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二章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第一节秦朝的统治(第一课时) 大纲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18618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二章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第一节秦朝的统治(第一课时) 大纲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二章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第一节秦朝的统治(第一课时) 大纲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二章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第一节秦朝的统治(第一课时) 大纲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二章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第一节秦朝的统治(第一课时) 大纲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秦统一的历史条件。2.了解秦朝的疆域。3.正确理解并掌握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4.分析并掌握秦朝灭亡的原因。德育目标1.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大一统思想从此深入人心。2.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3.秦朝的暴政,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农民用武力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迫使后来汉初的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推动了历史的发展。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创精神,为历代农民树立了榜样。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2.指导学生评价秦始皇,培养学生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引文及进行“材料解析”的练习,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以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的能力。教学重点1.秦统一的历史条件与意义。2.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影响。3.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教学难点1.全面掌握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并具体分析其历史作用与影响;如何正确评价秦始皇的功过。2.结合史实,准确认识“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教具准备1.投影仪。2.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1.讲解法:对于重要的理性分析内容,主要由教师讲解,应注意深入浅出地分析问题和演绎思维的流畅性。2.开放式教学法:课前指导学生查阅、搜集与本节有关的资料,为课堂讨论作好准备。有目的地要求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策的评价、秦始皇嬴政的功过等。3.讲读法:首先由教师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文、投影所示历史资料和图片,进一步理解教材。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堂构思本节内容涉及的知识点很多,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重点。本节教材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秦的统一、秦维护统一和加强统治的措施、秦的灭亡三大部分,其中第二部分内容是最重要的。2.要注意让学生把握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理解:秦朝的统一具备客观条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也大大加强了统治人民的力量,加上徭役赋税繁重,法律的严酷等,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秦末农民战争的爆发,秦朝由此灭亡;秦朝存在的时间虽不长,但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它开创的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制度和措施,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秦朝暴政而亡的教训,为汉初统治者所吸取。3.本节内容中可探讨的问题有很多,教师要注意把握时机,有选择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同时将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巩固)连为一体,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之一:导入语例示教师讲述经历了在动荡中发展的春秋战国之后,中国终于迎来了历史上的大一统时期秦汉。秦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别重要的时期,它对以后xx年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汉是中国封建统一国家形成时期,后来封建大一统是秦汉时期奠定的基础。秦的统一及其统一后的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是中国古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此后的xx年,尽管出现过许多分裂时期,但统一一直起着主导作用,统一国家不断扩大,直到现在,中国地大物博和统一是分不开的。秦汉是中国专制集权制度确立时期。秦汉专制集权制度为历代王朝所继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秦汉是中国封建社会大规模农民起义开始发生的时期。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以及专制制度的日益强化,封建专制主义的残暴统治和地主阶级的剥削压榨,引起了农民的不断反抗。这些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起了推动历史前进的作用。秦汉是中国汉民族形成和多民族国家开始出现的时期。后来以汉族为主体的国家不断发展。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如秦统一文字,司马迁开创、班固继承并发展的纪传体通史、断代史著作,汉赋,蔡伦造纸术,张衡的天文学等,都是中国古代的珍贵文化遗产,对后世产生过很大影响。西汉董仲舒提倡的新儒学,最终成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的统治思想。