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七12.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33626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七12.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七12.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七12.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七12.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通水现场施放“大黄鸭”测量水速。“大黄鸭”携带的测速设备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全球定位系统(GPS)B.遥感技术(RS)C.地理信息系统(GIS)D.数字地球(DE)【解析】选A。全球定位系统(GPS)具有定位、导航、测速功能;遥感技术(RS)主要功能是拍摄遥感图片,获取信息,不能测速;地理信息系统(GIS)主要功能是分析、处理数据,不能测速;数字地球(DE)是将获取的各种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实现网络上的流通共享。(xx江南十校联考)2015年7月10日,超强台风“灿鸿”(1617级,5258米/秒)以每小时20千米左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并于10日夜间至11日上午在浙闽沿海一带登陆。据此回答2、3题。2.监测台风“灿鸿”的移动路径,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GPSB.RSC.GISD.数字地球3.当“灿鸿”外围大风区接近陆地时,浙江沿海的风向为()A.偏东风B.偏南风C.偏西风D.偏北风【解析】2选B,3选D。第2题,地球上某点的定位用GPS;获得大面积地表空间信息用RS;GIS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加工;数字地球指数字化的地球。第3题,当“灿鸿”接近陆地时,该地受低压控制,浙江省位于低压边缘,风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因此形成了偏北风。【加固训练】下图为我国东北某地上午某时刻地表温度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获取该地区地表温度分布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地理信息系统B.遥感技术C.全球定位系统D.数字地球(2)该技术的优点有()受地面条件的限制少获得信息速度快、周期短成本低,效益大对地面物体可以准确定位A.B.C.D.【解析】(1)选B,(2)选B。第(1)题,在地理信息技术中,具有获取信息功能的是遥感技术,因此获取该地区地表温度分布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技术。第(2)题,遥感技术具有受地面条件的限制少,获得信息速度快、周期短,成本低,效益大等特点;对地面物体准确定位属于全球定位系统的功能。(xx江苏地理)下图是某地山体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影像。读图,回答4、5题。4.图中堰塞体垮塌后可能会淹没下游沿岸居民点,可快速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的技术是()A.遥感(RS)B.地理信息系统(GIS)C.全球定位系统(GPS)D.北斗导航系统(BDS)5.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拔由高到低的排序是()A.甲乙丙丁B.甲丙丁乙C.乙丁丙甲D.乙丙甲丁【解析】4选B,5选D。第4题,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利用数据模拟预测自然灾害影响的区域范围、危害程度,为受灾人员、财产的有效转移提供决策依据。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乙最接近山上的雪线,海拔最高,丙高于堰塞湖湖面,甲位置与堰塞湖湖面高度相当,丁位于堰塞湖下游,海拔最低。(xx南阳模拟)贵广高铁于xx年底正式通车,贯穿贵、桂、粤三省,建设桥梁210千米,隧道209个,总投资918.19亿元,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最长的穿越喀斯特地貌的高铁,同时该高铁被誉为最美的高速铁路。读图回答6、7题。6.有关贵广高铁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高铁的修建促进了广西、贵州旅游业的发展B.技术条件对该铁路的修建起到关键作用C.该铁路的主要功能为客运D.该铁路的建设对沿途生态环境未造成破坏7.贵广高铁途经地区滑坡、泥石流、暴雨等灾害多发,下列关于地理信息技术在该地区应用说法不正确的是()主要采用GPS技术对该区域的天气状况进行监测交通状况的监管主要采用GIS技术该工程的建设路线选址适宜采用RS技术GPS技术可用于快速搜救和抢险工作A.B.C.D.【解析】6选D,7选A。第6题,贵广高铁是世界最长的穿越喀斯特地貌的高铁,在建设过程中会对沿途的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第7题,对区域天气状况进行监测的为RS技术;铁路工程建设路线选址要综合分析地形、地质、水文等因素,需借助GIS技术。下面两图为经地理信息系统处理的我国某湖泊在不同时期的数据属性资料图。读图回答8、9题。8.与图1相比,图2中湖泊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最大的是()A.鱼排水箱B.裸地居民地C.湖泊水域D.草洲草地9.与图1相比,图2中湖泊土地利用类型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主要是()A.泥沙淤积日益严重B.湖泊水位下降较大C.渔业资源过度捕捞D.围湖造田日益严重【解析】8选C,9选B。第8题,与图1相比,图2中湖泊水域(数据1)大量转换为其他土地类型。第9题,对比两图可知,湖泊水域大量转化为泥滩沙滩、草洲草地、裸地居民地等,这与湖泊进入枯水期,湖泊水位下降有关。【方法技巧】“四角度”归纳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1)与分布、位置有关的基本问题。查询“地点”和“状况”。查询符合一定条件的地物的分布、位置。(2)趋势分析。(3)模式问题。(4)模拟问题。读某地地质灾害分布图,回答10、11题。10.对图中洪涝、滑坡、泥石流灾害的监测需运用()A.数字地球B.遥感技术C.全球定位系统D.地理信息系统11.在该图像的制作过程中()A.遥感技术可提供各种灾害发生地的准确位置和具体范围B.全球定位系统可提供各种灾害发生地的准确位置和具体范围C.地理信息系统对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加工,确定不同灾害多发区的范围D.