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练习六 第1讲 种群和群落.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05421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练习六 第1讲 种群和群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年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练习六 第1讲 种群和群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年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练习六 第1讲 种群和群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练习六 第1讲 种群和群落考纲要求1.种群的特征(A)。2.种群的数量变动(B)。3.群落的结构特征(A)。4.群落的演替(B)。构建网络考点一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1种群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1)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一般呈正相关。(2)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迁出:影响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4)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2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与“S”型曲线的产生条件(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理想条件,实验室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几个条件同时满足。(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资源和空间有限,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等。3种群增长“S”型曲线中K/2的应用(1)资源开发与利用:维持被开发和利用资源的种群数量在K/2处,既有较大收获量,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不影响种群再生。(2)有害生物防治: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到K/2处(若达到K/2处,可导致该有害生物成灾)。错混诊断1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xx江苏,5A)()2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xx江苏,5B)()3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xx浙江,4C)()4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年龄组成)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xx浙江,4D)()5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xx浙江,4B)()6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xx福建,3A)()7样方法取样时应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xx海南,21D)()题组一以图示为载体考查种群的特征1在某森林的固定位置和固定时间,用固定数量鸟网捕捉的方法,统计大山雀种群数量。连续10年内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中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26年间大山雀种群的年龄组成都为衰退型B大山雀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可用标志重捕法C10年内,第4年的种群数量最大D第8年大山雀数量达到最低,此后保持相对稳定答案A解析24年间,12,大山雀种群数量增加,为增长型,A错误;大山雀运动能力强,生活范围广,结合这些特点可以用标志重捕法,B正确;24年间12,48年间01,8年以后1,所以10年内,第4年的种群数量最大,第8年大山雀数量达到最低,此后保持相对稳定,C、D正确。2对笠螺多个种群的调查,发现其体长、种群生物量(有机物质量)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多选)()AB点个体平均生物量比A点多B随着种群密度增加,笠螺体长逐渐减小C种群密度低于A点时,个体间的斗争最激烈D笠螺种群生物量和体长呈正相关答案ACD解析生物量指种群中所有个体含有的有机物质量,A点时个体较少,故A点个体平均生物量比B点多,A错误;种群密度最大时,个体间的斗争最激烈,C错误;由图可知,笠螺种群生物量和体长不呈正相关,D错误。三环节解决笠螺种群增长曲线问题题组二以坐标曲线为核心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3(xx福建,3)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答案B解析A项,同一物种个体间的生存斗争是种内斗争,种内斗争程度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1972年北点地梅种群密度大于1975年,因此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的生存斗争强度更高。B项,由图可知,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曲线下降程度比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的更大,故死亡率更高。C项,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取所有样方密度的平均值。D项,在此5年间,该种群数量变化趋势为逐年下降。4(xx浙江,4)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答案B解析A项,环境容纳量是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在某些时候种群的数量可能超过环境容纳量,但通过调节后又恢复到正常数量。B项,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会改变种群密度的大小,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项,在理想条件下,不存在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D项,冬季环境不适合植物的生长,因此,植食动物在冬季的环境容纳量会下降。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变式项目常见图示变式图示“J”型曲线的增长率与增长速率“S”型曲线的增长率与增长速率“S”型曲线K值的不同表示方法图示解读:(1)“J”型曲线的增长率是不变的,而增长速率是逐渐增大的。(2)“S”型曲线的增长速率都是先上升,后下降。其中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为K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3)K值是一定环境的最大容纳量,即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的值。