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二册诗六首备课资源.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41888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二册诗六首备课资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二册诗六首备课资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二册诗六首备课资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二册诗六首备课资源合作与讨论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强大的国力、兼收并蓄的文化精神与丰厚的文化积累,为唐诗的繁荣准备了充足的条件。众多伟大、杰出的诗人把我国诗歌艺术的发展推向高峰。今天可考的唐诗作者三千七百多人,可见存世唐诗五万四千余首。这不过是唐诗的一部分,但我们从中已经可以大略窥见当时诗歌繁荣的面貌。今天要学的诗歌分别是初唐、盛唐、中唐几个阶段最为重要的几个诗人的代表作。学习时要考虑、讨论下面几个问题:1.诵读登幽州台歌,看看作者是通过哪几个字词表达了内心的悲怆感的?提示:前两句通过“前”“后”两个字写出了俯仰古今,时间绵长,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第四句中的“独”则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全诗读来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让人认识到诗人内心的悲怆感。2.终南山是山水派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他的诗被北宋诗人苏轼称为“诗中有画”。仔细读诗,如果把诗中的景物看成是一幅画,那么这幅画有什么特点?提示:抓住中间两联,这首诗塑造的画面应该具有辽阔、壮丽、清幽、朦胧的特点。3.高适的燕歌行在风格上是什么样的?提示:作为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他的诗在风格上毫无疑问是豪放的。4.分析石头城写作上的最大特色“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提示:诗人在写石头城时,不是直接写何其颓圮,多么荒凉,而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把石头城放在沉寂的群山中写,放在朦胧的月夜中写,这样便烘托出石头城的没落荒凉。这样只写山水明月等景物,而六朝繁华具归乌有,作者所要表达的深沉感慨也尽寓其中。诗中句句写景,然句句是情,景语即情语,没有一处景不融合着诗人对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慨。5.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对音乐的出色描写,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也是这方面的名篇,研读全诗,看看这首诗是如何描写音乐的。提示:这首诗除了前六句是正面写声外,剩下的全是侧面描写,即主要通过描写李凭弹箜篌给人的感受、产生的效果来进行刻画。在其中,诗人李贺没有按一般的思维轨迹去叙述,而是驰骋自己大胆的幻想和丰富的联想,空中的白云、湫湫的秋雨,潭中的老鱼、瘦蛟,神话传说中的湘娥、素女,紫皇、神妪,吴刚、玉兔等等,皆来入诗组合成神奇变幻、令人应接不暇的艺术境界。这样,抽象的、难以捉摸的乐声以及它奇妙的艺术效果,就形象而具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沉浸在奇异的艺术境界之中,引起丰富的幻想。6.锦瑟中典故使用颇多,试讨论其在诗中起的作用。提示:注意结合典故的意思去理解其作用。“庄生晓梦迷蝴蝶”是写昔日的理想和情思是那样美好,在回忆中又是如此真切,的确使人迷恋,致使诗人觉得它才是真实的存在,而眼下的困顿状况只不过是一场梦。“望帝春心托杜鹃”是说作者在听了锦瑟的哀声后,引起了无限悲泣,似乎表明了对“华年”的一往情深,即无论是梦是真,他都不会让自己的“春心”自生自灭。即使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样用啼声唱出自己的悲哀。“沧海月明珠有泪”这句诗是诗人用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轮明月作背景,塑造了蛟人泣泪成珠的形象。珠光、泪光融成一片,难以分清,它使人怅惘又联想无穷。“蓝田日暖玉生烟”诗人引用这个说法从玉被掩埋这一点来说是很可悲的,从“玉生烟”这一方面来说,又使人感到欣慰,其中的滋味一言难尽,表达了作者怅惘、悲伤之情。知识运用唐诗鉴赏【例】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秋 思 张 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解析:本题重点考查的是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这是中学语文教学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从xx年开始运用了主观性命题的方法,xx年沿袭这一做法,继续采用主观性命题。试题选用了张籍秋思一诗来赏析,题目的切入点为“细节”与“情感”。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平平叙事,不事渲染,却有含蕴。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百卉凋零,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作客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独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很丰富的。