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4 柳永词两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33522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4 柳永词两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4 柳永词两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4 柳永词两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4 柳永词两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鉴赏:词作上阕写词人伫倚高楼面对眼前的春景,反而倍感愁苦。微风细细,芳草萋萋,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愁恨的连绵无尽。他久久地站立楼头眺望,时已黄昏还不忍离去。“草色烟光”写春天景色极为生动逼真。春草,铺地如茵,登高下望,夕阳的余晖下,闪烁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雾的光色。一种极为凄美的景色,再加上“残照”二字,便又多了一层感伤的色彩,为下一句抒情定下基调。“无言谁会凭阑意”,因为没有人理解他登高远望的心情,所以他默默无言。作者并没有说出他的“春愁”是什么,却又掉转笔墨,埋怨起别人不理解他的心情来了。下阕作者把笔宕开,写他如何苦中求乐。他已经深深体会到了“春愁”的深沉,单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排遣的,所以他要借酒浇愁。为了追求这“一醉”,他“疏狂”,不拘形迹,只要醉了就行。不仅要痛饮,还要“对酒当歌”,借放声高歌来抒发他的愁怀。但结果却是“强乐还无味”,他并没有抑制住“春愁”。故作欢乐而“无味”,更说明“春愁”的缠绵执着。至此,作者才透露这种“春愁”是一种坚贞不渝的感情。他的满怀愁绪之所以挥之下去,正是因为他不仅不想摆脱这“春愁”的纠缠,甚至心甘情愿为“春愁”所折磨,即使渐渐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也决不后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才一语破的:词人的所谓“春愁”,不外是“相思”二字。1注音天堑(qin)珠玑(j)豪奢(sh) 羌管(qing)叠(yn) 骤雨(zhu)凝噎(y) 2写对字形 写法归纳1望海潮第一,善于点染。从全篇看,开头三句是点;接着从几个方面分别详细描绘,是染。具体看对西湖的描写,“重湖叠清嘉”是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是染。其中的染,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山色之美,二是湖荷之胜,三是人文风貌之佳。第二,善于铺叙。作品选取最典型、最具表现力的景物,从最有特色的角度,对杭州的繁华景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特别是对钱塘潮和西湖的描写,非常充分,既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又非常具体形象。极力铺排,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2雨霖铃 (1)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以乐写哀,以哀写乐)。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美在捕捉到有特征的秋景来渲染气氛,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美在用白描的手法,极为传神地写出了千言万语又无言以对,泪眼相看,难分难舍,情意绵绵的眷恋之情。“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美在展现了一个别后的暗淡景象,衬托出旅人前途的渺茫,情人相见之无期,充满无边无际的离愁之恨。“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美在将杨柳、风、残月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为一幅画,使离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团聚。(2) 虚实相生。词人将眼前之景与未知之景相融,因情设景,如此这般才有了这份凄楚缠绵。如“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四句更深一层推想离别以后惨不成欢的境况。今后漫长的孤独日子怎么挨得过呢?纵有良辰好景,也等于虚设,因为再没有心爱的人与自己共赏;再退一步,即便对着美景,能产生一些感受,但又能向谁去诉说呢?总之,一切都提不起兴致了,这几句把词人的思念之情、伤感之意刻画到了细致入微、至尽至极的地步,也传达出彼此关切的心情。用问句结尾余恨无穷、余味不尽。写法精讲诗词中的“虚”,是指作者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来的,眼前看不见、摸不着而又从字里行间能体味出空灵境界中的虚象、虚物、虚景、虚境,也即心中之景、想象之景;诗词中的“实”,是指作者描写客观世界中实实在在存在的实象、实物、实景、实境,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实相生在诗词中的运用,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方式,虚实相生运用得好,可以使作品结构更为紧凑,形象更加鲜明。1景为实、情为虚的虚实相生一首好的诗词自然是情景交融的,情景交融自然也就达到了虚实相生。诗词中“实”之描写,缘于生活的写实。