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2荆轲刺秦王1.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66066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2荆轲刺秦王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2荆轲刺秦王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2荆轲刺秦王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2荆轲刺秦王1一、赏析内容荆轲刺秦王是从战国策燕策三中节选的。作者成功地塑造了荆轲的形象。对荆轲的评价,历来见仁见智。北宋苏洵非议荆之行曰“始速祸焉”。南宋鲍彪为战国策作注说,“轲不足道也”。朱熹更认为“轲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但肯定荆轲的人更多,第一个是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结尾说:“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左思的咏荆轲称他“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陶潜说他“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近代龚自珍赞扬他“江湖侠骨”。评者大都认为,荆轲虽不懂得以一人之力难以挽狂澜于既倒的道理,也不懂得秦帝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他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在国家多事之秋挺身而出、不避艰险的精神和气概还是值得称道的。刘伯承将军挽叶挺诗“勒马黄河悲壮士,挥戈易水哭将军”,未尝不含褒荆轲之意。荆轲是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但专诸、聂政、要离的行刺纯属“士为知己者死”,而荆轲则基本上不是为一己之私而是为“国家大事”。对于他行刺的背景、目的,节选的文字前有这样一段记载: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之不肖,使得至前,敢有所道,此天之所以哀燕而不弃其孤也。今秦有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今秦已虏韩王,尽纳其地。又举兵南伐楚,北临赵;王翦将数十万之众距漳、邺,而李信出太原、云中。赵不能支秦,必入臣,入臣则祸至燕。燕小弱,数困于兵,今计举国不足以当秦。诸侯服秦,莫敢合从。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势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闲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毋让,然后许诺。于是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闲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由此可见,燕太子丹深感力绌计穷,而又不愿坐以待毙才派荆轲入秦行刺的。荆轲入秦,上策是用劫持的办法要挟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上策不行就行下策,刺死秦王,造成秦国混乱以图侥幸于万一。结果事败,燕王喜杀太子丹求和。后五年,秦灭燕。战国策是一部记载战国时期谋士的思想言论及其政治活动的史书,“长于叙事,精于描写”是它的特点,它以精练遒劲的笔触,曲折完整的结构,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慷慨激烈、悲壮动人的场面描写,显示了战国策记事写人的风采,标志着先秦历史散文的新发展。连司马迁作史记都几乎是将荆轲刺秦王原文收入刺客列传,只是“别采异闻”作了一点补充。荆轲刺秦王波澜起伏、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围绕着一个“刺”字展开,人物的性格也随着故事情节的推移,从人物对话、神态动作的描写和场面描写两方面得到栩栩如生的表现。(一)开端(秦将王翦破赵愿足下更虑之):刺的缘起。文章一开始,就连用“破”“虏”“收”“进”“略”“至”六个动词,写出秦军所向披靡,燕国危如累卵的历史背景,使故事一开始就黑云压城,笼罩着紧张的气氛,为后面故事的展开定下了悲剧的基调。太子“恐惧”,心急如焚,“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一语,婉转含蓄,微带责难,使他与荆轲之间的矛盾也初露端倪。荆轲在此危难之际,毅然回答,“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体现他“言必信,行必果”的侠义精神。然而“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他提出要取信秦王,则非献“樊将军首”和“燕督亢之地图”不可。主人公一亮相,就表现出他勇而多谋、城府很深的性格特点。但由于太子丹“不忍”,与荆轲意见分歧,事情起了波折。(二)发展(荆轲知太子不忍终已不顾):刺的准备。这一部分包括准备信物、准备利刃、配备助手、怒斥太子、易水送别等五个场面,其中“准备利刃”“配备助手”是“刺”的必备条件,然属次要情节,只一笔带过。其他三个情节均突出了人物性格的不同侧面,特别是对“准备信物”和“易水送别”,作者更是作了浓墨重彩的渲染。“准备信物”的关键是激樊於期献头。荆轲体谅太子“不忍”,果断地决定“私见樊於期”。一席对话,先动之以情,激起樊对秦不共戴天之仇;次晓之以理,说明此举一可报仇,二可解燕国之患;三告之以谋,让樊於期明白自己的行动计划。荆轲推心置腹,以诚感人,三言两语之间,先使樊於期“仰天太息流涕”,继而“偏袒扼腕而进”,甘心自刎献头。这一段对话和动作描写,一举而展示两个异中有同的人物的精神风貌:两人都是燕赵慷慨之士,一个侠肝义胆,果敢勇决,擅长辞令,老于心计,侠士风度跃然纸上;一个义勇刚烈,热肚直肠,武将形象栩栩如生。“怒叱太子”表现了荆轲性格的另一个侧面。古来侠士,一诺千金,而太子疑其“有改悔”,开口“先遣秦武阳”,这种不信任之举无异于是对荆轲人格的侮辱。“士可杀而不可辱”,一反平日之谦和,“怒斥太子”,正是他刚直不阿、秉性刚烈的性格特征的表现。太子“迟之”“疑之”“复请之”,一方面表明他在大兵压境之时的惊恐、焦急,同时也说明他浮躁多疑谋事不周,恰好形成对荆轲的鲜明反衬。