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二章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第二节两汉的统治(第二课时) 大纲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24194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二章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第二节两汉的统治(第二课时) 大纲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二章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第二节两汉的统治(第二课时) 大纲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二章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第二节两汉的统治(第二课时) 大纲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二章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第二节两汉的统治(第二课时) 大纲人教版导入新课之一:导入语例示提起秦汉时期,大家往往会想到秦朝和西汉,想到秦皇汉武,而对东汉的历史,却明显感到少有人知。是东汉经济不够繁荣,政治不够清明,还是东汉政权的历史太短、内容不够丰富呢?其实都不对。西汉末年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腐朽,导致王莽改制和大规模农民起义,使东汉统治者对政权建立初期面临的社会问题有了明确认识,从而出现了东汉初期的“光武中兴”,而它与东汉中期的黑暗政治与豪强地主势力发展,东汉后期至末年的黄巾起义和军阀割据一起构成了丰富的内容。在经历了近两百年的统治之后,东汉走向了灭亡,中国又进入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其中的原因我们也可以从东汉的历史中去寻找。我想今天这节课对我们大家来讲是很重要的,因为它能够使我们对东汉的历史、东汉的历史地位有一个新的认识。之二:提问式导入教师提问 西汉在经历了一段强盛之后,终于在公元9年灭亡了。那么,西汉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回答 是由于西汉后期的统治腐败,重用外戚和宦官,导致阶级矛盾激化,最终被外戚王莽乘机篡夺了政权。教师提问王莽建立的新朝是一个短暂的王朝,那么新朝为何短暂而亡呢?学生回答这是因为王莽上台之后,进行了不切实际的改制,这次改制不仅没有缓和社会矛盾,巩固自己的新政权,反而因此激化了阶级矛盾,被农民起义军推翻了。教师过渡 王莽为什么要改制?究竟西汉末年的社会问题是什么?东汉统治者又是如何来应对这种局面的呢?这就是我们首先要学习的内容。板书六、东汉的建立和光武中兴1.东汉建立教师讲述 公元25年,刘秀登基称帝。都城定在洛阳,刘秀就是历史上的光武帝。板书2.光武中兴教师提问大家一定还记得,高祖刘邦登基之时,西汉社会是一派残破景象。那时,刘邦是如何应对的呢? 学生回答汉高祖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既缓和了阶级矛盾,又巩固了封建统治,为以后的强盛局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讲述回答得很好。西汉初期在“休养生息”政策的作用下,政治局面、经济状况都有了很大的改观。当时,光武帝刘秀面临的是王莽丢下的一副烂摊子,人心“思汉”是当时社会上存在的普遍心理。作为汉宗室的刘秀,以“中兴”汉家相标榜,必然要采取主动的政策来维护其新建的政权。那么,当时光武帝是采取怎样一种指导思想来进行恢复经济、巩固统治的呢?学生回答 刘秀采用了安抚的统治方法,即以“柔道”治天下。教师提问在学习了西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之后,我们很容易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刘秀要采用了安抚的统治方法,以“柔道”治天下?板书a.原因学生回答因为东汉初年,经济凋敝,社会动荡,阶级矛盾尖锐。教师讲述 频繁的战乱加上连年的灾荒,东汉初年到处可以看到“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市道”的悲惨景象。如何稳定局势,尽快地恢复生产,是头等大事。在光武帝刘秀即位之初,就废除了王莽制定的一切制度和政策,基本上恢复了西汉时期的制度和政策,有些制度、政策也有发展或变化。光武帝亲自参加过推翻王莽政权的农民起义,亲身体验到农民的巨大力量,为缓和阶级矛盾,巩固东汉政权,刘秀顺势而动,采用了安抚的统治方法,即以“柔道”治天下,从而调整了统治政策,出现了“中兴”的局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以“柔道”治天下为指导思想下的具体措施。板书b.措施教师提问在教材上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讲述当时的措施的?