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政治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小蜜蜂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28765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小蜜蜂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小蜜蜂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小蜜蜂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小蜜蜂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课标要求: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阐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实践的含义、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的特点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初步确立科学的实践观,切实认识到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确立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一切知识来源于实践,一切知识都要服务于实践。教学重难点(1)实践的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教学内容分析(1)本框题的地位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理解了实践的观点,就可以提纲挈领,把握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旨。所以,本框题在全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本框题内容分析本框体分为两目:第一目“实践及其特点”。通过探究让学生懂得辩正唯物主义的实践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有本质的差别,实践活动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第二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通过探究使学生了解认识的来源、动力、唯一检验标准、目的是实践。讲授过程:思考1. 修建青藏铁路是谁在从事活动? 2. 对象是什么?是在认识世界还是在改造世界? 3. 是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它有两层意思:A、实践是人们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B、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的存在。判断以下各项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中国为加入WTO进行艰苦的贸易谈判 学习理论、讨论问题、研究学问 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 工人做工、战士打仗、教师讲课 xx年远景规划的发展目标 学生教室里听课 美、英、日、法、德和中国科学家共同绘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图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小行星撞击地球2、实践的特点: 思考从修建青藏铁路的主体、对象、手段来看,体现了实践的什么特点?A客观物质性。这是由实践的构成要素的客观性决定的。实践的基本要素是实践的主体、实践手段和实践对象。这些要素都是客观的,而且实践活动的过程、结果也受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制约,因而也是客观的。人们曾说修建通往西藏的铁路是不可能的。有5000米的高山要爬、12公里的山谷要架桥、数百公里的冻土区无法支撑铁轨和火车。再说,谁又可能在稍动一下就要找氧气瓶的情况下铺铁轨?但这就是中国迎接的挑战。卫报赞誉“这条铁路正是中国的敢为精神的最佳例证。” 材料体现了实践的哪个特点?B主观能动性。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所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并不是创造新的物质,是改变物质的形态),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新的生产关系。走出误区: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活动不存在。错误实质:把盲目的实践活动理解为无目的、无意识的活动。分析:盲目的实践是指没有正确意识做指导,从而导致失败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无论成功与否,都有人的意识的参与,都是在一定的意识支配下进行的。正确:没有意识参与的活动是不存在的,但是缺乏正确意识指导的盲目的实践活动是存在的。“群策群力、共同规划”这体现了实践的哪个特点?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家有关部门就着手研究进藏铁路问题。但是,限于当时的经济实力和高原、冻土等筑路技术难题尚未解决,格尔木至拉萨段停建。直至xx年7月1日全线开通试运营。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 C社会历史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发展着的。不同历史发阶段上,人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不同的,是受历史条件制约的结果。走出误区: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所以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错误实质:混淆了单个人的孤立活动(纯粹的个人的实践活动)和单个人的活动。分析: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既可以表现为集体行动的方式,也可以表现为单个人的活动,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活动具有单个人的性质和特点,但仍然离不开社会,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关系,离不开共同的协作,也具有社会性。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单个人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正确: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对号入座构成实践的要素(主体、手段、对象)都是客观的物质的。客观物质性实践活动过程和结果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客观物质性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主观能动性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社会历史性受历史发展水平的制约社会历史性(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973年到1978年,第一期青藏公路科研组经过艰苦努力,在总结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路基研究中提出了“高原多年冻土地区路基,除少冰冻土、多冰冻土地段及融区外,一般均应遵守宁填不挖”的设计原则,并取得了根据不同地基条件和路基干湿类型,推荐9种路面结构组合类型等成果。“设计原则、9种路面机构”这两种认识是怎样得来的?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人们借助实践手段,同实践对象发生关系,并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七嘴八舌观点一: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实践观点二:认识的来源有多个:实践、书本等你认为哪个观点正确?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归纳:“书本中的知识也是实践的结果”这种实践不是自己的亲身实践,是他人或前人的实践。所以: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实践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可以有两个:直接经验、间接经验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而获得的认识直接经验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而获得的认识间接经验。问:既然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直接经验、间接经验。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我们应该如何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要与实践相结合。” 青藏铁路最突出的三大困难是冻土、高原缺氧、环境保护。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建设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攻关,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冻土工程设计新理念,设想在高原制造大型制氧站,构建全程监控环保模式最终使三大难题得以解决,为进行多年冻土施工、发展高原医学事业、保护生态环境积累了宝贵经验。“三大困难”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又是怎样得到解决的?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新的问题,产生新要求,推动人们探索。实践为人们提供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了认识主体的能力。提高了判断和推理的能力。有部分国外媒体质疑高原缺氧、冻土施工、环保等一系列难题不可能一一攻破。我们可以怎样回应国外媒体的质疑?3、实践是经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的认识,如果不超出认识范围,人们无法判断自觉的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符合。客观事物自身页无法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只有实践是主观和客观联系的桥梁。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观念变为现实,人们把指导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对照,成功的,则是正确的。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建设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攻关,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冻土工程设计新理念,设想在高原制造大型制氧站,构建全程监控环保模式,最终使三大难题得以解决,为进行多年冻土施工、发展高原医学事业、保护生态环境积累了宝贵经验。“宝贵经验”最终会运用到什么地方?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真正目的和归宿,学以致用1、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表明2、输羊血的成功以及大量受血者死亡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以及又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终因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这表明3、从输羊血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这说明4、为救人而输血,并探寻输血失败的的原 因,直到发现人的血型系统,从而解决输血问 题。表明巩固练习: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 实践出真知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A、 B、 C、 D、 2、“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 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3、“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其哲学寓意是( )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4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从认识论上说,这是由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标准 B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 C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D只有亲身体验才能获得知识 516世纪,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力成正比的说法。这件事说明( ) A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6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就是检验认识是否同( )A已有的理论相符合 B已被实践证明的真理相符合 C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 D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综合提高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于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面展开。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济学家马寅初经过三年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人口的增长率是每年增长千分之二十二以上,有些地方甚至达到千分之三十,这实在是太高了。如此发展下去,五十年后,中国将有二十六亿人口。由于人多地少,恐怕连吃饭都成问题。于是,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一文。然而他的观点在当时却遭到批判。从1962年到1972年,十年里我国累计出生了3亿人。由于人口增长过快 ,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大规模提倡计划生育。进入21世纪,我国已成功实现了人口在生产类型由“高出生、高增长”向“低出生、低增长” 的历史性转变。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课堂小结:一个含义、三个基本特征、一个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