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历史 专题过关检测试题(四) 人民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37896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中历史 专题过关检测试题(四) 人民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年高中历史 专题过关检测试题(四) 人民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年高中历史 专题过关检测试题(四) 人民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中历史 专题过关检测试题(四) 人民版必修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A余粮收集制 B企业国有政策 C粮食税 D劳动义务制解析:本题属于新材料,新情境题,看关键词“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可知,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引起了农民的不满。答案:A2(xx黄冈市模拟)1921年8月,在莫斯科市民惊异的目光注视下,一位23岁的美国青年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他的名字叫阿曼德哈默。在列宁的支持下,哈默成为美苏贸易的核心人物。他联络了30多家美国大公司,组成美国联合公司,将美国的产品运到苏俄,换取苏俄的物产。这一局面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苏俄开始实行了新经济政策C苏联实施了“一五”计划 D美国改变了对苏俄的封锁禁运政策解析:本题以美国青年阿曼德哈默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为切入点,考查新经济政策。美苏之所以能开展这样的贸易,主要得益于新经济政策的租让制和租借制,允许部分恢复资本主义。所以B项正确。答案:B3(xx佛山市质检)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联的历史依次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其中“退却年代”是指()A俄国十月革命时期 B战时共产主义时期C新经济政策时期 D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解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解答本题要理解新经济政策的含义,新经济政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是一种倒退,是倒退到适合俄国经济的水平,有利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A、B两项是对应凯歌年代,D项是对应剥夺年代。答案:C41921年前,苏维埃政权一直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行为宣布为投机倒把,甚至视为反革命行为而予以惩办。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A十月革命的爆发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C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D斯大林经济体制的形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苏俄经济发展政策的理解。战时共产主义取消一切商品流通,而新经济政策是实行自由贸易,斯大林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答案:C5(xx江苏卷)下表是根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相关内容编制的。阅读该表,指出造成苏俄(联)农民年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19201921192119221922192319231924平均税款(卢布)10.306.113.983.06A.余粮收集制的推行 B固定粮食税的实施 C实物配给制的废除 D农业集体化的实现解析:本题以新经济政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读取表格信息并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表格中时间1921年以及表格中税款的下降,说明苏俄当时实行的是新经济政策,该政策规定以粮食税代替过去的余粮收集制,故本题选B项。A项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C项说法错误;D项属于“斯大林模式”的内容。答案:B6(xx佛山市质检)苏联某时期,国家把法律、监视和意识形态控制的触角伸向私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充满了恐惧、伪装和绝望,耳语成为日常生活的特征。这一时期是()A十月革命胜利初期 B新经济政策期间 C斯大林统治时期 D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解析:本题考查对斯大林模式特点的认识。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上的特点是高度集权,一党制终身制、个人崇拜,斯大林在位时搞肃反运动,因此出现了材料所说的情境。答案:C7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开始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的主要原因是()A斯大林模式弊端日益暴露 B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C苏共二十大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D斯大林的逝世解析:二战结束后,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越来越明显,片面发展重工业也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答案:A8“斯大林模式”一词由西方学者首先使用,泛指所有“苏联式的社会主义体制”。戈尔巴乔夫改革前,苏联官方和学界从不使用这个词。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接过了这个词用以概括整个苏联70年的历史,并且道:“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正在为自由的人们的公民社会所取代”。戈尔巴乔夫的上述言行()A消除了与西方国家的矛盾 B否定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C缓和了苏联国内社会矛盾 D促进了苏联经济体制改革解析:注意关键词“自由的人们的公民社会”,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概念是科学社会主义,而戈尔巴乔夫的观点是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答案:B9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为了提高本国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减少本国货币的含金量,贬低本国货币与外币的比价,掀起了一场激烈的货币战。