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检测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04395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检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高考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检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高考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检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检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13年6月17日是第20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遏制荒漠化,实现中国梦”是我国xx年防治荒漠化的主题。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B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度比人类活动引起的要快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为严重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2.下列荒漠化问题与其所对应的地区,正确的是( )A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B西南喀斯特地区红漠化C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D黄淮海地区石漠化(xx.永州一模)下图为“我国西北半干旱区某牧场草场载畜量和实际放牧量变化曲线示意图”。草场载畜量指在适度利用的原则下,一定的草地面积,一定的利用时期内,能够维持草地良性生态循环并保证家畜正常生长发育、繁殖的情况下,能饲养家畜的最大数量。读图,回答34题:3.1950年1975年期间,草场载畜量发生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候B地形C市场 D放牧4.该牧场“人地关系”严重对立的年代及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A20世纪60年代降水偏少 B20世纪80年代过度放牧C20世纪90年代牲畜太少 D21世纪初以来气候变暖(xx.河北唐山阶段考试)读世界某地区水平衡(年降水量减蒸发量)分布图,回答56题:5.近年来,图中某区域土地沙化出现了南扩速度加快的现象,“南扩”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沙漠南侧的农业生产方式要比北侧落后 B.草原上的野生食草动物数量增加C.位于东北信风带,沙丘容易向西南移动 D.气温升高,暴雨增多,水土流失严重6.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甲地出现的环境问题影响了当地农业的发展,这一环境问题是( )A.海水倒灌造成土地盐碱化 B.开采石油导致土壤污染C.草原退化、土地沙化严重 D.尼罗河河水被过度引灌,水源不足(xx.福建四地六校月考)下左图为我国某区域土地利用现状,下右图为未来土地利用趋势,读图完成78题。7从图中信息分析,远期预测该地区土地利用和植被类型发生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平均气温有所提高,热量增加 B发展农业科技,引进优良水稻品种C大气环流改变,降水明显增加 D改变了灌溉条件,变旱地为水田8图中反映出的变化,给本地区带来的影响是( )A引起地貌变化的内力作用增强,外力作用减弱B农业结构得到调整,经济水平显著提高C地表径流可能变化,河流结冰期缩短或消失 D生态一定得到改善,将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持续发展(xx海南地理)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回答910题:9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10.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A甲地区植被退化 B 乙地区沙化 C 丙地区荒漠化 D 丁地区植被改善(xx.潍坊月考)读“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示意图”,回答1112题:11.关于a、b、c、d四处利用和治理措施,叙述不合理的是( )A.a处常用作耕地 B.b处适宜开垦成梯田C.c处应植树造林和种植水稻相结合 D.d处打坝建库12.除黄土高原外,小流域治理措施还可以推广到( )A.南方低山丘陵区 B.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C.华北平原地区 D.青藏高寒地区包兰铁路自包头至兰州,全长990千米,全线有140千米在沙漠中穿行。其中在中卫和干塘间经过腾格里沙漠(如图所示)所采取的防沙、治沙措施,曾获198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据此回答1314题:13.采用麦草方格沙障的方法用来防沙、治沙,是因为( )A.增加土层腐殖质,有利于植物生长 B.降低风速,减少沙面吹蚀C.不利于保持水分,有利于植物成活 D.麦草这一类原料丰富,成本低廉14.为促进图中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中,最合理的是( )A.利用铁路交通和丰富的沙源,发展建材工业B.利用黄河水源,大力发展灌溉农业C.扩大麦草方格沙障的范围,对沙漠进行大规模改造D.利用独特的景观和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业(xx.福建南安期末)哈尼族主要聚居在红河、澜沧江沿岸和无量山、哀牢山地带。他们勤劳勇敢,善于开垦梯田。下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生态系统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据此回答1516题:15.该生态系统中,森林的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地表径流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A BCD16.