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晋代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张籍祖籍吴郡,此时客居洛阳,情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也许曾经联想到张翰的这段故事。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张翰的“命驾而归”,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增添了欲归不得的怅惘,思绪变得更加复杂多端了。“欲作家书意万重”,这“欲”字颇可玩味。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本来显得比较抽象的“意万重”,由于有了这“欲作家书”而迟迟不能下笔的生动意态描写,反而变得鲜明可触、易于想象了。三、四两句,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就要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既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加以时间“匆匆”,竟使这封包含着千言万语的信近乎“书被催成墨未浓”(李商隐无题四首)了。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复恐”二字,刻画心理入微。这“临发又开封”的行动,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开封验看检查的结果也许证明这种担心纯属神经过敏。)而这种毫无定准的“恐”,竟然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如果真以为诗人记起了什么,又补上了什么,倒把富于诗情和戏剧性的生动细节化为平淡无味的实录了。这个细节之所以富于包孕和耐人咀嚼,正由于它是在“疑”而不是在“必”的心理基础上产生的。并不是生活中所有“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现象都具有典型性,都值得写进诗里。只有当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状态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方才显出它的典型意义。因此,像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样,在“见秋风”“意万重”,而又“复恐匆匆说不尽”的情况下来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本身就包含着对生活素材的提炼和典型化,而不是对生活的简单摹写。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这是深得张籍优秀作品创作要旨和甘苦的评论。这首极本色、极平淡,像生活本身一样自然的诗,似乎可以作为王安石精到评论的一个生动例证。答案: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知识赏析登幽州台歌1.作者简介陈子昂,字伯玉,唐梓州射洪人,出身富豪之家,个性放荡不羁,整天游手好闲,到了十七岁还不知读书,直到有一天跟朋友到学校游玩,才突然醒悟过来,立志发愤用功,二十四岁中进士,当过右拾遗和军队幕僚,诗风自然雄厚,慷慨豪放,深刻表现出个人的情感与思想,反对齐梁浮靡文字,主张恢复魏汉时期的朴质,为唐代诗歌开创新的里程碑。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2.文章结构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3.艺术特色这首怀古诗,不着力于古事古迹的叙写,而直抒胸怀,显得质朴坦直,昂然大气,且蕴含丰富。在怀古诗中别具一格。终南山1.作者简介王维,字摩诘,排行十三。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开元(721)进士。初为大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坐罪,贬济州司库参军。张九龄为相,擢为右拾遗,后转监察御史,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陷长安,被执,受伪职。乱平论罪,以曾作凝碧池思念王室,其弟缙又请削己宦为兄赎罪,责授太子中允。后为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晚年隐居蓝田辋川,以禅司诗,故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并称“王孟”,乃盛唐山川田园诗派杰出代表。早岁边塞诗沉雄慷慨,意气飞动。山水田园诗或壮丽雄阔,或清幽恬淡,“诗中有画”。五绝绘景传神,超妙自然,七绝语近情遥,风神摇曳,与李白同擅胜场。有王右丞集,全唐诗存诗四卷。2.文章结构首联先用夸张手法勾勒终南山总体轮廓,“近天都”极言其高,“到海隅”极言其广,也是诗人远眺时的感受。颔联写近景,“回望”“入看”,表明诗人已入山间。回首望去,刚走过之路,一片云海如合拢无隙;向前望去,一片蒙蒙青霭,但走入进去,却又不见其踪。两句互文,极为真切生动地写出游山情形与感受。颈联写登山纵目景象,诗人立足“中峰”,故可见群山“分野”之“变”,“众壑”参差起伏,故犹如“阴晴”而“殊”态,写尽终南山雄阔苍莽之势。尾联收回自身,意欲投宿,既见天色向晚,诗人之游已自晨至暮,又见游兴未尽,还要留待明日再游,足见山景之美及诗人留恋之深,而以一“问”字收束全诗,则于完全的静景描述中加以音声,让人读来留不尽之余味。3.艺术特色诗人描写了终南山的辽阔、壮丽,虽然篇幅不长,只有四十个字,却形象地描绘出了这座名山的方方面面。正所谓“以不全求全”,从而“以少总多”“意余于象”。全诗意境壮阔,写法细腻,形象传神。燕歌行1.作者简介高适,唐渤海蓨人。字达夫,性磊落,尚节义。年过五十始为诗,骨力苍老,才思奇纵,以“边塞诗”称名,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著有边塞诗营州歌燕歌行高常诗集等。