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鸟啼教案苏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18927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鸟啼教案苏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鸟啼教案苏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鸟啼教案苏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鸟啼教案苏教版必修2讨论与合作一、讨论题目鸟啼是一篇饱含激情的议论性散文,文辞优美,含义隽永。仔细阅读全文,你能透过作者对鸟啼的描写,看出作者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信念吗?二、讨论指导讨论方式:1.全班同学自由组合,每46人为一组,课前到阅览室或从网上查找有关材料,共同讨论,确定研究重点,然后推举一人执笔记录并作为最后发言人。2.采用集体讨论交流形式,由每组推举的一位同学上台做交流发言。其他同学可作一定的评价和补充。3.教师要始终从旁协助、指导。并起到协调的作用。讨论思路:1.根据课文,弄清楚作者是以什么样的感情来描写“鸟尸”的,又是怎样写出在新的春天里,鸟啼是如何由小变大,由含含糊糊、断断续续变为明快活泼、生机勃勃的。从而体会生命的延续力量的伟大。2.劳伦斯写鸟儿的啼鸣,有自己独特的观察、感受和表现。反复诵读这些片段,再审视一下自己熟悉的动物、植物,看看是否有新的认识和体会,分别用一段话记下自己的观察和感受。3.你认为自己在面对这个世界时,哪些做法是符合课文精神的,哪些不是。4.读了这篇文章,你打算今后要以什么样的视角看待生命?为什么?讨论记录:_知识运用与解析一、学海拾贝阅读散文的方法1.“情”“意”结合法小说,重在“事”和“人”,散文,则重在“情”和“意”。阅读散文,第一要旨是努力进入作者提供的境界,体会作者在此时此地的喜怒哀乐。读荷塘月色,最好想象一下,自己随着朱自清笔下的煤屑小路,静静地步向那片荷塘,目睹眼色下的荷叶荷花,身沐如流水的月色这时候,你会是一种怎么样的心境?是宁静,还是放松?读记念刘和珍君,也最好追踪鲁迅的那种既“无话可说”,又“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的矛盾心理,并体会隐在这矛盾心理背后的那种深沉的悲愤之情。散文的“情”和“意”是紧密相连的。你读出荷塘月色中作者那种宁静、放松之情,还不够,还要想一下,为何作者面对这荷塘、这月色,会产生如此之情?这是读出散文“意”的基础。前面说的“心里颇不宁静”,面对荷塘、月色,又感到宁静、放松,作者的隐含之意渐渐清晰;同样,读出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的悲愤之情,又要问,鲁迅悲的是什么,恨的是什么?这样,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意”也渐渐凸出。2.“文眼”为纲法诗歌的诗眼就如诗的“眼睛”。散文与诗歌最接近,散文的“文眼”亦如其“眼睛”,抓住了“文眼”,等于抓住了作者的情感脉络,找到了解开文章主旨的钥匙。优秀的散文一般都有“文眼”,这是我国古代散文创造的一个优良传统。古人说:“揭全文之指,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这段话的意思是,散文的“文眼”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它或在文首,或在文中,或在文末,不管在何处,都应前后照应它,使之成为贯穿全文的一条看不见的红线。荷塘月色的“文眼”是文首那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为全文定下了一个基调,下文写荷塘的宁静,正是与心绪的不宁静相对照。记念刘和珍君的“文眼”是“想写一点东西”又“无话可说”,它也为全文那种悲愤之情定下了基调。3.语言品味法读小说要力求速读,读散文应放慢速度,有的地方甚至要咬文嚼字一番。(1)要读出散文的言下之意。散文讲究含蓄美,不少地方点到即止。如果一目十行,往往忽略过去了。如荷塘月色中: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下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瞌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却什么也没有。如果匆匆读过,忽略了最后一句:“但热闹是他们的,我却什么也没有。”我们往往只能读出作者是在竭力描写月色下荷塘之美。最后一个“但”,文意一转,含蓄地点出了作者在此时的愁思之深,是那种无法排遣、挥去又来的愁思。(2)要读出散文(杂文)的讽刺之意。杂文往往“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鲁迅拿来主义中: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除了后面列举的三个学艺上的例子,其他的“送去”更多了。单是学艺是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不知后事如何,正是“知后事如何”:那些古董全被盗卖了。画线句都具有强烈的讽刺之味。(3)读出语言之美。荷塘月色的语言典雅清丽。如文中运用了近30个各种类型的迭词,这些迭词渲染出一种雅而不俗的语言气氛,产生了独特的表情达意的效果。如描写荷花荷叶,运用了“曲曲折折”“田田”“亭亭”“层层”“一粒粒”“缕缕”“密密”“脉脉”等词。准确而传神地描写出作者为之欣喜的美境。4.理清线索法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叙事时,它多为生活片段,且跳远较大,无明晰的情节;写人时,它也不求形象丰满,往往点到即止。杂文更以行文恣肆为特点,思之所至,文亦随之。因此,阅读散文时,理清散文的线索,对理解全文主旨至关重要。散文的线索在某种意义上即作者的思路。