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示范教案(第三单元 散文(1)13 沙田山居 设计方案) 粤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51859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示范教案(第三单元 散文(1)13 沙田山居 设计方案) 粤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示范教案(第三单元 散文(1)13 沙田山居 设计方案) 粤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示范教案(第三单元 散文(1)13 沙田山居 设计方案) 粤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示范教案(第三单元 散文(1)13 沙田山居 设计方案) 粤教版必修1教材概述沙田山居是余光中先生的一篇散文,景情俱美,字里行间隐含着馥郁的传统文化深韵。这篇文章将主要的笔墨泼洒于寓所外秀美的山光水色,辞采华美典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独到理解和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余光中以一首乡愁打动了众多读者,一颗赤诚的游子之心永载着这分悠悠的深愁,他的这篇文章寄情于山水,展自然之美,抒超然闲适之怀,似不涉忧愁,然细细品来,便觉通篇无处不蕴藉着淡淡的乡愁。这篇文章文辞优美,用语丰富典雅,修辞贴切传神,富有音乐美,极见古典文化熏陶下的深厚功底。从语言的角度来讲,学生可以学习的地方很多,对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有很大帮助,可通过堂上鉴赏及课后积累仿写的方式来学习。在思想内容方面,作者写丽山秀水,其目的是突出心底挥之不去的一抹乡愁,可结合乡愁一诗及作者生平来进行理解消化。思路方法文章线索比较清晰,每个段落的描写重点突出,故可以通过概括信息写小标题的方式来把握文意。作者对海、山的传神描写是一重点。在教学时,可将主要的时间放于品读写景之语上,体会语言之美、意境之神妙、情意之悠长。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可将品语言、品意境和品情意等任务分配给相应的同学进行研读。文章最后一段是理解作者情意的重要部分,要抓住课后习题三这一重点问题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思乡之深情。拟安排1课时。教具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三维目标1.仔细研读文中描写山和海的优美片段,仔细揣摩、分析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达技能,2.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及内心淡淡的乡愁。教学设计导入设计朗诵导入课件展示初中学过的乡愁一诗: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创设情境:教师配乐深情朗诵,让学生感受天各一方、生死永别的愁思。余光中先生文学创作上诗文双绝,影响了海峡两岸的许多读者。我们在初中学习过他的短诗乡愁,这首诗以优美新颖的语言、热忱的爱国情怀和深沉的乡土之思打动了读者。余光中是一流的诗人,诗人流沙河曾评价说:“我要看他一眼,必须要有一个很大的仰角。”而作者自认为他的散文写得比诗歌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余光中的一篇散文沙田山居,共同品味文中的景之美、情之美和语之美。文本解读知识积累作者介绍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亲原籍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LOWA)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师范大学、台湾大学、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年任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主任。1985年至今,任高雄市“国立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现已出版诗集21种,散文集11种,评论集5种,翻译集13种,共40余种。余光中在文学界享有盛誉。