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物理 12.4 波的衍射、波的干涉 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4.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585189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物理 12.4 波的衍射、波的干涉 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中物理 12.4 波的衍射、波的干涉 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中物理 12.4 波的衍射、波的干涉 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物理 12.4 波的衍射、波的干涉 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4 一、教学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1)知道什么是波的衍射现象和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2)知道波的干涉现象是特殊条件下的叠加现象;知道两列频率相同的波才能发生干涉现象;知道衍射现象的特点。(3)知道衍射和干涉现象是波动特有的现象。2通过观察水波的衍射现象,认识衍射现象的特征。通过观察波的独立前进,波的叠加和水波的干涉现象,认识波的干涉条件及干涉现象的特征。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是波的衍射、波的叠加及发生波的干涉的条件。2难点是对稳定的波的干涉图样的理解。三、教具水槽演示仪,长条橡胶管,投影仪。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向平静的湖面上投入一个小石子,可以看到石子激起的水波形成圆形的波纹,并向周围传播。当波纹遇到障碍物后会怎样?如果同时投入两个小石子,形成了两列波,当它们相遇在一起时又会怎样?本节课就要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对以上现象进行初步解释。(二)教学过程设计主要思想是:遵照教材的编写意图,按“观察现象,归纳特征,而后得出结论”的大顺序进行教学。观察中注意引导,分析中注意启发。1波的衍射(1)波的衍射现象首先观察水槽中水波的传播:圆形的水波向外扩散,越来越大。然后,在水槽中放入一个不大的障碍屏,观察水波绕过障碍屏传播的情况。由此给出波的衍射定义。波绕过障碍物的现象,叫做波的衍射。再引导学生观察:在水槽中放入一个有孔的障碍屏,水波通过孔后也会发生衍射现象。看教材中的插图,解释“绕过障碍物”的含义。(2)发生明显波的衍射的条件在前面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下面的观察:在不改变波源的条件下,将障碍屏的孔由较大逐渐变小。可以看到波的衍射现象越来越明显。由此得出结论:障碍物越小,衍射现象越明显。可能的话,在不改变障碍孔的条件下,使水波的波长逐渐变大或逐渐变小。可以看到,当波长越小时,波的衍射现象越明显。由此指出:当障碍物的大小与波长相差不多时,波的衍射现象较明显。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大小比波长小,或者与波长相差不多。最后告诉学生:波的衍射现象是波所特有的现象。在生活中,可遇到的波的衍射现象有:声音传播中的“隔墙有耳”现象;在房间中可以接收到收音机和电视信号,是电磁波的衍射现象。2波的干涉观察现象:在水槽演示仪上有两个振源的条件下,单独使用其中的一个振源,水波按照该振源的振动方式向外传播;再单独使用另一个振源,水波按照该振源的振动方式向外传播。现象的结论:每一个波源都按其自己的方式,在介质中产生振动,并能使介质将这种振动向外传播。观察现象:找两个同学拉着一条长橡皮管,让他们同时分别抖动一下橡皮管的端点,则会从两端各产生一个波包向对方传播。当两个波包在中间相遇时,形状发生变化,相遇后又各自传播。现象的结论:波相遇时,发生叠加。以后仍按原来的方式传播。(l)波的叠加在观察前面现象的基础上,向学生说明什么是波的叠加。两列波相遇时,在波的重叠区域,任何一个质点的总位移,都等于两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结合图1,解释此结论。解释时可以这样说:在介质中选一点P为研究对象,在某一时刻,当波源1的振动传播到P点时,若恰好是波峰,则引起P点向上振动;同时,波源2的振动也传播到了P点,若恰好也是波峰,则也会引起P点向上振动;这时,P点的振动就是两个向上的振动的叠加,P点的振动被加强了。