该生态系统中村寨都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这是因为()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B可以避免洪涝灾害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D可以观赏梯田美景(xx.厦门考试)某高中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该中学与高速公路之间的一片林地与裸地气温进行连续监测,测得林地与裸地月均温差值变化如下表。读图回答1718题:17探究结果表明( )A学校所在地位于南半球 B林地的年温差大,裸地的年温差小C该地7、8月份均温较低D林地比裸地的平均气温低18该片林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弱噪声吸烟滞尘防风固沙A B C D下图是亚马孙雨林地区的一张卫星照片,拍摄的是巴西一家铁矿区对“地球之肺”所造成的破坏。据此回答第1921题:19.雨林与地球物种的关系是( )A雨林是地球繁衍物种最多,但保护时间不长的场所B亚马孙雨林的物种资源占全球陆地物种的2/5以上C雨林不断削减,导致雨林物种灭绝的速率加快D雨林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灭绝的物种可慢慢恢复20图中“地球之肺”出现斑斑“疤痕”,针对此“疤痕”带来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表植被破坏,影响全球气候 B矿渣堆积易引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C开矿及矿渣堆积物中的污染物易进入水体,导致水污染D矿渣中含有大量无机矿物养分,使周围地区植物生长茂盛21.下列保护雨林的措施中能够较好的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是( )A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受益B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C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D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xx.北京市西城区检测)西藏自治区和黑龙江省是我国湿地分布最多的省区。读下表回答2223题:占全国沼泽面积比(%)1990年1995年xx年黑龙江省22.1320.9717.67西藏自治区24.1725.5526.7522黑龙江省和西藏自治区湿地成因的相似处是( )A降水丰富,集中于夏季 B气温低,蒸发弱C冰雪覆盖,有利于下渗 D地势低平,排水不畅23关于两地湿地变化的原因和影响,不正确的叙述是( )A黑龙江省湿地大幅减少主要是由于农业开发B湿地减少加剧了黑龙江省的洪涝灾害C西藏自治区湿地面积增加与全球变暖有关D旅游业开发是西藏自治区湿地增加的原因之一(xx.海南.地理)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银川市周边湖泊所剩无几。xx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下图示意银川市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回答2425题:24.20世纪80年代银川市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A泥沙淤积 B气候变暖C排水造田 D黄河来水量减少25.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市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增强城市排污能力 增加城市空气湿度美化城市环境 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A B C D二、综合题(共50分)26.(xx.济宁市阶段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回答(1)-(4)题。(16分)荒漠化是自然因素与人类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红色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等。其中,“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的土地退化现象;“红色荒漠化”主要是指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红壤分布区的土地荒漠化现象。下图为我国土地荒漠化地区分布示意图。(1)写出甲、乙两地土地荒漠化相同的自然原因。(4分)(2)指出造成甲、丙两地土地荒漠化外力作用的差异。(2分)(3)说明乙地荒漠化带来的环境影响。(4分) (4)简述甲、乙、丙三地土地荒漠化治理的相同措施。(6分)27. (xx.威海高二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材料一 “石漠化”全称石质荒漠化,主要指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下图为广西西北部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材料二 为了把绿色还给喀斯特峰丛洼地,该区域实行了生态适应性发展方案。下图为该区域“生态农业园区结构示意图”。 (1)简述材料一图中所示区域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利影响。(从地形、水文、土壤三方面阐述) (3分) (2)分析该区域石漠化产生的原因。(8分)(3)结合材料二,简述发展生态农业对当地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影响。(4分)28(xx.北京东城区检测)图甲为“银川平原湿地分布图”,图乙为“银川平原年蒸发量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9分)昔日银川水系发达,湖泊湿地资源丰富。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银川的湖泊湿地大幅萎缩。通过扩湖整治和沟道水系连通等工程的实施,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同时也出现了乱垦乱牧、水体污染等问题。(1)读图甲,说出贺兰山的走向及其地理意义。(3分)(2)简述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6分)(3)分析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银川湖泊湿地大幅萎缩的主要原因。(4分)(4)请提出保护银川湿地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