人世沧桑,千古话别,江山更替,忧国伤时,壮志未酬,仕途坎坷多少真情流笔端,万千思绪积心头,以“真”之描写,“实”之描摹,营造了一个真实的社会现实、一个真实的话别场景、一个真实的“乌衣巷口”诗词中“虚”之描写,缘于联想与想象。作者驰骋联想与想象的骏马,可以假托梦境寄情怀,“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可以遥想未来之景况,“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也可以梦回昔日叹今生,“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虚”是诗人营造的另一个空灵的境界,有“虚”则境界全出,自成千古名句、万世名篇。2诗词中虚与实的不同关系的表现诗词中的“虚”“实”是辩证统一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具体阐之,或以虚衬实,或彼此对比,或渲染气氛,或侧面烘托,形成一种含蓄蕴藉和引发读者共鸣的艺术魅力。以虚衬实“虚实相生”中“虚”“实”关系,往往以“虚”衬“实”,或正衬,或反衬,从而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收到一种耐人寻味、饶有情趣的艺术效果。看看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一段: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景象壮丽,异彩纷呈,仙人盛会是何等的惊心炫目,光耀夺人。然而这美好、幸福、快乐之梦境恰恰反衬出社会现实之黑暗,作者对美好生活之向往,对黑暗现实之憎恨不言而喻。此时的梦境之描写是实写之景无力能及的。彼此对比虚写诗中之人、之景、之境,跟实写之人、之景、之境进行比较,从而抒发心中郁积之情,抚今追昔、睹物思人、今昔对比类居多。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虚”“实”对比。诗人虚写叱咤赤壁的周瑜:雄姿英发,年华方盛却卓有建树,实写自己光阴虚掷,早生华发,“虚”“实”对比,有志报国与壮怀莫酬之情溢于言表。渲染气氛“实”之描写,从客观角度描绘情景,而“虚”之描写,有时以浓墨重彩之笔调,层层铺陈之笔法,写想象之景,渲染符合当时情景的气氛,使“实”之描写更真实、更感人,以有尽之乐写无尽之乐,或以有尽之哀写无尽之哀,使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言虽止而意无穷。 欧阳修踏莎行正是运用“虚实相生”艺术中“虚”的描写渲染一种凄清的离别气氛,更好地抒发情感。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阕写实,通过仲春之融怡明媚风光反衬“行人”之离愁别恨。下阕写虚,想象描绘出一幅楼头思妇图:柔肠寸寸,千绕百转,晶莹的泪珠流过粉妆的双眼,画楼太高,且不要凭倚而望,行人在春山之春山外。通过“行人”设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念妻,画尽人间悲欢情。侧面烘托虚写是为实写服务的,诗人虚写的对象是为了侧面烘托实写的对象。写山之高,而想象轻云之萦绕,飞鸟之难进;状水之险,而设想环境之恶劣,行人之艰辛。王之涣登鹳雀楼描写鹳雀楼正是运用虚写黄河入海来侧面烘托楼之高耸。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轮落日向楼前一望无边、连绵起伏的群山西下,在视野尽头慢慢沉落,奔腾之黄河呼啸而南来,又向远处折向西流。诗人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于笔下,真可谓“挫万物于笔端”,摹写出一幅宽广、辽远的巨画。“白日依山尽”写实,而“黄河入海流”写虚,诗人想象黄河入海之磅礴气势,虚实相生,烘托鹳雀楼高耸入云之雄伟气势。微写作训练雨霖铃与望海潮一样,在写景上都采用了铺叙的手法。学习这种写景方法,写一段自然景物。_答案:(示例)清早,阳光还未晒到峡谷里时,山上弥漫着一片轻纱似的白雾,神秘莫测。白雾越来越大,把山腰和山脚也淹没了。天和地连在一起,只听到江水哗哗流淌的声音。不久,太阳从碧罗雪山背后生起,白雾渐渐消失,掩藏在白雾中的山头显露出来。见此情此景你会想起“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台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之类的佳句。课内素材 烟花柳巷,迎来了浪子柳永。柳永显然不甘心这种自我放逐,他走向茶楼酒肆的脚步声多少带点负气。但,他本人也没有想到,他的脚步声,千百年来,竟在历史深处訇然作响。混迹市井,柳永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解放。这种生涯,对一位屡考屡败的儒生,其实也是某种程度的皈依。柳永便无所顾忌地开启划时代的“恁偎红翠”的风流岁月。那是柳永生命史上的艳阳天。延伸阅读 读柳永(节选)梁衡柳永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并不大的人物。很多人不知道他,或者碰到过又很快忘了他。但是近年来这根柳丝却紧紧地系着我,倒不是为了他的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也不为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只为他那人,他那身不由己的经历和那歪打正着的成就,以及由此揭示的做人成事的道理。柳永是福建北部崇安人,他没有为我们留下太多的生平记载,以至于现在也不知道他确切的生卒年月。那年到闽北去,我曾想打听一下他的家世,找一点可凭吊的实物,但一川绿风,山水寂寂,没有一点音讯。我们现在只知道他大约在30岁时便告别家乡,到京城求功名去了。柳永像封建时代的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总是把从政作为人生的第一目标。其实这也有一定的道理,人生一世谁不想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最大的光热?