他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他目前仍在“与永恒拔河”。呼吸在当今,却已经进入了历史,他的名字已经显目地镂刻在中国新文学的史册上。基础知识积累(正音正字)夏圭(gu) 朝暾(tn) 余曛(xn) 碧湛湛(zhn)浩淼(mio) 绸缪(mu) 阒(q) 黑肩膂(l)天籁(li) 眈眈(dn) 肘腋(zhu y) 盘踞(j)联袂(mi) 纤毫(xin) 氤氲(yn yn) 蹂躏(ru ln)摇曳(y) 蟠蜿(pn wn) 崦嵫(yn z) 夐远(xing)信息筛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让学生带着问题速读:本文主要描写了什么景物?可提示学生看题目“沙田山居”,并在阅读过程中搜索文章的关键词。明确:全文主要写了作者居所周围优美的环境,主要写了阳台外的山色和海景。2.阅读课文,小组合作,为各段拟定小标题,思考文章哪些部分写山,哪些部分写海,理清全文脉络。明确:(1)概写山水(2)蓝海迷景(3)山中禅幽(4)山色变幻(5)仙山烟云(6)风中秀色(7)悠长乡愁全文可分三大部分。第1段为第一部分,概述阳台外青山绿水之美。第二部分为第2-6段,写居所外海、山、霞、雾、风等景物之美。第三部分为第7段,写人为的骚音,抒思念祖国之乡思。品味鉴赏散文的重点在于品味文中之景、情、语。文章赏读的范围主要在第二大部分。其中又以2、3段更为重要。这里不对高一学生提出过高要求,即不要求他们面面俱到,在每个方面都有充分的理解把握。学生开始鉴赏品读前,教师以课件的形式作充分的点拨和示范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水平,在品味景之美、情之美和语之美三者中选择一个或多个任务进行研读。有一定的见解,言之成理即可。点拨提示:1.选择要鉴赏的段落、语句。2.语之美:揣摩作者的用词、修辞,分析其表达效果3.景之美:可从颜色、形状、神韵、意境等方面品赏。4.情之美:品味作者的情感。鉴赏示例:1.山外有山,最远的翠微淡成一袅青烟,忽焉似有,再顾若无,那便是大陆的莽莽苍苍了。语之美:“翠微”“青烟”“莽莽苍苍”等词语准确形象,典雅优美。“淡”字写出山的遥远和缥缈,既有动感又有美感。比喻生动贴切,不着痕迹。景之美:山色淡远缥缈,若有若无,如水墨画般清新雅致。情之美:山色的优美既让作者心旷神怡,也勾起了他对祖国大陆淡淡的思愁。2.起风的日子,海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语之美:“蓝田”与“百合”两个比喻清新雅致,风中的海景美不胜收。“千亩”和“无数”写出了大海的壮阔无垠。景之美:海色湛蓝,清澈无垠。阵阵海风,掠起波浪片片如百合,既有颜色的纯美,也有形状的意态美。情之美:海景的壮阔与明丽让作者心胸开阔,神清气朗,表达作者对大海的赞美及愉悦的心情。其余的可参见课后习题。教师在学生研讨的过程中要及时予以点拨指导,并选择不同层次及不同研究方向的小组进行解答展示,以求得教学的完整,达到预定目标合作探究通过前面的鉴赏,我们了解到作者居室外山色海景的明丽变幻之美。作者在文中倾注了自己对自然风景的热爱之情。但作者为什么在最后一段写道:“最令人心动而神往的,却是人为的骚音”?文章结尾引用的诗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指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明确:最后一段作者将笔触由写自然风物转向了写人类活动,写出了人类社会的活力与喧嚣,也写出了内心的反响:山水虽美,但自己不能隐居山中,作忘情之人。那分悠悠的乡愁,无时无刻不在召唤着他,让他“不能不下楼去”,回到尘世中。对于文章结尾的诗句,引导学生关注“边愁”“山长水远”“五千载与八万万”等词语。作者引用诗句,表达了自己对有着五千年历史,江山锦绣,养育着八万万同胞的祖国魂牵梦萦的思念之愁。这样的结尾点明了中心,使含蓄在整篇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明朗化,令读者回味无穷。课堂小结这节课从景、情、语三个方面鉴赏了散文之美。文章的语言典雅优美,情景相谐,情感悠长动人,是同学们写作的好借鉴。回去后可以反复阅读课文,进行文句的摘抄仿写,提高语言的感悟力和写作能力。课外作业选择文中你最欣赏的两三句写景的句子,摘抄到积累本里,进行仿写。板书设计X#K习题解答一、命题意图:体会作者于精妙的比喻中蕴藏的深意。参考答案:因为“我成了山人”,远离了俗世的纷扰,所以“我”眼里的山就像看透世间变化的高僧一样,只静观而不语,有一种超然的神韵,又有一种与“我”相知的默契。二、命题意图:体会作者自谓自己不是桓景,且称“即使王粲,也不能不下楼去”的深层原因。参考答案:作者暗示自己做不得山人,忘不了尘世,割不断故国之情。三、命题意图:领会文章在写景之后深藏的思乡之情。参考答案:诗歌照应了开头,使含蓄在整篇文章中的思乡之情明朗化,令读者回味全文,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