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奇妙的对联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02669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奇妙的对联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奇妙的对联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奇妙的对联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奇妙的对联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时间:教学步骤: 一、从有关高考对联谈起: 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考试,著名史学家陈寅格出文科试题,其中有一题是对对子,出的是“孙行者”,要求学生对出下联。学生所对五花八门,有人对“猪八戒”。但下面几种答案都比较好,你能说出好在哪里吗?1胡适之2祖冲之3韩退之4王引之。.考生周祖谟对“胡适之”,对的最好,得了该题满分。为什么?名词对的工整,以“胡”对“孙,有谐“猢狲”之妙,“适”对“行”,“之”对“者”,动词对动词,虚词对虚词。 xx年全国高考安徽语文卷第二卷的第19小题: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幅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芝兰绕阶黄牛耕地翠柳迎春桃李满园千里绿春锦绣似凝香万金山 新春对联:上联:翠柳迎春千里绿教师办公室:上联:桃李满园春锦绣 下联:黄牛耕地万金山下联:芝兰绕阶似凝香 二、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什么是对联?对联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种文学形式,雅一点成为楹联(或楹帖),俗一点叫做对子。 对联起源于何时?发展盛行于何时?一般都认为起源于五代时蜀主孟昶之桃符题词。当时有在门口挂桃符板压邪驱妖的风气,孟昶就在一年除夕把两句诗题写在桃符上,叫“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十字。故称“题桃符”,因是春节所题。后来又叫做“春联”。(余庆,人名。后蜀平,朝廷以吕余庆知成都,而长春乃太祖诞节名也。这即是对联的故实。)如果从对仗来追溯它的渊源,那就更远了。它最早的原形,则是以“对语形式出现的。”秦汉瓦当中刻有“千秋万岁”、“长乐未央”等对语是很多的。我们还可以从古代诗赋中看到对它的影响。如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大诗人李白的“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等。对仗工整,脍炙人口。因此,我们认为对联产生于唐以后,是符合文学的发展规律的。对联是从诗歌特别是唐代格律诗(以及汉魏的骈体赋,如江淹的别赋“春宫閟此青苔色,秋帐含兹明月光。”)中发展演变出来的,即将诗、赋中的对偶句独立成为上、下两联完全对仗的文学形式。后来到每年春节前夕时候,人们总要用新桃符替换下旧桃符。宋王安石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说的即是此事。 -从以上简略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对联最早的起源是在西蜀,较为广泛的运用,则在宋代。 对联的真正鼎盛时期,则是在明清两代,这与皇帝卖弄风雅有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赐予开国功臣中山王徐达一幅御书春联:“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康熙玄烨南巡来到镇江金山时,便摘唐朝许浑的诗句题在七峰阁上:“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在皇帝们的倡导下,对联也自然受到文人们的重视,自明代中叶后便普遍盛行起来。 三、对联有关常识。 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字数多少无规定,但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字数。一般说四个字为最少,“行己有耻,博学为文”就是四个字。三个字的如:“雄黄阵(川戏名),牡丹亭(汤显祖的传奇)”,两个字的如:“呐喊(鲁迅小说),追寻(钟天心小说);学习,奋斗(毛泽东书写过的两幅挂轴)”。一九三一年“九一八”惨案有人做过一幅挽联,上联写一“死”字,下联为一倒写的“生”字,表示宁肯站着死,也不倒着生。这恐怕是寓意最深的且字数最少的一字联了。 对仗。所谓对仗,是指词句的对偶,表示相反或相关的意思。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对仗是移用了朝廷礼制的专用名词,要求对偶句必须像朝廷中的仪仗队一样严整,对称。这有点像格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也有些像骈体文中的对偶句,基本上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双声叠韵对双声叠韵,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 试看下面几联: 山外斜阳湖外雪(杭州西湖宋庄联)缅怀总理,挥泪继遗忘(挽周恩来联) 窗前流水枕前书怒对豺狼,横眉举刀枪 (名词相对)(动词相对) 山深松翠冷(扬州吴园联)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洽洽(上海豫园联) 树密鸟声幽风风雨雨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形容词相对)(叠词相对) 几间东倒西歪屋(明徐青藤自题联)孙行者未得“之乎”一字力 一个南腔北调人胡适之只因“而已”十年间 (数量词、方位词相对)(虚词相对)(虚词相对) 【第联有一个故事:宋代有个叫叶洪俞的人,考中进士后,曾上书揭露官场腐败作风,上自宰相下至县官他都骂到了,文中句式相同,末尾都用“而已”二字,以表示他对腐败现象的鄙视,其中有“今之宰相,招权纳贿倚势作威而已。”