有职才能有权,才能施展抱负,改造世界,名垂后世。那时没有像现在这样成就多元化,可以当企业家,当作家,当歌星、球星,当富翁,要成名只有一条路去当官。所以就出现了各种各样在从政大路上跋涉着的而被扭曲了的人。像李白、陶渊明那样求政不得而求山水;像苏轼、白居易那样政心不顺而求文心;像王维那样躲在终南山里而窥京城;像诸葛亮那样虽说不求闻达,布衣躬耕,却又暗暗积聚内力,一遇明主就出来建功立业。柳永是另一类的人物,他先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治,碰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而是转向市井深处,扎到市民堆里,在这里成就了他的文名,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是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一个特殊的代表。柳永大约在公元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第一次考试就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5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他说我考不上官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我有才,也一样被社会承认,我就是一个没有穿官服的官。要那些虚名有什么用,还不如把它换来吃酒唱歌。这本是一个在背处发的小牢骚,但是他也没有想一想你怎么敢用你最拿手的歌词来发牢骚呢,他这时或许还不知道自己歌词的分量。它那美丽的词句和优美的音律已经征服了所有的歌迷,覆盖了所有的官家的和民间的歌舞晚会,“凡有井水处都唱柳词”。这使我想起“文化大革命”中大书法家沈尹默先生被打成“黑帮”,被逼写检查。但是他写出去的检查大字报,总是糨糊未干就被人偷去,这检查总是交代不了。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被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又把他给勾掉了。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我是奉旨填词。”他终日出入歌馆妓楼,交了许多歌妓朋友,许多歌妓因他的词而走红。她们真诚地爱护他,给他吃,给他住,还给他发稿费。你想他一介穷书生流落京城有什么生活来源?只有卖词为生。这种生活的压力,生活的体味,还有皇家的冷淡,倒使他一心去从事民间创作。他是第一个到民间去的词作家。这种扎根坊间的创作生活一直持续了17年,直到他终于在47岁那年才算通过考试,得了一个小官。歌馆妓楼是什么地方啊,是提供享乐,制造消沉,拉你堕落,教你挥霍,引人轻浮,教人浪荡的地方。任你有四海之心摩天之志,在这里也要消魂烁骨,化作一团烂泥。但是柳永没有被化掉。他的才华在这里派上了用场。成语言:脱颖而出。锥子装在衣袋里总要露出尖来。宋仁宗嫌柳永这把锥子不好,“啪”的一声从皇宫大殿上扔到了市井底层,不想俗衣破袍仍然裹不住他闪亮的锥尖,这真应了柳永自己的那句话:“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寒酸的衣服裹着闪光的才华。有才还得有志,多少人进了红粉堆里也就把才沤了粪。也许我们可以责备柳永没有大志,同为词人不像辛弃疾那样:“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不像陆游那样:“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时势不同,柳永所处的时代正当北宋开国不久,国家统一,天下太平,经济文化正复苏繁荣。京城汴京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新兴市民阶层迅速形成,都市通俗文艺相应发展,恩格斯论欧洲文艺复兴时说,这是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市民文化呼唤着自己的文化巨人。这时柳永出现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的市民文学作家。市井这块沃土堆拥着他,托举着他,他像田禾见了水肥一样拼命地疯长,淋漓酣畅地发挥着自己的才华。柳永是经历了宋真宗、仁宗两朝四次大考才中了进士的,这四次共取士916人,其中绝大多数人都顺顺利利地当了官,有的或许还很显赫,但他们早已被历史忘得干干净净,但柳永至今还享此殊荣。呜呼,人生在世,天地公心。人各其志,人各其才,人各其时,人各其用,无大无小,贵贱无分。只要其心不死,才得其用,时不我失,有功于民,就能名垂后世,就不算虚度生命。这就是为什么历史记住了秦皇汉武,也同样记住了柳永。 (选自把栏杆拍遍,1998年12月)一、阅读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甘草子柳永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1)试分析“乱洒衰荷”一句中“乱”字的妙处。_答案:它既写出雨洒衰荷历乱惊心的声响,又画出跳珠乱溅的景色,间接地,还显示了凭阑凝伫、寂寞无聊的女主人公的形象。(2)“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_答案:侧面描写。不直写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其“言语”,而通过鹦鹉学“念”来表现,鹦鹉念的“言语”实为女子所教,含蓄地表达了女子对“粉郎”的思念之情。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1)此词上片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_答案:境界辽阔,气势磅礴,绮丽悲壮;景中含情,寄寓离别之情。(2)简析“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意境。