学生回答主要是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来讲的。板书教师讲述政治方面的措施有所谓“退功臣,进文吏”,也就是把戎马出身,不熟悉典章制度,不懂得治理国家的武将给予优厚的待遇,但实际上却解除了他们的实权;同时重用那些熟悉典章制度,懂得治理国家;又情操高尚,不趋炎附势的人为文臣。除此以外,还削弱三公的权力,加强和扩大尚书台的权力,使尚书台在东汉时成为实际上的最高决策施政机构;并进一步加强监察制度,集军权于中央。教师提问从光武帝在政治方面采取的措施来看,他是围绕着什么中心展开的?学生回答加强中央专制集权。板书加强中央专制集权教师讲述 刘秀加强中央集权是西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继续和发展。这与西汉初期采取的措施有较大的不同,也正是为了避免西汉初年中央集权相对较弱的弊端,从而保证封建统治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刘秀在这个方面作了一些文章。教师提问刘秀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是相当有侧重点的,大家能否找到?学生回答主要是解决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的问题。板书解决农业劳动力等教师讲述很好。要了解这些经济措施,首先就要知道西汉武帝以来一直严重存在的社会问题,那就是奴婢问题。在西汉中后期,由于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农民被迫大量转化为奴婢,使农业生产和国家财政收入受到严重影响。奴婢问题在西汉和王莽统治时期都没有解决,而新末农民大起义对封建地主阶级的打击,为刘秀解决奴婢问题创造了条件。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使封建政府控制更多的劳动力,以增加赋税收入,光武帝刘秀先后下达六次有关释放奴婢和三次有关禁止虐待奴婢的诏令。如此多的诏令,既说明了奴婢问题的严重和光武帝的决心,也说明改革阻力之大,尽管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大前提下,这些诏令不可能被彻底实行,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农民沦为奴婢的发展趋势,对增加社会劳动力,缓和阶级矛盾是有一定作用的。在实行释放奴婢的措施的同时,光武帝还恢复了三十税一的田租制度,实行“精兵简政”,复员军队、鼓励流民返乡垦荒耕地,让大量劳动力回乡从事农业生产。这些措施对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增加农业生产力、发展社会生产都是有利的。板书c.结果:光武中兴局面形成教师讲述残破的社会局面,经过光武帝刘秀十多年精心治理,转变为比较安定的局面,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他使衰落的汉朝重新振兴,所以谥号“光武”,历史上称他统治的时期为“光武中兴”。经过多年的努力,东汉社会安定下来,经济得到恢复,户口增加,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教师过渡盛极一时总有衰尽,东汉中期以后,统治日益腐朽,出现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是东汉中后期黑暗统治的一大特点。板书七、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教师讲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是东汉中后期政治统治的特点。那么,这种局面是如何形成的呢?请大家看课本P33P34小字,了解一下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局面形成的客观原因。板书1.客观原因学生阅读课文后,教师讲述前面我们已经了解到东汉时期,皇帝专制权力更加集中了。当时朝廷机构中设尚书台,总揽行政权柄,丞相一职变成徒具其名的空衔。在正常情况下,皇帝裁决政事,然而一旦皇帝早死太子年幼时由谁来辅政,便发生了新的问题。太子年幼即位,年轻的太后临朝,不便直接接触大臣,不得不重用她娘家父兄来协助处理政事,这就为外戚窃取大权造成了机会。外戚自恃亲贵,骄横擅权,无视幼主,朝中大臣均仰承他的鼻息谢事。及至皇帝成年,不甘忍受外戚胁持,为了把大权夺回到自己手中,就结纳在自己身边的心腹宦官,发动政变,除掉外戚,皇帝亲政后,自然重用夺权有功的宦官,于是又演成宦官掌权的局面。可是,皇帝死后,宦官政治身份卑贱不能辅政,于是接着又有新的外戚上台。这种外戚、宦官的交替专权,便成为东汉中后期政治统治的一大特点。外戚和宦官都是统治阶级中腐朽的黑暗势力。这两大集团各谋私利,互相斗争,政治黑暗。东汉后期,政权长期被宦官把持,政治更加腐朽,一部分比较正直的官吏和太学生结合起来,与宦官集团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发生了历史上的“党锢之祸”。板书2.“党锢之祸”教师讲述“党锢之祸”的由来在书上有详细地介绍,请大家通过阅读这段资料后,谈谈这场斗争的实质。