的像暗一些,这样保护眼睛16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则入射角为40;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液面下降时,光点S将向右(选填“向左”、“向右”或“不会”)移动【考点】光的反射定律【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1)根据反射角和入射角的概念可确定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当液面发生变化时,由于入射角的大小不变,所以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作图可知光点S的移动方向【解答】解:(1)由“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可得入射角为9050=40因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为40;(2)当液面发生变化,下降时,由于入射角的大小不变,所以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反射光斑将向右移到A的位置,如图所示:故答案为:40;向右【点评】本题考查利用镜面反射来解释分析液面微变监视器的原理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会根据掌握的知识采用多种方法作图17我们看到水面下鱼儿在云里游动,那么看到的“鱼儿”是虚像(填“虚”或“实”),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看到的“云”是虚像(填“虚”或“实”),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的反射【专题】应用题【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平面镜成像,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同时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我们看到水中的物体,其实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解答】解:我们看到水中的鱼,其实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看到的“云”是白云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答案为:虚;折射;虚;反射【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通过同一幅画面考查了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现象特别是看到的现象同是在水中,很容易搞错反射与折射都能形成虚像,主要区别是反射形成的虚像关于反射面对称,物像分布在反射面的两侧;折射形成的虚像,像和物在界面的同一侧18多媒体教室中的投影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做成的,其优点在于:一是利用漫反射使教室里各座位上的同学都能看到画面;二是白布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使同学们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路为了使屏幕上的像大一些,则应将投影仪远离(靠近,远离)屏幕【考点】漫反射;物体的颜色;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透镜及其应用【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光线照到粗糙不平的物体表面,物体表面发生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平面镜的作用,要知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小,成的像越大【解答】解:投影屏幕使用粗糙的白布做成,表面粗糙的白幕布,表面因为粗糙,利用漫反射,能使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能进入各位同学的眼睛,使同学们都能看到屏幕上的像屏幕是白色的,白色能反射各种的色光,能使同学们看到多彩的画面平面镜可以将透镜会聚的光反射到屏幕上,起到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作用若使屏幕上的像变大,应减小物距或增大像距,所以应将投影仪 远离屏幕故答案为:漫反射;改变光路;远离【点评】多媒体教室里,我们能看到屏幕上的画面,这个过程应用了很多的物理知识,凸透镜成像规律、白色而粗糙的屏幕、光的直线传播等等,我们要敢于提出问题,正确回答问题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是一道好题19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其中BO是入射光线,OA是反射光线,OC是折射光线,反射角为BON,折射角为CON 光线是从空气斜射入玻璃【考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1)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根据定律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一定相等,由此可确定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2)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因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一定在相对的两个区域中,由此确定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3)最后根据确定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找出反射角、折射角的大小【解答】解:(1)由图可知,NN是AOB的角平分线,因此NN是法线;(2)因为BO和OC分居法线两侧,并且在两种介质中,因此BO为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则BON是入射角,且BON=9030=60;CON为折射角,且折射角CON=9055=35;因为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光线是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的故答案是:BO;OA;OC;BON;CON;空气;玻璃【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会根据光路图识别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并且会求入射角、反射角或折射角20如图所示,小勇利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时,应将手指放在距放大镜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cm的位置当他将手臂伸直,用这个放大镜看窗外远处的物体时,他所看到的是倒立的、缩小(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题目中给了两种凸透镜成像的情况,分别利用每种告诉的已知条件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来确定:物距的范围、像的性质【解答】解:第一种情况,要用它看自己的手指纹时,则此时的凸透镜就作为一个放大镜使用,放大镜是利用了凸透镜在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的成像情况工作的因为焦距为10厘米,故应将凸透镜放在距手指小于10cm的位置第二种情况是用这个凸透镜去观察窗外远处的景物,此时的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要大于该透镜的2倍焦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答案为:小于;缩小【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是记熟成像规律并能做到举一反三21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过程中,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主轴上的A、B、C、D、E、F、G各点(如图示) 