(当然,在某一时刻,当波源1的振动传播到P点时,若恰好是波谷,则引起P点向下振动;同时,波源2的振动传播到了P点时,若恰好也是波谷,则也会引起P点向下振动;这时,P点的振动就是两个向下的振动的叠加,P点的振动还是被加强了。)用以上的分析,说明什么是振动被加强。波源1经过半周期后,传播到P点的振动变为波谷,就会使P点的振动向下,但此时波源2传过来的振动不一定是波谷(因为两波源的周期可能不同),所以,此时P点的振动可能被减弱,也可能是被加强的。(让学生来说明原因)提问:如果希望P点的振动总能被加强,应有什么条件?提问:如果在介质中有另一质点Q,希望Q点的振动总能被减弱,应有什么条件?结论:波源1和波源2的周期应相同。(2)波的干涉观察现象:水槽中的水波的干涉。对水波干涉图样的解释中,特别要强调两列水波的频率是相同的,所以产生了在水面上有些点的振动加强,而另一些点的振动减弱的现象,加强和减弱的点的分布是稳定的。详细解释教材中给出的插图,如图2所示。在解释和说明中,特别应强调的几点是:此图是某时刻两列波传播的情况;两列波的频率(波长)相等;当两列波的波峰在某点相遇时,这点的振动位移是正的最大值,过半周期后,这点就是波谷和波谷相遇,则这点的振动位移是负的最大值;振动加强的点的振动总是加强的,振动减弱的点的振动总是减弱的。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给出干涉的定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并且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互相间隔,这种现象叫波的干涉,形成的图样叫做波的干涉图样。反复观察水槽中的水波的干涉,分清哪些区域为振动加强的区域,哪些区域为振动减弱的区域。最后应帮助学生分析清楚:介质中某点的振动加强,是指这个质点以较大的振幅振动;而某点的振动减弱,是指这个质点以较小的振幅振动,这与只有一个波源的振动在介质中传播时,各质点均按此波源的振动方式振动是不同的。(3)波的干涉与叠加的关系有了前面的基础,可以启发学生说一说干涉与叠加的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干涉是一种特殊的叠加。任何两列波都可以进行叠加,但只有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的叠加,才有可能形成干涉。最后指出: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波特有的现象:波的衍射和波的干涉。请同学再表达一下:什么叫波的衍射?什么叫波的干涉?什么条件下可能发生波的干涉?课后的任务是认真阅读课本。五、说明教学中,教师应知道:(1)“障碍物或孔的大小比波长小,或者与波长相差不多”是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而不是产生衍射现象的条件。波遇到障碍物就会发生衍射,只是在上述的条件下可以明显观察到。(2)波的干涉的条件是:同一类的两列波,频率(波长)相同,相差恒定,在同一平面内振动。当它们发生叠加时,会出现干涉现象,由于课本中没有提出相和相差的概念,并且只讨论一维的振动情况,所以,教学中只强调“频率相同”的条件就可以了。更多的时间,应放在认识干涉与一般叠加相比的特殊之处上。 教师在线例1一列水波穿过小孔产生衍射现象,衍射后水波的强度减弱是因为( )A、水波的波长增大 B、水波的周期增大 C、水波的频率减小D、水波的振幅减小例2如图所示,S为波源,M、N为两块挡板,其中M板固定,N板可上下移动,两板中间有狭缝。此时,测得A点没有振动,为了使A点发生振动,可采用的方法是( )A、增大波源频率 B、减小波源频率 C、将N板向上移动一些 D、将N板向下移动一些同步训练1如图所示是观察水面波衍射的试验装置,AC和BD是两块挡板,AB是一个孔,O为波源,图中已画出波源所在区域波的传播情况,每两条相邻波纹(图中曲线)之间距离表示一个波长,则波经过孔之后的传播情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此时能明显观察到波的衍射现象 B挡板前波纹间距离相等C如果将孔AB扩大有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D如果孔的大小不变,使波源频率增大,能更明显地观察衍射现象2如图是不同频率地水波通过相同地小孔所能到达区域地示意图, 情况中水波地频率最大; 情况中水波地频率最小。3将一只小瓶立于水波槽中,在槽中激发水波,若想在瓶子后面看到水波绕进的现象,激发水波的振子振动频率大写好还是小些好?为什么?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衍射是一切波特有的现象 B对同一列波,障碍物或小孔越小衍射越明显C听到回声是声波的衍射现象 D听到回声是共鸣现象5一列水波穿过小孔产生衍射现象,衍射后水波的强度减弱是因为( )A水波的波长增大 B水波的周期增大 C水波的频率减小 D水波的振幅减小6在做水波通过小孔衍射的演示实验时,激发水波的振子振动频率为5Hz,水波在水槽中传播速度为0.05m/s,为使实验效果更明显,使用小孔直径d应为 m 。