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党锢之祸”是一场官僚士大夫因反对宦官专权而遭禁锢的政治事件,是东汉统治阶级内部正义势力与腐朽势力的一场斗争。教师讲述 宦官制造“党锢之祸”,对“党人”严酷镇压,这是封建统治者钳制舆论、加强专制统治的表现。“党锢之祸”发生后,宦官势力增长,政治更加黑暗,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教师过渡 外戚宦官都是伴随专制皇权而来的产物。从统治机构来看,东汉皇权得到空前加强,专制体制进一步完备,然而从东汉一朝全局来论,中央集权的约束力,已不可与西汉同日而语。豪族大地主出身的大官僚以及依附于他们的门生故吏,已形成官僚集团势力,并且日益加强。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是东汉政局的一大特点。板书八、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教师提问根据大家的理解,来谈谈什么是“豪强地主”?学生回答 豪强地主就是指那些世家大族、豪族名门。教师讲述具体而言,豪强地主包括那些世代为官、拥有世袭特权的贵族地主、官僚地主和拥有巨资的商人地主。豪强地主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到西汉后期有了较大发展,东汉时期势力迅速膨胀。板书1. 东汉迅速膨胀2. 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表现教师讲述 东汉就是在豪强地主的支持下建立的。刘秀本身就是豪强大地主,刘秀的功臣大将多为豪强地主,帮助刘秀夺取了政权。建国以后,刘秀继续依靠豪强地主势力维护自己的统治,于是“累世公卿”的集团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大权都把持在豪强地主手中,是豪强地主势力发展在政治上的表现。板书政治上把持中央地方大权由此可见,豪强地主势力的存在和发展,对中央集权是不利的。所以,东汉初光武帝加强皇权,对豪强地主产生了一定的约束力,但东汉的政权基础就是豪强地主势力,所以不管采取怎样的措施,豪强地主的势力依然有增无减。汉元帝后,朝廷逐渐对豪强失去控制能力。东汉后期皇权削弱,也就是豪强地主在政治上把持中央、地方政权的结果。板书经济上田庄兴盛、规模宏大教师过渡 豪强地主势力发展在经济上的表现,是大地主田庄的兴盛。由于朝廷的保护,这些豪强地主利用政治特权,大肆兼并土地,发展田庄经济。豪强地主的田庄规模很大,能自给自足,且拥有大批农民和奴婢,建立私人武装,设置坞堡壁垒,在地方形成强大势力,庄主还不向国家交纳租赋。教师提问 豪强地主田庄经济的发展对东汉政权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学生回答会影响了东汉政府的财政收入,豪强地主成为一种地方割据势力后,还会影响东汉中央集权的统治。教师讲述确实如此。豪强地主田庄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和割据性,这种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和发展,最终导致了东汉后期的长期战乱和末年的军阀混战。板书九、黄巾起义和军阀割据混战1.黄巾起义教师提问公元184年,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著名的黄巾军大起义,这次起义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势力,使东汉政权名存实亡。那么,这次起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呢?板书a.原因学生回答 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使东汉的统治日益黑暗,豪强地主霸占大片土地,拥有大规模田庄,造成土地高度集中、兼并严重,加之统治者疯狂剥削压迫,搜刮无度,导致阶级矛盾尖锐,是导致黄巾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教师讲述确实,黑暗腐朽的统治使阶级矛盾尖锐,是黄巾军起义的根本原因。残酷的剥削压迫使老百姓纷纷破产流亡,加之,水旱蝗灾连年不断,出现了“河内人,妇食夫,河南人,夫食妇”的惨相。人民已被逼向死亡的边缘。农民起义因而连绵不断,当时流传的民谣,“小民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民不必可轻”。这首民谣正反映出当时的人民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和蔑视统治阶级的英雄气概。在这样的背景下,黄巾大起义爆发了。板书b. 特点教师提问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具有鲜明的特点,请大家看书后来总结一下。学生回答特点是有明确的口号,还利用了宗教形式。教师讲述大家从书上所述,得出了刚才的答案。其实关于这次农民起义的特点,我们可以更进一步地概括为“有准备、有组织”。板书有准备、有组织教师讲述黄巾大起义的领导人是张角,他吸取了以往农民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在起义前做了充分的组织准备工作。张角创立了一种宗教,叫太平道。