在整个危机期间,宣布货币贬值的国家一共达到56个。针对上述问题,二战后,在美国主导下()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实施马歇尔计划C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D建立世界贸易组织解析: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货币体系,材料分析世界货币的混乱,影响了经济的发展,时间是二战后,B项是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C项是苏联针对马歇尔计划成立的经济组织;D项是世界贸易体系。答案:A10自1981年,中国多次获得一个国际组织的货款,用于改良农田、建立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发展教育事业等。1998年6月18日,该组织宣布批准向中国提供总额为6亿美元的贷款,以帮助中国的农业和能源建设,根据以上事实判断,这个国际组织应是()解析:根据材料显示此机构应该是世界银行,因为世界银行(World Bank)的宗旨是:通过对生产事业的投资,资助成员国的复兴和开发工作。A、B、D三项不符合题意。答案:C1120世纪80年代后期,亚太经合组织成立。20世纪90年代初期,欧盟和北美贸易区相继建立。21世纪初,东盟自由贸易区开始启动。这些事件表明()A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C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D自由竞争取代了宏观调控解析:亚太经合组织、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自由贸易区都属于区域经济集团。答案:B12(xx徐州一模)下列漫画完成于1986年。漫画中站台上的数字是各方的购买力(一定时期内用于购买商品的货币总额)指数。其中,鹰寓指美国,相扑者寓指日本,一群小人寓指欧共体。对该漫画解读合理的是()A美国发展新经济巩固了国力 B日本已实现政治大国的梦想C欧洲联合增强了国际竞争力 D美欧日三方支配了世界经济解析:解读题干文字和漫画信息,图片中“一群小人”信息显示的是欧洲国家的联合,与美日购买力的比较说明欧洲联合增强了国际竞争力,故C项正确。图片信息说明美国经济受到西欧和日本的挑战,A项错误;战后日本虽然极力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但一直没有实现,B项错误;“美欧日三方支配了世界经济”说法错误,D项错误。答案:C13xx年,欧元正式启用,仔细观察欧元纸币的正面,都有窗户和走廊的图案。这一现象表明()A欧盟向所有国家开放B欧盟成员间开放,团结与协作C欧盟政治一体化实现D欧盟重视宣传历史上著名建筑解析:欧盟是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建立的,A项与史实不符,D项不符合题意,C项还没有实现。答案:B14某历史兴趣小组在一次探究学习活动中生成了下图及相应的结论。其中推论正确的是()A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B实现了欧洲货币的统一C阻断了经济全球化潮流 D瓦解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解析:各国货币被欧元取代,这推动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故选A项;英国仍用英镑,排除B项;C、D两项扩大了欧元产生的作用,排除。答案:A15(xx保定摸底)1990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会见德国总理科尔,在讨论欧洲未来时说:“把法国、德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和希腊这样的国家绑在一辆战车上奔驰,其结果很可能是会拖垮它们,也会给你们带来难以想象的危机。”材料说明撒切尔夫人()A认为法德两国应和英国共同主导欧洲的发展方向B认为欧洲一体化会拉大国与国之间的差距C认为欧洲一体化不符合英国的国家利益D认为成员国实力差距太大会严重阻碍欧洲一体化进程解析:据题干可知,撒切尔夫人认为希腊经济相对落后,让其加入欧共体会拖累法国、德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说明她认为成员国实力差距太大会严重阻碍欧洲一体化进程,故选D项。材料没有反映撒切尔夫人反对欧洲一体化,排除B、C两项;题干没有反映英德法在欧洲一体化中的作用,排除A项。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16题10分,17题16分,18题14分,共40分)16(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资本主义各国进步人士,或者以朝税式的拜谒,或者以记者式的评述,或者以文人式的寻味,奏响了一曲访苏交响曲。他们称赞新生的苏联是“一块让人类再次得救的新大陆”,“代表着人类精神的新方向”。但也有一些西方进步人士对苏联国内政策进行了坦率的批评。1935年访问苏联的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道:苏联显示了“无比高涨的管理生命力和青春活力,正在为全人类更美好更灿烂的未来而工作。”另一方面苏联“正在不人道地形成贱民阶级青年人不可能自由地将自己的智力成就和思想与他们的西方朋友相比较,真担心有朝一日突然发生社会动荡。”苏联这面镜子材料二“我们必须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问题,在这里我们弦绷得太紧了,把它绷得太紧,使商品荒更加尖锐化,已经不行了”从供求关系平衡角度作详尽的分析,这自然不是“表面的缺点,不是形式上的疏忽,而是一个深刻内在的错误。”苏共领导人之一布哈林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1928年)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西方进步人士称赞苏联的主要原因。(4分)(2)材料一、材料二批评了苏联社会中的哪些不健康现象?上述现象反映了苏联工业化中存在的什么严重问题?(6分)答案:(1)十月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使西方进步人士看到了人类解放的希望;十月革命后的苏联支持西方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赢得西方各国进步人士的好感;苏联工业化取得辉煌成就,使西方各国进步人士感到钦佩;3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法西斯势力猖獗,西方各国进步人士对资本主义制度更加失望。(每一点1分答对4点得4分)(2)不健康现象:出现新的贫困群体农民;社会上缺乏自由氛围;用于建设的投资过大;商品供应紧张,供求关系失衡。(每一点1分答对3点得3分)严重问题: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严重忽视农业生产,损害了农民的利益;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一定程度上压制了自由、民主;重建设、轻生活;不重视改善民生,不利于调动人们生产的积极性。