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数学第二章数列第1讲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教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5.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596168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数学第二章数列第1讲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教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9-2020年高中数学第二章数列第1讲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教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9-2020年高中数学第二章数列第1讲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教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数学第二章数列第1讲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教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5【知识梳理】(一)知识框架(二)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1)数列的概念: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数列与数集的区别:次序。数列的分类:按项数分类(有穷数列、无穷数列),按项之间的大小分类(递增、递减、常数、摆动数列):递增数列an1an;递减数列an1an;常数数列an1an;摆动数列相邻两项间的大小关系变化不定;有界数列|an|M(M为常数)。运用函数观点理解数列概念数列的表示方法:与函数的表示方法相同解析法(通项公式或递推公式),列表法,图像法(在坐标系中的一群孤立的点),区别是数列的定义域是自然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2)数列的项、项数、通项公式通项公式,注意an与an的区别,通项公式反应了次序对于数列的重要性。通项公式的两种重要变形ana1(a2a1)(a3a2)(anan1)(演变为裂项相消求和法);ana1(迭乘法)。注意:并不是所有的数列都有通项公式,有很多数列往往只有递推公式而没有通项公式,有些数列既有递推公式又有通项公式;有些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不是唯一的。通项公式反应了数列的函数性质:在函数意义下,数列是定义域为自然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的函数f(n),当n从1开始依次取自然数时所对应的一列函数值。通项公式的简单运用(3)递推公式递推公式与通项公式的区别与联系递推公式的运用(4)数列的前n项和:,当n2时,anSnSn1。在数列an中,an与Sn的关系:an。(5)常用的求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观察法:观察项数与项之间的等量关系、前后项之间的等量关系已知前若干项时,可以通过观察与猜想、归纳求得数列的通项公式。这是最基本的方法。运用此法时,要做到:有次序,有序号,有函数观念,正确找出项与序号之间的变化规律。熟记一些常见数列,如(-1)n、n、n2、2n-1、2n、2n、等。公式法:运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直接求解。阶差法:将数列an的后一项减去前一项作阶差bnan1an,得到新的数列bn,若阶差数列可以求和,则数列an可以求通项公式:ana1。利用前n项和Sn法:。注意:在什么时候an合并书写,什么时候需分开书写利用递推公式法2、等差数列(A.P.):(1)等差数列的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第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公差。即成等差数列(其中,a1和d是等差数列中的基本量)。判定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不能仅通过验证前几项得知,应该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证明anan1常数,也可以利用其等价定义an1an12an。(2)通项公式:(其中Ad,Ba1d),变形为:公差公式d(n1),项数公式n1;注意:通项公式an是一个一次函数。第二通项公式:,变形为:公差公式d(nm),项数公式nm。(3)等差数列的前n项之和Sn:(其中A,B)第一求和公式体现了等差数列的中项对称性质,类似于梯形的面积公式。第二求和公式还可以将a1改为an。倒序相加求和技巧。注意:第二求和公式说明等差数列的前n项之和Sn是一个二次函数,可以利用公式以及二次函数的最值性判断并求解前n项和的最值若d0,则数列an为递增数列,Sn有最小值通过解不等式组可得在第k项时Sn取得最小值;若d0,则数列an为递减数列,Sn有最大值通过解不等式组可得在第k项时Sn取得最大值;若d0,则数列an为常数数列,Snna1。