其中营州歌燕歌行是他曾到营州和辽阳时,写下的脍炙人口的边塞诗。2.文章结构诗中的前四句,概写了唐朝开元时期东北部不断受敌骚扰以及张守珪立功受赏的情况。从“金伐鼓下榆关”到“力尽关山未解围”十二句,具体描写了战斗的整个过程。这里有逶迤不断的行军阵容,有萧条凄凉的边塞景色,还有对敌人的猛烈进攻和战士的血洒疆场的细致描摹等等。“铁衣远戍辛勤久”四句,描写了征人们因长期戍守边防不能回家而产生的苦闷绝望的心情。从“边庭飘飖那可度”到全诗结束,在对边塞生活的描写中寄托了诗人的深切感受。在这里,诗人既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又表现了他对飞将军李广这样的安边将帅的崇拜和渴望;并谴责将帅不体恤兵士、骄奢淫逸的恶劣行为。3.艺术特色这首诗热烈地颂扬了士兵们的英勇爱国精神,同时严厉地抨击了将领们享乐腐败和视士兵生命为儿戏的轻敌冒进,使苦与乐、庄严与无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结句借古喻今,点出朝廷因用人不当所造成的恶果,比一般因靖边而思名将的含意更为深刻。全诗形象鲜明,气势奔放,四句一韵,流转自然。石头城1.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排行二十八,洛阳人。贞元九年(793)进士,登博学宏词科,为监察御史。因参加“永贞革新”,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移夔、和二州。文宗初,入为主客、礼部郎中。又出为苏、汝、同三州刺史。开成元年(836)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世称刘宾客。其诗凝练委婉,韵味深醇。尤长七绝,其竹枝词浪淘沙等,清新俊爽,富民歌情韵,为唐诗别开生面。有刘梦得文集,全唐诗存诗十二卷。2.文章结构首句“故国”二字即引入悲情那曾经繁荣富贵的六朝古都已成空城,再看这周围的群山依然高峻,依旧青翠,物是人非,人世沧桑,恍然若梦。第二句通过拟人手法,用潮水的寂寞写空城的荒芜萧条,突出了石头城昔盛今衰的沉重感。第三、四句以有情的明月反衬出无情的人事(月亮是石头城历史的见证者),令人回味不已。3.艺术特色用写景寄予感慨。李凭箜篌引1.作者简介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人,人称“诗鬼”。因避家讳,不得应进士举,终生落魄不得志,二十七岁就英年早逝。他继承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又从汉魏六朝乐府及萧梁艳体诗多所汲取,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要凌驾大自然而创造出新奇幽美的艺术境界,形成了自己的独创风格,并对中晚唐某些诗人发生了一些影响。2.文章结构诗的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二、三两句写乐声。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第四句“李凭中国弹箜篌”,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五、六两句正面写乐声,而又各具特色。“昆山”句是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从第七句起到篇终,都是写音响效果。这八句以形写声,摄取的多是运动着的物象,它们联翩而至,新奇瑰丽,令人目不暇接。结末两句改用静物,作进一步烘托: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倚着桂树,久久地立在那儿,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地洒落在身上,把毛浸湿,也不肯离去。3.艺术特色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描绘。然而纵观全篇,又无处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内在的情思融为一体,构成可以悦目赏心的艺术境界。锦 瑟1.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唐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其诗揭露和批判当时藩镇割据、宦官擅权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糜烂,行次西郊一百韵有感二首重有感等皆著名。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斥时政,贾生隋宫富平少侯等较突出。无题诗也有所寄寓,至其实义,诸家所释不一。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也工四六文。有李义山诗集,文集已散轶,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2.文章结构诗的首联实际是作者在感慨:锦瑟的音节繁多,奏出的丰富哀婉的乐调,勾起了他对自己青春年少时的回忆。颔联实际为两个典故,前半句是说周庄做梦梦见蝴蝶,便以为自己是蝴蝶而非周庄,梦醒后又觉得自己是庄周而非蝴蝶,于是他便迷惑了,究竟是自己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自己呢?后半句是说望帝(君王称呼)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他将自己失国的悲痛之情寄托在了杜鹃哀切的啼声中。用这两个典故,是比喻作者所回忆的往事已成梦幻,远大的抱负不能实现,只能留下一片伤感之情。颈联中“沧海月明,蓝田日暖”都是指作者追求的美好理想,“珠有泪,玉生烟”代表理想的幻灭,整个意思是:美好的理想,像鲛人泪珠洒落海中,终成泡影;像玉山上升起的烟雾,随风飘散。尾联:理想与抱负破灭后的悲痛之情岂是如今回忆起才感受到的,其实在当时已经不胜怅惘了。3.艺术特色这首诗在艺术上极富个性,词藻华丽,情感含蓄,运用了典故、比兴、象征手法,诗中蝴蝶、杜鹃是象征,珠、玉属比兴,它们创造出明朗清丽、幽婉哀怆的艺术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