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综合检测(四).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699059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综合检测(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综合检测(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综合检测(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1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综合检测(四)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2分)( )A诬蔑(w) 汲取(x) 藻饰(zo)B诘难(nn) 狡黠(xi) 肇事(zho)C慨叹(ki) 滞碍(zh) 脊梁(j)D儒家(R) 诓骗(kun) 伦理(ln)2.指出下列各项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4分)A轻而易举 不知所错 全神贯注 地大物博B格物至知 一事无成 怀古伤今 一帆风顺C持之一恒 孜孜不倦 袖手旁观 天资聪颖D不言而谕 墨守成规 自欺欺人 高谈阔论ABCD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最美女司机张婷婷的故事,像插上了翅膀一样飞遍大江南北,真可谓是家喻户晓。B.xx年,鼓楼区人民检察院将以“克难攻坚创佳绩、锲而不舍谱新篇”为整体工作思路。C.这些文章有个显著特点,也是它们的败笔之处:每篇文章的结尾都有一段根深蒂固的说教词,好像断尾巴的狗一样,令人难受。D.近年来,种种食品安全问题络绎不绝地出现在公众面前,令人惶恐不安。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十三年来,父母为了我辛苦付出,我发自内心地由衷地感谢他们。Bxx年10月11日,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获得xx年诺贝尔文学奖。C食物总有互相抵触发生反应的时候,所以牛奶中切忌不要添加果汁等酸性饮料。D林丹能成为羽毛球超级“大满贯”第一人,靠的是平时刻苦训练和临场出色发挥取得的。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分)( )A.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这篇文章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作者丁肇中是我国物理学家。.不求甚解的作者是马南邨,其代表作有燕山夜话。.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作者罗迦费因格是美国实业家。6.综合性学习。(8分)xx年12月2日,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首个“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是“遵守交通信号,安全文明出行”。学校就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1)下图是对某校学生路遇红灯后,行为与心理状况的统计。请结合活动主题,将图表信息转化为两条主要文字信息。(4分)信息: (2)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采访了一些行人并询问了他们闯红灯的理由,请你据此提出4条有针对性的建议,以遏制闯红灯现象的发生。(4分)甲:我知道红灯停,绿灯行。可没到绿灯亮,大家都走了,就剩我一人,挺傻的,所以跟着走了。乙:不就过个马路吗,不看信号灯也不至于出事啊!哪儿那么巧,交通事故就让我遇到了?丙:司机闯红灯会重罚,行人闯红灯又不会罚款,干吗非得站在那里等绿灯呢? 丁:交通信号灯设置不是太长就是太短,如果车很少就不要设置那么长的时间。附近就这一条斑马线,又没有天桥,过马路的人又这么多,肯定没人愿意等。建议: 二、阅读品悟(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3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节选)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7.选文的敌论点是 ;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 。(4分)8.选段是如何驳论证的? (3分)答: 9.文中的两处画线句是作品发表时被国民党书报检查机关删去了的,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3分)答: 10.你认为鲁迅可否称得上“中国的脊梁”?请联系你对鲁迅的了解,简要说明理由。(3分)答: (二)(xx铜仁中考)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4分)谈 自 立常言说大树底下好乘凉,然而庇护在大树底下的小树苗是长不成参天大树的。同样,人也是如此,不求自立是不会成才的。自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只有自立才能有发展的前途。世界著名的大发明家爱迪生的自立本领就很强。他十三四岁时为了建造实验室,常常到车站卖报,同时还在自己的后院里种植蔬菜,收获时再拿到市场上去卖。他用这些钱为自己建造了一间实验室,在此基础上他的发明也层出不穷。由此可见,自立对一个人的成功多么重要,要想成才,先得自立。相反,一个人如果不自立,样样都依赖别人,那么他是不会成大器的。