在等差数列an中,a1,an,Sn,n,d五个基本元素,通过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可以“知三求二”。显然数列是等差数列,且的公差是an的公差的。(4)等差中项:数a与b的等差中项为(这是充要条件)。三数成等差数列,常设为ad,a,ad,也可以设为a,ad,a2d。四数成等差数列,常设为ad,a,ad,a2d(d为公差),也可以设为a3d,ad,ad,a3d(d为公差之半)。在等差数列an中,amk,am,amk仍成等差数列;在等差数列an中,任意连续3项am1,am,am1仍成等差数列。(5)等差数列的性质等差中项与中项对称下标和相等性:距离首末两项等距离的项的和相等,且等于首末两项之和,即a1an1a2an2a3an3,特别地,若项数为奇数,还有a1ana2an2a3an32a中。如图所示:一般地,若,则。特别地,若,则。等差数列的选项原理下标等差性:等差数列中,每隔相同的项抽取出来的项,按照原来的顺序排列而成的数列是等差数列。如奇数项成等差数列,公差为2d;偶数项,成等差数列,公差为2d;数列成等差数列,公差为pd。等长等距离性:等差数列中抽取的等长连续片断之和构成的新数列仍然是等差数列。如,则有。又如,若数列是等差数列,是其前n项的和,那么,成等差数列。如下图所示:。等差数列奇、偶项之间的关系a2na2n-1=d若数列有奇数2n1项,则S奇(n1)an1,S偶nan1,所以S2n1S奇S偶(2n1)an1,S奇S偶an1,。若数列有偶数2n项,则S奇nan,S偶nan1,所以,。等差数列脚标与项之间的特殊结论在等差数列an中,若anm,amn,则anm0(nm)。在等差数列an中,若Snm,Smn,则Snm(nm)(nm)。在等差数列an中,若SnSm,则Snm0(nm)。等差数列的相关性与组合性若数列an与bn都是等差数列,则它们的前n项和Sn与Tn存在以下关系;an的前n项和Sn与bm的前m项和Tm存在以下关系(利用中项对称可得证明)。若数列an与bn都是等差数列,则数列kanpan是等差数列,其公差dkd1pd2(d1是an的公差,d2是bn的公差)。(6)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定义法:成等差数列。中项公式法:an1an12an成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法:anpnq成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为一次函数前n项和公式法:SnAn2Bn成等差数列。前n项和为缺常数项的二次函数。构造数列法:数列成等差数列成等差数列。的公差是an的公差的。(7)求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anpnq(8)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的方法3、等比数列(G.P.):(1)等比数列的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公比。即成等比数列(其中,a1和q是等比数列中的基本量)。(2)通项公式:,公比公式(n1);变形:(该式可以改写为ancqn,c),;注意:通项公式an是指数函数形式。第二通项公式:,变形为公比公式。(3)前n项和公式:在等比数列的求和问题中,当不能确定“q1”时,应该分“q1与q1”两类讨论当q1时,Sn可以进行变形Sn(其中k为常数,且q0,q1)。错位相减求和技巧适用于公比q1的等比数列和差比数列的求和。任意连续m项的和(即从ak到akm1的和)TmSkm1Sk1或Tm。最值性质若a10,q1或a10,0q1,则数列an为递增数列,a1是最小项;若a10,0q1或a10,q1,则数列an为递减数列,a1是最大项;若q1,则数列an为常数数列;若q0,则数列an为摆动数列,正负项相间排列。在等比数列an中,a1,an,Sn,n,q五个基本元素,通过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可以“知三求二”。(4)等比中项数a、b的等比中项及其条件:a与b的等比中项(这是充要条件)。三数成等比数列,常用acb2,也可以设为aq1,a,aq,或设为a,aq,aq2。四数成等比数列,常设为aq1,a,aq,aq2(q为公比),也可以设为aq3,aq1,aq,aq3(q为公比的算术平方根,该设法必须是数列的各项同号)。(5)性质:等比中项与中项对称下标和相等性:a1an1a2an2a3an3,特别地,若项数为奇数,还有a1ana2an2a3an3a中2。如图所示:一般地,若,则,特别地,若,则。等比数列的选项原理下标等差性质:在等比数列中,每隔相同的项抽取出来的项,按照原来的顺序排列而成的数列是等比数列。如奇数项成等比数列,公比为q2;偶数项,成等比数列,公比为q2;数列成等比数列,公比为qp。等长等距离性:在等比数列中抽取等长连续片断之和构成的非零数列(0且q1)仍然是等比数列。如设,则。又如,若数列是等比数列,是其前n项的和,那么,成等比数列。如下图所示:。等比数列奇、偶项之间的关系等比数列中,若q1,数列有奇数2n1项,则S奇,S偶,。若数列有偶数2n项,则S奇,S偶,。等比数列脚标与项之间的特殊结论在等比数列an中,若anm,amn,则anm1a1(nm)。在等比数列an中,若Snm,Smn,则(nm,q1)。在等比数列an中,若SnSm,则q1(nm)。等比数列的相关性与组合性若数列an是非负的等比数列,则与loguan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为dloguq;若数列an是等比数列,则与tan也是等比数列,其公比仍为q;若数列an是等比数列,则与|an|是等比数列,其公比为|q|;若数列an是等比数列,则与anr是等比数列,其公比为qr。