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生物必修部分单元测试(09).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567513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生物必修部分单元测试(0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三生物必修部分单元测试(0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三生物必修部分单元测试(0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生物必修部分单元测试(09)一、选择题(有35题,每题2分,共70分)1对海洋岩礁上的藻类植物调查时发现,一般在浅水处生长着绿藻,稍深处是褐藻,再深 一些的水域中则以红藻为主,直接影响海洋中藻类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阳光 B温度C海水含盐量 D海水含氧量2下列因素中,对提高家禽产卵量影响最大的是( )A光照强度 B每日光照时间C食物 D温度3植物群落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高度上升时温度下降 B空气逐渐稀薄C阳光照射到山坡的角度变小 D云雾量增加4右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 的关系依次是( )A竞争、捕食、共生B共生、捕食、竞争C竞争、共生、捕食D捕食、竞争、共生5在温室中混合播种不同比例的大麦和燕麦,结果如下表:播种量的比例收获种子的产量大麦燕麦大麦燕麦0.20.40.60.80.80.60.40.2428198105133563213 年后温室中的植株数( )A大麦和燕麦各占一半 B大麦远远多于燕麦C燕麦远远多于大麦 D大麦和燕麦均减少6喜欢生活在阴湿环境中生长的植物种类,叶片一般大而薄,主要作用是( )A充分利用阳光 B减少阳光照射C适应低温 D适应潮湿的环境7如使秋天开花的菊花在“五一”开花,处理的措施是( )A增加光照时间 B降低光照强度C增加光照强度 D增加黑暗时间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温度的生态效应( )A非洲大耳狐耳廓比北极狐大 B冬眠的蛇互相缠绕在一起C石莼分布在近海水的表层 D厄尔尼诺现象使某地松鼠冬季发情9不适当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使该种大量繁殖,导致严重危害,例如某些害虫。下面哪种 情况可能和外来物种的大量繁殖无关( )A缺乏天敌 B食物丰富C气候适宜 D对本地物种没有影响10以单位面积计,热带雨林中残枝落叶较温带森林的多,土壤中有机物的积累量一般是( )A热带雨林小于温带森林 B热带雨林大于温带森林C热带雨林等于温带森林 D热带雨林与温带森林无法比较11由于某种原因,使某森林中几乎所有的树木颜色变成了灰白色。多年后,使得该森林中不同颜色蛾的数量发生了变化,下列哪幅图最能表示这一变化( )12在下图中,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增长的是( )13我国青藏高原农区小麦高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当地( )A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 BCO2浓度高C雨量充沛 D气温偏低,水分蒸发少14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A物质经过了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15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其碳素循环如下图,箭头和字母分别表示碳素传递方向和转移量。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夏季,ab+c+eB秋季,e+fc+f16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右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C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D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17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却成了荒山秃岭主要原因是( )A北方寒流长期侵袭 B过渡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C长年旱灾,赤地千里 D地壳运动频繁18假定在一个由草原、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会( )A迅速上升 B缓慢上升C保持相对稳定 D上升后又下降19日本水俣湾的鱼体内甲基汞含量比周围的海水中甲基汞含量大3000倍左右,甲基汞进入鱼体的主要途径是( )A饮水 B食物链C鳃呼吸 D皮肤主动吸收20下列非生物因素中对动物分布影响最小的是( )A土壤 B温度 C水分 D光照21右图表示a、b、c三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分解状况,则分解者的作用强弱依次是 ( )AabcBcbaCc=baDac=b22火灾常给森林带来较大危害,但是在某些国家有时对寒带地区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以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这种人工火烧的主要目的是( )A消灭森林病虫害 B刺激树木种子萌发C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 D提高森林的蓄水能力23在下列四个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相等。