(4)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值会下降;反之,K值会上升。(5)增长率增长速率:“J”型曲线反映的种群增长率是一定的,而增长速率逐渐增加;“S”型曲线反映的种群增长率逐渐降低,而种群增长速率是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的。题组三从种群密度的调查进行命题5(xx新课标,5)某农场面积为140 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来研究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两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少答案C解析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是因为其数量增加吸引鹰来捕食所致,这恰恰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增加了。6下列实验或调查活动中,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部分标记物脱落B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某些田鼠因曾被捕变得狡猾而不易被重捕C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D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集的地块取样答案C解析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的计算公式: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部分灰喜鹊身上的标记物脱落或田鼠被捕后变得狡猾不易被重捕都会导致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小,则计算值与实际值相比会偏大;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要求统计样方相邻两条边上的个体,若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则计算值与实际值相比会偏小;在分布较密集的地块取样,会使计算值偏大。调查类实验一般操作流程模板考点二群落的结构与演替1丰富度与种群数量的关系物种的丰富度与种群数量不成一定比例。2群落的垂直结构易错点(1)玉米地里的玉米高矮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2)高山上不同海拔高度的植被类型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应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3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不只是负面影响,也有正面影响,如封山育林等。错混诊断1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xx江苏,5C)()2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xx江苏,5D)()3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2011海南,24B)()4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和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都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xx广东,11BD)()5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2011大纲全国,4D)()6海岛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2011安徽,6C)()7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xx大纲全国,3B)()8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属于种间竞争实例(xx全国卷,5D)()题组从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进行命题1(xx海南,19)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B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C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D解析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A正确。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B正确。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C正确;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是一个物种,在水中的分布不能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仅仅是该物种的分布范围,D错误。2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答案ACD解析由题干可知,该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最初无植被覆盖,故在该岛上最初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而不是次生演替,B项错误。初生演替的时间较长,D项正确。人类的参与可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C项正确。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即物种的镶嵌式分布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A项正确。3下图是某生态系统内种群类型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S点之后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RS时间内该生态系统可能遭到严重自然灾害CR时和T时种群类型数量相等,但物种类型不一定相同DR时之前和T时之后,群落均未出现演替现象答案D解析S点有生物等条件存在,所以S点之后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故A正确;RS时间内,该生态系统种群类型数量急剧下降,可能是人为原因,也可能是遭到严重自然灾害,故B正确;由图可知,R时和T时种群类型数量相等,但这期间群落发生了演替,生物种类可能发生了改变,所以R时和T时的物种类型不一定相同,故C正确;群落演替在各时间段均会发生,故D错误。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方法(1)从起点上:原先从没有过植被或原有植被被彻底消灭的环境是初生演替。原有群落环境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是次生演替。(2)从时间、速度上:经历的时间长,速度缓慢是初生演替。经历的时间短,速度较快是次生演替。