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白莽作《孩儿塔》序教学提纲 人教版第三册.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35414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白莽作《孩儿塔》序教学提纲 人教版第三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白莽作《孩儿塔》序教学提纲 人教版第三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白莽作《孩儿塔》序教学提纲 人教版第三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白莽作孩儿塔序教学提纲 人教版第三册课时数:2课时学情分析: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理解力较好,所以可以让学生直接概括段意。由于鲁迅的文章有难度,往往有多种解读角度并且会与当时背景联系紧密,所以要在教学中作铺垫,告之背景,作必要的人物介绍。又因为之前有学习为了忘却的记念,所以本篇课文的学习相对又降低了难度。女生的心思细腻,能够比较好的发掘鲁迅的情感变化。课文分析:这是鲁迅为忘友白莽所作的序,所以它又不仅是一篇平实的介绍作品的书序,还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内涵。由于鲁迅所处的是言论不自由的时代,所以有些句子写得很隐晦,也会有多重含义。知识和能力目标:1,掌握序的基本知识(他序、自序、诗序、赠序),序写作的结构框架(介绍作者、概括书籍内容、简要评价),能写出基本合格的序。2,“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重点欣赏其修辞手法(博喻、排比、对比),品读其整散结合的节奏、情感效果。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生从书序写作的角度出发概括每一段的大意,然后掌握书序写作的基本框架。顺带探究重要句子的内涵。2,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发现还可以从情感的角度入手深入理解文本,由惆怅更加惆怅走出惆怅,体会鲁迅复杂丰富的情感波动。顺带探究重要句子的内涵。3,学生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如自读、全班读;全文朗读、段落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变化,探究句子中的深意。4,穿插结合为了忘却的记念中相应的内容,更加容易理解本课文中作者的一些写作心情,如愧疚、崇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生发现鲁迅先生在写序过程中,经历的内心的复杂情感变化。2,学生在白描中体会白莽的革命乐观主义、对理想和信念的坚持。重点:理清书序,情感的变化(从惆怅入手)两条线索难点:多意、隐晦句子的解读,整散结合效果的鉴赏。教学工具:PPT,黑板。预习:熟读课文,至少两遍,揣摩下列句子的意思1,我所惆怅的是我简直不懂诗,也没有诗人的朋友,偶尔一有,也终至于闹开,不过和白莽没有闹,也许是他死得太快了罢。2,现在,对于他的诗,我一句也不说因为我不能。3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4,又何需我的序文之类。白莽作孩儿塔序鲁迅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对应的教教学目标和时间第一课时今天,我们学习鲁迅的白莽作序。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简要介绍一下鲁迅、白莽以及当时的写作背景。鲁迅l 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使用的笔名。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 。l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l 散文集:朝花夕拾我们可以用他的三本书形容我们高中三年的生活。高一是彷徨,充满了未知和迷惘;高二是呐喊,当我适应了高中生活,那么就要确立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高三是什么呢?