组合性:若数列an与bn都是等比数列,则数列tkanbn与都是等比数列,其公比分别为tq1q2与(其中,q1是an的公比,q2是bn的公比)。(6)等比数列的判定方法定义法:成等比数列。等比中项法:an1an1an2(an1an1an0)成等比数列。通项公式法:ancqn 成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法:Sn(其中k为常数,且q0,q1)成等比数列。若数列an是等差数列,则是等比数列。(7)求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q1)(8)求等比数列的前n项的方法4、求数列an的最大、最小项的方法:an1an :如an 2n229n3。 (an0):如an anf(n):研究函数f(n)的单调性,如an【基础知识总结】【方法与技巧总结】 (1)据所给数列的前几项求其通项公式时,需仔细观察分析,抓住以下几方面的特征:分式中分子、分母的特征;相邻项的变化特征;拆项后的特征;各项符号特征等,并对此进行归纳、联想(2)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是不完全归纳法,它蕴含着“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由不完全归纳得出的结果是不可靠的,要注意代值检验,对于正负符号变化,可用(1)n或(1)n1来调整【典例剖析】(一)通项公式与数列中的项:【基础例题】1、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下列各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1)1,7,13,19,; (2)0.8,0.88,0.888,;(3),; (4),1,;(5)0,1,0,1,. (6)3,33,333,3 333,.【分析】先观察各项的特点,然后归纳出其通项公式,要注意项与项数之间的关系,项与前后项之间的关系解:(1)an(1)n(6n5) (2)an(3)an(1)n (4)an(5)an或an或an(6)an(10n1)2、已知数列。(1)求第10项; (2)是该数列的项吗?(3)求证:数列中的各项都在区间(0,1)内; (4) 在区间内有无数列中的项?解:设(1)(2)解得,所以不是该数列的项(3),即(4)令,所以n=2时上式成立.即在区间内。3、已知数列an满足则axx等于 . 略解:,axx=2。4、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为anlog2(n23)-2,则 log23 是这个数列的第_项.略解:,5、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为数列 an 的最大项为第x项,最小项为第y项,则x+y等于 。解:令,则0t1,当时,an取得最小值,此时n=2,当时,an取得最大值1,此时n=1,所以x+y=3。6、数列满足,则数列中第_项最大. 解: 考察函数 可知函数在上是增函数, 在上是减函数, 7、已知,试求的最大项。解:当n8时,an+1an;当n=8时,a9=a8;当n8时,an+1an;数列an存在最大项,最大项为a8=a9=。8、解:由题意,又当时,9、在数列an中,若,试求通项公式。解:得当n=1时,a1=6也适合上式,所以。10、在数列an中,若,试求通项公式。解:当n=1时,a1=1也适合上式,所以an=n。11、已知数列an的前n项积为,则 。解:当n2时,12、已知数列an满足,则 。解:13、已知数列an满足a1=2, 则a1a2a3axx的值为_.解:(二)已知数列的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基础例题】【基础知识总结】【方法与技巧总结】已知数列的递推关系,求数列的通项时,通常用累加、累乘、构造法求解当出现anan1m时,构造等差数列;当出现anxan1y时,构造等比数列;当出现anan1f(n)时,用累加法求解;当出现f(n)时,用累乘法求解根据下列条件,确定数列an的通项公式(1)a11,an13an2; (2)a11,anan1 (n2);(3)已知数列an满足an1an3n2,且a12,求an.(4)已知且求an. 【分析】1)可用构造等比数列法求解(2)可转化后利用累乘法求解(3)可利用累加法求解解:(1)an13an2,an113(an1),3,数列an1为等比数列,公比q3,又a112,an123n1,an23n11.(2)anan1 (n2),an1an2,a2a1.以上(n1)个式子相乘得ana1.(3)an1an3n2,anan13n1 (n2),an(anan1)(an1an2)(a2a1)a1 (n2)当n1时,a1(311)2符合公式,ann2.(4)倒数法。【变式练习】根据下列条件,确定数列an的通项公式(1)在数列an中,an13a,a13;(2)在数列an中,a11,an1;(3)在数列an中,a12,an14an3n1;(4)在数列an中,a18,a22,且满足an24an13an0.解:(1)由已知an0,在递推关系式两边取对数有lg an12lg anlg 3,令bnlg an,则bn12bnlg 3,bn1lg 32(bnlg 3),bnlg 3是等比数列,bnlg 32n12lg 32nlg 3,bn2nlg 3lg 3(2n1)lg 3lg an,(2)将an1取倒数得:2,2,又1,是以1为首项,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12(n1),an.