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之《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 语文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52715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之《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 语文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之《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 语文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之《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 语文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 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之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 语文版必修 1 教学目标 一、了解本篇消息报道与一般消息报道的不同。 二、准确、迅速地捕捉基本信息。 三、了解侧面描写的衬托作用。 教学难点 了解侧面描写的衬托作用。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本文是一则消息报道,发表于 1958 年 8 月 31 日纽约时报上。美国普 利策奖主席、新闻学教授霍恩伯格说,这是国际报道奖得主罗森塔尔“写得最 好的作品” 。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埃姆罗森塔尔的这篇奥斯威辛没有什么 新闻 。 二、简介普利策新闻奖 普利策新闻奖是美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自 1917 年以来每年颁发一次,分 为 14 个新闻奖和 7 个艺术奖两类。普利策奖每年评选一次,评选结果一般都在 4 月宣布,5 月颁奖。普利策奖每年评选一次,代表美国新闻界的最高成就。 该奖以约瑟夫普利策的名字命名,他是美国著名的报纸编辑和经营者, 先后买下了圣路易斯的电讯报和纽约世界报 ,并创立了编辑写作制 即记者采写的材料由编辑润色、整理、综合成稿件见报。这种写作规则,至今 仍是整个新闻界的普遍原则。普利策对报纸的经营与编辑独树一帜,强调报纸 发表新闻要真实和准确,文字要简洁和通俗,要花力气写好社论。普利策 1911 年去世,为纪念他的贡献,人们于 1912 年设立了普利策新闻奖。 三、初读课文,掌握下列词语 毛骨悚然()和煦()纳粹() 废墟()不寒而栗()思绪() 踉跄()祈祷()呆滞()嬉戏() 四、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 本文共 17 段,请同学大致复述课文内容。 参考:作者先写布热津卡现在“太阳和煦、明亮,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长 势喜人,在门前不远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嬉笑、打闹”这样祥和的景象,又 说这种景象“最令人毛骨悚然” ;进而写到当年纳粹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暴 行;游人在奥斯威辛集中营重温历史,参观毒气室、焚尸炉、女牢房、女囚绝 育实验室、长廊上的照片、窒息室等;最后作者再次强调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 闻。 2 结合本文课后练习第一题,思考本文与一般的消息报道有什么不同。 一般说来,消息写作并不突出强调现场感和大段叙事,尤其不需要文学色 彩的描写。比如本题所举的关于美国人口的调查消息,基本上就是消息的规范 式样:有导语、主体部分、事件的结果,此外,无过多的文字加工,无修饰, 更无描写。 而本文不仅有叙事,有描写,有几处还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文采。比消息给 读者的印象要形象、具体而且深刻。借助文采,兼取消息和通讯等新闻形式的 各自优点,脉络清楚,没有枯燥感。 3 这篇报道首尾都写到奥斯威辛一派和平景象,突出奥斯威辛没有新闻, 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没有什么新闻” ,其实是讲,这里的臭名昭著的纳粹行径,早已世人皆 知,言外之意是这里从来没有什么值得张扬的好事;但是, “没有什么新闻” , “我”还是要写,要继续对纳粹的历史罪行再次予以揭露,以让世人永远不忘! 4 纳粹的集中营令人恐怖,作者为什么在开头偏偏要描述布热津卡“太阳 和煦、明亮,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长势喜人,在门前不远的草地上,还有儿童 在嬉笑、打闹”这样祥和的景象?作者又为什么说这种景象“最令人毛骨悚然” ? 在记者、在亲历过纳粹在这里暴虐地屠戮妇婴和无辜人民的恶行的人那里, 文章开头描写的令人惬意的景象仍然是“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在奥斯威辛, 在这块曾经血流成河的地方,尽管“太阳和煦、明亮” ,但蒙在人们心头的阴霾, 依旧难以清除! 