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考复习 经济专题知识梳理.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50921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中考复习 经济专题知识梳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中考复习 经济专题知识梳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中考复习 经济专题知识梳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中考复习 经济专题知识梳理主备人:黄春媚 复备人: 审批人: 班别: 级别 姓名: 经济专题课型:反馈课复习目标: 1、识记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上的经济发展情况。 2、会分析各经济事件的影响。 3、能从各经济事件中得出有益的启示。一、基础知识整合:中国部分(一)、近代经济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引进了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戊戌变法要发展资本主义的措施是:在经济上,设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和邮政局,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奖励创造发明等。辛亥革命提出平均地权。(二)、土地改革(1950年冬1952年底)(1)背景: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新解放区还没土改,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土改,获得土地;(2)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3)主要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4)措施: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5)结果: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6)意义: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三)、第一个五年计划:(1)背景:人民政权得到巩固。国家经济状况有了根本的好转。党和政府参照苏联的建设经验,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2)过程:一五计划实施:19531957年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逐步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成就:超额完成,标志着我国已初步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以铁路为中心的运输业大为改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康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等。)农业也有发展,粮、棉连年增产。(四)、 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个体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1)时间:1953年1956年;(2)背景:土改以后,农民有了土地,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但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这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3)性质: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造。;(4)内容:完成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5)措施:对个体农业的改造引导农民参与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对个体手工业的改造引导手工业者参与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民族资本家)的改造1954年,逐步发展公私合营,后在改造中实行赎买政策,实现和平过渡。(6)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五)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掀起)大跃进运动:目标:追求建设的高速度,以大炼钢铁为中心。口号:“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结果: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公社化运动:特点:“一大二公”,政社合一;平均主义和“共产风”。结果: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六)、改革开放确立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会议: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转折点)。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开始时间:1978年;(2)最早出现的地区中国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3)建立的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内容(具体做法):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5)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行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6)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2、国有企业的改革:(1)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2)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变了单一公有制经济的结构,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改变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形成了政府宏观调控、以间接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4)国有企业改革成为重点;国有企业的改革扩大了企业自主权,加强了企业责任制,将企业推向市场,朝着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目标迈进。这些改革增强了国有企业的活力,提高了企业的效益。3、经济特区的建立:(1)198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试办经济特区。这也是我国最早的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建立:在加强对外贸易,利用外国资金和先进技术,推进经济改革,加速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方面面,发挥了示范作用,在我国现代化见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1988年,建立海南省,划海南岛为经济特区。(3)特区采取吸收外资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模式,经济迅速发展。(4)1984年,国务院决定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允许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1985年,有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为经济开发区。20世纪90年底后又陆续开辟一批内陆城市。(5)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格局。 (七)、我国农村经济改革历程:(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政策的四次调整(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农业合作化(19531956年):即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结果:提高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结果: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生产力,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今):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大发展,农村富裕起来。世界部分(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美、德两国经济发展迅速,英、法两国的发展相对缓慢。1894年,美国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首位。1910年,德国工业总产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与此同时,英、法分别退居第三位和第四位。(二)、19291933年经济危机 (1)开始国家:美国(2)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3)影响:人民群众深受其害;垄断资本家大量销毁产;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 2.面对经济危机打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措施: (1) 美国: 罗斯福实行新政。特点: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目的:消除经济危机,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文件:国家工业复兴法作用:A.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B.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C.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2)德、日:建立法西斯政权。影响: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导致了二战爆发。(三)、二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1.战后美国的经济:(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成为经济超级大国,60年代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确立,获取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权。(2)美元危机:1973年,发生了由石油危机引发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使美元危机,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地位发生了动摇。(3)80年代美国经济的复苏,里根总统采取对内振兴经济.对外重振国威的措施(4)克林顿调整经济的措施:突出面向未来的投资,将重点放在基础设施.环境净化工程以及教育和研究机构;以高科技带动经济发展,大力扶植信息产业的发展;重视对外贸易,推行以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方针;积极推动多边经济合作,并谋求在其中的霸主地位。(5).美国率先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20世纪80-90年代)2.战后初期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原因:西欧工业基础雄厚,劳动者技术素质高;各国政府不同程度地实行 干预经济和社会福利政策;美国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大量“美援”涌入西欧。(2).表现:恢复:20世纪50年代发展:五六十年代 发展最快的是联邦德国。(3).欧洲共同体的形成:5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建立“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1965年,法德意荷比卢六国签订 布鲁塞尔条约,决定组成欧洲共同体。 1967 年,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其成员国后来扩大到12个。欧共体成立的历史意义:促进了成员国 相互交易和 对外贸易的增长,也增强了成员国之间的 企业竞争,提高了 劳动生产率。1979年,欧共体各国国民生产总值之和首次超过美国。(4)、欧洲联盟的建立建立: 1991年 ,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成立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意义:它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区域一体化进程;提高了欧盟各国的竞争力;现在欧盟已成为世界多极化格局中重要的一极。(四)、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1.出现的原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信息化、知识化速度加快,使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市场经济席卷全球;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跨国公司的推动等。 2.具体表现:出现了贸易自由化、生产全球化、资本国际化的趋势。全球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3当今经济格局:强国主导,受益不均;相互依存,相互竞争。4全球化的影响:(1)有利的一面:广大发展中国家可以从中获得更大的销售、投资和管理经验,以提升本国经济技术发展水平。(2)有弊的一面:它容易加剧不公平的国际竞争,发达国家从经济上冲击一些主权国家的自主能力,从而使各国从全球化中受益不均,甚至形成富国更富、穷国更穷的局面。5发展中国家的对策:一方面,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引进外国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要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趋利避害。二、交流巩固与展示三、小结四、达标检测链接中考(另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