【变式练习】(接上页)(3)由an14an3n1,得an1(n1)4(ann),又a111,所以数列ann是首项为1,且公比为4的等比数列,ann(a11)4n1,an4n1n.(4)将an24an13an0变形为an2an13(an1an),数列an1an是以a2a16为首项,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则an1an63n1,利用累加法可得an113n.(三)由an与Sn的关系求通项公式an:【基础知识总结】【方法与技巧总结】(1)已知an的前n项和Sn,求an时应注意以下三点:应重视分类讨论的应用,分n1和n2两种情况讨论;特别注意anSnSn1中需n2.由SnSn1an推得的an,当n1时,a1也适合“an式”,则需统一“合写”由SnSn1an推得的an,当n1时,a1不适合“an式”,则数列的通项公式应分段表示(“分写”),即an(2)利用Sn与an的关系求通项是一个重要内容,应注意Sn与an间关系的灵活运用【基础例题】1、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an的前n项和满足Sn1,且6Sn(an1)(an2),nN*.求an的通项公式【分析】当n1时,由a1S1,求a1;当n2时,由anSnSn1消去Sn,得an1与an的关系转化成由递推关系求通项解:由a1S1(a11)(a12),解得a11或a12,由已知a1S11,因此a12.又由an1Sn1Sn(an11)(an12)(an1)(an2),得an1an30或an1an.因为an0,故an1an不成立,舍去因此an1an30.即an1an3,从而an是公差为3,首项为2的等差数列,故an的通项为an3n1.【技巧】已知递推关系求通项,一般有三种常见思路:(1)算出前几项,再归纳、猜想;(2)“an1panq”这种形式通常转化为an1p(an),由待定系数法求出,再化为等比数列;(3)逐差累加或累乘法2、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a11,an2 (n1) (nN*)(1)求证:数列an为等差数列,并分别写出an和Sn关于n的表达式;(2)是否存在自然数n,使得S1(n1)2xx?若存在,求出n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由an2(n1),得Snnan2n(n1) (nN*)当n2时,anSnSn1nan(n1)an14(n1),即anan14,数列an是以a11为首项,4为公差的等差数列于是,an4n3,Sn2n2n (nN*)(2)由Snnan2n(n1),得2n1 (nN*),S1(n1)21357(2n1)(n1)2n2(n1)22n1.令2n12 013,得n1 007,即存在满足条件的自然数n1 007.3、已知an是首项为19,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Sn为an的前n项和(1)求通项公式an及Sn;(2)设bnan是首项为1,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求数列bn的通项公式及其前n项和Tn.【分析】(1)直接套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计算;(2)直接套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出bnan的通项公式,再求数列bn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解:(1)因为an是首项为19,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所以an192(n1)2n21,即an2n21; 3分Sn19n(2)n220n,即Snn220n.6分(2)因为bnan是首项为1,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所以bnan3n1,即bn3n1an3n12n21,9分Tnb1b2bn(30a1)(3a2)(3n1an)(3033n1)(a1a2an)n220nn220n. 14分4、已知数列中,当时,其前项和满足,求数列的通项公式。解:【基础知识总结】【方法与技巧总结】(1)本题给出的数列通项公式可以看做是一个定义在正整数集N*上的二次函数,因此可以利用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来研究其单调性,得到实数k的取值范围,使问题得到解决(2)在利用二次函数的观点解决该题时,一定要注意二次函数对称轴位置的选取(3)易错分析:本题易错答案为k2.原因是忽略了数列作为函数的特殊性,即自变量是正整数(四)用函数的思想方法解决数列问题:【基础例题】(14分)已知数列an(1)若ann25n4。数列中有多少项是负数?n为何值时,an有最小值?