分别按以下情况调整好光屏的位置:(1)把烛焰放在E点,光屏上出现清晰倒立最大的实像;(2)把烛焰放在A点,光屏上出现清晰倒立最小的实像;(3)把烛焰放在G点,光屏上不出现像【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成实像,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虚像;实像能呈现在光屏上,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解答】解:(1)光屏上出现清晰倒立最大的实像,烛焰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外,并且物距最小时,像距最大,像最大,所以烛焰在E点时光屏上成倒立最大的实像(2)光屏上出现清晰倒立最小的实像,烛焰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外,并且物距最大时,像距最小,像最小,所以烛焰在A点时光屏上成倒立最小的实像(3)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虚像,所以把烛焰放在G点时光屏上不出现像故答案为:(1)E;(2)A;(3)G【点评】(1)一倍焦距分虚像,二倍焦距分大小(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这条结论在凸透镜成像习题中有重要的应用,一定要熟练掌握三、作图题:22由发光点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将通过A点,试在图中确定这条光线及其反射光线【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发光点S的像点S,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像点,可以有像点和A点确定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从而画出反射光线,并确定反射点,最后由发光点和反射点画出入射光线,从而完成光路【解答】解:作出发光点S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像点S,连接S、A点交平面镜于点O,沿OA画出反射光线,连接SO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点评】平面镜成像特点与光的反射定律相结合来作图,比较直观、简捷、准确23在图中虚线处画出合适的透镜【考点】透镜的光路图【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判断透镜类型的关键是根据透镜对光的作用,如果光线被会聚了就是凸透镜,如果光线被发散了就是凹透镜【解答】解:将入射光线进行延长,延长得到的光线与折射光线进行比较:图中的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向主光轴靠拢,所以这个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填凸透镜;如下图所示:【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要求较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光学元件的光学特点24请你根据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特点完成下面的光路图【考点】透镜的光路图【专题】作图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在作凸透镜、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解答】解: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如图所示:【点评】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四、实验题:25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入射角015304560反射角015304560折射角01122135.440.9(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增大(增大、减小),且折射角总小于(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反射角等于0度(2)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是否存在不足?答:是(是/否);请简要说明理由:应该换用其他透明介质再做此实验,这样得出的结论将更具有普遍性【考点】光学实验设计与探究【专题】实验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一束光线从空气垂直水面射入时,此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重合,所以夹角为0,即入射角为0,反射角也为0,折射角为0(2)实验次数较少,结论具有偶然性,多次测量是为了获取多组数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换用其他透明介质再做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性【解答】解:(1)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由表中数据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当入射角不断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故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2)评价:存在不足,应该换用其他透明介质再做此实验,这样得出的结论将更具有普遍性故答案为:(1)反射;折射;增大;小于;0;(2)是;应该换用其他透明介质再做此实验,这样得出的结论将更具有普遍性【点评】此题考查光的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26小强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特征回答下列问题:(1)该物质是晶体;(填“晶体”或“非晶体”)(2)该物质的熔点是48:(3)该物质温度为30时处于固态态;(填“固”或“液”)(4)该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持续的时间是6min【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图中有一段时间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变,说明这是晶体熔化的图象,此时对应的温度点,就是它的熔点;(2)在温度低于熔点时,物质呈固态;(3)熔化持续的时间就是温度不变的那一段时间【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有一定的熔点,因此该物质是晶体;(2)BC段所对应的纵轴的温度为48,这就是这种物质的熔点;(3)30低于物质的熔点,此时物质处于固态;(4)观察BC段对应的横轴可看出,物质从第6分钟开始熔化,到第12分钟结束,共持续6分钟故答案为:(1)晶体;(2)48;(3)固;(4)6【点评】读取物质熔化的图象时,应抓住图象的关键特征,先确定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再明确不同图象段的物质状态及对应的时间、温度等27小华在地面上铺一张白纸,将刻有边长为3cm等边三角形的纸板正对着太阳,保持纸板与地面距离为1m不变,观察白纸上的光斑小华用另一张卡片覆盖在三角形孔上(如图所示),遮住孔的一部分,让太阳光透过小孔,将右侧的卡片缓缓向左移动,观察光斑变化情况上述过程中(1)可以探究光斑的形状与小孔大小的关系(选填“小孔形状”或“小孔大小”);(2)刚开始时,白纸上光斑大小将变小(“变大”、“不变”或“变小”),光斑亮度不变(“增强”、“不变”或“减弱”);(3)当小孔足够小时,此时光斑形状是圆形,继续移动覆盖的卡片,减小通光孔的大小,白纸上光斑大小将不变(“变大”、“不变”或“变小”)【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1)据“用另一张卡片覆盖在三角形孔上(如图所示),遮住孔的一部分,让太阳光透过小孔,将右侧的卡片缓缓向左移动,观察光斑变化情况”可以判断该实验的目的(2)小孔较大时,因为太阳光是平行光,开始时孔较大,所以形成的是和孔面积大小相等的光斑,而且亮度与孔大小无关(3)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成像现象中像的形状与孔的大小和形状无关,它取决于物体的形状;小孔透过的光线越多,成的像越亮,否则越暗【解答】解:(1)据“用另一张卡片覆盖在三角形孔上(如图所示),遮住孔的一部分,让太阳光透过小孔,将右侧的卡片缓缓向左移动,观察光斑变化情况”可以判断出光斑的形状与小孔大小的关系(2)因为太阳光是平行光,开始时孔较大,所以形成的是和孔面积大小相等的光斑,故刚开始时,白纸上光斑大小将变小,而且亮度与孔大小无关,光斑亮度不变(3)当小孔到地面的距离一定时,小孔越来越小,地面上就越容易得到太阳的像,此时光斑形状是圆形,继续移动覆盖的卡片,减小通光孔的大小,白纸上光斑大小将不变,光斑亮度减弱故答案为:(1)小孔大小;(2)变小;不变;(3)圆;不变【点评】本题考查了小孔成像,知道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成像现象中像的形状与孔的大小和形状无关,它取决于物体的形状28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平板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镜面的接缝ON转动(1)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若将AO向ON靠近,则OB靠近(选填“靠近”或“远离”)ON(2)如图乙,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3)实验中纸板要和镜面垂直【考点】光的反射定律【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要多次改变入射角,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比较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入射光线靠拢法线,反射光线也靠拢法线(2)实验要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还要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共面(3)在光的反射中,三线在同一平面上,是通过光屏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解答】解:(1)改变入射光线AO,再观测几组反射角和入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若将A0向ON靠近,则OB靠近ON(2)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3)实验中纸板要和镜面垂直,只有当整个光屏为一平面时,才能够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共面这说明光屏可以验证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故答案为:(1)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靠近;(2)探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