_答案:遥想佳人在妆楼上天天盼“我”回家,看到多少次天边驶回的船帆,还以为是“我”的归舟呢。从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景落笔,进一步深化了自己的盼归之情。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阮郎归无名氏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注】作者一作秦观。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劫:围棋术语。(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_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_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二、语言运用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B)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_的作品来的。在众多采访的记者面前,与谈笑风生的女儿相比,张老汉就显得_多了。在某些人眼里,擦皮鞋是遭人_的职业,然而下岗女工胡秀兰却毅然背上工具箱,走上了街头。A品味拘束蔑视B品位拘谨鄙视C品味拘束 鄙视 D品位拘谨蔑视 解析:句品味,品尝味道,琢磨玩味,品质风味。品位,人或事的品质、价值。句“拘谨”重在“谨慎”“小心”;“拘束”重在“过分约束自己”,“在记者面前”用“拘谨”合适。句“鄙视”意为看作鄙贱、低劣;“蔑视”着重指用轻蔑的态度小看,对“擦皮鞋”这一职业而言,用“鄙视”合适。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D)A这部由第六代导演执导的青春片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表现了主人公拒绝平庸、坚守梦想的成长故事,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观众。B由于每个人长大后都背负着沉重的未来,都在为一种不可预见的“幸福”拼搏着,但所谓“幸福”却被商业化的社会稀释并单一化了。C各地纷纷采取追踪病源、隔离观察等措施,防止甲型H1N1流感不再扩散。D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它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解析:A.搭配不当。“表现了故事”不搭配。B项,关联词语误用,应将“由于”删去。C.否定失当。“防止”和“不再”重复,去掉“不再”或“不”,或将“不再”改为“继续”。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D)A我国许多城市都建立了食品质量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部门的检验结果,从而使那些劣质食品在劫难逃。B一些学生的考场作文,不仅内容空洞,层次混乱,语言不通,而且书写马虎,字迹潦草,错别字连篇,实在令人不忍卒读。C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作出回复:“我们秉持以邻为壑的原则,不会因为我们的发展去侵害别国或者别人的利益。”D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过于急切,往往不切实际地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其结果常常是弄巧成拙。解析:A项,在劫难逃:旧时迷信的人认为命里注定要遭受的灾难是无法逃脱的。现有时也用来指某种灾害不可避免。断章取义;B项,不忍卒读: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C项,以邻为壑: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灾祸转嫁给别人;D项,弄巧成拙:本想耍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 7.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B)我不记得有比那天更蔚蓝更清新的黎明了!太阳刚从苍苍的山巅后面露出来,_,使人感到一种甜美的倦意。A山顶的白云变成了玫瑰色,又从玫瑰色变成了紫色,最后又发出了金色的霞光。B它那最初几道光芒的温暖跟即将消逝的黑夜的清凉交织在一起。C空气里弥漫着破晓的寒气,草上也蒙盖了灰色的露水。D它射下了几道微微温暖的光线,像火的带子一般贯穿了整个树林。解析:要选用的句子主语应该承上而来的“太阳”,排除A、C两项。根据“甜美的倦意”的意境,排除“像火的带子”这样火热的氛围。8依据望海潮描写的景象,展开丰富的联想,为当时的杭州写一段导游词。_答案:(示例)“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丽的杭州自古繁华。这里有烟柳画桥、高树江涛,人烟阜盛,珠玑罗绮,灿烂辉煌。这里更有清幽秀美的西湖,像一位柔情似水的美人,水平如镜的湖面是她滑嫩如洗的肌肤;那荡漾的微波,是她回眸一笑的千姿百媚;清澈见底的湖水如她的碧眸,微风拂过是她的罗裙在飘舞旋举;夹岸的柳树,枝摇叶动,似是妙龄少女扭动着纤细的腰肢舞动一支霓裳羽衣曲,热情欢迎您的到来。9仿照下面的例句,在横线上续写两个句子,要求续写的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内容连贯。就像险峻的大山拦不住汹涌的激流一样,汹涌的激流也拦不住你顶风前行的孤舟;_,_;_,_。答案:例句:就像沉静的秋色拦不住凄冷的北风一样,凄冷的北风也拦不住你走向春天的脚步。就像朗朗的晴空拦不住突来的暴雨一样,突来的暴雨也拦不住你慨然前行的身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