并求出最小值(2)若ann2kn4且对于nN*,都有an1an成立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分析】(1)求使an0的n值;从二次函数看an的最小值(2)数列是一类特殊函数,通项公式可以看作相应的解析式f(n)n2kn4.f(n)在N*上单调递增,但自变量不连续从二次函数的对称轴研究单调性解:(1)由n25n40,解得1nan知该数列是一个递增数列,又通项公式ann2kn4是关于n的二次函数,考虑到nN*,3.14分(五)等差数列的基本量的计算:【基础例题】【基础知识总结】【方法与技巧总结】(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共涉及五个量a1,an,d,n,Sn,知其中三个就能求另外两个,体现了用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2)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在解题中起到变量代换作用,而a1和d是等差数列的两个基本量,用它们表示已知和未知是常用方法1、设a1,d为实数,首项为a1,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满足S5S6150.(1)若S55,求S6及a1;(2)求d的取值范围【分析】(1)由S5S6150与S55可构建关于a1,d的方程组(2)由S5S6150可化为关于a1的一元二次方程,因为an存在,所以关于a1的一元二次方程有解解:(1)由题意知S63,a6S6S58.所以解得a17,所以S63,a17.(2)方法一S5S6150,(5a110d)(6a115d)150,即2a9da110d210.因为关于a1的一元二次方程有解,所以81d28(10d21)d280,解得d2或d2.方法二S5S6150,(5a110d)(6a115d)150,即2a9da110d210.故(4a19d)2d28.所以d28.故d的取值范围为d2或d2.2、(xx福建)已知等差数列an中,a11,a33.(1) 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若数列an的前k项和Sk35,求k的值解:(1)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则ana1(n1)d.由a11,a33,可得12d3,解得d2.从而an1(n1)(2)32n.(2)由(1)可知an32n,所以Sn2nn2.由Sk35,可得2kk235,即k22k350,解得k7或k5.又kN*,故k7.【基础知识总结】【方法与技巧总结】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最值,常用的方法:利用等差数列的单调性,求出其正负转折项;利用性质求出其正负转折项,便可求得和的最值;将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SnAn2Bn (A、B为常数)看做二次函数,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求最值(六)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及综合运用:【基础例题】1、(1)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120,前n项和为Sn,且S10S15,求当n取何值时,Sn取得最大值,并求出它的最大值;(2)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是an4n25,求数列|an|的前n项和【分析】(1)由a120及S10S15可求得d,进而求得通项,由通项得到此数列前多少项为正,或利用Sn是关于n的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的方法求解(2)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判断出数列从第几项开始变号解:方法一a120,S10S15,1020d1520d,d.an20(n1)n.a130,即当n12时,an0,n14时,an0,当n12或13时,Sn取得最大值,且最大值为S13S121220130.方法二同方法一求得d.Sn20nn2n2.nN*,当n12或13时,Sn有最大值,且最大值为S12S13130.方法三同方法一得d.又由S10S15得a11a12a13a14a150.5a130,即a130.当n12或13时,Sn有最大值且最大值为S12S13130.(2)an4n25,an14(n1)25,an1an4d,又a1412521.所以数列an是以21为首项,以4为公差的递增的等差数列令由得n6;由得n5,所以n6.即数列|an|的前6项是以21为首项,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从第7项起以后各项构成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而|a7|a747243.设|an|的前n项和为Tn,则Tn2、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a10,S2 0090.(1)求Sn的最小值及此时n的值;(2)求n的取值集合,使anSn.解:方法一(1)设公差为d,则由S2 00902 009a1d0a11 004d0,da1,a1ana1,Sn(a1an)a1(2 009nn2)a10,nN*,当n1 004或1 005时,Sn取最小值a1.(2)ana1,Snan(2 009nn2)a1.a10,n22 011n2 0100,即(n1)(n2 010)0,解得:1n2 010.故所求n的取值集合为n|1n2 010,nN*方法二(1)设公差为d,则Snna1dn2n,a1是常数,Sn是n的二次函数(d0时)S2 0090,S00,顶点的横坐标为1 004.又由a10,又nN*.故当n1 004或1 005时,Sn取最小值S1 004a1.(2)ana1(n1)ddn(a1d),d0,d和a1d均为常数,an是n的一次函数又由S2 0090a2 010S2 009a2 010,即S2 010a2 010. 