宰相因此大怒,十年不肯提拔他,他才自题了这副对联】 要求平仄协调。所谓平仄,是指平声和仄声。 看书本77页:古代汉语分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现代汉语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现代汉语的四声是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来的,发展情况有一口诀:“平分阴阳,入派四分。”这里不是讲汉语发展史,作为高中生只知道个大概就行了。只要知道,我们汉字的四声,可归为平、仄两大类。由图可知,平在古代汉语中指平声,在现代汉语中指阴平和阳平;仄在古代汉语中指上声、去声、入声,在现代汉语中指上声、去声。只有个别仄声字入阴平、阳平。仄声短促,平声舒缓。 对联讲究平仄。平仄相异,能够达到声调的和谐。律诗,无论五律、七律,共有四联八句,这四联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要求中间两联(即颔联和颈联)要对仗。如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颔联(第二联): 春蚕到死丝方尽按平仄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简写: 蜡炬成灰泪始干仄仄平平仄仄平 对联的要求也是这样,记住:对联无论长短,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这是常识。春节时,亲友叫你贴门对,摆乱了,从内容上识别一副对子容易;如果叫你区分上联和下联、就要记住刚才讲的常识,作为高中生不要为此闹笑话。紧接着就要讲第二个常识,张贴时,大边和小边不能弄错,所谓大边,即上联;小边,即下联。按照传统习惯,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左右以面对欣赏者为分别。 书写时,要注意上下联都是竖行书写,从上到下,中间不加标点符号。书写要讲究美观,必须字字对称,行款整齐。 第二课时教学时间:高考对联 一、对联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自从xx年高考试题首次出现对联题后,又成为高考常考的题型,这些题型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增加了横批,例如福建卷:根据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对出下联,并拟出恰当的横批。(4分)上联:华夏儿女文武双全建伟业 解题思路:对联要求上下两联字数、结构相同,平仄相对,我们根据所给的上联,结合平日所学的对偶知识,考虑词性、内容、字数,一一去对,如“华夏儿女”应对“炎黄子孙”、“文武双全”应对“德才兼备”,这样下联应该不难对出。横批是对上下联的概括总结。下联:炎黄子孙德才兼备展宏图 横批:振兴中华(二)由单纯的给出上联对下联,变为给出例句,提出具体要求另写一副对联,例如山东卷:以“关爱”为开头,仿写两个句子。要求:两句都要与例句句式一致、字数相等,第二句还要跟后一例句的修辞方法相同。(4分)例句 关爱是一个眼神,给人无声的幸福。 关爱是一缕春风,给人身心的舒畅。 解题思路:既以“关爱”为开头,又要考虑与例句句式一致、字数相等,第二句还要跟后一例句的修辞方法相同。那么仔细分析例句的句式和修辞方法,例句上下两句都是因果关系的复句,修辞方法是比喻加比拟,这就为我们仿写指明了路径。如:关爱是一句问候,给人春天的温暖。关爱是一场春雨,给人心田的滋润。(三)由单纯的给出上联对下联,变为不给例句,只提出主题,要求另写一副对联,例如全国卷III(川、滇、黔、陕):毕业前夕,班里举行一次以“友谊”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在黑板上写两句话,以彰显主题,营造气氛。要求每句话不少于7个字,两句话字数相等,句子结构大体一致。(6分)解题思路:比喻、比拟、对比是对联常用的修辞方法,题目要求以“友谊”为主题,那么可以让“友谊”直接在对联中出现,这样更突出主题。如:鲜花要用水灌溉 或 信任乃友谊钥匙 友谊要靠人珍爱 诚挚即心灵桥梁 又如全国卷I(冀、豫、晋、皖):班里举行一次主题为“远离毒品”的班会,请你在黑板上写两句话,以彰显主题,营造气氛。要求每句话不少于7个字,两句话字数相等,句子结构大体一致。(6分)解题思路:“远离毒品 珍爱生命”是我们平时常听到的一句公益广告词,只要稍加充实就可以完成题目要求了,例如: 思建设祖国责任 远离毒品 念报答父母恩情 珍爱生命也可以结合毒品内涵来入手设计,如:看去漂亮 罂粟花实为美女蛇 横批:珍爱生命(可不加) 听来动听 海洛英真是白骨精由于这些变化都属加大了难度,所以分值也相应有所提高。如福建卷去年仅3分,今年变为4分;去年全国卷这题均为4分,今年两卷都增加到6分。二、高考需要掌握的对联基本知识 对联,又称楹联,对子,是中华民族文化独有的一种艺术形式。从五代至今,历久不衰,出现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名联优对,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对联原出诗词,但它又不同于诗词。对联有自己的特点: 1、字数相等。从形式上看,对联首先要做到字数相等。汉字多单音节的独体字,这就为写作对联时做到字数相等提供了条件。而且,因为每幅对联只有出边和对边两句(又叫出句和对句),两句的字数相等,就会给人一种对称美的直观感。 2、对仗整齐。从字面上分,对联可分为工对和宽对两类。工对要求两对句句法结构相同,词性相同,平仄相对,互为对仗。词类相同互为对仗指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甚至数目,颜色也要相对,要求十分严格。如对联中“天对地,雨对风,大海对长空”就是一训。但高考对联题的要求并不十分严格,属于宽对的范畴,即字数相等,词性、平仄基本相对。 3、平仄协调。对联中的平仄,一般要求平仄相对,不能一平到底,或一仄到底。一般情况下,都要求出句的尾字为“仄”声,对句的尾字为“平”声。 撰写对联与作诗有相通之处,文字要多推敲,内容要多提炼,既要符合对联的特点,又要做到信、达、雅。达到形式的、内容的和谐。至于“嵌字”、“用典”等高难技艺笔者就不赘述,只对“正对”、“反对”、“串对”作简要分析。 1、正对。即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在内容上是相互补充的。出句和对句的意思属同一范畴。