(每一点1分答对3点得3分)17(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到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苏联的工业生产已从世界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从斯大林主要关心的世界实力平衡的角度看,苏联的全部工业产量在世界上所占的份额从1921年的1.5%增长到了1939年的10%和1966年的20%。其识字率从1897年的28.4%上升到1926年的56.6%、1939年的87.4%和1959年的98.5%。在1913年到1961年间,外科医生的数量从23 200人增加到425 700人,预期寿命从32岁上升到69岁,婴儿死亡率从每千人273降到32。农民就将集体农庄视为外来的、强加给他们的东西而消极怠工当苏联政府每年拿出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作再投资(工业),这也就意味着低工资和消费品短缺。一个苏联工人的反应很典型:“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我们在工作。”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由于长期政局不稳、社会动荡,以及在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决策方面屡有失误,1988年起苏联的经济每况愈下,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据苏联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数字,与1989年相比,1990年苏联国民收入下降4%,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劳动生产率下降3%,对外贸易额下降6.9%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个五年计划给苏联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联当时由哪位领导人执政。(1分)概括当时的经济状况。(1分)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改革的角度说明分析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4分)(3)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4分)解析:回答第(1)问时要注意关键词“工业产量世界第二位”“消极怠工”,影响可以从积极和消极方面考虑。回答第(2)问时要注意关键词“1988年”“经济每况愈下”“深刻危机”。戈尔巴乔夫执政时限从19851991年,由此分析其经济改革的措施和影响。回答第(3)问时可以从生产力、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方面思考。答案:(1)积极影响:完成工业化并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提高了国民的文化素质,提高了国家的科技水平,提高了医疗卫生水平。(4分)负面影响: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不高,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2分)(2)戈尔巴乔夫。(1分)经济衰退(或经济恶化等)。(1分)“加速发展战略”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使原本畸形的经济结构更加失调;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阻力重重,效果不佳。(4分)(3)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必须保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成功的经济体制改革能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经济体制改革要关注人民生活水平(4分答对两点即可给分)18(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新航路开辟后;二是两次工业革命完成后;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四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材料二1497年葡萄牙的达伽马率领船队远航,到达印度的卡里卡特,从此开始了第一次全球化过程,欧洲国家竞相运用他们优越的技术手段创造了遍及全世界的帝国。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灾难,由欧洲主导的全球化开始动摇了。随着欧洲重建、马歇尔计划和日本道奇计划的实行,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贸组织的建立,由美国主导的第二次全球化开始了。这一次全球化并没有建立帝国,而是通过创办视世界为其市场的多国公司和全球公司。在技术缩短了时间和距离的情况下,可口可乐、麦当劳和索尼等产品成为世界名牌。在将近50年的时间里,国家贸易的升幅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成为推动全球增长的主要动力。【美】克莱德帕雷斯托维姿的署名文章(xx年)请回答:(1)读图并联系史实,指出此图反映了哪一阶段经济全球化的史实。(1分)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3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克莱德论述的两次全球化的各自特点。(6分)(3)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对上述两次全球化的反应,并举例说明。(4分)解析:本题组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历程,并进行中外联系。第(1)题,从图示中标示的时间19世纪末和图示的内容商品的流通走向可看出是两次工业革命的全球化史实,然后根据图示内容进行分析。第(2)题,依据材料所示内容先确定两次全球化是何时,然后再分析各自特点。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两次全球化过程中中国的反应。答案:(1)阶段:反映了两次工业革命完成后的“经济全球化”。(1分)信息: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等落后地区输出工业制造品,中国等成为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附庸等。(3分)(2)第一次全球化:始于新航路开辟;以欧洲国家为主;建立大帝国。(3分)第二次全球化:始于二战以后,由美国主导;建立全球性的多国公司和全球公司;国家贸易增长迅速。(3分)(3)第一次全球化: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学习其先进技术,表现为开放通商口岸、建立近代工业等。(2分)第二次全球化:抓住机遇主动应对,表现为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