“易水送别”拉开了慷慨悲歌的一幕,是“刺的准备”中的高潮。“皆白衣冠以送之”,一笔道出了是一场生离死别,是永诀,送者行者都沉浸在撕肝裂胆的痛楚中,加以萧萧易水,变徵之声,垂泪涕泣,组合成一种凄凉悲怆的氛围,让人预感到事有不测。然而作者笔锋轻抖,“变徵之声”复为“慷慨羽声”,音乐声由悲凉而转为激愤,闻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悲凉变为悲壮,低沉变为高昂,生离死别变为同仇敌忾。壮士就在这样的群情激愤中头也不回地去了。这慷慨悲歌的场面,千百年来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去赴汤蹈火、义无反顾!描写这一场面,作者像一位高明的电影摄影师,运用点面结合和“蒙太奇”的手法,将全景镜头(“皆白衣冠以送之”)、特景镜头(“既祖,取道”)、全景镜头(“士皆垂泪涕泣”)、特写镜头(“就车而去,终已不顾”)交错次第展开,将一瞬间同时发生的各种现象交织起来写,真是大笔如椽,匠心独运。(三)高潮(既至秦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廷刺秦王。这一部分描绘荆轲与秦王正面交锋,可谓波澜叠起,而荆轲大智大勇的性格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一部分的情节可概括为:厚遗蒙嘉顾笑武阳图穷匕见倚柱笑骂四个场面。“厚遗蒙嘉”,得以引进,可见行事周密。献图时,年十二就杀人的秦武阳竟“色变振恐”,眼看事情就要败露。在这猝然生变的节骨眼上,荆轲面不改色心不跳,“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几句话,既遮掩了秦武阳失常的表情,又赞扬了秦王的威风,语意圆转,滴水不漏,使秦群臣上下疑窦冰释。再加上一“笑”一“顾”一“前”沉着机智、镇定自若的步履神态,表明他的确具有超人的胆略和非凡的气质,可谓神勇之人。而与秦武阳的“色变振恐”对照,孰勇孰怯,判然分明。对于上文太子丹的疑荆轲信武阳的情节又是一次自然的照应。当紧张气氛达于凝固令人屏息悬心的时候,“图穷而匕首见”,矛盾冲突达到白刃相见的地步。毫无精神准备的秦王“惊起绝拔操急”,慌得连剑也“不可立拔”。与此同时,荆轲“取奉发把持揕”,双方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霎时间,庄严的秦廷上,荆轲“逐”,秦王“走”,群臣“愕”,上上下下“尽失其度”,最后竟出现“乃以手共搏之”的戏剧性的场面。眼看着秦王要成为剑下之鬼,由于侍医夏无且以药囊提荆轲,荆轲反被秦王“断其左股”,转瞬之间由优势转为劣势,最后反“被八创”,完全失去战斗力。这一部分多用急促短语,突出地渲染了千钧一发的紧张形势。在这惊心动魄的搏斗中,作者以群臣的惊愕,秦王的惶急,左右的惊呼,衬托了荆轲的英雄虎胆,威慑秦廷。“倚柱笑骂”,绘形传神,有力地突出了荆轲视死如归,旁若无人的英雄本色。“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陶潜语),今日读之,谁不为之感慨?(四)结局(末段):荆轲被斩。一幕惊雷乍起、剑拔弩张的话剧,以秦王“目眩良久”告终,又是一反衬荆轲威武神勇的神来之笔。二、表现方法上的主要特点1.善于写人物的对话和神态。荆轲和樊於期的对话,荆轲先用话挑起樊於期对秦的仇恨,再问樊於期对这样的深仇大恨怎么办,然后针对“顾计不知所出耳”的表示,试探地提出了既能为樊於期报仇,又能保全燕国的计划,一层进一层,结果是樊於期慷慨陈词,毅然自刎。见秦王时“秦武阳色变振恐”,“荆轲顾笑武阳”而向秦王作了解释,在千钧一发之际,镇静的神态和得体的言辞消弥了危机。这些对话,既表明了事态的逐步发展,也描写了荆轲的精细、沉着,在紧要关头不慌不忙,随机应变。2.善于通过对比突出人物性格。 以太子丹的急躁粗疏、头脑简单跟荆轲遇事审慎、三思而行对比,以突出荆轲的深沉多谋。又如写武阳在紧急关头神态失常,同荆轲的镇定自若对比,突出了荆轲的机智勇敢。3.善于写一瞬间同时发生的各种现象,交织起来创造出一个悲壮感人的场面。如“易水送别”的“白衣冠”“击筑”“和而歌”“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各种现象综合成一个充满悲壮气氛的场面,有极为强烈的感人力量。这是刺秦王前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高潮,也是这篇文章感人肺腑、千古传诵的闪光章节。在这一情节中,荆轲的内心世界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展现。面对浑身着素的送行的人们和风寒水冷的自然环境,荆轲用慷慨悲歌来表达自己对于高渐离等知己者生离死别的悲凉心情,抒发自己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荆轲在太子丹对他缺乏足够的了解、信任和尊重的情况下仍然决心履行自己的诺言,这更增添了故事的悲剧色彩,这一情节也暗示了整个事件的悲剧性结局。荆轲的歌声由凄切悲凉转为慷慨激昂,送行的人们也由感动、惜别转为激愤、激励。就在这激动人心的壮烈场面中,荆轲义无反顾地踏上了献身刺秦的征途。“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跃然纸上。又如,刺秦王时,荆轲的动作,秦王惊起拔剑不出、环柱而逃的狼狈相,群臣的惊愕,侍医的掷药囊,左右呼“王负剑”,一直到荆轲“被八创”,“箕踞以骂”。在极短的时间里,写了秦王殿廷上下的情状,写动作、写表情、写高呼、写怒骂,组织成一个惊心动魄的壮烈场面。三、文章结构本文的作者善于用具体、细致、深刻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使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成为风姿各异、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表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人艺术。其一是,善于把荆轲放在重大矛盾冲突的环境中描写,使其在人物之间互相撞击、互相砥砺的过程中,迸射出性格的火花,并多棱面地展示和深化人物的性格特征。其二是,善于通过人物的表情、神态、动作的描写,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其三是,善于通过人物的对话、议论,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其四是,善于描写戏剧性的场面,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和烘托以突现人物性格。其五是,善于通过对比突出人物个性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