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历史 第四节 教案一 中华民国的成立第二课时 第三章.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03960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历史 第四节 教案一 中华民国的成立第二课时 第三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 第四节 教案一 中华民国的成立第二课时 第三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 第四节 教案一 中华民国的成立第二课时 第三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历史 第四节 教案一 中华民国的成立第二课时 第三章新课导入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在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上,充满了复杂的斗争。在中外反动势力猖狂进攻面前,南京临时政府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以致最后夭折。那么袁世凯是怎样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辛亥革命又是怎样失败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来研讨这个问题。板书第四节 中华民国的成立三、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原因)1.帝国主义教师讲述中华民国建立后,帝国主义各国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帮助袁世凯篡权。板书2.立宪派和旧官僚教师讲述混入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也从内部破坏革命,和帝国主义相呼应。板书3.革命党人教师讲述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妥协退让。如孙中山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大总统。板书4.袁世凯教师讲述袁世凯个人权术和阴谋是其能够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一项重要原因。首先,加快“逼宫”步伐,迫使清帝退位;其次,孙中山辞职,袁任临时大总统;第三,制造兵变,继续向革命党人施加压力;第四,袁在北京就职,临时政府迁至北京。这样,袁世凯就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教师提问请大家思考,清政府、袁世凯、中华民国、帝国主义之间关系如何?学生讨论投影显示教师讲述清政府、袁世凯是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在华扶植的代理人。帝国主义极端仇视中国革命,武昌起义胜利后,帝国主义支持清政府、袁世凯镇压、剿杀革命。由此可见,帝国主义、清政府、袁世凯同属反动势力,他们之间是互相利用的关系。而他们都仇视、反对革命、与中华民国之间是敌对关系,但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具有软弱性、妥协性,还幻想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板书四、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教师讲述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的伟大功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板书1.功绩反封反帝资本主义国际意义2.教训教师讲述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并制定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这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起了重要的作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法令,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辛亥革命为亚洲民族解放斗争树立了典范。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打开了闸门。教师提问辛亥革命最终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也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最终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篡夺,革命失败了。请问,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A.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B.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教师分析关于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可以从两个角度去认识:一种是从主客观方面去认识,一种是从具体原因方面去认识。从主客观来看,一是由于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一是由于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从具体原因方面来看,可从纲领、农民、政党、军队等四个因素去分析: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纲领。三民主义没有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还幻想得到帝国主义支持。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的纲领。三民主义没有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资产阶级革命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此得不到农民的支持。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没有农民的支持就无法战胜强大的敌人。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力量。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党也是松散的。同盟会建立后缺乏严密的组织、纪律,没有一个坚强的革命政党,就不能使革命者紧密地团结起来形成坚强的战斗力。教师提问20世纪初,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学生回答A.要有一个彻底的反帝纲领;B.要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C.要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力量。D.要建立一个组织性、纪律性严密的政党。教师总结20世纪初中国革命想要取得胜利必须具备政党、纲领、农民、军队四项基础,这也是辛亥革命留下的深刻教训。课堂思考如何正确认识辛亥革命的成败?学生讨论教师分析对于辛亥革命的成败,目前大致有三种说法:A.辛亥革命成功了;B.辛亥革命失败了;C.辛亥革命既成功了又失败了。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根本目的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其直接目标是要推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以挽救民族危亡。从直接结果来看,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因而可以说革命是成功了。从最终结果来看,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大地主买办阶级的代表袁世凯所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所以说辛亥革命是失败了。但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又告诉我们,历史事件本身具有无限复杂的多样性,只有把它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才能全面、辩证地认识它的本质特征。因此,说辛亥革命成功了或者失败了,虽然都有一定道理,但不免失之偏颇,只有把二者统一起来认识,才是比较客观的、全面的。课堂总结辛亥革命发生后,帝国主义在“严守中立”的伪装下,扶植袁世凯作为新的代理人,并进而破坏革命,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阴谋和压力,再加之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和妥协,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但是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辛亥革命,其伟大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布置作业1.结合史实分析说明辛亥革命为什么被称为“中国近代一场更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从哪几方面暴露出来?参考答案:辛亥革命有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领导,1905年成立同盟会,制定了章程,设立了领导机构,创办民报为机关刊物,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有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民众。进行反封建斗争,革命派通过与保皇派论战,传播了革命思想,把众多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吸引到革命派一边。革命派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激发了人们的革命情绪,推动了各地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辛亥革命推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成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了最高水平。软弱性:没有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革命过程中没有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帝国主义,南京临时政府的告友邦书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没有彻底反对封建制度,没有提出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土地纲领。脱离人民群众。没有认识到广大工农群众在民主革命中的巨大作用,革命宣传主要局限在知识分子中间,还夹杂着大汉族主义。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在性质、结果方面有哪些一致和差异?试综合分析导致上述差异的社会历史原因?参考答案:(1)性质:一致:都是资产阶级的政治运动。差异:戊戌变法重在改革,辛亥革命强调民主革命。(2)结果:一致:都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两次运动都未改变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差异:戊戌变法遭到封建顽固势力阻挠和反扑,很快夭折;辛亥革命则推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3)导致差异的社会历史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分属不同的阶层,革命要求和政治主张不同。运动的方式不同。维新运动是通过和平改良方式,革命派则以暴力推翻清政府。维新运动是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仓促形成的,缺乏比较成熟的理论指导,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而辛亥革命爆发时,全国范围内的反清革命形势日益成熟,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板书设计第四节 中华民国的成立三、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原因)1.帝国主义2.立宪派、旧官僚3.革命党人4.袁世凯四、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1.功绩反封反帝资本主义国际意义2.教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