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地理《2.4我国的虫灾与鼠灾》教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45101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地理《2.4我国的虫灾与鼠灾》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二地理《2.4我国的虫灾与鼠灾》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二地理《2.4我国的虫灾与鼠灾》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地理2.4我国的虫灾与鼠灾教案(一)知识与技能1列举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及对我国农业生产的重大影响。2概括蝗区和鼠类灾害区的类型及分布。3通过农作物害虫成灾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尝试运用已学的生物学及害虫防治等方面的知识,为家乡的农业生产献计献策。(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大量资料的阅读,初步了解蝗灾和鼠灾及其严重危害。2通过对鼠类与人类利弊关系的讨论,加深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3通过案例的阅读、分析、讨论,了解某些生物灾害的危害、成因及防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我国虫害与鼠害对农业生产带来的严重影响,强化学生对生物灾害的认识,提高人类防御生物灾害的紧迫感和责任意识。2通过分析生物灾害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全面的、综合的观点分析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3通过对生物灾害防治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尊重自然规律,按规律办事的重要性,树立人地共生的思想,共建和谐社会。三、教学提纲(一)我国的虫灾1害虫的主要类型2蝗虫灾害的成因及对农牧业的影响3我国蝗区的四种类型(二)我国的鼠害1我国两大鼠害危害区2我国农田鼠害和森林鼠害的危害四、教学建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缺乏生物灾害方面的感性材料,在教学中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事实资料,列举典型案例(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地区、危害程度等),配合音像、图表、数据等加以分析说明。蝗灾是一种在我国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灾情严重的生物灾害。教材侧重让学生了解蝗灾危害,而对蝗虫的生活习性、蝗灾成因及防治的阐述很少,教学中应作相应的补充,使学生对蝗灾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在生物灾害的防治方面,教材内容较少,可适当地补充一些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蝗灾可通过生物措施、农业措施等多种手段进行有效防治,这也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在防灾抗灾中取得的重大成就和聪明才智。有关生物灾害的严重性,教学时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加以阐述,定量的看,20世纪90年代以后,每年损失粮食150亿200亿千克;草原和森林每年发生面积分别约xx万公顷和800万公顷。xx年,全国主要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848万公顷,草原鼠害发生面积8000多万公顷;定性的看,水、旱、蝗三灾中,蝗灾尤甚。旱极而蝗,数千里间,草木皆尽。甚至出现了“斗米钱三千,人相食”的悲惨局面。教学时搜集教材中所提到的农作物主要害虫,如蝗虫、黏虫、稻飞虱、水稻纵卷叶螟等,森林害虫如松毛虫、松材线虫、杨树蛀干虫、泡桐大袋蛾等图片和相关的文字信息,向学生做简要的介绍。指导学生走访调查本地主要农业病虫害,丰富学生对农业病虫害的感性认识。农作物害虫泛滥成灾,可以从生态学的角度加以阐述,生物群落中生物与生物之间通过捕食、寄生等多种关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生物离不开其生存的环境,依赖并适应环境,维持其生存和发展。同时,生物对环境又具改造作用。生物灾害的出现,正是由于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异常,平衡失讽所致。生物灾害的发生和发展有规律可循,具有区域性和季节性的特点。教材中农作物害虫泛滥成灾的气象、农作物及天敌等三方面因素,也是从环境和生物两个方面概括的。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教材P58活动部分内容加以了解,也可以通过下面蝗灾的这个案例加以概括和总结。案例1:青海湖蝗灾调查发现,青海湖的湖滨阶地尤其是级湖滨阶地蝗虫密度之所以较高,5其自然生态条件有密切联系。首先,这些湖滨阶地海拔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冬季积雪相对较厚,土壤温度较高,加上都为沙质土壤,因此不仅有利于蝗虫在秋季产卵,而且也有利于蝗卵越冬,减少卵在冬季的死亡率。其次,由于湖滨阶地地面较为平坦开阔,光照较充足,较大的风速又增大了地表蒸发量,因此春季融雪较早,地温回升快,这有利于增大蝗卵的孵化率,而且孵化开始期也较早。第三,湖滨阶地的土壤多为栗钙土或淡栗钙土。植被为以紫花针茅、克氏针茅、扁穗冰草、赖苹、芨芨草等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为主的山地干旱草原。这类牧草大多是蝗虫的喜食植物,可为蝗蝻(幼虫)和成虫的生长发育提供理想的食料。第四,湖滨阶地蝗虫密度较高,可能还与过度放牧所引起的草场退化有关。