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祭十二郎文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16648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祭十二郎文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祭十二郎文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祭十二郎文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祭十二郎文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介绍作者及文体。2朗读课文,积累字词句。3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本文的抒情色彩。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苏轼曾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催人泪下的祭十二郎文,体会韩愈与其侄子的亲情和友情。二、解题1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南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河北昌黎,又称昌黎。唐德宗贞元八年(792)进士,任汴州、徐州幕府推官。贞元十八年(802)入国子博士、监察御史,因议赈关中旱,贬阳山(今广东阳山县)令,后入为国子博士,累官至中书舍、邢部侍郎。819年,因上论佛骨表贬潮州刺史。820年冬入长安,历任国子祭酒、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史部侍郎等。在文学上,他领导了著名的古文革新运动,反对浮艳华美的骈文,恢复散句单行、自由朴实的秦汉散文艺术,掀起了散文的新高潮,奠定了唐宋八大家古文的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祭十二郎文就是一篇破骈为散的祭文。2文体介绍及本文与一般祭文的区别。祭文(悼词)一般先简介死者逝世情况(职务、时间、地点、死因、享年等),表示哀悼之情;然后介绍死者生平事迹,评价其功德贡献;最后向死者亲属表示吊唁慰问,号召生者学习死者的品质精神3、写作背景: 韩愈三岁时就死了父亲,后由兄嫂抚养长大。长兄韩会无子,次兄韩介有子韩老成,在族中同辈排行十二,故称十二郎。按封建社会的规矩,十二郎过继给韩会为子,因此韩愈与十二郎自幼相守,感情深厚,虽为叔侄,却情同手足。成年后,韩愈仕途不顺,二十五岁方登进士第,后做官又触犯权贵,触怒唐宪宗,多次遭贬,因四处漂泊很少与十二郎见面。后唐穆宗继位,韩愈官运好转,叔侄二人能够相聚之时,突然传来十二郎病亡的噩耗,使韩愈悲痛欲绝,也勾起他辛酸的回忆,于是写下这篇祭文。1梳理字句。诵读。学生齐读全文。注意字音及字形的准确性。2学生自由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归纳特殊句式吾少孤;幼年死去父亲。不省所怙:依靠。请归取其孥:妻子和儿女的统称,即指家属。函相甍:古代称王侯死叫甍。唐代以后二品以上官员死亡叫甍。辍汝而就:停止,这里指离开。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子息,后代。不克蒙其泽乎;承受、蒙受。窆不临其穴:葬时下棺入穴。其又何尤:怨恨。(2)惟兄嫂是依:宾语前置句。其又何尤:宾语前置句。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选择疑问句。呜呼!其信然矣:感叹句。四、理清思路,体味抒情色彩1问题:按祭文的一般格式,全文可分为哪几部分?讨论后明确:全文除首尾两段是祭文的固定格式外,中间按“生前身死死后”来组织文章。第一部分交代祭奠时间、祭奠对象,最后一段再抒悲情以祭文常用语结尾。中间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23段)写侄儿生前与自己孤苦相依的至厚亲情,为后文抒情作铺垫。第二部分(49段)写侄儿身死情况及自己的悲痛之情。第三部分(10段)交代侄儿死后安排,包括守丧、迁葬、抚养侄儿子女的情况,自责之情令人动容。本文在写法上采用了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方法,其中抒情的段落为2、5、10、11自然段,有标志性的词语,即段首的“呜呼”,叙述穿插于其间。多郎读,体味抒情色彩,为鉴赏作铺垫。五、课堂小结本文是祭文中的“千古绝唱”,要想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就应多读课文,本节课的目的就是在反复诵读中理清作者的感情思路,初步学习了文章的边诉边泣、波澜起伏的特点。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2体会作者融于字里行间的至真至切的亲情。教学过程一、检查字音与翻译二、体会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感人效果1提问:文章从哪些方面写了韩愈的家境身世?请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1)少年孤苦:“吾少孤”“惟史嫂是依”“零丁孤苦”“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在孙惟汝,在子惟吾。”(2)为谋生聚少离多:“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汝来省吾,止一岁”,“吾去汴州,汝不累来”,“吾佐戎徐州;汝又不果来”。