抒情散文显然以作者的思想情感为线索,叙事散文多以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为线索。但这种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与小说不尽相同,往往随作者的情感而跳跃。所以,要理解这类散文的线索,仍离不开作者的思路。还有一类散文的线索,只是某一句话、某一心态、某一行动、某一细节作者以此串起一系列与之有关的材料,这其实也与作者的思路有关。二、新题导练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草 莓时值九月,但夏意正浓。天气反常地暖和,树上也见不到一片黄叶。葱茏茂密的枝柯之间,也许个别地方略见疏落,也许这儿或那儿有一片叶子颜色稍淡;但它并不起眼,不去仔细寻找便难以发现。天空像蓝宝石一样晶莹璀璨,挺拔的桷树生意盎然,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念。农村到处是欢歌笑语。秋收已顺利结束,挖土豆的季节正碰上艳阳天。地里新翻的玫瑰红土块,有如一堆堆深色的珠子,又如野果一般的娇艳。我们许多人一起去散步,兴味酣然。自从我们五月来到乡下以来,一切基本上都没有变,依然是那样碧绿的树,湛蓝的天,欢快的心田。我们漫步田野。在林间草地上我意外地发现了一颗晚熟的硕大草莓。我把它含在嘴里,它是那样的香,那样的甜,真是一种稀世的佳品!它那沁人心脾的气味,在我的嘴角唇边久久地不曾消逝。这香甜把我的思绪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时光。此刻我才察觉到早已不是六月。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色调。我以为一切都没有变,其实只不过是一种幻觉!草莓的香味形象地使我想起,几个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那时,树木是另一种模样,我们的欢笑是另一番滋味,太阳和天空也不同于今天。就连空气也不一样,因为那时送来的是六月的芬芳。而今已是九月,这一点无论如何也不能隐瞒。树木是绿的,但只须吹第一阵寒风,顷刻之间就会枯黄;天空是蔚蓝的,但不久就会变得灰惨惨;鸟儿尚没有飞走,只不过是由于天气异常的温暖。空气中已弥漫着一股秋的气息,这是翻耕了的土地、马铃薯和向日葵散发出的芳香。还有一会儿,还有一天,也许两天我们常以为自己还是妙龄十八的青年,还像那时一样戴着桃色眼镜观察世界,还有着同那时一样的爱好,一样的思想,一样的情感。一切都没有发生任何的突变。简而言之,一切都如花似锦,韶华灿烂。大凡已成为我们的禀赋的东西都经得起各种变化和时间的考验。但是,只须去重读一下青年时代的书信,我们就会相信,这种想法是何其荒诞。从信的字里行间飘散出的青年时代呼吸的空气,与今天我们呼吸的已大不一般。直到那时我们才察觉我们度过的每一天时光,都赋予了我们不同的色彩和形态。每日朝霞变幻,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似水流年,彻底再造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当然,今天我们还很年轻但只不过是“还很年轻”!还有许多的事情在前面等着我们去办。激动不安、若明若暗的青春岁月之后,到来的是成年期成熟的思虑,是从容不迫的有节奏的生活,是日益丰富的经验,是一座内心的信仰和理性的大厦的落成。然而,六月的气息已经一去不返了。它虽然曾经使我们惴惴不安,却浸透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种妙龄十八的馨香。1.文章第1段描写了秋天的景色,(1)作者笔下的秋天有什么特点?(2)从行文思路看,本段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解析:(1)要抓住初秋季节景物的特征。(2)根据上下文的关系来确定。参考答案:(1)夏意正浓(或“生意盎然”);(2)铺垫。2.文章第2段中有一个由写草莓到写季节更替的过渡句,这个句子是哪一句?解析:找出段中具有指代性意义的句子再结合上下句的含意来判断。参考答案:这香甜把我的思绪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时光。3.选出“草莓”的含义有别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A.在林间草地上我意外地发现了一颗晚熟的硕大草莓。B.这香甜把我的思绪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时光。C.草莓的香味形象地使我想起,几个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D.它虽然曾经使我们惴惴不安,却浸透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种妙龄十八的馨香。解析:前三项中的草莓就是指具体的水果草莓,而最后一句中的“草莓”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它代表着我们已经逝去的年华。参考答案:D4.请根据上下文,具体说明第5段中“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的内容。解析:文中无论是被“剥夺”的还是被“增添”的都是指的时间及由时间带来的内容。参考答案:青春的心性和容颜(意思对即可);成年期的思想和情感。(或“成年期成熟的思虑的大厦的落成”。)5.文末说“六月的气息已经一去不返了”,“六月的气息”指的是什么?解析:将“六月”同人的年龄相对应。参考答案:青春年华(或“妙龄十八的馨香”)。知识总结1.课文总结(1)要掌握的字词:椋鸟 老饕 苍穹 蛰伏 隐遁 悄然(2)要掌握的修辞手法:排比、比喻。它们的相关知识,文中的典型例子。(3)要积累的阅读知识:阅读散文的方法。(4)要理解掌握的重要观点:只有创造的生命,才是更有意义的生命,创造的生命才是有价值的生命。2.学习心得收获:_问题: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