专题突破练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种基因库的基因一般不如种群基因库的基因丰富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C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物种的基因频率往往保持不变D同一种群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产生后代,同一物种也能相互交配产生后代答案D解析种群是生活在同一地点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而物种是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一个种群的生物肯定属于一个物种,但是一个物种的生物可能因为生存环境的不同而分为多个小的种群,所以物种的基因库一般比种群丰富,A项错误;种群既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的基本单位,B项错误;因为物种可以是由多个同一生物的种群组成的,所以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物种的基因频率也随之改变,C项错误;同一个种群、同一个物种的个体间都能相互交配产生后代,D项正确。2早在宋代,我国就产生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下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此图表明四种鱼类在能量流动上的关系为:鲢鱼鳙鱼青鱼C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都是共生关系D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将以“J”型曲线持续增长答案A解析四大家鱼因捕食对象的不同而分布在池塘的不同水层,出现了垂直分层现象;由图可知四大家鱼间不存在捕食关系,故不会出现鲢鱼鳙鱼青鱼的能量流动关系;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存在竞争关系;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则浮游植物会大量增加,从而引起鲢鱼的数量增加,但鲢鱼数量增加又会受到食物、空间等条件限制,故不能以“J”型曲线持续增长。3对下列四种曲线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若的纵坐标代表种群的增长率,则此曲线可对应种群的“S”型增长B若的纵坐标代表种群增长速率,此曲线可对应种群的“J”型增长C若的纵坐标代表种群增长速率,则A点对应K值,B点对应K/2D曲线可表示随时间变化的“S”型增长速率答案B解析若的纵坐标表示增长率,对应“J”型增长率曲线;若的纵坐标代表增长速率,此曲线为“S”型增长速率曲线,A点对应K/2,B点对应K值;可表示随时间变化的“S”型增长率曲线。4如图所示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D若该种群在c点时数量为100,则该种群的K值为400答案A解析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因此增长速率为0;环境阻力在d点之前就已出现;阴影部分表示被淘汰的个体数量。5如图为某农业用地东亚飞蝗种群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蝗灾初期未对东亚飞蝗进行有效控制导致该群落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在ab段,该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渐下降C在b时利用同种杀虫剂对作物进行多次喷射可防止c点出现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答案C解析在b时利用同种杀虫剂对作物进行多次喷射,杀虫剂对东亚飞蝗抗性起了选择作用,抗药性个体仍会迅速增长,出现c点。6.种群数量在有环境阻力(非理想)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为“S”型增长曲线的其他表现方式(图中dN/dt表示种群增长速率,MSY表示种群最大增长速率,N表示种群数量,K值表示环境容纳量)。下列有关该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种群数量达到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为有效B在种群数量达到K/2时,dN/dt最大,可以任意捕捞且不会影响种群再生C种群数量超过K/2时,dN/dt下降,会导致该种群的丰富度下降D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可以提高K值(环境容纳量),从而达到保护濒危动植物的目的答案D解析控制有害动物应在种群数量达到K/2之前;在种群数量达到K/2时可以大量捕捞但不能任意捕捞;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在某种群中不存在丰富度;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濒危动植物最有效的措施。7如图表示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硬木林阶段仍可找到生活在草地阶段的植物,此类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在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发生变化,动物种类也会随之改变C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了变化,而水平结构未变D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稳定性都有所降低答案B解析在硬木林阶段仍可能找到生活在草地阶段的植物,该演替类型应属于次生演替,在演替过程中,由于植物种类发生变化,提供给动物的食物也会发生改变,导致动物的种类随之改变。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将发生变化。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抵抗力稳定性应增强。8(xx广东,6)在一稳定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幼虫密度呈周期性波动B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C可利用样方法调查幼虫的密度D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答案B解析A项,分析坐标曲线图可知,幼虫密度呈现周期性变化。B项,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落叶松是一个具体的物种,不具备丰富度这一特征。C项,对于活动能力较弱的昆虫,如蚜虫、跳蝻等可以采用样方法来调查其种群密度。D项,从坐标曲线图中可以看出,幼虫密度增加在前,松针长度增加在后,有一定的滞后性;当幼虫密度减小后,松针的长度随之变短。9(xx新课标,6)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答案A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A项正确,B项错误;植物病毒V是可寄生在水稻细胞内的病毒,因此病毒V与青蛙不是寄生关系,水稻和病毒V是寄生关系,C、D项错误。二、多项选择题10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答案ACD解析“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S”型增长在达到K值之前也存在生存斗争;达到K值之后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K值的大小与环境有关。