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如“泰山不辞抔土故能就其高,河海不择细流方可成其大”。如“春暖风和日丽/年丰物阜民康;江山千古秀/祖国万年春;人勤春光美 /家和喜事多。 2、反对。上下联从新与旧、好与坏、美与丑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来说,出句和对句的意思是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如:天开新岁月/人改旧乾坤;辞旧岁破旧俗/迎新春立新风; 3、串对。上下联内容从事物的发展过程或因果、条件、假设等方面相关联,反映出句和对句的意思相连贯,对句补充出句之意,二者不可颠倒。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如“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如:一着不慎 满盘皆输;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以上两联出句表原因、条件,对句表结果、目的)。 第三课时教学时间: xx年高考考题回顾1请为图书馆的对联补拟下联。(浙江卷) 上联:学问藏今古 下联: 2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全国卷,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等地区) 第一题 扫千年旧习, 祖国江山好, 第二题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3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全国卷,吉林、四川、黑龙江、上海等地区) 第一题 春晖盈大地, 科学能致富, 第二题 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4请补写一句与上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下联。(平仄不论)(福建卷) 上联:爱国诚信乃做人根本, 5下面两题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全国卷,甘肃、青海等地区) 第一题 处处春光好 一代园丁乐 第二题 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 6上海考题:阅读下面的诗和对联,完成第1618题。(8分) 赤壁 杜庠 水军东下本雄图, 千里长江隘舳舻。 诸葛心中空有汉, 曹瞒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 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 荒矾鸥鸟满烟芜。 注杜庠: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 舳舻;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 曹瞒:即曹操。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郭朝祚题湖北黄冈东坡赤壁门楼 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1分) 对联中的“周郎一炬”与上面诗歌中的“_”一句同说一事;“苏子两游”与上面诗歌中的“_”一句同说事。(2分) (就诗歌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诗,从个角度(如景和情的关系)写一段鉴赏文字(80字左右)。(5分) 参考答案: 1试卷未提供参考答案。试拟:才识贯中西 思想贯中西 智慧集东西。 2第一题 例:树一代新风大地气象新。 第二题例:民安国泰万里河山映日红。 另拟:第一题 树世纪新风神州大地新 百姓衣食丰。 第二题 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香 草长莺飞一枝杏花带雨红 上联: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下联: 寒来暑往万卷诗书对窗读 夏过秋往万亩稻穗向日弯 苦尽甘到百家学子对风笑 夏尽秋至万朵菊花傲霜黄 3第一题 例:正气满乾坤勤劳可兴家。第二题例: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 另拟:第一题 夏虹映长空 瑞雪满乾坤 喜气满神州诚信能纳财。 第二题 人有福民有福人民有福。 上联: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下联:1. 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 2. 出平安入平安出入平安。 3. 龙精神马精神龙马精神 4. 城繁荣乡繁荣城乡繁荣 5. 日增辉月增辉日月增辉 6. 江清秀山清秀江山清秀 7. 老安康少安康老少安康 8. 树茂盛林茂盛树林茂盛 9. 岁平安月平安岁月平安 10. 军安乐民安乐军民安乐 11. 父健康母健康父母健康 12. 乡文明村文明乡村文明 13. 天广阔地广阔天地广阔 14. 龙呈祥凤呈祥龙凤呈祥 15. 老幸福少幸福老少幸福 16. 山雄壮河雄壮山河雄壮 17. 东发达西发达东西发达 4示例:求实谦虚为治学前提。 5例如:月季牡丹金桂 莫非海内奇葩。 另拟:鹿茸貂皮人参 都为东北名产 燕山长白昆仑 全为塞北名山。 上联: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 下联:北京西安上海都为中国名城 长城故宫三峡尽为中华风光 芍药黄菊剑兰均为苏杭名花 草原戈壁沙漠全是北国风光 丹霞西樵鼎湖均为广东名山 大豆高粱小麦皆是东北名产 珠江白云越秀皆是广东名胜 6第一题 例:祖国日日新神州面貌新。 第二题例:春风习习新思想新气象伴新春到来。 另拟:第一题 春光处处新九州气象新。第二题 春雷滚滚新气象新风尚伴新年到来。 7第一题 例:家家气象新九州桃李荣。第二题 例:雨露滋润长城内外气象新。 另拟:第一题 岁岁风物新遍地桃李芳。第二题 春雨润物长城内外百花香。 816对仗(或:对偶) 17兵销炬影东风猛 梦断箫声夜月孤 18从角度、内容、语言三方面综合考虑(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