5 作者报道集中营,为什么用更多的笔墨写参观者的表现?与直接写展览 本身相比,这样写所特有的表现力在哪里? 写参观者的表现是侧面描写,它对写奥斯威辛的状况有衬托作用。毫无疑 问,奥斯威辛集中营,在许多经历了那段历史的人的心中,就是“恐怖”的代 名词了。无需具体介绍集中营中那些粘满无辜者鲜血的刑具怎样令人望而战栗, 单是参观者所不由自主地显现出的表情、举止以及惊叹,就足以使读者的精神 震撼了! 五、教师总结 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故事距离我们已经很远了。现在,我们正生活在和平的 年代,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不让战争的阴霾再次笼罩在我们头上。 “想到的”还是“看到的” 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启示 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大门 我在讲述语文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第一册 课文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时,学生在课上提出了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作者在写所见到的成千上万张照片时,为什么特别强 调那个年轻、可爱、微笑的姑娘?”本着新课改的精神,我请学生来回答这个问 题。 生 1 说:“年轻、可爱、微笑的姑娘的无端被杀,更反衬了法西斯分子的 残忍。 ” 生 2 说:“俗话说:出手不打笑脸人。 法西斯的这种暴行,更证明了他 们的无人性,他们是一群疯子。 ” 生 3 说:“从写作的角度来说,这是在面的概括后的点的强化。 ” 如此回答,反映了学生准确的理解能力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说在奥斯威辛,没有地方可以祈祷。 ?” 生 1 说:“奥斯威辛是一座人间地狱,这里没有上帝。 ” 生 2 说:“在如此地狱,上帝既无立足之地,也无能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囚 房为力。 ” 生 3 说:“在种族被灭绝的地方,不仅人性被灭绝,文化、信仰也被灭绝 了。 ” 这三个答案渐进延伸,愈进愈深刻。真令我有些不敢相信。 第三个问题:“作者所写,是作者亲眼所见 还是作者想出来的? ” 这个问题涉及到我因尚未找到切入口而在前两篇课文中有意回避、但 是对于本单元而言又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新闻与文学作品的区别。现在学 生思考的触角已经探入这个区域,我不能回避。有上面两个问题圆满解决的鼓 舞,我决定把这个问题也交给学生也许他们能帮助我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在自由讨论五分钟后,我请持不同意见的学生开始阐述所持观点的依据。 生 1 说:“14 年过去了,还会有尸体堆放不腐烂吗?”想到的 生 2 说:“头发、小鞋因为数量多,不会那么快腐烂。 ”看到的 生 3 说:“重新修复的毒气室 , 废墟上长满了雏菊 ”想到的 生 4 说:“一条长廊,一排排面孔从墙上死盯着你。 ”看到的 生 5 说:“他看到好多木箱”看到的奥斯威辛集中营的部分幸存者 生 7 说“木箱里要塞进 5 到 10 名女囚,难道木箱里还会有女囚吗?” 想到的 思考着学生的发言,我既为他们能基于文本进行探究而高兴,又为他 们忽略课后的相关信息而不安。 “请同学们注意文后的相关链接 。 ”我忍不住 提示他们。 生 6 说:“从相关链接上我们知道1947 年 7 月,奥斯威辛集中营旧 址被辟为揭露纳粹战争罪行的博物馆 ,这告诉我们作者所写确系作者直接或间 接的所见所闻。 ” “你所说的间接的所见所闻是什么意思?小说不也是可以写间接所 见所闻吗?” 我灵机一动,继续问。 生 6 说:“我所说的间接的所见所闻是指作者听导游所说和博物馆所 记的人或事。 ”“导游所说是真是假?博物馆呢? ”似乎看到一线曙光的我连忙追 问。 生 7 说:“导游所说、博物馆所记都是真的,有历史记载为证。 ” “那小说呢? ”我意犹未尽地问。 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之后,一名幸存者在整理死难者的眼镜 “小说可以虚构。 ”一群学生回答说。到此,本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 这是学生帮我完成的,或者说是师生共同解决的。 上述三个问题及解决情况是我始料未及的,但这一过程又令我欣喜。 因为我从中看到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智慧。 教后反思,感慨有三:第一,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智慧不可小视,学生同教 师一样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大有挖掘的空间。第二,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自 主阅读中产生的个性问题,不能仅看结果,更要注意思维的过程;察微知著, 因势利导。第三,教师要正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要勇于与学生一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