拓展尝新7如图1038所示,正中O是水面上一波源,实、虚线分别表示该时刻的波峰、波谷,A是挡板,B是小孔,经过一段时间,水面上的波形将分布于( )A整个区域 B阴影I以外区域C阴影II以外区域 D上述答案均不对2波的干涉观察现象:在水槽演示仪上有两个振源的条件下,单独使用其中的一个振源,水波按照该振源的振动方式向外传播;再单独使用另一个振源,水波按照该振源的振动方式向外传播。现象的结论:每一个波源都按其自己的方式,在介质中产生振动,并能使介质将这种振动向外传播。观察现象:找两个同学拉着一条长橡皮管,让他们同时分别抖动一下橡皮管的端点,则会从两端各产生一个波包向对方传播。当两个波包在中间相遇时,形状发生变化,相遇后又各自传播。现象的结论:波相遇时,发生叠加。以后仍按原来的方式传播。(1)波的叠加两列波相遇时,在波的重叠区域,任何一个质点的总位移,都等于两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结合图1,解释此结论。解释:在介质中选一点P为研究对象,在某一时刻,当波源1的振动传播到P点时,若恰好是波峰,则引起P点向上振动;同时,波源2的振动也传播到了P点,若恰好也是波峰,则也会引起P点向上振动;这时,P点的振动就是两个向上的振动的叠加,P点的振动被加强了。(当然,在某一时刻,当波源1的振动传播到P点时,若恰好是波谷,则引起P点向下振动;同时,波源2的振动传播到了P点时,若恰好也是波谷,则也会引起P点向下振动;这时,P点的振动就是两个向下的振动的叠加,P点的振动还是被加强了。)用以上的分析,说明什么是振动被加强。波源1经过半周期后,传播到P点的振动变为波谷,就会使P点的振动向下,但此时波源2传过来的振动不一定是波谷(因为两波源的周期可能不同),所以,此时P点的振动可能被减弱,也可能是被加强的。(让学生来说明原因)思考:如果希望P点的振动总能被加强,应有什么条件?思考:如果在介质中有另一质点Q,希望Q点的振动总能被减弱,应有什么条件?结论:波源1和波源2的周期应相同。(2)波的干涉观察现象:水槽中的水波的干涉。对水波干涉图样的解释中,特别要强调两列水波的频率是相同的,所以产生了在水面上有些点的振动加强,而另一些点的振动减弱的现象,加强和减弱的点的分布是稳定的。如图2所示。在解释和说明中,特别应强调的几点是:此图是某时刻两列波传播的情况;两列波的频率(波长)相等;当两列波的波峰在某点相遇时,这点的振动位移是正的最大值,过半周期后,这点就是波谷和波谷相遇,则这点的振动位移是负的最大值;振动加强的点的振动总是加强的,振动减弱的点的振动总是减弱的。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给出干涉的定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并且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互相间隔,这种现象叫波的干涉,形成的图样叫做波的干涉图样。 小结:介质中某点的振动加强,是指这个质点以较大的振幅振动;而某点的振动减弱,是指这个质点以较小的振幅振动,这与只有一个波源的振动在介质中传播时,各质点均按此波源的振动方式振动是不同的。(3)波的干涉与叠加的关系干涉是一种特殊的叠加。任何两列波都可以进行叠加,但只有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的叠加,才有可能形成干涉。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教师在线例1如图1039表示两个相干波源S1、S2产生的波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相遇,图中实线表示某时刻的波峰,虚线表示的是波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c两的振动加强,b、d两点的振动减弱B、e、f两点的振动介于加强点和减弱点之间C、经适当的时间后,加强点和减弱点的位置互换D、经半个周期后,原来位于波峰的点将位于波谷,原来位于波谷的点将位于波峰例2如图1040所示,在y轴上的Q、P两点上有两个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波源,它们激起的机械波的波长为1m,Q、P两点的纵坐标分别为yQ=6m,yP=1m,那么在x轴上+到-的位置上,会出现振动加强的区域有_个。同步训练1一个波源在绳的左端发出半个波a,频率为f1,振幅为A1,同时另一个波源在绳的右端发出半个波b,频率为f2,振幅为A2,P为波源的中点,如图1041所示,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列波同时到达两波源的中点PB. 两列波相遇时,P点波峰值可达A1+A2C. 