秦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秦汉时期建立的许多制度直接影响着以后各朝,秦汉时期灿烂辉煌的文化开始影响世界,中国开始成为一个伟大的统一国家,屹立于世界东方。今天我们就开始学习“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这一章,首先来看“第一节秦朝的统治”。之二:提问式导入教师提问通过对春秋战国这段历史的学习,我们看到了历史在动荡中前进,而人民为了推动历史的进步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中有明显的三条主线,请同学们思考以后再回答。学生讨论后回答第一个趋势是从分裂走向统一;第二个趋势是各民族的不断融合;第三是从奴隶制转变到封建制。教师总结、过渡很好。这三条主线的发展相互交织在一起,互相促进、互相影响,其发展的结果就是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建立了。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秦汉这段历史。板书第二章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第一节 秦朝的统治一、秦朝的统一教师提问战国七雄分裂割据,封建兼并战争愈演愈烈。到了后期,秦国的实力已远远超过了东方六国。因而,统一中国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秦国的肩上。那么,秦国是否具备了完成统一的历史条件呢?如果具备的话,这些条件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战国后期的秦国具备了完成统一的条件。首先,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民族、地区之间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其次,当时人民苦于战乱,渴望统一;第三、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实力最强,具备了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教师总结秦国之所以能够完成统一大业,是具备了主客观两方面的条件的。板书1.统一的条件 教师讲述从客观方面看,首先,在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战国时期,各国通过改革,社会经济都发展较快,经济文化的交流也日益频繁。可是,这种发展趋势与当时的政治上的分裂局面发生了严重的矛盾。各国诸侯割据,相互之间壁垒森严,关卡林立,交通受阻,货币不一,给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战争时期的情况更加严重。因此,消除封建割据,结束混战状态,实现国家的大一统,既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其次,由秦国来实现统一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最彻底的,这种彻底表现在对奴隶制度的摧毁上,表现在对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上。经过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相比之下,东方六国谁都不如秦国强盛,其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实力远不如秦国,因而谁也没有力量来完成统一大业。板书历史的必然 秦国的强大教师提问在分析了完成统一的客观条件后,让我们再来思考一下统一的主观条件是什么呢?学生回答秦王嬴政搜罗任用外来人才、部署统一全国的战略和策略,担负起了统一全国的重任。板书秦王嬴政为完成统一采取积极策略教师讲述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自己的杰出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战国后期,统一成为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于是,秦王嬴政应运而生,担负起了统一全国的历史重任。嬴政13岁即位,22岁亲理政务,他对内进一步巩固统治,对外破坏六国的联合,积极做好灭六国的准备。虽然统一的功劳不能完全归在嬴政的身上,但与他当时所制定的内外政策、善于用人和敢于决策是分不开的。下面我们来简单地看一看统一的过程。板书2.统一的过程兼并战争灭六国教师讲述在时机成熟之后,秦国从公元前230年开始了直接消灭六国的兼并战争,到公元前221年齐国灭亡,至此秦统一了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称雄的战国时代。教师过渡 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的军事行动虽已结束,但在边疆,秦国的军队仍在继续进行着战斗。当时南有越族,北有匈奴,对秦王朝造成一定的威胁。秦始皇对这些地区用兵,是巩固和扩大统一成果的必要步骤。板书南征越族(凿灵渠)北击匈奴(筑长城)教师讲述 越族是我国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生活在东南沿海和珠江流域,对发展江南的经济和文化,做出过贡献。秦为统一岭南,派屠睢率50万大军向岭南进军,遭到当地越人的反抗。由于交通不便,为解决运输困难,前214年秦始皇派史禄开凿灵渠。灵渠在今广西兴安县境内,全长三十多公里,沟通湘水和漓水,连接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采用梯级船闸的设计方法,使水位逐段抬升或降下,船只节节前进,又利灌溉,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至今尚能灌溉四万多亩土地。灵渠的设计方法比美国所修的巴拿马梯级运河早两千多年,它充分说明了灵渠设计者的匠心和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才能。秦统一了岭南广大地区,设置了桂林、南海、象郡,迁移50万人与越人杂居,加速了岭南地区的民族融合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教师提问大家在初中时曾经学习过秦与匈奴的关系。请同学们来讲讲看。学生回答在战国时期,生活在北方草原的匈奴族利用中原地区的战乱局面,不断南下扰掠,使北方的生产遭到破坏。为了防御匈奴,当时秦、赵、燕三国都修筑了长城。秦灭六国之后,为了解除匈奴对秦朝的威胁,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大军北伐匈奴,夺回了河套地区,迁民居住,并把原来的长城连贯为一,补缀扩建成驰名中外的万里长城。教师提问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和辛勤劳动的结果,它的修筑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学生回答虽然长城的修建,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但是对抵御游牧民族骑兵的进攻,保护中原人民生活和农业生产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教师过渡在完成了灭六国、北击匈奴、南征越族之后,秦朝终于成为一个疆域广大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大帝国,人口达到二千万,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请大家看书上的秦朝疆域图,用笔把秦朝疆域的四至在图上划出来。板书3.秦朝的疆域(四至)4.统一的意义教师提问秦的统一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呢?