数字地球技术可获取区域自然、人文信息,对各种灾害进行立体显示【解析】10选B,11选C。第10题,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对不同时段遥感图像的对比,监测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发展。第11题,遥感技术可提供灾害发生地的具体范围;全球定位系统可提供灾害发生地的准确位置;地理信息系统能分析、加工有关信息,确定出不同灾害多发区的空间范围;数字地球技术不能够对各种灾害进行立体显示。【加固训练】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依据图文材料,完成(1)、(2)题。(1)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A.GPS-RS-GISB.RS-GPS-GISC.GIS-RS-GPSD.RS-GIS-GPS(2)“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用于()A.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B.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C.决策公交线路合理布局D.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解析】(1)选D,(2)选D。第(1)题,农民利用RS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称为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利用该系统把影像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为GPS,最后利用该系统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第(2)题,“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是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因此不能用于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二、非选择题(共56分)12.结合xx年台风“灿鸿”相关材料,回答问题。(36分)材料一7月10日12日台风“灿鸿”路径概率预报图。材料二台风“灿鸿”11日12日大风预报图。(1)指出能实时监测台风“灿鸿”位置的地理信息技术。(2)2015年7月10日一艘正行驶在我国东海的渔船要想预估未来一天自己所处海域的风力状况,除了借助图2外,还需要_技术的帮助。若该渔船在遭受12级大风袭击后,发出求救信号,浙江海事局调度船只进行营救时需要运用_技术。(3)台风“灿鸿”未来24小时路径概率预报图的整个绘制过程需要哪两种地理信息技术的共同完成?(4)上一小题说明“3S”技术的应用常常是两种(或以上)技术结合起来的,请再列举两例说明“3S”技术的综合应用。【解析】第(1)题,台风位置的获取,需借助遥感技术。第(2)题,渔船只有通过全球定位系统确定自己所在的海域位置后,再结合大风预报图,才能预估所处海域的风力状况。浙江海事局要运用地理信息系统了解营救船只与渔船的位置关系,以便及时营救。第(3)题,台风路径概率预报图的绘制,首先要借助遥感技术获取台风中心的位置,然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结合已有的台风信息,建立相关的数据模型,进而预测出台风未来的移动方向,并绘制出相应的地图。第(4)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答案合理即可。答案:(1)遥感技术。(2)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3)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4)如在水灾发生时,遥感技术可获取水灾淹没区的动态信息,地理信息系统能分析水灾损失;在医疗救助中,全球定位系统能确定救助对象和救护车辆的位置,地理信息系统能确定出最佳救助路线。(答案合理即可)【加固训练】地图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地图的变化记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地图形式数字地图。与纸质地图相比,概括数字地图功能方面的特点。【解析】数字地图是纸质地图的数字存在和数字表现形式,是在一定坐标系统内具有确定的坐标和属性的地面要素和现象的离散数据,在计算机可识别的可存储介质上概括的、有序的集合。数字地图,是以地图数据库为基础,以数字形式存储在计算机外储存器上,可以在电子屏幕上显示的地图。与纸质地图相比,具有数据更新快、信息查询和空间分析功能强,交互功能强的特点。答案:增加了交互功能;信息查询和空间分析功能强;数据更新快;信息共享好。13.(能力挑战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2014年7月18日,“雪龙”号科学考察船驶到白令海附近海域,开始了本次考察首个站位的观测与取样,这也标志着中国第六次北极科学考察作业全面展开。材料二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对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科学考察船在向北极前进过程中想要随时知道前进的方向和所处的地理坐标,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什么?利用了该项地理信息技术的哪些特点?(2)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冰川不断融化,请指出动态监测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要利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3)全球气候变暖对北极熊的生存带来了影响,请设计一个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研究北极熊生存状态的具体方案。【解析】第(1)题,科学考察船在向北极前进过程中想要随时知道前进的方向和所处的地理坐标,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GPS,利用了该项地理信息技术的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等特点。第(2)题,利用遥感获得的资料,通过建立相关的数据模型,能够显示极地冰川的变化并预测出其变化趋势。第(3)题,利用GPS对北极熊的行踪进行实时监测,可了解北极熊的生存状态。答案:(1)GPS。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等特点。(2)RS和GIS。(3)给北极熊佩戴装有GPS信号发射装置的项圈,GPS信号发射装置每天都向卫星发送信号;科研人员利用互联网查询、记录项圈的移动轨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