两列波相遇后,各自仍保持原来的波形传播D. 两列波相遇时,绳子上的波峰可达A1+A2的点只有一点,此时在P点的左侧2如图所示,S1和S2是两个相干波源,在图中分别以S1和S2为圆心作出了两组同心圆弧,分别表示同一时刻两列波的波峰和波谷,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在图中标出了三个点a,b,c。在这三个点中,哪些点振动加强,哪些点振动减弱?3如图所示是水面上两列频率相同的波在某时刻的叠加情况,图中实线为波峰波面,虚线为波谷液面,已知两列波的振幅均为2cm,波速为2m/s,波长为8cm,E点是B,D和A,C连线的交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C处两质点是振动加强的质点B. B,D处两质点在该时刻的竖直高度差是4cmC. E点处质点是振动加强的质点D. 经0.02s,B点处质点通过的路程是4cm4M,N为介质中相距2L的两个质点,从某时刻开始,两质点做同振幅和同频率的振动,并且开始时刻两质点的振动方向均向上,已知两质点的振动各自在介质中产生横波的波长均为L,且传播方向相反,则自开始时刻起,经过1.5个周期,M,N之间的波的波形图像是下图中的( )5如图所示,两个形状完全相同的正弦波a,b沿同一直线分别向右、向左传播,在它们相遇的某个时刻,图中m,n部分的波形“消失”了,该时刻m,n两质点的振动方向分别为( )A. m向上,n向下B. m向下,n向上C. m,n都向上D. m,n速度都是零6S1,S2为两频率相同的波源,如图所示,某时刻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则P点( )A. 波谷与波谷叠加所以振动减弱B. 波谷与波谷叠加所以始终处于最低位置C. 振动始终加强D. 位移始终最大拓展尝新7如图1046所示表示两列相干水波的叠加情况,图中的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设两列波的振幅均为5cm,且在图示的范围内振幅不变,波速和波长分别为1m/s和0.5cm,C点是BE连线的中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E两点都保持静止不动B图示时刻A,B两点的竖直高度差为20cmC图示时刻C点正处在平衡位置且向水面上运动D从图示时刻起经0.25s,B点通过的路程为20cm8如图1047所示,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有S1、S2两个波源,这两个波源的频率、振动方向均相同,且振动步调完全一致,S1、S2之间相距两个波长,B点为S1、S2连线的中点。今以B点为圆心,以R=BS1为半径画圆,问在该圆上,除S1、S2两波源外,共有几个振动加强的点?答案:教师在线例1解:水波的频率是由波源的频率决定的,发生衍射后水波的频率不变,所以选项B、C错误。波速是由介质决定的,发生衍射后波速不变,由v=f知,水波的波长不变,先项A错误。波的强弱是由振幅决定的,所以选项D正确。例2解:使A振动起来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是缝宽不变,使波的频率即波源S的频率减小以增加波长,当波长大于缝宽时,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A点便振动起来;另一个是使波源的频率一定,即波长一定,减小缝宽,当缝宽减小到比波长小时,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也可使A点振动起来。故正确答案是B、D。同步训练1. ABC2. c a3. 频率小些好。4. AB5. D6. d0.01拓展尝新7. B 波的干涉答案:教师在线例1解:a点是波谷与波谷相遇的点,c点是波峰和波峰相遇的点,都是振动加强的点;而b、d两点都是波峰和波谷相遇的点,是振动减弱的点,选项A正确。e位于加强点的连线上,仍为加强点,f位于减弱点的连线上,仍为减弱点,选项B错误。相干波源叠加产生的干涉是稳定的,不会随时间变化,所以选项C错误。因形成干涉图样的介质质点也是不停地做周期性振动,经半个周期步调相反,选项D正确。故该题的正确答案是A、D。例2解:在x轴正半轴上任取一点M,连接MQ、MP,构成一三角形PQM,根据三角形任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原理得:。X轴上出现振动加强点时应有r=n(n=0、1、2、)。所以0n5,(等于5时为原点);即0n5。亦即n可取1、2、3、4、5(包括原点),其5个值。由对称性在x轴负半轴上还有4个加强点,所以在x轴上共有9个加强点。同步训练1.ACD 2.a点和b点振动加强,c点振动减弱3.C 4.A 5.A 6.C拓展尝新7. BCD8.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