球王贝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能成为球王,而我的儿子是不会成为球王的。”他说的话是有道理的。贝利能成为球王是因为他有很强的自立本领,而他的下一代却在富足的环境下产生了依赖的心理,缺乏吃苦的精神,这就决定了球王的儿子永远成不了球王。球王贝利认识到了这一点,可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庇护子女的现象却十分严重。含辛茹苦的家长们为子女们样样操心,尽力为子女们减轻一切负担,然而这却使不少少年养成了过度依赖的坏习惯。殊不知我们当代的少年是跨世纪的一代,肩负着历史的重任。视子如宝的家长们,你们应该还自己子女一份自由,让他们自立,为他们将来建设祖国打下基础。自立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想成才的青年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摆脱别人的庇护去自立吧!11.本文采用了什么论证方式?其中心论点是什么?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3分)答: 12.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说本文论证的过程。(4分)答: 13.请以“自立”为比喻的本体,仿照示例写两个句子。(3分)示例:自立,是那荒山上挺拔的松柏,四季常青。答: 14.“富二代”指的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一代民营企业家“富一代”们的子女,他们靠继承家产来拥有丰厚的财富。“富二代”在鲁豫有约栏目粉墨登场后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热词,但随着一部分“富二代”的负面新闻事件曝光,“富二代”几乎成了堕落、炫富的负面词汇。请结合本文思考,你认为当今的“富二代”们应当怎样做才能真正健康地发展?(4分)答: (三)(xx湖北模拟)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13分)读书最忌“死啃”赵 畅著名杂文家冯英子曾经讲过一个故事:一满族贵族,被任命为镇守荆州的将军。他痛哭流涕,誓不肯去。问他什么缘故,他说连关公也守不住的地方,我怎么守得住呢?与其将来失守获罪,不如不去的好。原来,满族贵族最先见到的汉文化是范文程身边的那本三国演义,努尔哈赤和他的将军们行军布阵,很多得益于这本书上的经验。他们把罗贯中笔下的关公奉若圣明,而关公是失荆州、走麦城时死的,此君不敢去守荆州,其原因大抵就在于此。 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呢?这位满族贵族,乃是一个标准的书呆子,其“死啃”书本,“只相信自己从书上读来的经验,看不到环境的变迁,看不到现实的变化”,故而把自己的思想禁锢起来,不敢越雷池半步,其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死啃”书本,其实就与守株待兔者一样,迂腐可笑,更可悲可叹。忆起“空城计”是在马谡违抗命令、蜀军缺兵少将、司马懿大军突然来临的情况下发生的。身为主帅的诸葛亮,其时倘有半点惊慌,举止失措,便会造成军心动摇、土崩瓦解的局面。在“空城”的形势下,他的镇定自若、沉着冷静,他的特别布阵,竟令敌方以为城里定有伏兵,从而化解了一起必败的危局。兵不厌诈,“空城计”当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军事谋略,但并非唯一的谋略,并非屡试不爽的产物,且总须视情择而用之。如果死啃三国演义,把小说当成历史,思想僵化,行动教条,最终必走入死胡同而落败。要读书但不尽信书,尤其不要死认条条框框,不要拘泥于某个观点,应着眼于作者的立意布局、思维方式,并通过自己的咀嚼、梳理,把它读顺了、读透了、读“活”了,并从作者的思想围墙中走出来,以至是跳出来,这才是我们读书应持的正确态度。不“死啃”书,把书读“活”,自需要按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运用脑髓,放出眼光”,亦即要敢于质疑,善于批判。美国高中教育的四个目标第一条就是“通过语言教学,帮助所有学生培养批判性思考能力”。老师为何不让学生背书,不给作业设置标准答案,甚至故意避免“正确答案”?就是为了不让学生丢掉批判的精神。而哈佛大学的标志更可谓是批判性思维精髓之体现:三本书两本朝上打开,一本朝下盖着。想告诉学生,书中尽管有知识和思想,但也会有谬误。若要想追求真理,那就应当质疑,质疑一切。是的,批判中,我们才能甄别精华和糟粕;质疑中,我们才能理清有用的和无用的。 在我看来,一个真正爱读书、“活”读书的人,总是与“捣碎”书籍联系在一起的。其“捣碎”的过程,究其实,就是一个释放自我情感与思想的过程,就是一个与作者不断较真、争辩的过程,也必是一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有人说,做文字工作,拼到最后是拼认识,对生命的认识。读书何尝不是如此?拼到最后,就是拼自我的再认识。生命是活的,我们的读书,我们的认识,当然也应该是活的。一切“死啃”的做法,一切僵化的思维,都是与读书宗旨背道而驰的。 (摘自xx年6月5日人民日报)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答: 16.文章开头引用了冯英子讲的一个小故事,有何作用?(2分)答: 17.文章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答: 18.作者认为,读书应持的正确态度是什么?(3分)答: 19.结合实际,请你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3分)答: 三、写作(40分)20. 带着一颗心,锁定目的地,执着地前行;尽情享受沿途的风景,哪怕山高路远,哪怕日晒雨淋请以“向目的地进发”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限文体(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答案解析1.