11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某实验基地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其监测数据显示,ae段这种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发生了明显波动,调查发现有人在该水库中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鱼(FNE),一段时间后,罗非鱼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见图),据图推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罗非鱼种群在ab段呈“J”型增长BFNE最可能在c点对应的时间进入水库C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K2D出现水华现象时,毒藻产生的藻毒素会在FNE体内富集答案ACD解析根据图示,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在开始时(ab段)呈“J”型增长,从b点后开始环境阻力加大,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发生了明显波动,所以FNE最可能是在b点对应的时间进入水库,一段时间后,在FNE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K2并且在K2附近波动,故A、C正确,B错误;出现水华现象时,毒藻产生的藻毒素会沿着食物链逐级富集,故D正确。12福寿螺会啃食水稻造成减产。研究发现,中华鳖可捕食成年福寿螺。有人用中华鳖进行生物防治实验,福寿螺卵块的数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A调查福寿螺卵块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B6月中旬7月中旬放养的中华鳖的福寿螺卵块密度下降最明显C89月份放养中华鳖的福寿螺卵块密度很低的主要原因是福寿螺卵的死亡率非常高D该生物防治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使人类获益更多答案CD解析福寿螺卵不会动,可以用样方法调查福寿螺卵块密度,故A正确;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6月中旬7月中旬放养中华鳖的福寿螺卵块数下降幅度最明显,故B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89月份放养中华鳖的福寿螺卵块密度很低的主要原因是福寿螺数量下降,从而使其产生的卵减少,故C错;该生物防治可以减少福寿螺啃食水稻,使流向福寿螺的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同时可使水稻增产,从而使更多的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而不是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故D错。三、非选择题1320世纪30年代传入我国的双子叶植物三裂叶豚草具有极强的抗寒、再生能力,短时间内能大量疯长。其花粉中的水溶性蛋白与人接触后迅速释放,引起过敏性变态反应,是人类健康和作物生产的危险性杂草。为减少危害,某大学对某豚草种群进行研究,并选取紫穗槐、沙棘、草地早熟禾等经济植物作为替代植物建立豚草替代控制示范区,示范区建成后三裂叶豚草的生物量由每平方米30 kg降到0.2 kg,这些替代植物带来了多方面的经济效益。下图为研究过程中绘制的“种群增长”坐标曲线,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在替代控制示范区内,由最初的豚草等草本植物阶段过渡到紫穗槐、沙棘等森林阶段,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_。(2)传入我国的三裂叶豚草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短时间内能大量疯长,其种群数量的变化,可用图中的曲线_表示。调查某区域中三裂叶豚草的种群数量常采用_法。(3)若曲线表示替代控制示范区内的豚草种群生长曲线,则对应种群增长速率最高的对应点是_,表明替代植物发挥明显生态作用的线段是_。(4)若曲线的Oe段表示紫穗槐的种群增长曲线,若要适时砍伐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应保证砍伐后的数量为_。(5)相对于示范区建成前,示范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更_。答案(1)演替(2)样方(3)bef(4)K/2(5)强解析传入我国的三裂叶豚草适应了生长环境后,由于没有天敌,环境条件适宜,所以在短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因为豚草为双子叶草本植物,因此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数量。在三裂叶豚草替代控制示范区内,森林阶段的群落替代了最初的草本植物阶段的群落,这种现象称为演替,由于演替后物种丰富度升高,因此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更强。自然状态下的种群数量变化一般呈“S”型增长,其种群增长速率最高的点应为种群数量为K/2时。14(xx四川,9)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图所示。(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用样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属于_,它和鸭舌草之间构成_关系。(3)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_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_型增长。(4)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_演替,时间足够长,最可能演替为以_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5)若实验结束后除去福寿螺和杂草,该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将降低。答案(1)福寿螺的密度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2)消费者捕食(3)大于“S”(4)次生狐尾草(5)抵抗力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小区引入的福寿螺的密度;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2)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以水生植物为食,属于初级消费者,它与鸭舌草(生产者)之间是捕食关系。(3)由坐标图中数据可知,中密度处理小区的福寿螺日均密度增长率大于0,说明种群数量是增长的,故出生率大于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日均密度增长率大于0,说明种群数量是增长的,但由于实验环境条件(如捕食者福寿螺、竞争者水稻等)的限制,其种群数量应该呈“S”型增长。(4)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还处于群落未成熟阶段,将会经历类似弃耕农田的次生演替过程;由坐标图中数据可知,无论引入的福寿螺密度如何,狐尾草的日均密度增长率都是最大的,所以时间足够长的话,最可能演替为以狐尾草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5)如果实验结束后将福寿螺与杂草除去,该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结构将趋于简单化,其自我调节能力会减弱,抵抗力稳定性将降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