我们还是乐观一点,我倾向于选择朝花夕拾,在倒数的高中学习生涯里,把握利用好时间,摘取更多智慧的花朵l 杂文集:坟热风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8部。 从PPT上的比例,可以看到,鲁迅创作最多的还是杂文。小说、散文的创作主要集中在鲁迅的青年时期,而他的杂文创作则可以说是贯穿了他整个一生。而且,读鲁迅的杂文,更能了解其为人,更能体会他以笔代枪的犀利的写作风格。白莽l 其人:(19091931)原名徐祖华,笔名白莽、殷夫。共产党员。中国无产阶级的优秀诗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革命诗人之一,孩儿塔是他的诗集。l 别了,哥哥:别了,哥哥,别了/此后各走前途/再见的机会是在/当我们和你隶属着的阶级交了战火。他跟他哥哥的关系比较微妙。他哥是为国民党服务的,而他则是要走坚定的革命道路。在别了,哥哥中,他既表达了对哥哥多年养育之恩感激,另一方面,也下定了决心,要与哥哥分道扬镳,希望哥哥不要干涉、阻挠他。我们来读一下他的诗中的一段,体会一下他的诗歌风格。白莽的诗,具有强烈的战斗性、鼓动性、鲜明的政治倾向和强烈的时代感。其实这是所有的革命诗,或者说所有的革命文学作品都有的特点。写作背景:l 白莽于1931年2月7日被国民党政府杀害于上海龙华,年仅22岁。同时被杀害的还有柔石、胡也频、李伟森、冯铿,被称为“左联五烈士”。l 1933年4月鲁迅写了为了忘却的记念l 白色恐怖依旧严重,革命志士仁人不断被杀。 当时国民党实行两大围剿,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l 1936年3月11日夜,鲁迅记白莽作序于上海之且介亭。1936年春天的时候,鲁迅身体越来越不好。当收到白莽的同学寄来的信时,刚有起色,“尚能坐起”,当晚有感而发,就写下了这篇序。鲁迅也于同年10月去世了。坟狂人日记朝花夕拾让死的死去吧!他们的血并不白流,我们不要悲哀或叹息,漫漫的长途横在前头。走去吧,斗争中消息不要走漏,他们尽了责任,我们还要抖擞。 血字导入5分钟现在回到课文。我们说本单元是对书评的学习,而序是书评的一种形式,我们来了解一下序的概念和序的种类。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l 一般分为他序和自序两种。l “自序”内容多说明写书的目的及成书的经过。“他序”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l 可以在文的前边,也可以附后,是介绍作品创作意图、作者情况、作品主要内容以及对作品简要评论的一种文体。l 两种特别的序:l 诗序,写在诗歌前面的序。l 赠序,是一种不依附于作品或书籍的序文,单独成章。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序的基本知识2分钟白莽作序作为一篇序文,它就会体现序这一文体的共性。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自读课文,从书序写作的角度出发,概括每一段段意。 结合句子“现在,对于他的诗,我一句也不说因为我不能。”为什么不能?所以说这一段用含蓄隐晦的手法点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这一段是写序的背景。那这一段的段意先放一下,我们待会再来看。大家大致理了文章序的框架,我们回过头来看一下,第二段中写白莽是怎么样一个人? 从人物描写的语言、外貌、神态出发,寥寥几笔勾画了这样一个青年。这里用了白描的手法。白描就是用最精炼、节省的文字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不加以渲染、铺陈。作为一篇序,对作品的评价显然是重点部分,那么我们现在来看第四段,朗读第四段,思考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达对诗集和白莽的高度赞美。我们这里引入一个概念,就是博喻。l 博喻 ,就是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又叫连比。博喻能将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内涵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出来。博喻形象生动、排比增强了气势。这里的本体是孩儿塔,我们来分析这些喻体的含义。小组讨论。(分四组)第一组:“微光”:提示:“微光”比曙光好,曙光:清晨的阳光。