(3)未老先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我自今年来,苍苍者欲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欲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4)子女年幼:“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2提问:本文以抒情为主,请同学们在文中的找出重在抒情的段落,看看有什么标志性的词语。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引导。明确:本文抒情的段落有2、5、10、11自然段,标志性的词语为段首的“呜呼”。3提问:本文并非连续抒情,而是把难似抑制的悲哀融于家常琐事之中,试分析这种抒情的特点。学生分组讨论后发言,教师归纳。明确:本文感情的抒发是波浪式的。(1)作者沉痛之情积蓄已久,所以一提起笔感情便禁不住喷涌而出。父母早亡,“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殃南方”,“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如今侄儿这童年的伙伴,“两世”中的“一世”竟又离开人世,这诸多的不幸怎能不叫作者悲从中来?于是便自然引发了作者的第一次抒情。(2)作者在抒悲惨身世中宣泄了感情,之后自然转入对自己同侄儿的三会三别的回忆之中。(3)韩愈与老成在不期然中已成永别,想起“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他的悲情又陡然而起。令读者仿佛看到作者泪流满面地哭诉:“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呜呼!其信然矣!”不愿信其真,又无法否定的无可奈何,抒发了自古以来有过至悲至痛感情的人们的共同感受。(4)通过感情的再次宣泄之后,文章又转入低沉的叙述。推测侄儿得病的原因、去世的日期,对侄儿后事、家务的安排及吊慰家属等。(5)作者好像在同死者话家常,但想到侄儿的生、病、死、葬料理不到又陷入了沉痛的自责,悲情再一次喷涌而出。“彼苍得天,易其有极!”如果说先前之悲只是悲侄儿之死,而此时已转而为无限的悔恨和对不公平的上天的诅咒了,并且表示了自己“无意于人世”的沉痛心情。全文悲起悲结,中间穿插了两次叙述,抒悲情是本文的主题,是茂盛枝叶,而叙述则是文章的框架,是悲情的依托。悲情在回忆中不断加深。这种波浪式的结构使作者的悲情表达得淋漓尽致。4提问:本文写得至悲至痛,试思考作者在悲侄儿之死的同时,还抒发了哪些悲情?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引导。明确:(1)悲叹家族人丁不兴。封建社会门第家族观念极强。韩愈出身于小官史家庭,家庭浓厚的儒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他,而人丁不兴,使他尤其看重家庭成员。然而父母早亡,兄殁南方、两世一身等久已令他体会到家境凄凉之悲了,而如今侄儿又撒手西去,儿子、侄孙尚年幼,韩氏能支撑门面的只有韩愈自己,家族之事边连个商量之人也找不到。这无限的孤独怎不使他悲从中来,进而想到“无意于人世”呢?(2)悲叹自己仕途失意。韩愈19岁便离家到京城求发展,但却多次应考落第,25岁中进士后还要到处请求权贵援引举荐(如与于襄阳书),29岁才开始入仕途。到35岁写作本文之时的几年间,却辗转迁徙,京城、汴州、徐州、宣城四处漂泊。他饱读诗书,才华出众,却不得施展,内心自然郁郁寡欢,而此时又得侄儿突然去世的消息,悲痛之中情不自禁地蕴含了自身无限的酸楚。于是他便喊出了“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的肺腑之言。”5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在这些看似平淡的家境叙述中抒发悲情的?同桌共同讨论后明确:作者写这篇祭文的目的不在称颂死者,而在于倾吐自己的至痛之情。他紧紧围绕着叔侄间生离死别这个中心,选取那些值得怀念、忧戚,或感到遗憾的生活琐事,写来如叙家常,充满着生活气息,让人深感真实、可信。作者又不是纯客观地叙事,而是黄型事件的叙述中,侧重抒写自己的无比哀痛之情,他以痛惜、遗憾、内疚之情来叙事,叙事中处处含情,使得叙事、抒情水乳交融。作者又充分运用第一人称的方便,尽情地把自己的一切感受都倾注到叙事之中,写得如泣如诉。三、艺术手法的体现提问:本文作为一篇优秀的古代散文,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请归纳艺术手法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思考后明确:1破骈为散、自由多变的形式。祭文是一种古老的文体,形式上多采用四方韵文或骈文,篇幅短小,十分呆板。韩愈此文,完全突破了四言韵文和骈文的框框,用纯净的散文体自由抒写。为人们用祭文充分表达思想感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2强烈的抒情性和巨大的艺术感染力。本文以生活琐事为依托,抒发了作者对侄儿之死的至悲至痛的情感,并且采用了反复直抒的方法,让人读其文能想见其为文时边哭边写、痛不欲生的情状,引起强烈的感情共鸣。3语言朴素自然,不事雕饰。古文观止评此文:“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韩愈写这篇祭文,不是有意做文章,而是为了倾吐自己的真情,边诉边说,所以他能做到情至笔随,字字句句皆从肺腑中自然流出,毫无雕饰之痕迹。四、课文总结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身体力行,在写作本文时一改以前祭文死板的骈文形式,破骈为散,通过自由抒写的散文形式,尽情地倾吐自己心中的悲痛,开了祭文自由抒情的先河,我们应学习韩愈的创新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板书设计第二课时:幼时为伴,未尝相离(2段)1生离之情 三别三会,聚少离多(3段) 融情于事少、强先殁,不合常情(4段) 惊闻噩耗,疑梦非真(5段)2.死别之情若死有知,愿从汝死(6段)子孙幼弱,睹之生悲(7段)病因死期,萦廻于心(8、9段)吊慰、改葬、事事不忘3祭奠之情抚孤成立,馀年之愿(10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