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规范特训(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21093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规范特训(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规范特训(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规范特训(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规范特训(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1.xx重庆高考过去说到雾,很诗意,中国的诗画之美,不少靠雾来表现。现在,一提到雾,就想到雾霾、污染、PM2.5。李克强说,向雾霾等污染宣战,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宣战。这表明()A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向污染宣战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C改善生产与生活方式有助于消除人与自然的斗争性D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是治污成功的关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问题。治理雾霾,需要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故D项入选。人与自然的斗争性是客观的,不能消除,排除C项。A项说法过于绝对,将顺应规律当作充分条件,排除。向污染宣战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但不是从根本上改变,舍去B项。2xx课标全国卷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为三磷酸腺苷。最近,研究人员将含磷陨石放置在模拟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质物等进行反应,产生了原始的、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源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早期形式,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无机环境如何进化出最初的生命物质这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上述实验进一步证明()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无条件的、必然的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ABC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规律、认识论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地球上的无机环境能进化出最初的生命物质,说明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该实验为我们解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可能性,说明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故正确,选B项。表述错误,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有条件的,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3xx江苏高考xx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发现表明,生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像一个工厂,会生产和输出许多物质,这些物质被包裹在囊泡内运输到细胞周围和细胞外。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发现,特别适用于解释一些疾病发生的原理,并研发药物以用于治疗。这说明()A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B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答案A解析本题以xx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发现为背景,考查规律、运动、物质等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xx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发现过程就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过程,A项正确;“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是唯心主义观点,B项不选;C、D两项与题干无关。4xx天津高考当前,有些家长“超前”“超负荷”地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使孩子学习压力过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结果事与愿违。在孩子培养问题上,这些家长 ()A认为事物发展不存在矛盾B忽视了规律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C没看到事物发展过程存在质变D不重视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的影响答案B解析材料中有些家长在孩子培养方面出现的“事与愿违”的现象,是家长违背客观规律导致的必然结果,故B项应选。A、C、D三项观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5xx江苏高考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答案B解析本题以诗歌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哲理的理解,主要考查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雪莱的诗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选项中与此哲理相近的只有B项。A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体现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关系。6xx浙江高考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这里包含的道理有 ()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质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A B C D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正确。地质气候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科学防灾减灾,正确。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应排除。防灾减灾既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而不能只是“顺从自然”,排除。故选A。7xx安徽高考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答案D解析荀子的话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A反映的是登高才能望远。B反映的是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C反映的是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均与题干的寓意不符。D反映的是自然规律的客观性,故选D。1.xx江西九校联考“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句谚语曾是中国北方农民千百年来生产活动的座右铭。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北半球气候带北移,如今北方冬小麦的播种时间已经变成了“寒露种麦正当时”。这反映了()A 意识是人们对事物的正确反映B 生产实践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形式C 人们对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D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答案D解析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A表述错误;B、C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不选;由材料可知,气候变暖导致北半球气候带北移,体现了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故选D。2xx河南郑州二模下列诗句能体现规律客观性的是()A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B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C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D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突出表现为不可抗拒性。C体现了事物的变化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符合题意;A体现了社会的变化发展,没有体现规律的客观性;B体现了发展的前进性,要对未来充满信心;D体现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3xx江西九校联考10月8日,比利时和英国两位物理学家获得xx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奖以表彰他们描述了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以及成功预测希格斯玻色子即“上帝粒子”的存在。“上帝粒子”的存在,证明了 ()世界具有物质性这一本质属性主观是对客观的映象与认识世界是可知的,也是可以预测的规律的客观性A B C D 答案C解析比利时和英国的两位物理学家成功预测“上帝粒子”的存在,说明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上帝粒子”是物质的具体形态,“上帝粒子”的存在证明了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符合题意,故选C。本题问的是“上帝粒子”的“存在”证明了什么问题,与题意不符。4xx江苏南京、盐城二模物体的温度实际上是由于组成物体的原子不断运动、互相碰撞产生的。如果给物体持续降温,则原子运动不断减弱直至停止,温度也就不会再下降,这就是原子所能达到的最低温度极限,我们称为绝对零度(273.15 )。材料表明()A绝对零度是物质运动的临界点B绝对零度是一切质变的临界点C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控制的D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答案D解析规律是客观的,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不是可控制的,故排除C项。绝对零度是原子运动过程中保持自身性质的临界点,A、B两项不正确,舍去。物体温度是由原子运动产生,原子运动停止,而温度不会再下降,说明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故选D项。5xx河南郑州二模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然而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这有望为人类提供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新方法。上述材料表明()人们对细胞生长规律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人们可以认识和改变细胞生长规律,使之造福人类只有认识规律,才能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医学研究事业成功的前提ABCD答案B解析规律是客观的,不可被改变,故说法不正确,舍去。尊重客观规律是事业走向成功的前提,故排除。1.每年春季和秋季,成千上万的候鸟沿着相对固定的路线,定时地在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进行长距离的往返。但近年来,在湖南、江西等地的“千年鸟道”上,有人却用“诱灯”和网大肆捕鸟,候鸟迁徙之地反成了候鸟的“屠宰场”。从哲学上看,这些人的行为()A是违法的,不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B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把握住了鸟类迁徙规律C表明自然界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人应该顺应自然D违背了自然界生物变化的规律答案D解析本题要求考生能够从材料中分析出其蕴涵的哲理,并运用相关知识加以分析说明。候鸟的定期迁徙说明事物变化是有规律的,结合题干中人类捕杀候鸟的行为可以得出D的结论。A不是哲学道理;B说法明显错误;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C错误。2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作品襄邑道中有一句诗“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下列与诗句中蕴含哲理相近的是()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 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ABCD答案B解析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诗句,蕴含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符合题意。否认了相对静止;是说狂吹着的暴风十分安静,滚滚的江河不再奔流,夸大了相对静止,否认了运动,故不选含有的选项。3. 过去,贵州省毕节市由于生态环境恶劣,群众吃饭都成问题。1988年成立毕节试验区以来,当地结合实际植树造林,森林覆盖率由不到15%上升到44%。依托生态环境的改善,发展林间产业和林下经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比试验区成立前分别增长了29倍和18倍。毕节市群众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启示我们()规律的普遍性突出地表现为规律是不可抗拒的违背规律、破坏生态环境会受到规律惩罚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可以造福于人类规律具有客观性,自然界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遵循其固有的规律ABCD答案C解析规律是不可抗拒的,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错误;“由于生态环境恶劣,群众吃饭都成问题”启示我们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惩罚,符合题意;“依托生态环境改善,发展林间产业和林下经济”启示我们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可以造福于人类,符合题意;自然界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遵循其固有的规律,体现了规律的普遍性,错误。47月10日,超强台风“浣熊”在肆虐日本冲绳后,登陆九州最南端的鹿儿岛县。台风“浣熊”在日本造成了3人死亡、46人受伤和80多处房屋全部或部分被毁的自然灾害。超强台风“浣熊”造成的自然灾害说明()人类能认识自然,但不能改造自然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无力抵御自然灾害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有着密切联系ABCD答案D解析人类既能认识自然,也能改造自然,错误;“浣熊”造成的自然灾害是自然按自身规律运动的结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符合题意;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错误;“浣熊”造成的严重损失,说明人与自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符合题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