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1 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与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19039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1 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与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1 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与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1 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与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1 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与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选择题1.史载:公元前546年,在宋国的斡旋下,举行了有楚、晋两大诸侯国和宋、郑等十余小国参加的弭兵会议,达成“晋、楚之从(注:从国)交相见”的决议。此后,宋、郑等国“仆仆于晋、楚之廷”。这段记载反映出()A.周王室已经丧失“天下共主”的地位B.战国初年诸侯争霸极为激烈C.大小诸侯与周王室的宗法关系不同D.当时分封制度受到较大破坏2.秦王嬴政遣老将王翦击楚,王翦说:“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问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句中“不得封侯”的原因是()A.秦国的武将不得封侯B.秦国不再裂土封侯C.秦王的地位不足以封侯D.秦国的军功爵制度已废除3.张鸣在中华帝国:制度的断想中写道:“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封建制原来赖以存在的基础宗法制被打破,各个政治实体在竞争中,表现出了过于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同一宗法血亲系统内的争夺和厮杀自然不可避免。”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是()A.周朝王室的衰落B.礼乐制度的崩溃C.铁犁牛耕的出现D.宗法关系的疏远4.王国维说,“兄弟之亲本不如父子,而兄之尊又不如父,故兄弟间常不免有争位之事”,“大舍弟而传子者,所以息争也”。请判断他是在论述下列哪一制度的由来()A.以举荐贤能为核心的禅让制B.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的宗法制C.“兄终弟及”的王位继承制D.以同姓亲族为主体的分封制5.“(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C.“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6.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7.(xx浙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汉书记载:(秦朝)“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吏为秩,是为少吏。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这说明秦朝()A.建立了严密的地方统治秩序B.实现了皇权的高度集中C.建立了完整的中央行政体制D.建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8.(xx浙江湖州高三期末)史学家钱穆认为:“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渐崩溃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促使封建势力崩溃到平民政权创立转变的关键是()A.三公九卿制的建立B.刺史制的建立C.郡县制的推行D.科举制的确立9.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A.皇帝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10.“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从制度沿革的角度看,下列制度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A.皇帝制度B.郡县制度C.官僚制度D.朝议制度11.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1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中说:“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文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秦朝开创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管理地方的基础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A.B.C.D.二、非选择题13.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材料二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日知录材料三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四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文史纵横(1)根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3)根据材料四,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的本质特征有哪些。14.分封制和郡县制是古代中国重要的行政管理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材料二秦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音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知封建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2)材料二中李斯主张建立什么制度?根据材料,指出他的理由是什么。(3)概括材料三中顾炎武的主要观点。(不得照抄材料)1.D2.B3.C解析:本题考查西周政治制度的瓦解。题干材料“同一宗法血亲系统内的争夺和厮杀”反映的是宗法分封制崩溃。政治制度的变革,根本上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制度的变革,而生产力的发展,表现为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故C项正确。4.B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制。“兄弟间常不免有争位之事”反映了兄弟之间的权力之争。为解决这一问题“大舍弟而传子”,这属于宗法制,B项正确。A、C两项与题意不符。材料中并未体现分封制,D项错误。5.C6.B解析:材料中的“封建政治”是指分封制,“郡县政治”是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A项错误。中央集权制并非通过血缘来实现高度集权,C项错误。分封制维护的是奴隶制度,D项错误。7.A解析:根据题干中“万户以上为令皆有丞、尉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吏为秩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等信息可知,秦朝在地方各级行政机构都设有相应的官员进行管理,说明了秦朝在地方形成了严密的统治秩序,故A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皇权,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中央行政体制,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体现等级体制,故D项错误。8.C解析:三公九卿制是中央官制,不能体现“封建势力崩溃”,故A项错误;刺史制是监察制度,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封建势力崩溃”即是分封制崩溃,贵族政治走向崩溃,“平民政权创立”是指官吏任免不再依据血缘,而是皇帝任免,即官僚政治,“封建势力崩溃到平民政权创立”即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郡县制的推行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故C项正确;科举制是选官制度的改革,不能体现“促使封建势力崩溃到平民政权创立转变的关键”,故D项错误。9.D解析:“中国之政”指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制,本题选D项。10.B11.C解析:维系国家统一的主要条件是经济联系的加强,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或基础是小农经济的出现,因此,A、B、D三项都是错误的。从整个中国古代历史看,专制程度是不断加强的,故选C项。12.C解析:错误,因为郡县制在春秋战国时已经出现,而不是在秦朝才出现;错误,因为内阁的形成是在明成祖时期。结合教材可知是正确的。13.参考答案:(1)指分封制。特征: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与国家政治制度相结合);层层分封、等级森严。(2)原因:王室的衰落;宗法制遭到破坏;礼崩乐坏;血缘关系逐渐疏远。破解:统一全国;推行郡县制。(3)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从世袭到任命;从地方分治到中央集权。解析:第(1)问根据“封建子弟”不难判断出该制度的名称。至于该制度的特征,可根据关键词句“封建子弟”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从血缘关系和内部等级两方面组织答案。第(2)问需要紧扣史料逐条列举。破解之道一是结束割据状态实现国家统一,二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第(3)问可抓住“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都必须通过任命”等关键信息组织答案。14.参考答案:(1)变化: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和功臣;天子由诸侯之长变为诸侯之君(或君臣之名分确定)。影响:加强了对地方控制,巩固了周王室统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维护了西周较长时间的强盛。(2)主张:郡县制。理由:分封制下诸侯混战,天子失势;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3)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分封制的弊端在于容易导致地方权力过大和国家分裂;郡县制的弊端在于中央权力过大,影响地方的建设(或容易产生君主专制和独裁);应该在郡县制中加入地方分权的因素。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第(1)问应首先依据材料一中的有效信息概括“变化”,然后结合分封制的作用回答其“影响”。第(2)问考查郡县制,“理由”可从材料中归纳。第(3)问要依据材料三进行归纳,要特别注意材料中“封建”的含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