如果物种甲是人类所需的资源,那么根据提供甲最多的生态系统是( )24在1个处于平衡状态的封闭生态系统内,要使其中的动物能长时间存活,必须提供( )A02 BH20 C足够的有机物D太阳能25自然林区内的马尾松一般不容易发生虫害,但在一些人工马尾松中却常会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A松毛虫繁殖力强 B马尾松抗虫害力差C人工林营养结构简单 D当地气候适宜松毛虫生长26自然界中生物种内及种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下述观点不正确的是( )A林鸽群较大时被苍鹰捕食的几率低B鲈鱼有时捕食鲈鱼的幼鱼,以利于鲈鱼种的维持C自然界中猴群经过争斗建立了优劣等级制度,并依次占有资源,这对种的保持是有利的D自然界中物种间捕食对一个种有利,但会使另一个种消失27对于一只生活于田野中的田鼠来说,其环境是指( )A田野中的动植物 B阳光、空气、温度、土壤等CA和B DA和B再加上其他的田鼠28哪组环境因素不是直接影响生物的生态因素( )A阳光和温度 B海拔高度和水域深度C水分和空气 D土壤及其土壤微生物29下列现象属于水分因素影响的是( )A植物的南北分布 B热带雨林生物种类繁多C海面下200m没有植物分布 D植物的蒸腾作用强弱30以下关于动物对温度的适应的说法正确( )A恒温动物在低温下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其生长发育不受环境温度的影响B温暖地区,变温动物完成发育史比在冷的地区为慢C在低温条件下,变温动物的寿命较长,随着温度的增高,其平均寿命缩短D温度是动物分布的限制因子,最重要的是地区平均温度31长期生活在高山上的人,血液中的红细胞比生活在平原上的人多,促使红细胞增多的生态因素是( )A温度 B水分 C大气 D阳光32当一条鲤鱼被钓鱼人诱骗上钩后,能迅速分泌一种化学物质遗留在钓钩中,使钓鱼人长时间钓不到鲤鱼。鲤鱼的这种习性是一种( )A种内斗争 B种内互助C种间斗争 D种间互助33有一种草能产生某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能抑制取食这种草的鳞翅目昆虫分泌保幼激素,使这种昆虫幼虫迅速变为成虫,从而减少对草的危害。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A自然选择 B种间斗争C生态自然平衡 D适应的相对性34将两种十分相似的动物放人一个容器中,除了供应有限食物之外,其他条件都保持恒定。两种动物间没有直接的相互作用。就平衡状态来看,正确的结论是( )A不管初始数量如何,两种动物数量都保持不变B两种动物的数量都将在一定的范围同波动C受初始数量影响,数量多的保存下来D只有一种动物保存下来35判断下列有关食物链说法哪项是正确的( )A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道B人艾滋病病毒不能称作食物链C沿着食物链方向,动物个体越来越大D在食物链中,根据动物的食性,每种动物只能归属于某一个特定的营养级中二、简答题(有10题,共80分)36(8分)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头(记作a),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头(记作b),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头(记作c)。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 头(计算公式是Na =bc。)A30 B32 C64 D96(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2个条件是( )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3)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下左图所示。据图分析: 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 型; 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 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作好防治准备工作。 (4)若某种群有成鼠a 头(计算时作为亲代),每头雌鼠一生产仔16头,各代雌雄性别比例均为11,子代幼鼠均发育为成鼠,所有个体的繁殖力均相等,则从理论上计算,第n代亲生的子代数为 头。A B C D (5)若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头,放在大小一定的笼内饲养,让它们交配繁殖,且供给足够的饵料和水,则笼内鼠数变化和饲养时间之间的关系,应为上右图中的曲线 。37(5分)有一片长着马尾松和山毛榉的针叶、阔叶混交林,对两个树种的存在量逐年进行统计,并把马尾松存有量与山毛榉存有量的比值记作C,作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1)两树种处于竞争状态的年份段是 。(2)两树种处于平衡状态的年份段是 。(3)在a年的优势树种是 ,在d年的优势树种是 。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随着前一种群的繁盛,逐步改变了当地的 ,使之反而适应了后一种群的需求。38(6分)右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简图。图中甲庚代表各种不同的生物。请据图分析回答:(1)此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的生物是 ,作为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是 。(2)若此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盐污染,那么在体内积存重金属污染物最多的生物是 。(3)生物甲与己的关系 。(4)该生态系统只表示了部分成分,图中未表示的成分有 。(5)已知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均为10,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上一营养级的生物,且它们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丁每增加10千克生物量,需消耗生产者 千克。39(10分)飞蝗大发生时,可长途迁徙,所经之处农作物受到严重破坏。研究发现飞蝗种群数量的消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雨量充沛、气候潮湿时,真菌、丝虫和蛙等大量繁殖可抑制飞蝗的种群数量;蝗虫的产卵量受相对湿度的影响(见图1),飞蝗的发生量又与降雨量有密切关系(见图2)。请依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真菌与飞蝗的关系是 ,蛙与飞蝗的关系是 。(将正确的答案前的字母填在相应的横线上。)A共生B寄生C捕食D腐生(2)当雨量充沛、空气相对湿度在70%左右时,飞蝗产卵数量比空气干燥时要 。(3)在干旱的气候下,飞蝗发生量变化趋势是什么?可能的原因是什么?40(10分)下面是有关生态关系的问题。(1)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回答:写出图中含有三个营养级的食物链(用字母表示)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 。若生产者有5000kg,按能量最大传递效率计算,位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可增重 kg。