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 5.1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案9 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596872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5.1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案9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5.1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案9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5.1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案9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5.1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案9 新人教版必修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理解“断发易服”“废止缠足”“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等概念的内涵和意义;(2)通过归纳、比较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情况,培养归纳发展特征的能力。通过思考“为什么近现代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等问题,培养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3)理解中国近代一些风俗习惯的进步,是人们追求进步、民主和文明的表现。掌握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2、过程与方法:(1)通过上网查资料、社会调查和观察学习法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2)通过思辨学习法分析中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的原因。最终建构知识体系,学会学习;(3)引导学生从身边事例中列举一些社会现象并进行归纳,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觉到历史就在身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我国人民近代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是文明、进步的表现,进步的文明终将取代落后的习俗。(2)深刻认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真正实现新生活新风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根本前提。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从衣、食、住和社会风俗等方面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发生变化的基本史实难点:结合历史必修1的内容,认识影响中国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教学方法:大量的使用图片,或以采访年长者的方式了解我国人民家庭生活的变化,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教材分析:社会的变化引起生产方式的变化,而生产方式的变化,最终导致人们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发生相应的变化。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现在,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与习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节课,从两个方面描述了这一变化。第一目“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描述了我国近代大城市人们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及其在衣食住与风俗习惯方面的变化。第二目“新中国的新生活新风尚”,则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乡人们物质生活和风俗习惯变化状况,特别强调了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表现和一些新风尚的涌现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法一】伶听着怀旧的经典老歌,翻开一张张发黄陈旧的照片,过去的人物,逝去的风尚又跳到我们眼前。面对过去的二十世纪,我们好似中途进场的电影观众,尽管片中的高潮让我们看得很过瘾,但对没看到影片的开头感到深深的遗憾。我们的爷爷奶奶,他们的孩提生活、青春年华,他们的衣食住行,他们的爱好,他们那个年代的流行和我们有什么不同,让我们一起来回顾、领略、对比一下我们生活中的“今天”与“昨天”的变化!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教材第一段略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的物质文化和社会习俗开始发生了众多的变化1、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1)鸦片战争打破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西方物质文明和思想文化的传入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西方殖民者给中国的通商城市带来了建立在近代科技发展基础上的生活方式,特别是留声机、自鸣钟、霓虹灯、西式轿车、电报、西式餐厅、舞厅、银行这些西方文明对闭关锁国的清朝人僵化的生活方式影响很大。)(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一些与城市工商业发展相配套的城市基础设施兴起了,它包括电灯照明、火车运输、自来水供应和宽阔的马路等。这些基础设施的出现,势必影响到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打破市民多年来旧的生活习惯。(3)辛亥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当时人们崇尚新礼仪、追求新风尚。2、表现:衣、食、住、风俗(1)衣(服饰):战后,通商口岸的“洋布”、“洋装”渐渐进入城市百姓生活;辛亥革命后,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青睐。(中山装是中国现代服装中的一个大类品种。其上衣的左右上下各有一个带盖子和扣子的口袋,下身是西裤,这是辛亥革命后流行起来的服装,以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做临时大总统时穿用而流行于世,故称中山装。中山装也是孙中山先生倡导的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服装。中山装五个扣代表中国五大民族,袖口三个扣代表孙中山先生所倡导的三民主义,上衣四个兜代表东南西北全国的统一。中山装以特有的政治含义很快被中国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接受并迅速推广开来。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服装五花八门西服、粗布大衫、旗袍、学生装、欧式裙子。(2)饮食:1)传统饮食中餐 ,非常丰富南方饮食:米饭、海鲜北方饮食:面食、肉类 此外各地还有好多风味点心或菜肴如满汉全席;中餐的八大菜系。满汉全席是我国一种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巨型宴席。既有宫廷菜肴之特色,又有地方风味之精华;突出满族烧烤、火锅、涮锅几个菜点的特殊风味,同时又展示了汉族烹调的特色,扒、炸、炒、熘、烧等兼备,乃中华菜系文化的瑰宝。满汉全席原是官场中举办宴会时满人和汉人合坐的一种全席。满汉全席上菜一般起码一百零八种,分三天吃完。满汉全席菜式有咸有甜,有荤有素,取材广泛,用料精细,山珍海味无所不包。2)变化:西餐的传入传入的时间、原因: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列强蜂拥而入,来中国的洋人与日俱增,从而把西餐烹饪技术带入中国。对中国传统饮食的影响:西餐中常用原料进入餐桌,经营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出现。(3)居住:1)原因:受外国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的使、领馆区建筑式样的影响2)特点:传统民居和欧式洋房、中西合璧豪宅的出现3)代表:北京四合院、圆明园【备课资料】北京四合院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形式,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备课资料】中西合璧的建筑典范圆明园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有“万园之园”的美称,原为清代举世无双的皇家御苑。圆明园系一座水景园,水面占全园面积一半以上。在山环水绕之中,分布着140多个景区,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我国古代造园艺艺术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圆明园中还建有西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观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圆明园不仅有极为精美的陈设、装饰,还收藏和陈列着全国罕见的珍宝、文物、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和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因此,圆明园不仅是一座皇家的大园林,还是一座综合性的艺术宝库;一座宏大的博物馆。1860年和1900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抢掠并付之一炬。 (4)风俗:短发易服、废止缠足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反清革命色彩。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近代社会风俗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近代城市生活之中,广大农村依然存在着旧式的生产和生活习俗,处于落后、封建的状态。二、新中国社会生活的新风尚:1、50-70年代社会生活的变化:(1)原因:人民当家作主是建国后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和城市居民的劳动就业问题,使人民的生活逐步得到改善。建国初期,党和政府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通过“银元之战”“米棉之战”打击不法商贩的投机倒把活动,稳定物价,得到群众的拥护,统一财经的措施解决了供求、劳资等矛盾;合理调整工商业,调动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积极性;进行了增产节约运动。(2)特点: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社会风尚的主流;人民生活水平差距不大,但总体比较低许多生活必需品都凭票证供应,定量供应(计划经济的特征)政府下令取缔了卖淫嫖娼、贩毒吸毒等丑恶现象;改革封建婚姻制度,提倡婚姻自主,在一定程度上解放妇女,提高了妇女的地位。朴实而又带有革命色彩的衣着:20世纪50年代:女孩子喜欢穿布拉基(连衣裙);男孩子以列宁装、中山装为主流;“文革”时期:以着绿军装、戴军帽为荣,绿色成为流行色。2、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1)原因: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此后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表现:服饰:颜色由灰蓝色调为主变为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衣着的变化不但说明人们富裕了,也说明人们的思想观念、审美情趣也在悄然变化,而且服装材质丰富,设计新巧,工艺水平也提高了。这些充分说明我们国力在增强。饮食:经济体制改革后,粮食产量增高,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取消实行了几十年的票证。政府还倡导“菜篮子工程”,饮食多样化。住房:人民的住房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普通平房简易楼房90年代以后国家启动安居工程;保障中低收入职工的住房福利。社会风俗: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特别是“五一”“十一”长假,成为人们从事各种休闲活动的黄金周。休闲方式多样化:休闲度假、郊区游、出境游以及娱乐健身等逐步成为市民生活的新内容,体现了生活质量的提高。新的社会时尚:关心自己、关爱他人、关注社会;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等社会风尚,正在逐步形成。教学反思紧紧把握历史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认真分析教材内容,熟悉学情,注重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灵活性。注意按课标要求和一课一个中心的原则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注重课堂内外的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