为了忘却的记念:“可是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 ”我们说鲁迅在这里赞扬白莽和他的诗,但是是非常可观的评价他的,而不是一味的褒扬。从“微”字上就看出其用字的准确。“响箭”:提示:“响箭”比“利箭”好,好在哪里?响箭的作用是什么?“响”犹如集结号般,将人们聚集到一起,鼓励战斗。第二组“萌芽”:提示:为什么是冬末的?结合“萌芽”的形象“第一步”:提示:进军中的第一步,有何重要意义?这四个喻体也预示着革命高潮的来临。第三组:“爱的大纛”:提示:对谁的爱?大纛的作用是什么?大纛,看注释1,是军中的大旗。大家看过电视里古装片打仗吧。有一个人负责背旗、护旗。如果他牺牲了,马上会有人冲上来代替他的位置。这面旗只有在全军覆没或者投降后才能倒下。对于战场上的士兵来说,大纛是他们的精神支柱,是前进中的标杆。“憎的丰碑”:提示:对谁的憎?丰碑是用来做什么的?这两个喻体通过对比,体现孩儿塔强烈的爱与憎,这种极致的情感往往有冲击人心的力量。第四组听了前三组对喻体的分析,请你概括“别一种意义”:“别一个世界”:提示:联系第五段第二课时我们知道了孩儿塔是这样的诗集,那么对比而言,“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作”是怎样的作品呢?“圆熟简练”是指其具有高技巧性,“静穆幽远”指那些浪漫脱离实际,即缺乏战斗性的作品。我们说鲁迅在评价孩儿塔的时候,并不重视其技巧,而是高度评价其突出的思想性和战斗性,对社会的作用。鲁迅先生看一部作品的好坏,先要看其思想,而不是技巧,因为技巧是无用于当时社会的。第四段还运用了整散结合的写作方法。整句是指一对或一组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句子,形式整齐,音 乐和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都是整句。散句是结构相异、长短不一的一组句子,特点是自由活泼,富于变化,长于叙述说明。整散结合:富有节奏感,旋律美,句式灵活,使情感的抒写徐缓激越,张弛有致。大家朗读,体会一下整散结合的音乐美。接下来看一下第五段,“又何需我的序文”该如何理解?这就是第五段的段落大意。另外,我们说,这句话也暗示着鲁迅相信革命事业必将要胜利。因为白莽的诗是属于革命阵营的,诗集的存在,意味着革命阵营的存在。如果革命阵营崩溃了,那么这本诗集必然是要被毁掉的,因为它是“爱的大纛”、“憎的丰碑”。所以它能够永远留存,意味着革命事业的胜利。总结序的线索,提醒同学们以后写序可以按这样的格式。写序的原因(第一段)鲁迅收到白莽的同学寄来的信,要鲁迅为亡友的遗诗写序。回忆白莽(第二段)第三段A写序的背景B不知道因为当时有文化围剿,言论不自由。对诗集内容的高度评价(第四段)第五段A肯定诗集的出版价值B不知道写序的时间和地点(第六段)坚定的革命信念(被捕三次,让哥哥不要干涉他)、困难中的乐观(狼狈的穿着,笑着说,言语轻松)、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耿直、坦率对比白莽所代表的诗人和现在一般的诗人对比;爱的大纛和憎的丰碑对比;孩儿塔和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作对比。比喻和排比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白莽的诗给千万民众带来了冲破黎明前的黑暗的希望。微光比曙光好,微光是微弱的光。一方面,当时的白莽还很年轻,人微言轻。其诗作也只是薄薄的小册子,他能所起的影响是微弱的。另一方面,当时的白色恐怖严重,社会黑暗,他一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微不足道的。白莽的诗吹响了战斗的号角,有鼓动性。诗集没有利剑的杀伤力,响箭是从听觉上来写的,引起人们的注意,鼓舞人们战斗。当时的白色恐怖严重,白莽的诗篇给人们带来了类似春的信息,蕴含着勃勃生机和希望。赞美革命者的勇敢和开拓精神,有奠基的意义。白莽的诗表达了对革命者的热爱,激励人们团结战斗。白莽的诗记录了对残害百姓的反动派的憎恨,铭刻于碑,永不忘记。赞扬白莽的诗对革命的贡献,凸显其战斗性、鼓动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阵营/无产阶级的世界1, 肯定诗集自身的出版价值。以序为线索,理出文章框架,并且结合一些重点句的理解。33分钟理解白莽其人,体会其难能可贵的品质。理解各个喻体的内在含义,体会鲁迅用词的准确性。8分钟整散结合朗读全文,除了以序为线索,还能以什么为线索?“惆怅”一次在文中出现两次,一次在第一段,另一次在第二段。我们先看第一段。为何会惆怅?除了这个原因,还有吗?