学生回答 首先,秦的统一结束了数百年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次,为经济的恢复发展,为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和交往,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秦的统一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教师过渡秦通过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完成了统一。但是还有更艰巨的任务摆在统治者的面前,那就是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巩固统一、巩固自己的统治。为此,秦王嬴政在吸取历史教训,废除分封,防止诸侯割据的基础上,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下面就让我们仔细地来学习这一内容。板书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教师讲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在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以咸阳为都城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并颁布了一系列旨在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请同学们先阅读一下课文,对这些措施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板书a.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教师讲述 在西周、春秋和战国前期,只有天子称“王”,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至战国中期以后,周天子的权威已极度衰落,各诸侯也相继称王。在消灭六国,统一中国,诸侯争战的局面结束之后,天下安定,秦王嬴政自认为功劳高于古代所有的帝王,不应再仅仅称王,经过一番讨论之后,秦王嬴政决定取古代“三皇”之“皇”和“五帝”之“帝”,合而为一,称为“皇帝”。从此,“皇帝”一词就成为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的尊号,还规定称他为“始皇帝”,他的子孙和后人继皇位者,依次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这就是“秦始皇”一名的由来。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都由皇帝任免,都按照皇帝的律令或意志办事。军权也集中到皇帝手中,必须有皇帝的允许才准调动,否则就是违法。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这里的“专制”指的是什么?学生回答“专制”就是指君主专权,皇帝独裁,大小事情都由皇帝一人裁决,皇权拥有绝对权威。教师讲述这一皇帝制度为此后历代王朝所沿用,自秦开始至清末,延续了二千一百多年。秦朝在皇帝之下,设中央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并处理政事。当时中央机构采用“三公九卿制”。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百官之长”,帮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掌副丞相”,执掌奏章,兼理监察事务。在三公以下设“九卿”,分管政务。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由皇帝任免。他们在地方上直接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使西周的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被郡县制所代替,大大削弱了地方政权的独立性。这是中国地方政区制度上一个划时代的改革,郡县制在我国被长期沿用下来,影响十分深远。教师过渡统治一个大国,还需要全国统一而又比较完备的法律制度。为此,秦始皇制订颁布了通行全国的秦律。教师讲述秦统一六国后,对商鞅变法以来的法律令加以补充和修订,颁布全国,对六国原有的法律令,除吸收有用的条文外,其余都予废除。1975年,在湖北云梦出土的秦律竹简中,虽远非秦律的全部,却可以看出从农业到手工业,从徭役到交换,从经济到政治等多方面的内容。封建地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剥削,极为广泛地使用刑罚手段对劳动人民进行压榨,秦律是加在农民身上的沉重的枷锁。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秦的统一,认识到了秦的统一是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的,是符合广大人民愿望的进步行为。在秦完成统一后,秦始皇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制度,这个以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为主要内容的政治制度,对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秦以后的封建朝代,其政治制度的具体组织形式虽有不同,但基本上是秦朝所建立的这套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和发展。布置作业1.秦灭东方六国、统一中国的主要原因是A.广大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渴望统一 B.秦国是六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C.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进行兼并战争D.法家思想奠定了统一的理论基础答案:B2.秦朝的疆域南到A.南海 B.桂林C.象郡D.百越答案:A3.秦朝“三公”的权限中,属于丞相的是A.负责管理军事B.负责国家监察事务C.执掌群臣奏章 D.帮助皇帝处理政事答案:D4.秦朝“废分封,设郡县”的主要目的在于A.确立法家思想的统治地位B.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C.巩固刚刚统一的封建国家D.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答案:C5.阅读下列材料: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延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史记秦始皇本纪回答:(1)王绾与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2)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他采取“求其宁息”的措施是什么?对后世有何影响?答案:(1)分封制的废或立问题。(2)李斯。措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影响:秦废分封,设郡县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一大进步,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巩固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板书设计第二章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第一节 秦朝的统治一、秦朝的统一1.统一的条件 2.统一的过程:兼并战争灭六国南征越族(凿灵渠)北击匈奴(筑长城)3.秦朝的疆域(四至)4.统一的意义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a.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