过度放牧可造成较为紧实和干燥的土壤,为蝗虫的产卵和后代的生存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在一定范围内可促进蝗虫种群数量的增加,从而加剧蝗虫对草场的危害。青海湖环湖阶地上的草场是该区主要的冬春草场,过度放牧现象十分严重,导致草场覆盖度降低,旱生性和中旱生种类增加,这些都为蝗虫的栖息和繁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从以上的案例我们可知:蝗灾既有自然原因,如干旱的气候、湖滨阶地的地形、丰富的食物等;也有过度放牧等人为因素。在自然因素中,干旱的气候尤为重要。在于旱的地区或年份要做好防止蝗灾发生的工作。在我国诸多的生物灾害中,还有一类不容忽视的就是外来生物的入侵,并且这种灾害给我国的农林牧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讲授时可结合水葫芦入侵我国这一案例进行。案例2:水葫芦入侵水葫芦也叫水浮莲、水凤仙、水荷花等,学名凤眼莲,雨久花科、凤眼莲属植物,原产南美,现已被列为世界十大害草之一。大约于20世纪30年代作为畜禽饲料引入我国,并曾作为观赏和净化水质植物推广种植,后逸为野生,广泛分布于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的大部分省市。水葫芦主要分布于河流、湖泊和水塘中,往往形成单一的优势群落,通常自由漂浮于水面。其无性繁殖速度极快,在适宜条件下每5天就能繁殖一新植株,也能开花结实产生种子而进行有性繁殖,一支花大约结300粒种子。一亩水面的水葫芦约有13万株,合1825吨。水葫芦引入滇池以后,由于滇池水质过肥,水葫芦“疯长成灾”,以至于滇池内连绵1000公顷的水面上全部生长着水葫芦。也可以播放录像加拿大一枝黄花(在CCTV网站焦点访谈栏目可下载)分析概括外来生物入侵我国的原因、途径及治理方法等问题。适者能生存,并可能成为地区的优势种群。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了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在生物灾害中蝗灾的危害是最为严重的,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教学时指导学生利用中国飞蝗的分布图来概括中国蝗区的分布区域。中国蝗区大体上可概括为四个,即滨湖蝗区、沿海蝗区、内涝蝗区、河泛蝗区。防蝗灭蝗方面教材中没有介绍,教学时可适当地补充,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相关案例,引发学生讨论。分析概括人们在防蝗灭蝗方面采用的方法。防蝗灭蝗的措施有以下这些,如:人工捕杀;夜晚利用篝火焚烧;蝗虫的农业防治(减少蝗虫的食物源;减少蝗虫的生存地;减少蝗虫的产卵地);蝗虫的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当地蝗虫的天敌控制蝗虫;采用生物农药防治蝗虫;牧鸡和牧鸭防治蝗虫)等等。过渡:“昨日夜间,偶见一物,其毛灰,其腿短,其齿利,其嘴尖,其尾长,其骨软;蹲在地上,抱爪妙算;爬柱上墙,如走平川,昼伏夜出,群居繁衍,虽屡灭而不绝者,此何物也?”相信大家已猜出。对,这是老鼠。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可见人们对老鼠深恶痛绝。下面我们深入地了解一下鼠害对我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案例3:草原上的鼠害草原鼠在瘠乏的草原上乱窜寻找食物,在天灾面前竞出现了老鼠吃活羊的“天下奇闻”。去年6月份,在正镶白旗一个村子里,老鼠袭击了一位牧民家里的羊群,致使25只羊受伤。面对受伤的羊,这位牧民在百思不解细心观察后,竞发现自家羊的脖子鲜血淋淋是老鼠咬破的,他就下鼠药,结果是一只老鼠也没有药死;他往羊圈里扔馒头,老鼠连嗅都不嗅,就是一门心思吃活羊肉,加上雪、旱灾害,草料不足,造成羊膘不好,羊也无力气反抗了,任凭老鼠咬了。最后,这位牧民不得不求助于防疫站,用烈性毒药封住老鼠洞,尔后又用毒鼠灵将大部分老鼠毒死在洞中。 根据鼠类的生活习性,把我国有害鼠类危害区分为喜湿鼠类危害区和耐旱鼠类危害区。根据危害的对象,教材主要介绍了农田鼠害、森林鼠害、草原鼠害等。鼠类不但危害农业,破坏草原,毁灭森林,而且传播疾病,对人体健康构成很大的危胁。老鼠还传播鼠疫等20多种疾病,曾经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阅读案例感受一下鼠疫对人类造成的巨大灾难。案例4:死鼠行师道南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鼠死不见日,人死如诉堵。昼死人,莫间数,日色惨淡愁云雾。三人行,未十步,忽见两人横截路 鼠疫早在六世纪前在欧洲就发生大流行,称之为“黑死病”。但直至1736年才阐明了鼠疫流行与鼠有关。仅1340一1350年间,在印度因鼠疫而死亡的就有1300万人,欧洲死亡了2500万人。清代诗人师道南首次阐明了鼠疫发生、流行的特点,而师道南也因考察鼠疫感染身亡。 我国的鼠灾这部分内容难度不大,了解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多种形式,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运用辩证观点看待问题的能力。如: 1活动:在家乡采用了哪些灭鼠的措施?这些措施中哪些是可取的呢? 2讨论:我们只看到了鼠害这一面,鼠类对人类有没有益处? 3综合实践活动:写一次灭鼠经历,或收集鼠字趣语,作一次灭鼠器具的调查研究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蝗灾和鼠灾的危害和分布,教学难点为蝗灾的成因。运用典型案例及视频创设情境,以地图为载体,以相关问题为引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五、活动参考答案 P58 1根据家乡所在地区,结合实际情况说出。 2使用农药,见效快,但副作用比较强,容易引起其他生物的链性反应,产生环境污染等问题。从生态学的原理来看,生物灾害还需生物防治,利用生态平衡的原理,培育害虫的天敌。通过生态系统的自身调节功能,实现害虫的防治。 P60 1飞蝗对农作物的影响尤为严重,由于自身的生活习性,飞蝗常常暴食,只需片刻工夫便可把一大片庄稼吃光。2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叙述,可结合案例加以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