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1汉魏晋诗三首--归园田居1.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23894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1汉魏晋诗三首--归园田居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1汉魏晋诗三首--归园田居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1汉魏晋诗三首--归园田居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1汉魏晋诗三首-归园田居1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是高中二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内容。以下我们从设计意图、媒体设计、设计实施及教学设计流程图四个方面谈谈本课的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教学古代诗歌,一般的程式是介绍作者、时代背景、串讲全诗、讲写作特点。本教学设计意在打破这样的程式,利用多媒体创设声情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走进诗中、进入角色,自己去悟诗、品诗,进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感悟能力,使其学会鉴赏诗词。本设计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充分体现教师“导”的作用,主要采用问题式教学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问题设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平静恬淡的意境,二是联想思辨诗人对待人生的思想态度。二、媒体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融汇了常用的电教媒体录音机、投影仪、录像机及电视机的功能,集声音、文字、图像、动画片于一体,通过大屏幕和伴随着优美的背景音乐的诗朗诵,将全诗内容缓缓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其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教师对作者及其当时的背景作以简单介绍后,再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与诗文描写的情景相符的画面,师生共同欣赏全诗,为下一步把握全诗的意境、风格奠定基础。媒体的有效介入,使诗歌的声、形、意、像完整、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因为媒体的介入,使得反馈与调整更及时、更准确,从而减轻了师生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三、教学过程1课题导入陶渊明的诗以其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为读者营造了一个个温馨、愉悦的港湾。俄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诗人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大凡一首好的诗或词,都是诗中有画,具有自己独特的意境、风格。”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就是一幅优美的田园风景画。2教学过程(1)聆听诗歌配乐诵读要求:想象诗歌所绘之景。学生朗读以多媒体配乐。要求:模仿朗读,体会诗人的心境。(2)意境赏析平静、朴素、自然设疑一读18句,引导学生讨论:诗人为什么归园田居?点拨结合以前学过的归去来兮词及作者背景。明确东晋时,门阀世族把持特权,社会黑暗,官场腐败。“性本丘山”、“质性自然”的诗人显然是与其格格不入的,所以诗人悔恨自己“误落尘网”,成了“羁鸟”、“池鱼”。“恋旧林”、“思故渊”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渴望自由,渴求摆脱束缚,向往回归自然的急迫心境。于是便有了归去来兮词中“实迷途而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所以诗人黯然辞官回归故乡。诗人的归隐是为了保持自己的自然质性,是对污浊官场生活的彻底否定和唾弃。说明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学习。”通过总结归隐的原因使学生学会鉴赏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设疑二提问1:读9-18句,了解归隐后诗人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用语言描绘田园风光。点拨观看插图并结合对诗句的理解。明确住宅周围有十余亩农田,八九间草屋坐落其间;屋后榆树郁郁葱葱、遮蔽后檐,屋前桃李争春、列满园前;住在这里,远处的村庄隐约可见,袅袅炊烟依稀可辨;偶然还能听到狗在深巷中叫、鸡在桑树上啼;“我”的门庭内没有官场的案牍和应酬琐事;“我”在闲适的屋室中悠然自得。说明通过联想,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再现形象。随着形象在头脑中的复活,才会触动其情感,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中、进入角色,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问2:诗人笔下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字里行间又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点拨清晰可见的“十余亩”方宅、“八九间”草屋,房前屋后的那些能说出名字的树木。明确前四句写远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住宅周围有十余亩的土地、八九间草屋,地方虽不大,房屋虽不多,但毕竟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王国。榆树、柳树的阴影遮住了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屋子前面,环境是多么的幽雅美丽!“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也正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都衬托出了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情绪。提问3:学生讨论自学后6句诗有什么特点,作者流露出怎样的感情?点拨“暖暖”、“依依”的用法,末句中一“无”一“有”正是诗人追求的生活方式、理想境界,跟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二“白日掩柴扉,虚室绝尘想”为同一境界。明确对广阔的田园景象描写的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宁静淡泊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在这里,淳朴、宁静的田园生活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具有了格外吸引人的力量。说明这节景物的描写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提出问题,激发思考,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使学生明白“一切景语皆情语”。客观景物是作者抒发情思的媒介,这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有一定的帮助。提问联想思辨(结合归去来兮辞的作者辞官归隐)。有的人说这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你有什么看法(讨论)?点拨学生各抒几见,只要能自圆其说就可以。要根据整首诗,联系作者的生平、思想、写作背景来发表自己的观点。明确“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陶渊明辞官归隐是在对污浊的现实社会绝望之后选择的一条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人格、渴望自由的道路,与当时社会的“学而优则仕”是格格不入的。在当时的社会来看,陶渊明坚持高尚的志趣是一种对黑暗官场的反叛,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浊,不能单靠“归隐”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从这点来说,陶渊明放弃了大济苍生的理想则有其消极的一面。由此可见,陶渊明的思想儒道兼有。儒家积极入世、大济苍生,曾为陶渊明的人生追求。而消极避世的道家思想在“误落尘网”13年之后,“悟几往之不谏,改心为形役”为“形为心役”找到真正的自我质性自然。这一儒道思想在现在看来并非完全是一种消极的思想。说明作者的这一思想为以后历代不得志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个精神上的归宿,同时也为学生的批判创新提供了材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感悟能力。总结本设计力求抓住诗的特点,突出重点,展开多角度的研讨,激发兴趣,发展思维,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四、教学设计流程图开始 多媒体 呈现课题 教师点拨 多媒体 朗读全文 体会诗歌 朗读诗歌 多媒体 朗读全文 展示画面 听朗读 欣赏画面 多媒体 教师点拨 学生朗读18句 集体讨论诗人归隐的原因 反馈 教师点拨 不全面 全面 教师总结 学生朗读918句 媒体 展示诗景 媒体 学生描绘 媒体 教师点拨 讨论诗中描写景物特点及诗人心境 讨论后6句诗的特点及作者的感情 教师点拨 反馈 不全面 多媒体 展示问题 教师讲解 全面 教师点拨 联想思辨 多媒体 总结全文 结束 教学设计流程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