用这一组织来发动和组织群众。“太平”是“极大公平”的意思。“太平道”宣传平等、平均,反对不劳而食的思想,颇得民心。在民间广为流传。加上当时疫病流行,农民没钱治病,张角和他的弟子一面给人看病,一面传教发动群众,农民很信仰他们。因此十多年间有几十万人参加了“太平道。”人数很多,但是能不能一下令就发动起义呢?还需要一系列的周密部署。起义军有一套严密的组织。几十万人分布在东汉十三个州里的八个州,于是就按信徒居住的地区,把他们分为三十六方。大方一万多人,小方六七千人,每一方都派一个徒弟去组织领导他们。另外,起义军还有鲜明的口号和统一的起义计划。教师讲述起义的口号是什么?学生回答“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教师讲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是张角传播的一个预言。意思是,一个腐朽的旧的东汉政权马上就要完蛋了,一个新的政权就要建立起来了。到了甲子那一年,新政权就建立起来了,到那时,天下就太平了。这首预言是张角提出的一个政治斗争纲领,既明确了斗争目标和起义时间,又统一了行动计划。这些都说明,黄巾起义是一次有准备有组织的农民起义。这一特点是以前的农民起义所不曾有过的。披着宗教外衣的斗争口号和预言,鼓舞了农民的斗志,增强了农民的信心和勇气,虽然这次起义最终被统治者镇压了下去,但其作用是不可抹杀的。板书c. 作用教师讲述黄巾起义瓦解了东汉政权,打击了豪强地主,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在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下,东汉政权已名存实亡。教师提问这次起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回答东汉政府的疯狂镇压。教师讲述、过渡回答得不够全面。从内因来看是由于农民阶级本身的缺点,导致缺乏作战经验、内部不团结等,从外因来看,是东汉政府军队与豪强地主武装联合进攻使起义陷于失败的。豪强地主势力就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乘机扩充实力,形成了许多割据势力,并开始了各自间的争斗。板书2.军阀割据混战教师讲述 东汉王朝统治的分崩离析,名存实亡,使本来就急剧膨胀的豪强地主势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建立了一个个的地方割据势力,地方的军阀割据取代了中央集权的王朝,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出现了分裂局面。各割据势力开始互相攻杀吞并。几年之后,逐渐形成若干个较强大的割据势力,其中袁绍、曹操集团是北方的两强。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是曹操和袁绍为争夺对黄河中下游的统治权而进行的一场有决定意义的战争,此役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由此,同学们可以发现在中国历史由秦汉的大一统走向分裂之后,在分裂中又出现了走向局部统一的趋势。随着我们对有关统一和分裂局面史实的不断了解,大家必定对中国历史是“在统一和分裂交替过程中走向统一”这一结论的认识也会不断加深。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对东汉的历史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我们了解了东汉初的“光武中兴”,了解了东汉中期的黑暗政治与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还了解了东汉后期至末年的黄巾起义和军阀割据,而这恰恰是东汉初、中、末三个时期历史发展的特点,并且这三者之间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布置作业1.刘秀能创立“光武中兴”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颁布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B.吸收西汉灭亡的历史教训C.采取安抚方法,以“柔道”治天下D.反秦之弊,与民休息答案: C2.我国古代宦官专权现象产生的根源是A.封建专制主义制度B.皇帝幼小无能C.宦官是最腐朽势力的代表D.宦官亲近皇帝,便于掌权答案:A3.较之秦末农民战争,黄巾起义表现出的特点是A.创立宗教组织B.反对暴政C.推翻了封建王朝D.是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答案:A板书设计六、东汉的建立和光武中兴1.东汉建立2.光武中兴a.原因b.措施c.结果:光武中兴局面形成七、外戚宦官交替专权1.客观原因2.“党锢之祸”八、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1.东汉迅速膨胀2.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表现九、黄巾起义和军阀割据混战1.黄巾起义a.原因b. 特点有准备、有组织c. 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