据测定,生产者在黑暗中每小时释放出44mg的CO2,而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每小时释放出32mg的O2,则生产者每小时实际产生的O2量为 mg。(2)下图表示一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间的相互关系。图中各种类均生活在退潮后暴露出的岩石上,其中海藻、藤壶、贻贝和海葵固着于岩石表面,海星、石鳖和石械则在岩石表面来回爬动找寻食物。图中的数字表示海星食物中各种类所占的比例(%)。此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种类有 。 两者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种类是 。当除去全部海星一年后,与对照地区相比,该处生物种类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 成为优势种,而石鳖和石械数量大为减少,其原因是 。41(6分)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生物总数量(A)和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B)的变化,请据图分析回答:(1)第10-20a(年)是该生态系统向 和 发展时期,从第40a(年)开始进入 时期,此时该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 。(2)根据曲线A,分析曲线B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3)若该系统为海洋生态系统,在la(年)中影响曲线B变化的最主要限制因素 。42(5分)下图是某海洋生态系中,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和海洋水深关系的曲线。(1)在远洋水域,从水深30米处开始,随着水深增加固定太阳能的数量逐渐减少,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生产者中,主要的生物类群是 。(2)近海水域水深 米左右处生产者的数量最多。(3)生活在水深100米以下的生物,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主要是 者和 者。43(10分)右下图为在农业生态系统内进行农药防治(喷施DDT)和生物防治(引入无数捕食者)害虫过程中,害虫种群密度消长示意图,据图回答:(1)A点开始进行的是 防治;E点开始进行的是 防治。(2)在A点开始的防治中,害虫数量越来越多,其原因是:一方面害虫 ;另一方面害虫的天敌因 。(3)指出E点开始的防治有何突出的优点 。(4)FI段种群数量已无明显波动,说明 。(5)一般认为害虫防治主要是控制害虫种群的大小而不是彻底消灭害虫,试用生态学原理解释之 。(6)田中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已经达到了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经济效益的最低值,因此图中最需要防治的时间点是 。(7)根据生态学种间关系原理再写出两种生物防治害虫的方法 。44(14分)下图为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增长曲线,据图回答问题。(1)A曲线呈“J”型,表示种群在 环境中的增长。(2)B曲线呈“S”型,表示种群在 环境中的增长,阴影部分表示 。用达尔文进化理论解释,这是 的结果。(3)若“S”曲线表示某个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增长曲线,那么,K点以后,曲线出现平区的原因是 。(4)根据种群变动的曲线,解释为什么投药灭鼠在短期内能控制鼠害,但很快又会鼠灾泛滥的原因。对此,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5)观察下图鸡苗的存活曲线.养鸡场经营经营状况最佳的是( )45(6分)对分布在甲、乙、丙三地区的某种哺乳动物的测量结果:地区长度甲地区乙地区丙地区体长395460540耳长12510890尾长1159080如果上述测量数据来自于安徽的黄山、吉林的长白山、广西的桂林,则根据测量结果可以推测:(1)丙地区为 (2分)(2)对该种动物外部形态起决定作用的 生态因素为 (2分)(3)该动物具有与外界环境相似的体色,虽然可以有效 地逃避猛禽的捕食,但难于躲避嗅觉灵敏的猛兽的袭击。这现象反映了 (2分)参考答案42、 选择题(有35题,每题2分,共70分)题号1561011151620212526303135答案ABAABADCDADBACACBDBAACADCDDBBCCBBDA二、简答题(有10题,共80分)36.(8分)(1)D/ (2)B、C / (3)乙 稳定 甲 增长/ (4)C / (5)C / 37.(5分)(1)1a和ab (2)bc (3)马尾松 山毛榉 气候等环境条件38.(6分)(1)戊/ 甲、乙、丁 / (2)丙 / (3)捕食和竞争 / (4)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5)325039.(10分)(1)B、C / (2)多/ (3)变大;气候干旱,真菌、丝虫和蛙和天敌的数量少,会使飞蝗的发生量变大。40.(10分)(1)A D E 能量流动 200 64 (2)海星、荔枝螺、海葵 海星和荔枝螺 藤壶 藤壶大量繁殖,占据了岩石表面,使海藻不能生长,石鳖和石械因失去食物而数量减少41.(6分)(1)生物种类多样化/生物结构复杂化/生态平衡/自动调节/(2)消费者的数量不断增加(3)光合作用强度42.(5分) 答案:(1)光 藻类(或答浮游植物) (2)10 (3)消费 分解43.(10分)(1)农药防治;/生物(天敌)防治/(2)DDT的选择作用,具有抗药性的个体比例越来越大;/DDT直接毒死或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而被毒死,捕食者的减少使害虫越来越多/(3)不污染环境和不会引起其他次要害虫的泛滥/(4)引入天敌捕食者后,已建立了新的生态平衡/(5)在害虫不危害农作物的前提下保护物种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6)A、D、E/(7)引入害虫的寄生生物;/引入与害虫的生存环境有相似的要求但不危害农作物的竞争生物。44.(14分/每空2分)(1)无环境阻力下的增长/(2)有环境阻力下的增长;/由于环境阻力,导致种群个体数实际增长与理论值的差异;/生存斗争/(3)由于食物短缺等因素的限制,种群在达到环境负荷量以后在一段时间内不再增加。/(4)原因:老鼠种群的抗药性形成;/毒杀一部分个体,剩余的个体数目在环境负荷量以下,会以指数式增长,很快会恢复到原来数量。/措施:原则上是降低环境负载能力,无污染,具可行性。如严密封储粮食;清除生活垃圾;生物防治,保护老鼠天敌等。(其他方法,符合以上原则即可)/(6)C。45.(6分/每空2分)(1)吉林长白山/(2)温度/(3)适应的相对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