故方程Snan有两个实数解n1和n2 010.由图可知,anSn的解集为n|1n2 010,nN*3、在等差数列an中,a1=25,S9=S17问这个数列前多少项和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值. 解1:当n=13时, Sn的最大值为169.解2:解3:an是递减数列, 当n=13时, Sn的最大值为169.解4:Sn的图像时开口向下的抛物线上一群离散的点,最高点的纵坐标为4、在等差数列an中,求|an|的前n项和Tn。解:由得令,当时,当n5时,【变式练习】1、一个等差数列的前12项之和为354,前12项中偶数项与奇数项之比为32:27,求公差.解1: 设首项为a1,公差为d , 则解得d=5。解2. 由得2、在项数为2n的等差数列中,各奇数项的和为75,各偶数项为90,末项与首项的差为27, 则项数2n的值为多少? 解:3、已知某等差数列共有10项,其奇数项之和为15,偶数项之和为30,则其公差为 3 4、等差数列的前10项之和为100,前100项之和为10,则前110项之和为 110 .5、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 m项和为30,前 2m项和为100,则 它的前 3m项的和为_210_.(七)累加法与迭乘法:【基础例题】1、已知数列an中,则an=_. 略解:【技巧】迭乘法适用于以分式给出递推式的,在累积后可以消去中间项:2、已知数列an中, a1=1, ,则an=_. 略解:【技巧】累加法适用于差后等差或差后等比的数列,在累加后可以消去中间项:3、在数列中,则 .略解:(八)整体思想在等差数列解题中的运用:【基础例题】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Snm,前m项和Smn (mn),求它的前mn项的和Smn.【基础知识总结】【方法与技巧总结】(1)本题的两种解法都突出了整体思想,其中方法一把a1d看成了一个整体,方法二把A(mn)B看成了一个整体,解起来都很方便(2)整体思想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这就要求学生要掌握公式,理解其结构特征(3)本题的易错点是,不能正确运用整体思想的运算方法,不能建立数量间的关系,导致错误【分析】(1)Smna1(mn)d(mn),这样只要求出a1d即可(2)由Sn,Sm可以构造出a1d,并求出解:方法一设an的公差为d,则由Snm,Smn,得得(mn)a1dnm,mn,a1d1.Smn(mn)a1d(mn)(mn)方法二设SnAn2Bn (nN*),则得A(m2n2)B(mn)nm.mn,A(mn)B1,A(mn)2B(mn)(mn),Smn(mn)(九)等差数列的判定与证明:【基础例题】【基础知识总结】【方法与技巧总结】证明或判断一个数列为等差数列,通常有两种方法:(1)定义法:an1and;(2)等差中项法:2an1anan2.1、已知数列an中,a1,an2 (n2,nN*),数列bn满足bn (nN*)(1)求证:数列bn是等差数列;(2)求数列an中的最大项和最小项,并说明理由【分析】(1)可利用定义证明bnbn1 (n2)为常数来证明数列bn是等差数列(2)通过bn是等差数列,求得an的通项,然后从函数的观点解决数列的最大项和最小项的问题(1)证明:an2 (n2,nN*),bn.n2时,bnbn11.又b1.数列bn是以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2)解:由(1)知,bnn,则an11,设函数f(x)1,易知f(x)在区间和内为减函数当n3时,an取得最小值1;当n4时,an取得最大值3.2、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满足Sn (n2),a12.(1)求证:是等差数列;(2)求an的表达式(1)证明:方法一,由Sn,得2,2,是以即为首项,以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方法二,当n2时,2,是以即为首项,以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2)解由(1)知(n1)22n,Sn,当n2时,anSnSn1;当n1时,a12不适合an,故an【基础知识总结】【方法与技巧总结】(1)对于等比数列的有关计算问题,可类比等差数列问题进行,在解方程组的过程中要注意“相除”消元的方法,同时要注意整体代入(换元)思想方法的应用(2)在涉及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要注意对公比q是否等于1进行判断和讨论3、已知成等差数列, 则x =_.(答案)(十)等比数列的基本量的运算:【基础例题】1、(1)在等比数列an中,已知a6a424,a3a564,求an的前8项和S8;(2)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q (q0),它的前n项和为40,前2n项和为3 280,且前n项中数值最大的项为27,求数列的第2n项【分析】(1)利用已知条件,建立a1和q满足的两个方程,解之可得an,从而可求出S8.(2)利用前n项和公式列出方程组求出a1和q,使问题得到解决需注意的是Sn应分q1和q1两种情况来考虑解(1)设数列an的公比为q,由通项公式ana1qn1及已知条件得:由得a1q38.将a1q38代入式,得q22,无解,故舍去将a1q38代入式,得q24,q2.当q2时,a11,S8255;当q2时,a11,S885.(2)若q1,则na140,2na13 280,矛盾q1,得:1qn82,qn81,将代入得q12a1.