【解析】选B。A项“汲”应读j;C项“慨”应读ki;D项“伦”应读ln。2.答案:A.错措;B.至致;C.一以;D.谕喻。3.【解析】选D。“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前后相接,往来不断,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4.【解析】选B。A项用词重复,应删除“发自内心地”;C项语意重复,删掉“切忌”或“不要”;D项属于结构混乱,删除“取得的”。5.【解析】选B。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作者丁肇中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6.(1)答案:遵守交通信号,没有闯过红灯的学生只有2%。98%的学生不遵守交通信号,以各种理由闯红灯。(2)答案:提高全民文明素养,避免从众心理的不良影响。加大交通安全的宣传力度,杜绝侥幸心理。执法部门加大对闯红灯行为的处罚力度。市政公用设施(信号灯、斑马线、过街天桥)设置更人性化。7.【解析】本题考查对敌论点和己论点的提取能力。可以筛选文中原句作答。答案: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8.【解析】本题考查作者的驳论方法。第段作者针对敌方的论据进行了一一批驳,指出这些论据说的都不是自信力的问题,不能证明敌论点。答案:自夸“地大物博”是信“地”信“物”并非“自信”。希望着国联是“他信”不是“自信”。求神拜佛是“自欺”。9.【解析】本题考查鲁迅议论文语言的犀利性和战斗性。要围绕时代背景和这些句子揭露的现实作答。答案:“求神拜佛”恐怕是国民党在山穷水尽时自欺和欺人的最后一招。鲁迅一针见血地指出“求神拜佛”的危害和严重后果,这自然触到了国民党的痛处。10.【解析】本题既考查学生对“中国的脊梁”含义的理解,也考查了对鲁迅的了解。回答时可以围绕鲁迅的精神品质、成就、影响等表述。答案:称得上。理由(示例):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为了唤醒国民的灵魂,用笔做武器,与黑暗势力战斗了一生。11.【解析】常用的论证方式有立论和驳论。中心论点一般与标题有关,在开头或结尾部分;论证方法主要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答案:论证方式:立论。中心论点:人不求自立是不会成才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12.【解析】本题考查对论证思路的把握能力。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采用“先,接着,最后”的句式归纳。答案:开篇先使用俗语引出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论证,最后归纳强调论点。13.【解析】本题考查仿写能力。一要符合题目要求,以“自立”为话题;二要符合句式特点,采用比喻修辞。答案(示例):(1)自立,是那石缝间翠绿的小草,坚韧顽强。(2)自立,是那波浪中高扬的风帆,乘风破浪。14.【解析】本题具有开放性,能围绕自立自强答出其中一点即可。答案(要点):要有吃苦的心理准备和精神,要自立、自强,要摆脱父辈的庇护;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感恩社会和报效国家;要学好文化知识,练好创业本领,科学发展地继承家业、创新家业等。15.【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中心论点的辨析。论点即作者所持的观点看法,是一个陈述句。通常要先考虑题目,也可考虑首段,也可考虑末段来辨析。答案:读书最忌“死啃”。(或“一切死啃的做法,一切僵化的思维,都是与读书宗旨背道而驰的。”)16.【解析】本题考查对首段引用小故事作用的分析。议论文首段的作用一般是引出文章论点,引出论述话题,充当论据证明论点。答案:引出本文议论的话题;充当事实论据证明文章的论点。17.【解析】本题考查对论证方法及作用的辨析。列举了美国高中教育和哈佛大学的标志及目的,其作用是为了证明作者的某个观点。答案:举例论证。准确具体充分地证明了“把书读活,就要敢于质疑,善于批判”这一论点。18.【解析】本题考查对信息的搜集能力。回答时,应找寻表明作者所持的读书态度的句子,从第段末不难发现。答案:不尽信书,尤其不要死认条条框框,不要拘泥于某个观点,应着眼于作者的立意布局、思维方式,并通过自己的咀嚼、梳理,把它读顺了、读透了、读“活”了,并从作者的思想围墙中走出来,以至是跳出来。19.【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含意的理解。回答时,不要只停留在表面意义上,还要挖掘其深层意义。答案:一个真正爱读书、会读书的人,一定敢于质疑,善于批判书中错误的观点,辨别真伪,从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0.【写作提示】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审题是关键。其中的“目的地”就是追求目标,即人生的理想;“进发”就是追求目标的过程。所以,这篇作文可着眼于追求的意义,可立足于追求的目标,也可从追求的过程入笔;可记叙亲身经历,可发表议论,还可以通过虚构一个动人的故事,想象并展现追求理想的艰难过程和美妙结果。注意,在行文中要表现出“向目的地进发”的美好的价值、感人的经历和深刻的体验。可以写自己曾经的一次野营迷路,后来是如何克服恐惧、孤独而到达目的地的。当然也可以写自己第一次坐汽车、火车的经历。无论选择哪一个材料,都应该突出由紧张、害怕到自信、勇敢的过程。也可以写个人的奋斗历程,对个人的心理描写,进与退的矛盾,痛苦与快乐的交织应该描写得细致一些。还可以以人物传记的体裁写一些著名人物成长历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