看句子,“也因为午后得到一封”可见,前面还有一个原因。我们说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自然环境往往还有对社会环境的隐射和象征。所以这里还有对时局动荡的隐射。惆怅前面有“更加”,可见这里有情感的变化。由惆怅到更加惆怅。那么第一段中哪些意象与这惆怅的感情相呼应的呢?冷,这个词其实包括了惆怅的三个原因,其一,天气;其二、时局,让人心冷;其三,生病中。春去夏来,怎么会冷?肯定也有身体虚弱的原因在里面,火气不够,觉得冷。后来的更加惆怅,是因为想起了死去白莽。大家再来读一下第一段,品味一下关键意象,体会情感变化。第二段是对因为想起白莽而更加惆怅的详写,即第二段写更加惆怅的原因之一:想起白莽。第三段中的惆怅是因为什么?真的不懂诗吗?如何理解?鲁迅是懂事的,他有散文诗集野草,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他说他有个积习,就是有感触时写诗文,可见他是懂诗的。那为什么要说自己不懂诗呢。我们说鲁迅是文坛泰斗,他写作的年龄比白莽的年龄还大。他是左翼作家联盟的精神领袖,冯雪峰说“只要鲁迅存在,左联就会存在”。他为什么要谦虚,要崇敬白莽,不有些矫情吗?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鲁迅写到当他知道柔石他们被捕后,自己由于对于生的眷恋逃走了,还烧了和他们交往的信件。他觉得自己是不如那些青年人对革命的热情的,所以崇敬他们,所以怕自己写不好序。另外,“我简直不懂诗”的“简直”大家念着是否觉得别扭?记不记得,我们学藤野先生时,鲁迅在写那些中国去日本的留学生,穿着西装,却又舍不得剪掉辫子。他说“简直标致极了”,这里用了反语,有嘲讽的意味。巧合的是,这里也出现了“简直”,那么这里嘲讽的又是谁呢?那么后面的句子也好理解了。和鲁迅闹开的是现在一般的诗人,而和白莽没有闹开,是因为志趣相投。除了怕写不好序所以更加惆怅,还有别的原因吗?更加惆怅:因为想起亡友;因为怕写不好序;因为言论的不自由,不能对诗集详加评述。那么他就惆怅到底了吗?第四五段中体现了鲁迅怎样的情感变化?走出了惆怅。除了情感主线“惆怅”以外,文中还有没有其他细微的、隐晦的情感?惆怅因为我收到了远道寄来的信,想起了白莽。天气不好烘托凄凉的氛围,渲染惆怅的心情。即将过去的依旧冷的春天、淅淅沥沥下了整天的雨、深夜、远道寄来的信、亡友、遗诗。他惆怅的是怕自己曲解了白莽的诗的意思。怕自己写不好序。“不懂诗”是自谦,对白莽的尊重。鲁迅崇敬的不是白莽的文学才华,写作能力。而是他这类年轻人身上对革命的热情,以及为了信仰奋不顾身。那些现在一般的诗人,他不懂的是“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作”,与其说不懂,不如说是不愿懂、不屑于懂。因为言论不自由。赞美、充满信心、歌颂“蒙上了许多新鲜的血迹。”蒙:覆盖,言其多。用了借代,暗示国民党还杀害了许多其他像白莽这样的革命者。表现了鲁迅的痛惜、愤怒。“犹如捏着一团火。”比喻,焦急、坐立不安的心情。“也许是他死得太快了罢。”对白莽的死深感遗憾、痛惜。由于其英年早逝罪魁祸首是国民党,这其中包含着对他们的冷嘲热讽。“因为我不能”有压抑、有愧疚。以情感为线索深入理解课文,并且结合重点短语、句子的理解。28分钟总结:如果要在文中找出一个贯穿全文的文眼,那么就是“惆怅”。惆怅更加惆怅走出惆怅。全文总结: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序的线索中交缠着情感线索。序的写作推动情感的波动起伏,情感的变化影响着序的写作。第一三段,各种情感积聚,压抑到极致,终于在第四段爆发,形成强大的冲击力。鲁迅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当然会选择前者,所以他不会因为不能而就不讲了。他总是展现给人们他真实的自我,别人可能会因为不能讲,不想讲,不愿讲而不讲,但鲁迅不会。他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即使自己活在黑暗之中,他也要留给别人希望。他终有走出惆怅,因为他要他的文章保持战斗性,鼓动性,让人们鼓起勇气,为未来可预见的新生活奋斗。总结,加深理解、方便记忆。4分钟作业: 1,仿照第四节的整句,运用博喻写一句话。 2,假设第一单元是本只有三篇的小书,给第一单元作序,300字左右。 板书:白莽作孩儿塔序 鲁迅序作序的缘由对白莽的回忆交待写序的背景对诗集的高度评价肯定其出版价值交代时间、地点情感变化惆怅-1,生病中 2,天气 3,时局动荡更加惆怅 1,想起了亡友 2,怕写不好序,也不能畅所 欲言走出惆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