又q0,q1,a10,an为递增数列ana1qn127,由、得q3,a11,n4. a2na81372 187.2、设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S41,S817,求an的通项公式解:方法一在等比数列an中,由S41,S817,则q1,因此得q4117,则q416,q2,或q2,由q2代入得a1,由q2代入得a1,所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2n1或an(2)n1.方法二q416,则q2,或q2.又S41,当q2时,由a1(1qq2q3)1得a1,因此ana1qn1;当q2时,由a1(1qq2q3)1得a1.因此ana1qn1.【基础知识总结】【方法与技巧总结】注意判断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的方法,另外(2)问中要注意验证n1时是否符合n2时的通项公式,能合并的必须合并(十一)等比数列的定义以及判定:【基础例题】1、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数列bn中,b1a1,bnanan1 (n2),且anSnn.(1)设cnan1,求证:cn是等比数列;(2)求数列bn的通项公式【分析】(1)由anSnn及an1Sn1n1转化成an与an1的递推关系,再构造数列an1(2)由cn求an再求bn.解:(1)证明anSnn,an1Sn1n1.得an1anan11,2an1an1,2(an11)an1,an1是等比数列首项c1a11,a1a11,a1,c1,公比q.又cnan1,cn是以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2)解由(1)可知cnn1n,ancn11n. 当n2时,bnanan11nn1nn.又b1a1代入上式也符合,bnn.2、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a11,Sn14an2.(1)设bnan12an,证明:数列bn是等比数列;(2)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1)证明由已知有a1a24a12,解得a23a125,故b1a22a13.又an2Sn2Sn14an12(4an2)4an14an,an22an12(an12an),即bn12bn.数列bn是首项为3,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2)解由(1)知等比数列bn中b13,公比q2,an12an32n1,于是,【基础知识总结】【方法与技巧总结】在解决等比数列的有关问题时,要注意挖掘隐含条件, 巧用性质,减少计算,提高解题速度如:对于等比数列an,若mnpq (m、n、p、qN*),则amanapaq;若mn2p(m,n,pN*),则amana.数列是首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n1)n,an(3n1)2n2.(十二)等比数列的性质及运用:【基础例题】1、在等比数列an中,(1)若已知a24,a5,求an;(2)若已知a3a4a58,求a2a3a4a5a6的值解(1)设公比为q,则q3,即q3,q,ana5qn5n4.(2)a3a4a58,又a3a5a,a8,a42,a2a3a4a5a6a2532.2、(1)在等比数列an中,已知a4a7512,a3a8124,且公比为整数,求a10;(2)已知等比数列an中,有a3a114a7,数列bn是等差数列,且b7a7,求b5b9的值;(3)在等比数列an中,若a1a2a3a41,a13a14a15a168,求a41a42a43a44.解(1)a4a7a3a8512,解之得或.当时,q532,q2.a11,a10a1q91(2)9512.当时,q5,q.又q为整数,q舍去综上所述:a10512.(2)a3a11a4a7,a70,a74,b74,bn为等差数列,b5b92b78.(3)方法一a1a2a3a4a1a1qa1q2a1q3aq61.a13a14a15a16a1q12a1q13a1q14a1q15aq548.:q488q162,又a41a42a43a44a1q40a1q41a1q42a1q43aq166aq6q160(aq6)(q16)1012101 024.方法二由性质可知,依次4项的积为等比数列,设公比为p,设T1a1a2a3a41,T4a13a14a15a168,T4T1p31p38,p2.T11a41a42a43a44T1p102101 024.3、设首项为正数的等比数列,它的前n项之和为80,前2n项之和为6560,且前n项中数值最大的项为54,求此数列的项数解:,得 1+ qn = 82, 即 qn = 81. 代入,得 所以数列an为递增数列,解 , 得所以数列an的项数为 8.4、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a1=1,且an+12Sn1(nN*)。(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等差数列bn的各项均为正数,其前n项和为Tn,且T1=15,又a1+b1,a2+b2,a3+b3成等比数列,求Tn。解:(1),得即又a1=1,a2=2a1+1=3,即an是首项为1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十三)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综合运用:【基础例题】1、已知等差数列an的首项a11,公差d0,且第2项、第5项、第14项分别是等比数列bn的第2项、第3项、第4项(1)求数列an与bn的通项公式;(2)设数列cn对nN*均有an1成立,求c1c2c3c2 013.【分析】(1)可用基本量法求解;(2)可考虑作差an1an.解(1)由已知有a21d,a514d,a14113d,(14d)2(1d)(113d)解得d2 (d0). an1(n1)22n1.又b2a23,b3a59,数列bn的公比为3,bn33n23n1.(2)由an1得当n2时,an.两式相减得:n2时,an1an2. cn2bn23n1 (n2)又当n1时,a2,c13.cn.c1c2c3c2 01333(332 013)32 013.【说明】在解决等差、等比数列的综合题时,重点在于读懂题意,灵活利用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本题第(1)问就是用基本量公差、公比求解;第(2)问在作差an1an时要注意n2.2、已知数列an满足a1,且an1an0 (nN*)(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若bnaa,试问数列bn中是否存在三项能按某种顺序构成等差数列?若存在,求出满足条件的等差数列;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1)由a1,an1an0知,当n为偶数时,an0.由,得3(aa)1a.即4a3a1,所以4(a1)3(a1),即数列a1是以a1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所以a1n1n,a1n,故an(1)n1 (nN*)(2)由(1)知bnaa1n11nn,则对于任意的nN*,bnbn1.假设数列bn中存在三项br,bs,bt (rsbsbt,即只能有2bsbrbt成立,所以2srt,2srt,所以23s4ts3r4tr3t,因为rs0,tr0,所以23s4ts是偶数,3r4tr3t是奇数,而偶数与奇数不可能相等,因此数列bn中任意三项不可能构成等差数列3、(07 福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求数列的通项与前项和;()设,求证:数列中任意不同的三项都不可能成为等比数列解:()由已知得,故()由()得假设数列中存在三项(互不相等)成等比数列,则即,与矛盾所以数列中任意不同的三项都不可能成等比数列【说明】本小题考查数列的基本知识,考查等差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考查等比数列的概念与性质,考查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推理和运算能力满分12分(十四)数列求解要注意首项的特殊性【基础例题】(14分)已知数列an满足a11,a22,an2,nN*.【基础知识总结】【方法与技巧总结】本题属于一道中等难度,但大部分考生都因解题不规范,步骤不完整等原因被扣分,如解(1)题时未说明bn的首项和公比解第(2)题时未对n1的情况进行检验等,因此在解题时一定注意步骤的完整性,逻辑的严谨性(1)令bnan1an,证明:bn是等比数列;(2)求an的通项公式【分析】(1)可以利用等比数列的定义证明bn是等比数列;(2)由anan1f(n)的形式,可以想到利用叠加法(1)证明b1a2a11, 1分当n2时,bnan1anan(anan1)bn1, 5分bn是首项为1,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6分(2)解由(1)知bnan1ann1, 8分当n2时,ana1(a2a1)(a3a2)(anan1)10分11n211n1, 12分当n1时,111a1,ann1 (nN*) 14分【基础知识总结】【方法与技巧总结】(1)对于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要注意从公式的正向、逆向以及变式等角度掌握它们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联系着五个基本量,“知三求二”是一类最基本的运算题目(2)在已知三个数成等差数列时,要注意“对称设元”、“整体消参”和“设而不求”的方法(十五)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基本运算:【基础例题】是否存在互不相等的三个实数a、b、c,使它们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abc6.a、b、c成等差数列将a、b、c适当排列后成等比数列解由知2bac,abc3b6,b2,ac4.若a、b、c成等比数列,则b2ac4,ac2,不符合条件若b、a、c(或b、c、a)成等比数列,则a2bc2c,a22a80,解之得:a4或a2。或(舍去)2,4,8或8,4,2成等比存在互不相等的实数,4,2,8或8,2,4使它们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变式练习】有四个数,前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其和为19,后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其和为12,求这四个数解:后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可设四个数为x,yd,y,yd.由已知,得解得或四个数为9,6,4,2或25,10,4,18.(十六)等差数列与等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